個人資料
正文

中美貿易戰 白宮開出4個停戰條件

(2018-04-11 18:16:08) 下一個

 

白宮突然開出4個停戰條件:簡直癡心妄想!

全球華人聯盟  2018-04-11

http://m.xilu.com/v/1000010001036325_27.html


中美貿易戰,已經進入白熱化。據金燦榮透露,白宮已經放話中國想停戰,必須滿足美國4個條件——

1.給中國1年時間,減少1000億美元貿易順差。

2.中國對美國開放金融與電子商務市場。

3.不允許中國進行以市場換技術。

4.不許用政府補貼搞行業政策,具體指不準搞「中國製造2025」。

美國想逼中國簽不平等條約? 這四個條件,讓美國包藏的禍心、狙擊中國未來的陰謀,一覽無餘!

(1).一年減少1000億美元

美國高層近20年有一個共識:一定要持續的逼中國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兩個事:第一,美國欠中國的3萬億將變少;第二,中國出口的產品價格變高將沒有市場,進出口貿易佔中國GDP40%左右。

這次美國逼中國在一年內減少1000億逆差,就是逼人民幣升值。

打個比方,原來1美元可以買10元錢的中國產品,人民幣升值後,1美元隻能買5元的中國產品。如此一來,就會導致美元的購買力轉向其他產品價格低的國家。

這就是美國的陰謀,通過暗逼人民幣升值,打擊中國出口貿易,進而打擊中國GDP,當年日本就是這麼被打垮的。

1980年,經過高速發展的日本,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輸出國。

彼時的日本就如今日之中國,發達的製造業造就了經濟的神話。在美國,60%的工業產品由日本供應;街上跑的汽車五輛有三輛是日本生產;在1985-1989年併購規模前20名的交易中,17宗是日企收購美企。

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年年衰退。美國強烈的、反覆的要求日本開放市場無效,最後採取強硬手段,痛下殺手!

1985年,美國聯合四強摁著日本的手在《廣場協議》上簽字畫押,日元被逼升值,日本外匯儲備瞬間蒸發數百億美元!

更慘的是,日元升值讓日本出口業遭到致命一擊。在資產全麵縮水的背景下,日本企業大量倒閉。

從1991年開始,負債1000萬日元以上的倒閉企業,每年都在1萬家以上。1990年~1996年,日本破產企業年均高達14000家。

企業大量倒閉,讓日本經濟徹底崩盤,失業人口暴增數百萬!淒慘到連家庭主婦都不得不出門站街賣淫。日本著名的自殺森林,90年代初這裡自殺達到高峰,人數超過2000人。

僅僅是一紙《廣場協議》,讓日本活生生倒退二十年!

直到中美貿易戰打響的今天,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都不忘在《人民日報》中,用當年的日本慘案告誡中國——

中國應吸取日本教訓,對美提高警惕!

(2).開放金融與電商市場

這個條件,重點在金融,美國此舉是想宰殺中國股民。

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金融市場有牆、有政府保護、有國家隊支援。在中國股市,美國金融巨頭壓根搶不到錢啊!

試想一下,一旦中國股市開閘,華爾街大量的遊資將迅速席捲中國。屆時,美國資本家想做空就做空,想炒高就炒高,千萬中國股民將成為華爾街的韭菜,中國股市將徹底玩弄在他們手中。

說兩件事。
第一件,2015年中國股災,據傳是有國際資本做空中國市場,好從中國手裏搶錢。
6月,證監會出手,證金、中金幾個國家隊砸錢救市。7月初,僅證金公司就獲得17家商業銀行支持,調集2.5萬億巨款殺入股市。
一番血戰,陰謀勢力铩羽而歸,中國股市股民得保。
第二件,97年金融風暴。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遊資搶劫東南亞。因為沒有政府幹預和龐大資金支持,東南亞各國被打到毫無還手之力,一夜間損失上千億美元,破產的破產、跳樓的跳樓、搶劫的搶劫。被國際遊資洗劫的後果,比打一場戰爭還恐怖。
同期的香港,因為有中央政府的資金,再加上行政手段幹預市場,最終慘勝。而東南亞與中國的區別,就在於有無行政手段的幹預。
美國想讓中國開放金融市場,說白了,就是方便美國在中國搶錢!
(3.4)不許中國市場換技術.不許用政府補貼搞行業政
整個貿易戰,美國完全是衝著“中國製造2025”去的,即中國高科技。
為什麽?
因為中國衝擊美國高端產業的兩把殺手鐧,再次出鞘了——
國務院針對高端產業技術設立專項補助。今年初,為打破國產芯片瓶頸,政府直接砸了上千億,國產芯片和內存條今年即將麵世!
通過市場合作或直接並購獲取核心技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說,中國商飛以市場準入作為條件,“逼迫”他們在華建立生產線進行技術轉讓,以保障國產大飛機C919的國內供應鏈。
除了上訴兩點,我們還有很多產業的發展也是這麽做到的——
中國高鐵,通過市場與歐洲等國換取技術,問鼎世界第一;
中國船舶,政府整合造船業後,產量與技術躍居世界第一。
中國化工花收購先正達,獲得世界一流農業基因技術。
中國今天,絕不妥協!
美國的四點條件,條條置中國於死地,簡直是新時代不平等條約!
尤其是最後一條,等於踩著中國的臉說:你們中國人子子孫孫都隻能做衣服鞋子賣玩具,當歐美廉價商品的產地!
讓中國子孫世世代代為奴,我們能答應嗎?不,我們絕不答應!
外交部說:打仗,中國奉陪到底!
人民日報說: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不適用美國!
新華社更是直言:勿謂言之不預也!
什麽叫“勿謂言之不預也”?那就是你再亂搞,老子就把你往死裏打!
這次貿易戰,美國以為中國會息事寧人。
結果全世界都沒想到,中國一改溫文爾雅的作風,上來就是摁著美國一頓狂揍。
同等規模,同等力度,500億對500億,25%對25%,飛機、大豆、原油期貨一堆王炸直接撂出。梭哈不斷堆高籌碼,特朗普你敢跟不敢跟?
所有人都不明白,中國這次為何不就坡下驢?為何空前強硬?為何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打世界大戰都要跟美國打到底?唯有中國人咱自己,心知肚明。
因為我們怕曆史重演!因為我們怕重蹈覆轍!因為我們被打夠了!
過去我們妥協過,結果換回了《南京條約》、妥協來了《辛醜條約》、妥協到了國家領土被隨意租借;妥協來了南京大屠殺;妥協到了中華民族成為了“劣等民族”的代名詞......
諷刺的是,我們妥協換來了列強豐厚的戰利品,換來了美國的歌舞升平、換來了日本的大艦巨炮、換來了法國的驕奢淫逸、英國的宏圖霸業!
毛主席說: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14年抗戰,三千萬條生命,我們打出了獨立自主。
抗美援朝,韓國的首都、長津湖的雪地,我們打出了世界大國。
對印反擊,阿克賽欽的沙地,藏南的河穀,我們打出了世界第三。
反擊越南,涼山的高地、高平的城下,我們打出了三十年的和平!
今天,中國GDP高舉世界第二,工業產值完爆美歐;
今天,中國擁有東半球最強強大的軍事力量,全世界最強悍的戰爭動員能力;
今天,中國的殲20屹立於巔、航母龍騰四海、核潛艇潛龍在淵;一帶一路全麵啟動、中國製造席卷全球、偉大複興就在眼前!
過去異常艱苦的歲月我們都敢昂首迎戰,今天如此強大的中國豈能低頭媾和?
美國人深知,中國有一大堆帶路黨、漢奸,隻要白宮一開口,不管開的什麽條件,這些敗類都會為之搖旗呐喊,妄圖帶動輿論逼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每個中國人應該明白,這場貿易衝突,不止是摩擦,而是一場戰爭。
它是自改革開放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刻、意義最深遠的曠世之戰;
它是決定中國未來的國運之戰;
它是中國打出下一個漢唐盛世的必由之戰!
經濟戰爭一開,沒有人能置身事外,與敵特作戰、與漢奸作戰、與美國作戰,人人有責。我堅信,中國必將以勝利者的姿態完美的闡述開國領導人的那句話:偉大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中美貿易戰,是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但是,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中美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對比:中國非常自信且鏗鏘有力,而美國則經常自相矛盾、遮遮掩掩。
麵對貿易戰,作為應戰方的中國,官方各部門聲音非常一致,準備非常充分,套路非常完備,顯然中國早已做了充分的研究和預案,所以美國出什麽招中國都第一時間強力回擊。
而作為發起貿易戰的美方,各部門之間的聲音經常不一致,特朗普及白宮高官的很多言論,不是對貿易戰對手中國說,而是向美國國內不斷解釋。
甚至,包括特朗普及其重要幕僚在內的決策者,竟然至今都不敢承認這是一場中美激烈較量的貿易戰。與此同時,貿易戰開打後,這麽長時間了,白宮不但不敢承認中美這是貿易戰,還一個勁謊稱中美一直在進行所謂秘密談判。
結果,中國為此已經多次拆穿美國的謊言,稱至今中美沒有開啟任何談判,而且中國明確表態,隻要美國為談判設置門檻、設置前提條件、不是平等狀態,中國絕不會和美國開始任何談判。
我們都知道,細節背後是魔鬼,那麽白宮那麽多決策者不承認貿易戰、謊稱中美在談判的這些細節背後,到底藏著什麽“魔鬼”呢?在筆者看來,搞清楚這個“魔鬼”,我們就能抓到美國和特朗普的軟肋,打這場貿易戰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事實上,就在昨天,美國的最大軟肋徹底暴露了!那就是美國股市!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美國股市和貿易戰的相關消息,會發現當中美貿易戰曝出重磅新情況時,美股都是暴跌的。然而,很快美股總是很快就能穩住並反抽。為什麽?綜觀前麵美股的波動狀況及美國政要的言論,會發現這一切與美國當局對貿易戰的表態和中國對貿易戰的表態密切相關。
一方麵,美國至今不承認中美爆發貿易戰;另一方麵,當因新的重磅因素導致美股暴跌時,美國高官就向媒體暗示或明示,中美正在進行秘密談判。
事實上,關於中美就貿易爭端進行談判的消息,最初說的是中國主動要求磋商,之後又說在秘密談判,後來又說正在進行談判·····當消息通過美國媒體釋放給市場後,市場心態就穩定了,然後美股就開始反抽。但是,當中國強烈反擊並刺破美國政府的謊言後,美股就會暴跌。
特別明顯的例子就是周五,針對美方關於中美正在進行談判的說法,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明確回答說:中方注意到,美方不同官員都表達了這個意思,但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一段時間以來,雙方的財經官員並沒有就經貿問題進行任何談判。美方公布301調查報告及產品建議清單後,中方予以堅決回應;美方再次提出增加1000億征稅商品,中方進行了更加堅定的回應。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更不可能就此問題進行任何談判。
中國官方這段話的表態,直接導致美股暴跌,道指一度跌幅達3%。如果往前追溯到4月4日,當時中國反擊剛出來的時候美股一度大幅低開,但之後卻神奇般地漲上去了,原因就是美國政府說中美正在進行談判。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一、美股對中美貿易戰的反應非常敏感,原因不言而喻。美股處於曆史高位區域,市場估值泡沫化嚴重,此時如果中美打起長期的貿易戰,美股豈能不跌?
二、白宮非常擔心美股暴跌,這一點從特朗普及白宮政要一個勁否認中美貿易戰和一個勁謊稱中美正在談判可知。
那麽,我們不禁要問,白宮為何那麽擔心美股暴跌呢?其實,在貿易戰之前筆者就分析過美國股市。美股為何處於如此曆史高位?其根本原因並非美國經濟多麽好,而是因為美國的貨幣霸權和對資本市場的控製能力。
我們知道,2007年的次貸危機,本質上是美國政府窮兵黷武大規模舉債和美國私有部門不斷加杠杆推高資產價格導致的信用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在美國的主導下2008年G20搞了一個聯合救市。這次救市,讓美國可以通過稀釋美元來緩解自身壓力,同時美國將私有部門的大規模債務轉嫁到了政府部門,政府通過量化寬鬆實現了為私有部門去杠杆。
私有部門去完杠杆後,有了更強的融資能力,於是又通過融資把美股大幅推高。美股推高後,美國機構的資產大幅增加,去杠杆又讓債務規模不斷縮小,這使得美國整個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得到了重置,債務危機暫時被蓋住了。與此同時,美國又通過加息預期吸引資本流入美國,從而使得美國經濟看起來逐漸恢複肩扛。
然而,問題在於,美國一直沒能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整個國家的債務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隻有股市等資產價格不斷上漲才能保證資產負債表的健康,才能保證債務危機不再爆發。然而,從2009年道指6440點到前不久的曆史高點26616點,市場漲幅已經超過了300%,期間從沒有像樣的調整。
美股漲了300%多,但美國的GDP2008年是14.7萬億美元,2017年是19.36萬億美元,GDP增長不到32%,但股市卻漲了300%多,這顯然有很大的資產價格泡沫。直白說,就是美國資產負債表之所以看起來還算健康,原因不是美國經濟發展得多麽好,而在於其股市漲得多。換句話說,就現在而言,一旦美股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美股大幅暴跌進入熊市周期,那就意味著美國的資產負債表會被重置,美國債務危機將會爆發。
在筆者看來,如果在現階段美國再爆發一次債務危機,那規模會比2007年的次貸危機要大很多,因為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從10萬億增長到20萬億美元了,負債率已經超過了100%,這意味著美國政府的容錯能力已到極限。
此時如果再爆發債務危機,不可能再有G20的聯合救市,美國政府再沒有容錯空間為私有部門承擔債務,到那時美國怎麽辦?在筆者看來,那意味著很可能會美國將失去貨幣霸權,美元將失去準世界貨幣地位,美聯儲將失去準世界央行地位。 沒有了貨幣霸權,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還在嗎?
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政府明明在和中國打貿易戰,卻沒有底氣承認,政要們為了維持股市愣是不斷說謊,經常自相矛盾。
事實上,對特朗普來說,他所希望實現兩個大的戰略目標:
一、通過降稅等措施,振興美國的實業,通過降稅來提升實業企業的利潤,從而能給美股提供支撐。而美股的狀態,最理想的就是高位震蕩,等待美國實業利潤上升後對股價形成支撐。
二、通過快速加息趕緊結束周期,使得美元進入新的一輪貶值周期。快速加息正常情況下會促使很多國家的經濟出現問題,一旦如此,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美國釋放出大量美元,美國機構就能到世界上遍地收購廉價資產,如此美國經濟體的資產就坐實了,美股就能進入新的牛市周期,債務危機的風險將會徹底解除。
然而,美國遇到的難題是,這個世界上除美國外,竟還有一個經濟實力非常接近美國、實體經濟非常紮實、擁有世界四分之一工業能力、且科技水平正快速追趕美國、大國戰略對世界各國充滿吸引力的國家存在。如此一來,美國的很多計劃的推進,就有些進行不下去了。
特別是,美聯儲在快速加息製造全球其它國家經濟危機的時候,中國竟然橫插一杠子。本來,美國等著相關國家的資產跌到穀底,美國以救世主的角色去救順便收購資產。結果,中國總是在那些國家還沒有完全爆發危機的時候,直接就截胡給收購了。
這種情況可就讓美國難受了,如此美國成了製造危機的惡人,中國成了那些國家的救世主,而且相當於美國把其它國家的資產給壓低,然後中國去收購。這意思就是,美國剪羊毛,中國負責收羊毛,美國當然會非常不爽。
於是,美國要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要把中國製服,要實現美國的目標。但是,中國完全不吃這一套,強烈反擊讓美國有些措手不及,現在特朗普當局已經被架起來了。
中國為什麽一定要強力反擊,之前筆者在前麵十幾篇分析文章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裏想說的是,中國應該瞄準美國的這個痛點、軟肋。
隻要中國瞄準這個痛點、軟肋,重拳出擊,特朗普隻能低頭認輸。因為,華爾街不可能給他很多時間讓他打貿易戰把美股打崩盤,美國精英給特朗普的時間、空間實際上都很短、很小,所以這一仗白宮的底氣並不是很足,其背後的支持力量遠不如中國堅定和堅決,其抗壓能力也比中國差得多。
當然,中國打這場貿易戰並非為了打而打,這完全是美國強加於中國的,中國應戰美國的貿易戰完全是形勢所逼不得不打。如果不打,中國的發展空間就被嚴重壓縮,發展之路可能就要被打斷了,哪裏還談得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打,而是以打促和。
我們不好戰,但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人騎在我們頭上。事實上,中國的發展空間和時間都是打出來的,新中國後的頭3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來的,改革開放後的後30年是抗美援越和珍寶島戰役打出來的,而這次貿易戰,要打出我們未來30年在經濟領域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出來。
過去一百多年,中國老百姓大部分時間都過得太苦了,我們要想過上好日子必須發展,而我們的發展靠得就是打出空間。所以,這一次,我們就是要掐準美國的七寸,戳準美國的軟肋,狠狠下手,讓特朗普當局深深地感覺到痛。他發起貿易戰,我們就將其打回談判桌!
過去幾十年,1978是改革開放,1998是長江大洪水,2008年是汶川大地震,2018年就是貿易戰。每一件大事我們都順利過關了,今年這一關中國也必過!
走著瞧吧,特朗普會自己主動回到談判桌的!
4月4日,針對美貿易代表辦公室最新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征稅產品建議清單,中國進行了“500億美元”強硬反製,打出了大豆、汽車、飛機這張牌。
正當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在最新清單中已經祭出汽車和大豆的“絕招”時,有外媒指出,其實中國在貿易戰中還擁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立即削弱美國的實力。
美國《國會山報》網站刊文分析稱,這件至今被中國握在手中的“秘密武器”,就是稀土。
“美國對稀土金屬的進口依賴達到100%,而中國是最重要的來源國。如果中國將稀土來源切斷,美國將無法製造大多數先進的武器係統。”文章擔憂道。另外,稀土金屬還被用於製造汽車、計算機、商用飛機和智能手機等等。如果中國停止出口稀土,美國將被迫關閉全部或大部分美國的技術製造裝配線。
可能有人覺得,區區稀土,充其量就是一種資源,怎麽就被很多人認為是貿易戰中中國手中的“王炸”?今天就跟你聊一聊。
1“一騎絕塵”的中國稀土
其實早在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時就曾提到:“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
大多數人可能對稀土不太了解,並不知道稀土怎麽就成了媲美石油的戰略資源。
簡單來說,稀土是一組典型的金屬元素,其之所以異常珍貴,不僅因為儲量稀少、不可再生、分離提純和加工難度較大,更因為其廣泛應用於農業、工業、軍事等行業,是新材料製造的重要依托和關係尖端國防技術開發的關鍵性資源,被稱為“萬能之土”。

——工業上,稀土是“維生素”。在熒光、磁性、激光、光纖通信、貯氫能源、超導等材料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想替代稀土,除非有極其高超的技術,目前基本做不到。
——軍事上,稀土是“核心”。目前幾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有稀土的身影,且稀土材料常常位於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
例如,美國當年的“愛國者”導彈,正是在其製導係統中使用了約3公斤多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於電子束聚焦,才能精確攔截來襲導彈,M1坦克的激光測距機、F-22戰鬥機的發動機及輕而堅固的機身等等都有賴於稀土,一位前美軍軍官甚至稱:“海灣戰爭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軍事奇跡,以及美國在冷戰之後,局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對戰爭進程非對稱性控製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稀土成就了這一切。”
——生活中,稀土“無處不在”。我們的手機屏、LED、電腦、數碼相機……哪個沒有使用稀土材料?
據說,當今世界每出現四種新技術,其中之一必與稀土有關!
如果沒有稀土,世界將會怎樣?
2009年9月28日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稀土,我們將不再有電視屏幕、電腦硬盤、光纖電纜、數碼相機和大多數醫療成像設備。
稀土是形成強力磁鐵的元素,很少有人知道強力磁鐵是美國國防庫存所有導彈定向係統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沒有稀土你就得告別航天發射和衛星,全球的煉油係統也會停轉,稀土是未來人們將更加看重的戰略性資源。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一語道出了中國稀土資源的地位。
中國稀土礦的儲量在世界簡直“一騎絕塵”,根據數據統計,全球稀土總儲量約為1.26億噸,其中44%來自中國,國土麵積最大的俄羅斯儲量僅為3萬噸。
中國也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特別是軍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中國占有的份額更多。中國白雲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山,占國內稀土資源儲量的90%以上,號稱“稀土之都”。與中國在這領域的壟斷潛力相比,恐怕連掌握了全球69%石油貿易額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會自歎不如。
2真的被當成土賣了
中國稀土儲量和產量遙遙領先,按理說,應該能左右世界稀土價格,從稀土出口中獲利甚多吧?
事實正好相反!
中國稀土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以極低的價格被賤賣,其中的故事也恰恰就是一部血淚史,說起來沉重,聽起來痛心。
20世紀60年代,由於國內稀土生產工藝和技術十分落後,那段時期是美國壟斷了全球稀土資源的供給,我國隻能低價向外國出口稀土礦,然後再高價進口稀土製品。
一些國家把稀土生產技術作為高度機密對中國實行封鎖,中國對於如此重要的礦產資源,隻能把它當作一種最原始的原料賤賣給掌握核心開發利用技術的國家,嚴峻的現實迫使中國加快稀土分離和提純技術的開發。
在關鍵時候,總有一些“脊梁”們挺身而出,1972年,“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開始了中國稀土分離提純技術領域“前無古人”的嚐試。17種稀土元素的化學性質極為相似,分離提純十分困難,當時國際上稀土分離的主流選擇是“離子交換法”和“分級結晶法”,兩種方法分離成本均很高,提煉出的稀土元素純度較低,不適合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與夫人在實驗室工作
徐光憲等首次采用研究多年的萃取法技術,最終出色地完成了這項緊急軍工任務,鐠、釹分離係數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用推拉體係高效率萃取分離稀土的工業生產。
1990年以後,“市場化改革”成為中國大地最炫目的字眼,中小國有企業普遍通過引進外資或民營資本等形式改製為民營企業,“利潤最大化”成為公開的主張和行動的目標,“有水快流”則成為大多數生產企業的行動指南。
稀土行業是當時的高利潤行業,地方企業和私營企業紛紛湧入,在計劃體製下“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發明的生產工藝並沒有獲得專利保護,國有企業技術人員“跳槽”引發的技術外溢導致稀土生產門檻大幅降低,無數的稀土生產企業破土而出,在“對外開放”旗號下中國幾乎采取的是開放生產、開放供應的政策,短期利潤誘惑下中國稀土產量和出口量同步擴張。當時中國未意識到稀土資源的重要性和戰略性,甚至以稀土出口作為獲取外匯的主要來源。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單一稀土產量約為20噸,2006年就達到了8萬噸,約是80年代初的4000倍!中國稀土年產量已占世界稀土產量的90%;在巨大產能帶動下,1990-2005年間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出口總量占全球的80%,成為全球稀土成品生產企業的主要資源供給地。
非法盜采稀土,觸目驚心!
急劇增長的出口量背後,是不計其數的稀土企業展開的惡性競爭,相互殺價成為市場常態,導致國際稀土價格急劇下跌。1990-2005年,稀土礦石價位從11700美元/噸跌至7430美元/噸,國際單一稀土價格下降了30%-40%。價格下跌導致稀土生產企業更加依賴規模擴張,2005年時中國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已超過世界年工業需求量的一倍。
很難想象,作為戰略性資源的稀土金屬居然出現了惡性價格戰,中國企業事實上是在敞開國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戰略性資源!
那時候,中國的稀土是真的被當成土來賤賣了。
3美、日、歐趁機對中國“薅羊毛”
中國稀土產量急劇擴大、價格持續下跌的時候,為美日加快開發高技術稀土材料及相關產品創造了條件,也為這些國家的所謂“戰略儲備”提供了天賜良機。
他們開始加緊“薅”中國羊毛了。
在全球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需求呈幾何級增長的同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方麵不斷加大稀土金屬的技術創新,推出了大量依賴稀土資源的高科技軍事裝備和民用消費品,另一方麵加快稀土資源的戰略儲備步伐。
90年代,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擁有稀土礦的國家普遍實行限製或停止開發本國稀土礦的政策,轉而從我國進口作為戰略儲備。美國的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約占世界儲量的10%,相對來說也很豐富,但美國並不開采自己的稀土礦,反而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全麵停止鉬生產及其他稀土礦的開采,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稀土進行戰略儲備。
導致的結果是,目前美國、日本等國收購、儲備的高質量單一稀土至少可供工業生產使用20年(有媒體報稱超過40年),發達國家的資源品貿易和生產企業完全控製了國際稀土價格,而我國稀土儲量則快速直線下降。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中國稀土儲量十幾年前接近全球總量的90%,到現在隻有不到50%了。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現代化所需的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能保證需求的隻有6種,按照目前的開采出口規模,再過30-50年中國將從鎢礦、銻礦、稀土礦的資源大國變成小國。
對中國稀土工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徐光憲院士曾痛心疾首地說:“稀土資源非常寶貴,特別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150萬噸,現在已經開采掉了90多萬噸,隻剩下60萬噸,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10年就開采完了!到時候,我們就需要向美國和日本買,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賣給我們!”
更讓人痛心的是,我們敞開國門低價供應全世界稀土資源,不但沒有換來美、日、歐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是變本加厲的索取。
當中國出於規範開采、保護環境等考慮采取了相應的出口配額、出口限製等措施來減少稀土出口後,美、日、歐紛紛坐不住了,從2009年就開始以中國原材料管製為由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
2010年10月,稀土進口大國日本的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曾召集美、英、德、法等國大使,要求中國緩和對稀土元素的出口規製。當年12月,在中國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後,美、日、歐紛紛“表示憂慮”。
7月5日,世貿組織發布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製違規後,作為申訴方之一的歐盟當天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歡迎。
美、日、歐等也一直指責中國的稀土出口限製推高了國際市場價格,損害了西方企業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貿易量。歐盟還抱怨,受中國限製原材料出口政策影響的企業產值約占歐盟工業總產值的4%,涉及就業人口約50萬。因此,它們認為應該趁熱打鐵,繼續起訴中國稀土出口限製違規,從而保證各國對稀土的需求。
此後幾年,美、日、歐也不時的到WTO就稀土限製出口問題起訴中國,WTO基本都判中國敗訴。
有學者表示,“(稀土)全球一年隻需要12萬噸,這是非常小的用量,其中還有很多是被有戰略遠見的國家儲備起來的……真正需要(稀土)的那些應用強國早就以低價大量儲備了中國的稀土,所以現在中國對稀土的調控根本不會威脅到它們。
它們大肆炒作,其實是想讓中國繼續以不合理的廉價供給他們稀土,同時消耗中國具有獨特優勢的戰略資源……這正是幾個稀土進口大國與中國較量的手法。”
這種強盜邏輯甚至連他們自己人也看不下去了。德國《南德意誌報》就刊發評論指出,西方發達國家對世貿組織判決的歡呼是不合適的甚至是虛偽的,因為在很多年裏,全世界都得益於中國以極低的價格提供稀土。
美國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普雷斯托維茨認為,中國限製稀土出口的長遠經濟戰略在於擺脫純粹的大宗商品供應商的身份,生產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高技術熟練程度的產品。曆史上英、美都這麽做過,用這種方法變富的國家現在認為這樣的事情不合規矩,這聽起來很沒道理。
4稀土萬萬不能再賤賣了!
稀土過度開采,低價出口帶來的除了戰略資源流失、環境遭到破壞、在WTO“有苦說不出”等問題之外,還有“資源詛咒”。
我們都知道,發達國家經濟崛起的秘訣之一就在於,重要資源作為生產所必需的原材料被投入到了當時的高端經濟活動之中。也就是說,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從經濟史來看,重要自然資源在發達國家工業化起飛階段幾乎都起到過巨大的推動作用。
比如,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基礎能源的煤炭,密集分布於英國工業區的礦床之中,為早期英國工業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作者馬丁·雅克就認為,19世紀在英國而不是其他國家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就是英國當時發現了大量煤炭,從而破除了工業化的能源瓶頸。而在美國,土地、礦藏和森林等資源的豐富是南北戰爭之後有利於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特征之一。

英國工業革命
發達國家也無一不重視重要資源在工業化崛起中的巨大作用,他們在曆史上都是嚴格限製甚至禁止國內未經加工的原材料出口的。例如從15世紀晚期開始,為了發展當時作為國際競爭支柱產業的羊毛紡織業,英國政府曾製訂了嚴刑峻法:除羊毛之外,綿羊、毛線、精紡毛紗、漂泥等都在禁止出口的清單上。法律的實施十分嚴厲,首犯者要被砍去左手,再犯者則被處死。
在限製國內資源出口的同時,發達國家還盡可能地控製原材料來源,建立殖民地就是達到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通過向殖民地“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英國成功崛起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並長期維持著世界霸主地位。美國後來正是效仿了英國這種“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的重商主義政策,才逐步取代了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時至今日,美國深深受到這種政策的影響,比如,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通過新自由主義政策迫使拉美國家放棄工業化而恢複原材料出口。

英美的崛起都是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投入到了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生產活動中去了,由此也抓住了以煤炭和石油為主要能源的兩次技術革命而一躍成為了世界霸主,再看看那些成功躍過“資源詛咒”陷阱的國家,也基本都是有意識地采取了這樣的策略。
再看看曆史上的西班牙,曾因從美洲殖民地掠奪了大量金銀而暴富,但由於沒有成型的工業體係,西班牙當時不得不出口其自然資源等初級產品獲取他國工業製成品,從而導致了國家的衰敗。西班牙財政大臣路易斯·奧蒂斯在1558年致國王菲利普二世的一份備忘錄中曾寫道,“(荷蘭人)隻花1個佛羅林貨幣來購買來自西班牙和西印度群島的原材料,特別是絲綢、鐵和染料,而他們卻以10至100佛羅林的價格將製成品返銷西班牙。通過這種方法,歐洲的其他國家給西班牙帶來的羞辱要遠遠大於西班牙強加給印第安人的侮辱。西班牙人以價值大致相等的小飾品去交換(印第安人的)金銀,卻以天價回購自己的原材料,這使西班牙人成了整個歐洲的笑柄”。
可見,出口初級資源不僅無法致富,反而很可能導致一個強大國家的衰落。當今大量存在的所謂“資源詛咒”現象也表明,許多資源豐富的國家並沒有通過這種方式致富,相反卻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我國雖然不是以出口自然資源為主的經濟體,但是“資源詛咒”現象已在我國稀土等稀有金屬行業普遍存在,長期以來,國家利益、地方利益和個人私欲在稀土等稀有金屬資源問題上始終無法統一,使得我國稀土非但無法像中東石油那樣獲得高額利潤,反而被美、日等一些國家處心積慮地大量賤購。

更為嚴重的是,我國稀土行業內的技術進步大多發生在外資不太感興趣或者利潤較低的稀土開采、提煉和深加工等初級生產環節,而在再往上的高端應用領域中,則幾乎看不到我國的身影,目前基本上已經被外資所把持,於是從原材料到製成品的稀土定價權就被牢牢握在了外國人手裏。另外,這種技術進步也為外國掏空我國廉價的稀土資源大開方便之門。
稀土的戰略性地位目前無論在軍事還是工業、農業上都難以被替代,這就意味著至少在未來新技術革命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稀土在高端生產活動中的重要地位都將難以撼動,其技術應用領域也將是各國抓住高端生產活動的“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美國認定的35個戰略元素和日本選定的26個高技術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稀土元素;日、英、法、德等工業發達國家都缺乏稀土資源,但它們都擁有世界一流的稀土應用技術。這些國家都把稀土看作是對本國經濟和技術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戰略元素。
所以,稀土萬萬不能再繼續賤賣了!
如何充分利用我國在稀有金屬資源上這種獨一無二的壟斷地位,抓住即將到來的新技術革命的難得機遇,將豐富且便宜的稀土資源投入到我國而不是別國的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發應用等高質量生產環節上,是我們下一步對於稀土等稀有金屬資源利用最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唯一方向。
所幸近幾年,中國在“稀土大戰”中逐漸反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是接連整頓稀土行業秩序。去年6月份,工信部稀土辦公室成立整頓稀土行業秩序專家組,擬常態化打擊稀土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同時廣西、江西、山西等地也紛紛推進打擊稀土違法違規專項行動。“常態化”的打擊關閉了大量不合規的開采點,將會讓“黑稀土”無處遁形。

二是對稀土企業不斷進行整合。我國此前已經成立了六大稀土集團(中鋁公司、北方稀土、廈門鎢業、中國五礦、廣東稀土、南方稀土),此後也對稀土企業進行不斷整合,對集團旗下冶煉回收企業嚴格管控。目前整合後的六大稀土集團規模效應已經逐步顯現。六大集團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市場定價上具有一定的話語權,這對行情走暖也具有積極影響。
三是中國稀土企業也在開拓海外資源。最典型的的就是去年7月11日,中國稀土企業盛和資源聯合海外其他企業對美國唯一稀土礦芒廷帕斯礦的收購獲得當地法院批準,這也是上文我們提到的美國封存的那個稀土礦,這下美國急了,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相關負責人此前與當時特朗普首席戰略師班農會麵,希望說服其將芒廷帕斯礦國有化,因該稀土礦山擁有軍事用途。
四是對稀土進行戰略儲備。早在2011年,“國家戰略儲備”這一概念就被第一次被上升到國家層麵,國家戰略儲備體係是多維度的,國務院表示,我國稀土戰略體係包括國家儲備與企業( 商業) 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 地) 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在內的兩種戰略儲備。
這一係列的舉措讓中國在稀土定價上有了更多話語權,也進一步保障了我國的稀土資源安全。
但這些也曾這也讓美、日等國非常擔憂,美國《福布斯》就發表文章稱,“中國減少或停止出口稀土元素的能力將對美國製造業及其整體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它們對美國國防和科技產品至關重要。”

而借著2010年9月中日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中國打出外交牌,限製向日本的稀土出口。由於接近90%的稀土需求依賴中國供應,日本立時出現短缺,產業界陷入極大混亂。
雖然此後日本不斷開拓進口地減輕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比如從越南、印度等地進口稀土,但中國畢竟是世界稀土供應的大頭,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特任教授岡部徹指出:“日本企業采購稀土時被中國掐住軟肋的狀況依舊沒有改變。”
現在,美國又在不計後果的挑起貿易戰,中國雖然不斷“亮劍”,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但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所認為的,如果通過繼續強化稀土供給端改革等多項措施改善稀土供需格局,推升稀土價格、降低稀土出口,真正讓美國怕的其實還在後麵。
如果沒了稀土,美國可以試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