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留學生歸國後發現 自己竟成了社會底層

(2018-03-15 04:58:56) 下一個

留學生歸國後驚愕發現 自己竟成了社會底層

來源: 北美留學生日報 於 2018-03-14 

當一個人身上有多個標簽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記住他最耀眼的那一個。如果你身上的標簽就隻剩下一紙文憑一頁簽證的“留學生”三個字,你難道還不是社會底層嗎?

一不小心就把研究生念完了,小 Y 正在思考接下來一步的打算。是忍氣吞聲在某個地產中介公司拿著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等著不一定能抽中的 H1B ,還要擔心總統先生一不小心發了個什麽推特會不會把自己也炒了;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國投入到風生水起的創業大潮中,在那片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名利場中,期待僥幸可以不成為炮灰呢?
小 Y 心中沒有結論,小編也沒有。

且不論能不能功成名就,現在的留學生已經開始擔心另一個問題:

回國後,我會不會成為社會底層?

亡妻喪子感情淒慘內心空虛除了錢什麽都沒有的富翁是不是?

身兼畫家、貝斯手、紋身師卻吃了一頓沒下一頓的流浪漢是不是?

剛出社會想要創業卻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融資,沒有任何一家客戶願意簽約的創業者是不是?

我認為,第一個不是,後麵兩個是。

社會階層首先就是一個社會概念或者說經濟概念。他和你道德是否高尚無關、和你身處什麽城市無關,和你是否留過學鍍過金無關,隻跟你口袋裏有多少錢,你手機裏有多少一呼百應的電話號碼有關。
那麽剛出校門的留學生是社會底層嗎?是,當然是!

你跟我說那些跟你同班天天抄你作業,最後卻回國當了某大集團的總裁秘書的同學?誰告訴你他的身份標簽是留學生了?他隻是恰好落在了留學生這個門類中,而不是靠著留學生這三個字發家致富的。如果隻是湊巧屬性一致,我們也可以探討金牛座的人、鞋碼40號的人是不是社會底層。

問題出在了哪裏?為什麽說得好有道理我的心裏卻還是很別扭呢?為什麽看上去我確實是社會底層我卻不願意接受呢?

因為這個世界為了激勵你的努力告訴了你太多童話。教育給了你看世界的眼睛,卻沒有給你創造這片世界的五色石。

當然還有中國自古以來努力讀書發家致富的傳統美德故事,和與這個美德深深鑲嵌在一起融入了民族思維的逆天改命的願景。

我們從小讀著牛頓被蘋果擊中成為巨匠的故事長大,我們從小讀著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風生的故事長大,我們以為成功可以很輕易,我們以為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卻不接受這麽一個現實:成功這麽一個幾率事件,從來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那些成功了都都是追求事業熱愛事業的,那些純粹追求成功的,似乎都不怎麽善終。這是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一個觀念。

所以他們能出一係列的匠心產品,他們能傳承經久不衰的情懷係列。

昨天,紀梵希去世了,人們緬懷的方式是純情而浪漫的;之後,中國的哪個服裝品牌能被這麽歌頌?是鴻星爾克還是森馬以純?當然緬懷的,絕對不是品牌的堅持和浪漫,更多的是我們當初那一份喝著優樂美的青春吧!

我在跟一些美國人聊天的時候他們坦誠自己的智力水平或是野心報複並沒有家國天下那麽大,隻想要經營好自己的農場,每天晚上可以看到脫口秀,周末可以和朋友去酒吧彈吉他就很足夠了。

而現在哪個中國人要是說他隻想回自己的村裏開個小賣部賣可樂啤酒,你會不嘲笑他是沒有夢想的社會底層?

他們有情懷、有操守、有自知之明,但是中國卻不是。

中國的成功太快、太突然、太沒有規律。從建國到現在不超過一個世紀,從改革開放到現在還沒有老夠一代人。我們的品牌和產品被風頭一波又一波地吹起來,在我們視野可見的範圍內保持著“成功”,我們來不及用足夠長的時間尺度去衡量事業的真正成敗。

似乎,單純為了追求成功而做的事業,也可以成功。

所以所有人一擁而上,目標出奇的一致。所有不用人民幣度量的數據都不值一提,所有帶不出流量和熱度的言論都不屑一顧。

在這種積極用世的社會態度之下,又怎麽醞釀得出真正的浪漫和情懷呢?我們既然沒有了討論詩和遠方的土壤,我們便隻能擔驚受怕與自己會不會跌落社會底層。

那些當前成功的公司們似乎也了解了這個社會趨勢,但是他們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安置這些社會資源,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他安撫自己恐懼的內心,隻有更多的資本堆積,才能暫時地麻痹自己。

Facebook 的初衷便是社交,宜家的創立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稱手的家具。王者榮耀的團隊絕對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童年時期闖蕩峽穀的夢想,他們隻是為了掙錢;吃雞團隊也絕對不是為了還願自己沒能親臨的紅海行動,他們也是為了錢。

如今,信息傳播的成本越來越小,我們看到了papi醬從秒拍上火起來,卻不曾在意這個曾經2億月活的平台上擠破腦袋也沒能火起來的帥哥美女,當然,papi醬還是有團隊的,話說,papi醬現在好像也涼了。

我們跟王思聰用著同樣款式的手機(iPhone),用著同樣的社交媒體平台,就妄想可以和他一樣泡到一樣的網紅嗎?

這是一個階級崛起和階級固化並存的時代,我們一方麵感慨著世態炎涼翻身無望,卻一方麵也含淚龜縮在北上廣,做著飛黃騰達的夢。

我們受到了“足夠多”的教育,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可能性,也讓我們看到了自身的難以改變性。我們沒有受到“足夠多”的教育,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平凡無為,為了微乎其微的可能性拚盡千百倍的力氣。

留學生是一群背負了沉重包袱的人。

我們受到了相對新潮和自由的思想教育,會為社會公平發聲,身為男性也會為女權解放努力,身為異性戀也支持特殊性向團體的自由選擇權利。

我們看過嚼著草根就可以度過一個下午的美國小鎮,我們也看過不得不張開大腿才能邁進一步的南加州好萊塢。

我們看過,知道自由真好。

我們深切地知道讀書不能改變命運,隻有命運才能改變命運。

然而那些能夠幫我們改變命運的大手,卻不願意幫我們改變命運。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早已寫好了我們的命運,並且懶得改寫。

同時我們仍然逃不出自己的命運。

回國,我們逃不脫密密麻麻的關係網,同輩壓力,長輩催促。一個又一個的創業公司成功上市,一個又一個的老同學結婚生子,我們錯過了一輛又一輛的車,隻能在後麵看著尾氣,吸著霧霾。

放養的山雞回到了籠子裏,也隻能乖乖地吃飼料。因為不吃,就會死掉。

不回國,我們逃不脫移民局一遍又一遍的審查,政策的不斷縮緊讓我們不得不在夾縫中求生存。無法徹底和國內斷了聯係的我們,還不得不隔著屏幕感受地球另一端經過精修的社交媒體,以及我們至親的深深歎息。

看過好的,卻不得不接受差的,才是這個社會彌漫的最濃密的焦慮吧!

有些生活很好,可是卻不是我們努力就可以得到。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留學歸國後,我們為什麽會成為社會底層?

可能我們的眼界高了吧,以為一生安全完整,就是碌碌無為的社會底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