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子

人到中年之胡言亂語
正文

我為什麽喜歡《無依之地》

(2021-05-02 10:17:25) 下一個

我喜歡《無依之地》,因為在裏麵找得到共鳴。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在失去了愛人和家庭後,儲存了她所有青春和愛的記憶的小城也在全球化信息化帶來的產業革命中荒蕪了,小城裏的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礦廠,紛紛離去,為了生存,她也被迫離開,一邊尋找謀生的各種工作機會,一邊在浪跡天涯的路上尋找自己今後人生的方向。

電影主人公的經曆,實際上在這個時代的許多人身上找得到相似之處。這個全球化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割裂人和家庭,社區,還有宗教的關係,表麵上看個人是獨立了,實際上是被推著在孤獨的路上狂奔。移民們離鄉背井,把他鄉當故鄉,商人們顛沛流離,在飛機上想象著家庭的溫馨,小留們更是早早離開家,被送往陌生的城市成長,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曆了被從故土拔根而起在異地漂泊重建自己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經常被詩意化,但是現在青春不再,父母老去,謊言的潮水退去後真相讓人感到分裂和悲傷。

而像Fern一樣的人們,生活在產業單一的小鎮,這些小鎮依賴的大多是像紡織鋼鐵這樣的製作業,在全球化的大潮裏逐一被外搬,產房被廢棄,剩下的勞力們為了生活,被迫遷徙,有人投親靠友,也有人像Fern一樣走上了如候鳥般各地尋找季節工的道路。因為沒有熱門的社會急需的專業知識,Fern和她的朋友,就算有工作的熱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不能找到穩定高薪水的職業,隻能在機械化毫無人情味的AMAZON的貨流中心得到一席之位,這對於許許多多像Fern一樣被這個時代扒拉到末端的人是一種殘酷,因為這些枯燥毫無創造力的工作會讓很多人逐漸喪失工作的樂趣,然後沉溺於別的感官刺激裏,不能自拔。

電影展示了Fern,在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社區和宗教的庇護,甚至也沒有多少金錢的來源的情況下,如何重建自己和這個世界和周圍人的聯係,還有在飛速老去的路上,又如何能找到一個稍微體麵自尊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她選擇的是離開那些曾對之抱有幻想的人,組織和社會,家和息息相關的小城不在,她就已經被社會給放逐了,安全感已經被摧毀,回歸隻能讓她在精神上更漂泊不定。在路上,在美國獨有的一望無際,天蒼蒼野茫茫的原野裏和偶遇的人互相支持,互通善意,依賴自己,寄情於山水,或許比依賴社會依賴體製依賴親人和朋友更能讓一個人擁有一個體麵的精神世界。

一些人選擇了熱門的專業,比Fern她們讀了更高的學位,遠離家鄉找到了穩定高薪的工作,有幸被資本家賞識,實際上卻離家庭幸福越來越遠,享受天倫之樂的機會也更少,精神上的饑渴,焦慮,流離失所和Fern她們是同出一撤的。Swankie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是在得了癌症以後才意識到自己要什麽,放棄了工作離家出走,去過成全自己的生活。

我還是覺得電影有點美化了Fern的老無所依顛沛流離的生活,從某個方麵來說,這也有點像給Fern那樣被迫離開家園浪跡天涯的人灌輸的一種雞湯。

我也忍不住想到了汪峰的那首《老無所依》,Fern代表的失去家園的人遠不止美國人,那些中國的民工們北漂滬漂們,也許也會在這個電影裏找到共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