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負清歡共夜闌

三弄清歌酬故舊,一壺濁酒慰風塵
個人資料
正文

【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詩品一則

(2017-05-13 14:28:55) 下一個

【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
By: John Q ~ 無負清歡


“二十四詩品”是晚唐司空圖以四言詩的形式撰寫的詩歌評論,多方麵探討了詩歌風格和美學境界。作品本身即是很美的詩歌,其中所闡述的以道家哲學為本,自然淡遠為導向的美學觀點,不僅在當時受到重視,也對後世的詩歌創作與評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 是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 中 “含蓄”篇中的名句,用以描述詩歌傳情達意的妙境。

原文如下: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語不涉己,若不堪憂。
是有真宰,與之沉浮。
如淥滿酒,花時反秋。
悠悠空塵,忽忽海漚。
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作者雖然通過不同的角度與比擬來描述這一境界,但“語不涉己,若不堪憂”也許是最具體的闡釋。

簡言之,達到含蓄境界的詩歌,作者並沒有花費筆墨,去直接描述所要表達的情緒,而是通過構築情境,傳遞自己的心境感受,使讀者被深深地感染,從而達到盡得風流的目的。

莊子 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白居易 琵琶行 “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陶潛“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都從一定角度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會心之味。

這樣的境界,宛若靈山會上,釋迦拈花,迦葉微笑。“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也許含蓄本身就有著言簡意賅的特性,在古詩中,往往更見於短篇;又多被四言,五言詩所采用。

詩經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征人春日離鄉,心存不舍;冬日歸來,行路唯艱。如王夫之所言:“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觸景生情,言淺而情深。

詩經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王國維《人間詞話》道:“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伊人之美,因隔河而令人益發神往;可望而不可及,又令人何其神傷。

詩經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相待相期,不能相見。纏綿悱惻,怨而不怒, 哀而不傷。

詩經 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總覺得古今的情話,無過於此。一生所願,不過是與你執手,相依老去。無怨無悔,一諾三生。淡淡的一句,卻令多少山盟海誓,黯然失色。

李延年 佳人歌:“絕代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不費一筆寫佳人容貌,但憑一顧,萬眾傾心。佳人絕色,躍然紙上,萬種風情,令人神往。

嵇康 贈秀才入軍 第十四首:“手揮五弦,目送歸鴻。” 寫盡高士飄然出世、心遊物外的風神,悠然自得、物我兩忘。

元稹 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話說玄宗”。被譽為“隻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矣。”行宮寥落,宮女白頭。盛景已逝,盛唐不複。無一字言情,興衰之感,直抵人心。

孟郊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語盡白描,卻情深罔極。“詩從肺腑出,出則愁肺腑”。

含蓄,不是隱晦,而是從側麵著筆,不平鋪直敘,采用更委婉的方式來抒發情感。

世說新語中,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含蓄,不是無情,而是為有情深不肯言。寄情於景,寓情於物,因寄寓良深,而解人難得,所以有待知音。。。

寫到這裏,就用嵇康的詩,作為含蓄篇的結尾吧。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