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都鐸王室風雲錄(一):亨利七世是如何登上王位的(5)

(2025-09-08 02:02:47) 下一個

第三章:成王敗寇(上)

流產政變

實際上,1483年理查三世登基後不久,亨利·都鐸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就和準親家、先王後伊麗莎白·沃德維爾攜手策劃了一場裏應外合的政變,主要參與者是忠於愛德華四世和相信理查三世謀害了兩小王子的約克派舊臣,由沃德維爾的哥哥以及她頭婚生的兩個兒子打頭陣,計劃從英格蘭南邊和西邊攻打倫敦。策劃進行過半時,瑪格麗特說服第二代白金漢公爵亨利·斯塔福(Henry Staffor, 2nd Duke of Buckingham)從他的封地威爾士起義,配合亨利·都鐸計劃的海上登陸,以此前後夾擊理查德。(威爾士已在泰克斯伯雷戰役之後由約克派係控製。)

這位白金漢公爵斯塔福的父係祖先 Robert de Stafford 並非金雀花血緣。他家最早是法國諾曼底的托尼門閥(House of Tosny),1066年威廉大帝征服英格蘭後,斯塔福家被諾曼王室封地在今天的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他們在威廉大帝的《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中記載有131個爵位和封號。

白金漢公爵的金雀花血統是從母係獲取的,亨利·斯塔福的母親和亨利·都鐸的母親一樣,也是崗特的約翰三個私生子的後裔,算起來是亨利·都鐸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的堂姑姑。【白金漢公爵母親名字也叫瑪格麗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史稱姑姑為大瑪格麗特(Margaret Beaufort the Elder),侄女為小瑪格麗塔( Margaret Beaufort the Younger)】

這位白金漢公爵,和理查三世的哥哥愛德華四世還是連襟,娶的是先王後伊麗莎白·沃德維爾的親妹妹。白金漢在愛德華四世任上並不得誌,愛德華四世認為這個連襟人品不良,拒絕給他任何職位.

但他是協助理查三世上位的功臣之一,理查三世1483年登基後任命他為禦前國務重臣之一的英格蘭最高警官(Lord High Constable of England),負責王室軍隊的調動和京畿保安,其中也包括倫敦塔的警衛。白金漢公爵出生在威爾士,封地也在威爾士,還有權調動在威爾士的駐軍,因此瑪格麗特·博福特和伊麗莎白·沃德維爾要想成事,就必須策反這位白金漢公爵。

與此同時,亨利·都鐸和她在法國的支持者也在籌備殺回英格蘭,法國方麵自然是十分樂見英格蘭內訌,亨利從在法國支持者那裏獲得五艘船,載著約兩千法國雇傭軍,計劃從布列坦尼半島(Brittany)啟程,越海在威爾士登陸,與白金漢公爵在威爾士招募的大約五六千人匯合,在埃克塞特(Exter)與白金漢弟弟德文伯爵的人馬合編之後一起攻入倫敦。

可那一年天公不作美,海上風暴,亨利的船無法在威爾士登陸,最後被海浪打到英格蘭的普利茅斯(Plymouth)附近,差點被理查德部署在海邊守株待兔的士兵誘騙上岸,幸虧他及時覺察,調轉船頭,逃回了法國。

這場風暴也影響到陸地的行動。從威爾士進入英格蘭必須越過塞文河(River Severn),河水因為風暴而暴漲,河堤鬆軟,白金漢的人馬無法渡河,也無法與德文伯爵的人馬取得聯係。理查三世的平叛人馬趕到時,白金漢的士兵已無心應戰。白金漢潛逃,在理查三世懸賞後被抓獲,之後被斬首。

圖1:白金漢公爵塞文河邊一籌莫展(A_Chronicle_of_England_-_Page_448_-_Buckingham_Finds_the_Severn_Impassable)

約克派剩下的首領們也如烏合之眾,齊齊逃往法國,公開投靠了亨利·都鐸。

這次叛亂雖然失敗但意義重大,受其影響,英格蘭各地的小規模暴動此起彼伏。

也就是在這一年,亨利·都鐸在法國立下宣誓書,宣誓承諾娶約克的伊麗莎白,標誌著約克與蘭卡斯特兩派的殘餘勢力正式握手言和,共同對付理查三世。

值得一提的是,經曆了這麽大的事情之後,瑪格麗特和沃德維爾這兩個女人的密謀都沒有被理查三世的雷達探測到,因為他根本就沒把亨利·都鐸這個 nobody看在眼裏,更何況是兩個老娘們兒。


突發事件

1485年,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迫使亨利·都鐸不得不加快奪位步伐:這一年的三月,理查德三世年僅28歲的王後安·奈維爾(Anne Neville)去世了。

這位安·奈維爾王後也是個悲催人物。還記得我們前麵說到的亨利六世的太子、17歲的威爾士親王嗎?這位安王後是實權派資深貴族、人稱造王者(Kingmaker)的沃裏克伯爵(Earl of Warwick)的女兒,13歲那年由父親做主嫁給了16歲的威爾士親王。第二年她的小丈夫就在泰克斯伯雷(Battle of Tewkesbury)戰役中被刺殺(見《玫瑰戰爭》下),14歲的安不僅成了寡婦,而且被作為戰俘關押,幾經輾轉,最後回到娘家,精神受到極大的刺激。

此時安的父親老王爺已經去世,隻有一個姐姐,但她姐夫不想讓安再嫁,找個有權有勢的男人來和他瓜分奈維爾家族的巨大財產,就把安裝扮成傭人藏在自家的廚工隊伍裏。

當時還是格洛斯特公爵 (Duke of Gloucester)的理查三世,雖然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但正是他向安伸出援助之手,並以放棄奈維爾家產繼承權為條件,娶安為妻,還把安的寡母老王妃也接到自己府上同住。二人婚後感情很好,做了公爵夫人的安於1474年左右生下一個男孩,起名愛德華(Edward of Middleham),是夫妻倆唯一的孩子。

1483年理查三世登基,安·奈維爾成為英格蘭王後。不幸的是,1484年,他們10歲左右的孩子在自己府中不明原因地突然就死了。而且死的日子是大伯愛德華四世的忌日,都是4月9日。天下有這麽巧的巧合?

兒子的死,對理查三世和安王後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過度悲傷加患病(肺結核),安·奈維爾王後於次年的1485年3月16日去世。

安王後死的那一天,恰好月食。天狗吃月,這是理查三世注定要失去江山的不祥之兆呢,還是有人刻意為之?

安王後死後,謠言四起,說理查三世毒死了自己的王後,意在另娶自己的侄女約克的伊麗莎白。雖然是謠言,但也某種程度上側麵證明安王後並非病死而是被毒死,合理推測瑪格麗特和沃德維爾就是謠言的起點。此時市井和貴族圈裏仍然相信倫敦塔兩小王子莫名失蹤是理查三世為篡王兄之位所為,加上這個謀害妻子的謠言,對理查三世的民意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這一環扣一環的事件和輿論,不是高手如何做得到?
 
圖2:理查德三世一家三口

 

到6月份,理查德要娶約克的伊麗莎白的謠言傳到了法國亨利·都鐸那裏。與伊麗莎白的婚約是亨利奪天下計劃的主要支撐點,沒了這個婚約,亨利便失去沃德維爾家和約克家的支持。亨利必須出手了。

重歸故土

1485年,亨利集結了大約500名流亡在法國的威爾士人和英格蘭人,但僅憑這500人如何回英格蘭奪天下?!況且他還需要軍餉和裝備。亨利向法國國王查理八世求助,八世送給他5000雇傭軍(其中有1000蘇格蘭人)。

法王有他自己的小算盤,因為此時他正要以武力收複法國西北部與英格蘭隔海相望的布列塔尼( Brittany)。布列塔尼做為獨立省,是征服者威廉的領地,長久以來一直是法國和英國的拉鋸地,查理八世不想英王理查三世此時再來插一腳,所以亨利·都鐸要回英國去和理查三世內訌,查理八世求之不得。

這臨時湊來的5千多人最後有幾成跟亨利渡海曆史上沒有確切的數據,但1485年8月1日亨利帶著這撥人從法國出發,入海後一路順風,橫渡英吉利海峽後,於8月7日順利到達威爾士海邊小鎮米爾福德港 (Milford Haven)附近的米爾灣(Mill Bay)。

亨利選擇在這裏潛入英國,一來是因為米爾灣地處偏僻,是個視線死角;二來是因為這裏靠近他的出生地彭布魯克(Pembroke)隻有12英裏,亨利可以在這裏與叔叔加斯帕留下的人馬匯合。

圖3:威爾士南方海灣米爾灣

神不知鬼不覺地登陸後,亨利·都鐸一上岸便雙膝跪下,親吻潮濕鹹澀的沙灘,舉手望天禱告:“主啊,審判我吧,但成全我的大業”(Judge me O Lord and favour my cause)。

此時此刻,28歲的亨利·都鐸,已經在法國流放了14年,他人生的一半。重回故土,望著四周荒涼的沙灘,吹著威爾士的海風,聽著武器裝備被操著各種口音的士兵托拽上岸的摩擦聲,掂量著自己未卜的前途,亨利·都鐸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

壯大隊伍

幾百年來,威爾士人一直受英格蘭的統製、壓迫和不平等待遇,現在他們自己的兒子回來了,民心怎能不激昂。亨利·都鐸登陸後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除了自覺自願加入威爾士人之外,理查三世在威爾士的軍隊也有部分倒戈。

亨利所收編的最大一股兵力來自是理查三世在威爾士的主將、地方諸侯托馬斯(Rhys ap Thomas)。亨利向托馬斯許諾,一旦成就大業,托馬斯就是威爾士總督。

到了8月11日,亨利潛回英國的消息被報到理查三世那裏,理查三世開始調集兵力,因為消息傳遞需要時間,支持他的兩股兵力到16號才開始分別從約克和理查三世的力量基地英格蘭北方向萊斯特(Leicester)開拔。

而此時亨利·都鐸已經在威爾士行軍了200多公裏,沿途收編兵力,在與英格蘭接壤的小鎮威爾士浦(Welshpool)與托馬斯的兵力匯合後,已於8月15日越過了塞文河進入英格蘭,正向英格蘭的軍事重鎮舒茲伯利(Shrewsbury)挺進。

亨利知道自己不僅在兵力和裝備上處於劣勢,而且他14歲就流放法國,從沒領過兵打過仗,在作戰經驗上根本無法與理查三世相比。亨利·都鐸需要更多的支持,所以他在舒茲伯利(Shrewsbury)和萊斯特(Leicester) 一帶放慢了行軍腳程,因為此時他需要專注一件事,那就是說服他的繼父、手握重兵但至今仍保持中立的斯坦利伯爵(Lord Thomas Stanley)倒戈加入自己的陣營。

(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