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說中共不偉大?

(2023-01-31 11:54:40) 下一個

大凡偉大,多是對前人沒做出來的事,你做出來了,還是好事,那才叫偉大。對一個團體或黨派也是如此。比如說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突破了我們對時間認知的局限,這叫偉大,弗蘭克明發現了青黴素,從細菌的肆虐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也叫偉大。就團體方麵,首次廢除皇權,首次決定總統由選舉產生,實行任期製等,同樣也稱得上偉大。遺憾的是,中共統治的時期,一項稱得上偉大的措施都沒有,甚至在它統治下的國度裏,連一個稱得上偉大的人都找不出來。要說中共偉大,不過一項自欺欺人的騙術罷了。

其實,中共不僅不偉大,其實還很渺小。中共統治的核心就是去掉人們的私欲來為我所用。在這樣的核心下,許多沒有人性的政策出台,許多以黨性壓製人性的做法也就沒什麽奇怪的了。從49年到現在,人民算個球,法律算個球的做法,也沒有什麽意外的了。一切從黨的利益出發,而從習上台後,又轉換成實際上是從皇帝的利益出發自然也就聽起來非常名正言順了。而這種情況,是民主國家不能容忍的,也無法長期存在的。在民主國家,因為選票決定某個黨派能否掌權,所以,不管當政者是否願意,他都不得不以民心,人民的利益做為第一或非常重要的考量,黨淩駕於人民之上是不敢去做,也做不到的。中共是黨的利益,現在是皇帝的利益高於人民,而民主國家是人民的利益高於黨或黨派的某個人,就橫向比較而言,中共是偉大還是不偉大不言而喻了吧。

那縱向比較一下,怎麽樣呢?從曆史的角度來看,能影響後世的,多是文化。物質會朽,文化長存。中國文化最為繁榮的時期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孔子,墨子,韓非子等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秦很短,統一文字度量衡等也是拿得出手的貢獻。漢有絲綢之路和史記等不朽名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會是傳世之作。試問,中共建國以後,能拿得出手的,可能傳世的,又能有什麽?也許,梁祝在音樂領域有那麽點機會,剩下的呢?

可以說,“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文化是全麵倒退的,在民國時期,稱得上文學巨匠的應該吧不少,魯迅、沈從文、張愛玲、巴金、老舍、曹禺等,遺憾的是,魯迅死了,沒死的沈從文專心改行研究服飾,張愛玲出國,曹禺的劇本不再有靈氣(他自己都承認)等。但在國內的名家們,相通的且誰也沒逃過的就是這樣那樣的政治鬥爭泥潭。到八九十年代觸底反彈,倒是出現一些好的文學作品,當然,還包括其他領域如美術等。但和頂流的作品相比,差得可依舊不是一點半點。就小說而言,別說四大名著,就民國時期的作品,也都比不上。莫言,應該算得上解放後“新”中國時期的頂流作家,就曾說過願意用自己所有的作品換魯迅先生的一篇。就算在“新”中國文學的鼎盛時期(但願我的結論是錯的),霸屏的也是港台作家:金庸、古龍、瓊瑤、三毛等。想想吧,諾大的一個大陸,卻被麵積小小的港台霸屏,“新”中國文化已退步到什麽程度了呢?

就曆史的角度而言,文化的無貢獻,是共黨統治下的中國人對子孫後代的虧欠,是中共的孽,也是我們的孽。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不考慮民生,又是中共對我們的虧欠。餓死的,冤死的就不用說了,而僥幸活下來的呢?應該說,於“新”中國成立約三十五年以後,中國才算解決吃飯問題。以前,都不叫解決吃飯問題,而隻是停留在營養不足,菜係單一,但尚不至於餓死的水平(至上絕大多數農村地區如此)。改革開放,淡化中共統治確實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但人權問題依然嚴重,且不說與民主國家沒法比,與唐宋都有一段距離。縱觀曆史長河,中共統治時期的景象與晉朝倒有一定程度類似,先是混亂,繼而拜金,隻是晉朝沒有那麽強的高壓,以至於晉朝雖然沒有什麽特別拿得出手的成就,但還有個竹林七賢。而當今朝代,一賢都難。

也許有人推崇毛澤東詩詞,也許因著政治的原因,他的詩詞可以歸類到黃巢、朱元璋、李後主(李後主的水平又高他們至少一個檔次),但撇開政治的歸類,老毛的詩詞還是難望李杜等的項背。我不認為他的詩詞能作為大眾類別兩流傳下去。而與政治類別當中,最有希望流傳的又是那首改寫(或略加修改的)的胡起立先生寫的“雪”。

總之,不管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我都找不出中共的偉大之處。你如果是超級粉紅,非得要我說一個偉大之處才可以放過我的話,我隻能說,也許在吹牛方麵,中共還是挺偉大的吧!然而,在我的心裏,要用偉大來描述中共,我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的。當然,要說它很渺小,好像又不至於。與中國過去的朝代比起來,也就中等偏下或下等吧。個人覺得應該排在晉朝的後麵,緊挨著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