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落地的“芳華”不如放飛的“風箏”

(2018-01-01 11:18:53) 下一個

難得一次長假,便習慣性地又追起劇來。來來回回追得很多,但真正能留下回味的隻有兩部。一部是芳華,一部是風箏。

之所以能觀看芳華還能留下映記,不能不說與網絡強大的輿論攻勢有關。好家夥,幾乎天天有芳華,處處有芳華。禁不住好奇,看了一下被刪掉的那一段在高原上表演的舞蹈(就是女主說自己發高燒那一段,後麵被剪掉5分鍾左右)。覺得不錯,然後才看了這個電影。

憑良心講,這邊片子有沒有感動?當然有。但流淚了嗎?沒有。但有沒有半途棄劇?也沒有!看完電影後,感覺片中最打動自己的是音樂,不能不佩服導演選配樂的能力。不過,遺憾的是,自己對那美妙的“絨花”等記憶猶新外,對故事情節則幾乎沒有留下太多印象。但因為編和導都屬於心目中的強人,但強強聯合並沒有產生強強效應,心中還是不免有些失望。

後又到網上找劇,當看到柳雲龍主演的“風箏”題目時,本來也沒準備去追它。但因為對他以前演過的“暗算”等印象很深,故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看了兩集。誰知立即被牽到劇中,便每天眼望巴巴地期待著下兩集的上線。最近,突然發現了有“風箏”全集的送審版,怕被刪了,無緣再看,便廢寢忘食地追了起來。追完了,內心也被震憾了!感覺自己觀看曆史的視角好像有多了一個點。有關具體的觸動,已有相關影評。再說,自己覺得自己再怎麽寫,也不會比讀者自己去追一次的感覺會那麽貼切,所以我也不想空費心思在此瞎寫。我現在隻寫寫這部劇在我內心添加的東西吧!

不可否認,受著共產黨一邊倒輿論的影響,以前對國民黨的認識一直是昏庸無能、沒有信仰、貪玩腐化、自私自利的剝削者,而從這部劇我能感覺到許多國民黨的官兵裏麵也有很多有情有義、堅持信仰、將黨國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的漢子。不管他們的信仰如何,他們都不失為中華豪傑。以前,對共產黨員的認識是一群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毫不動心地殺死自己的情人或親人的“怪物”。看到這部劇後,才感覺到共產黨員並不是“怪物”,他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隻不過是因為信仰的需要,他們不得不這麽做。這種處理,不僅使國民黨的官兵有了立體感,共產黨的官兵也有了立體感。

隨著主人公的步伐,不知不覺間又被拉到了解放後的那些荒唐歲月。本人雖然不認為那時候人們會有那麽大的膽子、那麽高的智慧說出那麽多發人深省的話,但那些話確實從不同的角度拓寬了自己對那個年代的認知,也改變了自己現存的某些想法。

在內心深處被觸動之餘,自己又為自己看到中國文壇的某種希望而感動欣慰。在這種宮鬥、迷幻、小鮮肉充斥著熒屏的時代,能看到這樣一部冒天下之大不違的片子,實在是我們的榮幸。

總的說來,芳華有感動,但真能帶走的東西不多或沒有;風箏有觸動,但能帶走的東西有不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