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偶遇〖克難城〗

(2018-12-25 18:50:24) 下一個

估計看官們和我一樣,聽說過黃河壺口瀑布,沒有聽說過〖克難城〗。

因為不宣傳,壺口附近的〖克難城〗,知道的人很少。以前也從未聽說過,事前也沒有任何計劃,無意識中偶爾走進了〖克難城〗。

去黃河壺口,來到陝西岸邊,大姐問我說,河對岸有一個當年抗戰時閻錫山呆過的地方,很隱蔽,很有特色,要不要去看一看?驅車前往,很快走進這個偶遇的〖克難城〗,發現了其背後的故事。

〖克難城〗是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小山村,它位於山西吉縣,距黃河壺口約十公裏左右,很不起眼。但抗戰時期,這裏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許多人不會想到,山西王閻錫山帥領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和山西地方要員駐紮在這裏長達7年之久。也因此,它一度成為山西的經濟、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被稱為"首腦部"、"國共合作模範戰區"。

〖克難城〗位於著名的壺口瀑布東岸垣頭,西瀕黃河,東西長約一公裏,是個三麵臨溝河,一麵通高原的葫蘆狀獨立山梁,與延安隔河相望,地勢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它處在鮮為人知的山凹裏,從外圍經過,很難看到和注意到它,入口是一個不引人注意的小隧道。走過隧道,山凹頓時展現在眼前。從1938年至1945年,閻錫山領導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誌會等首腦機關便駐紮於此。

因為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全國劃分為5個戰區,任命閻錫山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晉綏戰事。因國共合作,陝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下管轄3個師,列入第二戰鬥序列,朱德與衛立煌、胡宗南共同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官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統轄9個軍、4個師(含八路軍3個師)、4個旅的兵力。抗戰時期,閻錫山指揮的第二戰區所部同日軍展開積極戰鬥,第二戰區一度被譽為"模範戰區"。

太原失守,臨汾失陷後,閻錫山和他的部屬西渡黃河進入陝西,司令部設在了陝西宜川的秋林鎮。因秋林在春秋時屬秦國,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曾在這裏避難,後來成為五霸之一的晉文公。而閻錫山西渡黃河也是避難,選擇這裏是想借古人的陰神保佑他。在宜川秋林鎮居住期間,他覺得自己是山西人,離開山西在輿論上對自己不利;加之部下一大批愛國官兵也吵著要返回山西,便決定到河東給自己選行營。〖克難城〗原名叫南村坡,本隻有二、三戶人家。由於其特殊決妙的地理位裏,閻錫山選中此地,正式進駐。閻錫山為其改了地名,他認為"南村坡"音近"難存",因此改為〖克難坡〗,他的解釋是,"克難是積極的克難,困難來了不僅不能躲避地忍受,而是應該能積極地想法化為順利。〖克難坡〗就是要大家在克難中努力進步,在進步中克服困難,完成抗戰複興的革命大業。成為第二戰區總部後,這裏人員驟增,〖克難坡〗鼎盛時期曾有兩萬多人居住,地區也隨之擴大約20平方公裏,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盛況,故而又改名為〖克難城〗。

閻錫山信奉中庸之道,自稱"我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踩破那一個都不行"。他所謂的三個雞蛋是指侵略中國戰領大半個山西的曰本人、蔣介石和共產黨。這三種力量在他看來都是敵人,但是既無力消滅,又不能得罪。因此隻能小心翼翼地周旋於三者之間,如踩在雞蛋上,如走鋼絲,如履薄冰。

【以下的詳細介紹摘抄自克難城博物館講解】

克難城是由西向東並列和從北到南傾斜的五條溝粱組成,各梁溝有一塊小平地,閻錫山為了實現他提出的"新能存在,舊必滅亡"理論,把克難城的五條溝粱分別命名為西新溝、一新溝、二新溝、三新溝、四新溝、五新溝。整個城堡結構和布局是以內外兩道城垣構成,一二新溝是城的核心;三、四、五新溝和西新溝為外城。城周圍設有六道關卡,有廟兒嶺問事處、馬糞灘問事處、麻庫掌問事處,還有東、西門問事處等。每個問事處除設有警衛部隊外,還有一個值班室,進入城堡須經值班室請示得到認可後才能進入。除這六道關卡外,周圍深淵峭壁均在各個製高點的碉堡控製之下,想要通行是不可能的。

一新溝在克難城的中間,溝口建有實幹堂,也就是會議室。還有洪爐台、忠烈祠、招待所、克難小學、克難室、檢討室、進步室、批評室、真理室、望河亭等,閻公館也設在這裏,窯洞坐西向東,一共7孔,閻錫山的兩個公子及孫女、二太太徐蘭森、五堂妹閻慧卿與丈夫梁延武都住在這裏。

如今走進忠烈祠,依舊觸動心靈,兩旁石柱上"千秋廟貌光華胄,九曲濤聲壯國魂。百戰鼙鼓思壯士,三河袍澤仰英靈"道出每個活著的人對逝去先烈的敬仰和牽掛之情。大廳中央,供放著抗日忠烈郝夢齡上將、唐淮源上將、薑玉貞中將、劉家麒中將、劉眉生少將、陳文杞少將等17位將士靈位。

烘爐台,從1941年夏季便開始舉辦暑期進步訓練班,名曰"烘爐訓練",也就是像冶煉鋼鐵一樣對幹部進行整體"鑄煉",為此閻錫山曾專門在烘爐台題寫絕句:"一角山城萬裏心,朝宗九曲孟門深,俯仰天地無終極,願把烘爐鑄古今。"到1945年7月,共輪訓幹部2萬餘人。

二新溝在一新溝東麵,建有樂幹堂,駐有合作社、保安委員會、交際處、工程處等"八大處",還有一個深度40米的"萬能洞",從這個外表看上去與普通窯洞無異的洞口進去,內部兩側排列著若幹個窯洞,曾是"隨部食堂"的大飯廳。

三新溝內駐有同誌會幹部委員會、隨部醫院等;四新溝駐有運輸社和工程人員;五新溝是集體墓地;西新溝駐有軍法處、交通處、《陣中日報》社、發電廠等。

1942年,閻錫山曾將停課五年的山西大學遷移到克難坡,校址設在四新溝內。上課的5個多月裏,閻錫山以校長的身份每周為師生講話一次,內容多為抗日救國、孔孟之道及其倡導的"物勞學說"。

克難城還有比較神奇的一處,便是烘爐台南崖下的一股泉水,供養了克難城軍隊、幹部、學生、眷屬等2萬多人飲用。

克難城,就這樣成了聯合抗日特殊基地,這裏不僅是閻錫山的公館,也是"中共晉西特別組"、八路軍辦事處的工作之地,更是朱德、劉少奇、楊尚昆、賀龍、王世英等工作過的地方之一。這一時期,共產黨與閻錫山團結合作,共同實踐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1938年至1944年,先後展開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戰役、百團大戰、人祖山狙擊戰等共計10600餘次戰鬥,殲敵41萬人。特別是平型關戰役,八路軍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績,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參戰總兵力105個團,晉綏軍占到22個團,是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聯合抗日戰,先後進行了1800多次戰鬥,迫使日軍全部撤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第二戰區司令部在克難城的顯赫戰績,吸引了無數中外人士的高度關注。1944年5月26日,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慕名來到這裏,進行了為期5天的訪問。當時送到長官部的中外記者名單有:蘇、美、英等國塔斯社、美聯社、合眾社、路透社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紐約時報》、《倫敦泰晤士報》、《多倫多明星周報》、《天文教信號》雜誌、《美國時代》雜誌的記者:蒲羅欽科、斯坦因、愛潑斯坦、福爾曼、武道。還有夏南漢神甫。中國記者有:《中央日報》張文伯,中央社的陶啟湘、魏景蒙、楊西昆,《掃蕩報》謝爽秋,《大公報》孔昭愷,《新民報》趙超構,《時事新報》趙柄烺,《商務日報》金東平等。閻錫山對記者們的到來極為重視,做了充分的研究和精心安排,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20多個較為重大的問題。中外記者團的進步記者們回到重慶後,對共產黨、八路軍英勇抗日和大生產運動進行了客觀而公正的報道,這對當時中外人士正確了解、認識八路軍、第二戰區和國民黨的真實情況起了積極的作用。

就在這次采訪之後,美國記者福爾曼回國後寫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記》,記錄了一個真實。

除了戰爭,閻錫山在克難城的七年時間裏,自然也會發生一連串有趣、有意義的故事,比如他的衣食住行,他與毛驢,他與五妹子,他與禁煙、天足、剪發,他與模範兒童,他與同學,他的種種執法趣事,都深深地留在克難城這片土地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