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收藏

介紹郵票,明信片和其它藏品
正文

漢口商埠郵票

(2018-03-07 01:50:50) 下一個

約於1877年前後,已開辦十多年並發行了多種郵票的上海工部書信館,為便於上海與漢口兩地英租界內各國人士的書信往來,在漢口英租界內設立了1處郵政代辦所,專司收發漢口與上海以及廈門、鎮江、福州、煙台、南京等我國沿海、沿江各大商埠(即通商口岸)之間的往來郵件。後來,由於漢口本地商務的日益發達,該代辦所的業務也隨之逐漸發展,寄出信件數量不斷增加,導致上海方麵常常不能及時、充分地供應所需要的郵票。雖曾改用郵資登記冊的記帳辦法,但因其使用不便而引起了漢口外商們的不滿。

經過與上海工部書信館協商,從1893年1月1日起,其漢口代辦所脫離與上海方麵的代理關係,並停用上海工部書信館提供的郵票,在上海工部書信館設於沿海、沿江各大商埠的許多代辦所中首先獨立,改為完全由本地自辦的“漢口書信館”(Hankow Local Post Office,簡稱Hankow L.P.O.,即漢口商埠郵局或地方郵局),隸屬於英租界內各國商民代表及英國領事官員組成的“漢口工部局”(Hankow Municipal Council ,即漢口市政理事會)。該館在設於漢口江邊的英租界工部局樓內(舊址在今江漢關大樓處)營業,由當時受聘擔任該工部局執行秘書一職的英國人亨利·米勒(Mr.Henry Miller)兼任郵務長,成為該工部局在漢口英租界範圍內主管的公共事務的一部分。

漢口書信館成立之初,曾沿用在郵資登記冊上記帳並預付年金製度,繼續收寄和投遞漢口與各大商埠之間來往的各種郵件,然後再循慣例於年終時統一結算資費。但後來因其不便,該館又決定改為交寄郵件時當場預付郵資並貼用郵票,不過在自行設計的專用郵票未印好以前,隻得使用一種刻有英文大寫“PAID”(付訖)字樣的長方形雙線雙邊郵戳,加蓋在所收郵件上表示該件郵資已付清。

1893年5月漢口書信館的自用郵票在本地印製完成,1893年5月20日,發行了第一套厚紙凸版郵票。麵值有,

二分洋錢,青蓮色,(淡紫色紙)

五分洋錢,綠色,(黃色紙)

十分洋錢,深紅色,(玫紅色光紙)

線齒x無齒

套價$600

1893年5月25日,漢口書信館,發行了第二套厚紙凸版郵票。麵值有,

二分洋錢,青蓮色,(淡紫色紙)

五分洋銀,綠色,(黃色紙)

一角洋錢,玫紅色,(洋紅色光紙)

二角洋錢,深藍色 (淺黃色紙)

三角洋錢,紅色 (淺黃色紙)

線齒x無齒

套價$200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一版和二版有一個明顯區別就是一版的名稱是"漢口書信館","口漢"兩字並列。而二版之後,均為"漢書信館"。根據當地當時所發行的郵票來看,當時成立的書信館名稱應為"漢書信館"而非"漢口書信館"。因此,個人以為第一套郵票"漢口"並列的寫法之說,不能成立,是一個"漢"字的錯字寫法。

1894年6月,漢口書信館,發行了第三套厚紙凸版郵票。

圖同二版,紙張不同

二分洋錢,紫色,(米色紙)

五分洋錢,黃綠色,(淺黃色紙)

套價$50

1894年9月,漢口書信館,發行了第四套厚紙代"小心"水印白紙,凸版郵票。麵值有,

洋錢二分,綠色,

洋錢五分,紅棕色,

洋錢一角,藍色,

洋錢二角,棕紅色

洋錢三角,深紫色

齒度15x14.5

套價$100

1896年8月,漢口書信館,發行了第五套無水印白紙,平版郵票。圖同第四套。麵值有,

洋錢二分,綠色,

洋錢五分,紅棕色,

洋錢一角,藍色,

洋錢二角,棕紅色

洋錢三角,深紫色

齒度11.5x12

套價$100

1896年8月,漢口書信館將第五套普票僅30分加蓋。

1分黑字蓋於30分(深紫色,橫蓋)市價$20

1分黑字蓋於30分(深紫色,直蓋)市價$100

注意目錄價各有不同,或相反。

1894年-1895年,漢口書信館曾將第二,三次發行的郵票,分三次加蓋欠資使用。

 

鑒於清政府在海關試辦郵政的基礎上,於1896年3月批準開辦大清國家郵政,並於1897年2月起在各地陸續正式開辦,各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商埠郵局同時奉令停辦撤銷。漢口書信館也最後於1897年1月在第5版郵票上,以法文(萬國郵聯公用語文)加印了“P.P.C.”字樣(即Pour Prendre Conge的縮寫,“告別”、“再見”之意)並再次發行後,當年2月初與其他各地的商埠郵局一起被迫全部關閉。據有關史料記載,此時該館仍剩餘郵票總麵值折合達68000餘美元,以後上交給英租界工部局向各地的集郵者或郵商們繼續出售,又大約收入了10000美元,可謂物盡其用,皆大歡喜。

 

在當時小有名氣的漢口書信館,實際上隻獨立開辦了4年,在中國近代曆史的長河中,僅僅隻是“曇花一現”式的產物。但由該書信館所先後發售的各種郵票,以及由它所收寄或投送、如今僅少量存世的實寄郵件,不僅成為表明它在曆史上曾經短期存在的重要物證,而且更是一些中外資深集郵家們所樂於收藏和研究的早期郵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