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月緬因冰釣

(2017-06-07 09:23:58) 下一個

話說我也曾經是個很瘋狂的女漁民,帶著兩個漁友阿姨,一個星期出動五次的時候有(目標是湖裏的鱸魚bass和皮皮crappie);一下班就跑去羅德島(單程一個半小時),半夜才歸的也常有(目標是魷魚squid),連續兩天早上三點半出門開車去康河大壩(目標是美州鰣魚)的也有,甚至-25C出動去緬因冰釣(目標是本文的目標黃瓜魚smelt)...在有了這個博客的剛開始,起名叫漁菜花,也是覺得還是會把釣魚放在首位,不過成了家以後出動得大大地減少了,有人開始戲稱我漁婦轉農婦,什麽婦都不重要,生活第一要件開心就好。

今年本來準備按照出動的順序,把在麻州能玩的魚都介紹一下,現在半年都快過去了,就隻出動了兩次,兩次都釣得很一般,甚至接近慘淡,所以以下的圖片有可能是前幾年魚情好的時候的照片,這也充分說明釣魚的最大的要素就是魚情如何,基本算是看天吃飯,沒有魚的時候,任你怎麽長袖善舞也沒有用;有魚的時候,那是拉得手腕都要廢掉,所以在讚揚賊吃肉的同時,也要知道賊挨打的時候多得多,隻不過精明的漁夫都不拿來曬而已。

在冬天的時候,能玩的魚不多,倒不是魚沒有,隻不過釣魚除了考慮魚在哪裏的問題,還得考慮釣魚的感受,有一個比較好玩適合全家出動的活動就是緬因冰釣smelt.

在我最初的概念裏,我也覺得冰釣是件拚裝備拚運氣大於拚技術的活兒,首先人得穿得夠暖和,如果想再暖和估計得弄個冰釣小屋防風取暖;得有運輸工具在冰麵上幫助運輸(拖的小車行,開的小車更好),得有鑽孔的工具(人工的那種就要$50,根據冰麵厚度所需時間可能十分鍾到二十分鍾不等,如果需要那種gas的打孔器估計就得好幾百,不管怎樣對咱們女漁民都是巨大的挑戰),得找得到魚(對小湖小塘的水底結構得有些了解,知道冬天這懶惰的魚大概藏在哪裏,如果不知道,那隻能多撒網,弄個十幾個洞的),得有耐心(冬天的魚兒進食欲望不強),雖然這境界這辛苦程度比起王朗臥冰當然是差遠了,但是這付出與產出,我是玩不太來的,所以最初研究了一下,甚至實踐了一下,最後還是算了。

緬因的冰釣就像我說的,甚至還適合於全家活動,包括老幼,那肯定它的環境解決了我說的以上諸多問題,比如冰釣小屋是別人先搭好的,那就有了防風保暖的地方,裏麵甚至還有爐子加熱,一為取暖,二還可以做飯(熱點幹糧,煮個泡麵,來個烤魚什麽的);釣魚的洞或者叫做水槽也是挖好的,每個屋兩個槽,提供四個板凳可以坐四個人;魚也是有的,smelt是洄遊到淡水來產卵的魚,它們的習性就跟那奮不顧身的salmon是一樣的,在海洋裏你可能不容易找到抓到它,但是每年這個時候它必往這裏來;店家還提供魚餌,為“惡心”的sea worm,自己隻需要準備冰釣小杆(這對裝備沒什麽太大的要求,任何小店最便宜的小杆就行),釣組(也能買到現成的)和好心情就行。釣釣魚,聊聊天,吃吃東西不亦樂乎。

如果你已經看到了這裏,我真的得表示敬意,無圖無真相,現在來看看真相如何:

這裏你可以看到冰上小屋(這個smelt camp多的時候有20個小屋)和通向冰上小屋的梯子(河邊有浮冰,甚是危險),這個時候可以考慮穿個冰爪,不穿也沒太大的事情

到了夜晚照明效果還是不錯的,岸邊有移動廁所可以使用

打開門看到的景象大致如此,左邊有板凳可以坐兩人,中間有爐子

這是坐裏麵的我的視線,我的安排是一人兩杆,增加概率,魚情是時快時慢的,快的時候一個杆子都忙不過來,慢的時候,兩杆也能時不時有反應

這裏忘記了裝備來一張,魚桶,小杆(一般自帶線)加上sabiki rig,還有小鉛墜

sabiki鉤一般是六個一組,我們從中間剪開,一個杆上三個小鉤,所以雙飛的情況非常常見

對的,smelt就是這種小魚,所以要裝滿一桶需要點功夫:)

一般我們都訂小屋六個小時,每人約在$25左右,釣魚間隙,可以烤個魚

新鮮出爐的魚質確實不錯,有點黃瓜味

剩下的魚當然也好保存,外麵就是冰天雪地,天然cooler

回到家就可以慢慢收拾,這魚收拾起來特別簡單,兩三百條也就不超過一個小時

拍個粉,小小的炸一下,真是美味

當然這樣的好景並不長,畢竟冰釣的時間有限,遇上一個暖冬,可能就隻有兩個星期,所以想去的朋友們,下一年一起約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一粒沙子 回複 悄悄話 請問你們今年去緬因冰釣嗎?能不能我參加你們。我的email:
shuang123@yahoo.com
我住麻州。我叫平。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