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glance

疾惡如仇,柔情似水。重情感,意境,和哲理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載]日本戰敗的最終原因

(2010-03-02 05:30:00) 下一個
在《揭開日本投降秘密》一文中,我提到丘吉爾在其回憶錄中說道“若假定日本的命運是由原子彈來決定的,那實在是一種錯誤。在第一顆原子彈投下之前,它的失敗早已成為定局,那是壓例性的海權所造成的。專憑海權即可能奪占用來發動最後攻擊的海洋墓地,並迫使其國內陸軍自動投降。因為它的海上航運早已被摧毀。”而在另一篇文章結尾處我又寫到“也就是說,約有120 萬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占戰爭中日軍死亡總數的64% 。這才是日本戰敗的命脈所在。”事實上,美軍在太平洋上對日軍的沉重打擊和對其本土的嚴密封鎖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我們不妨稍稍看看史實。先看海戰。

在珍珠港後一年多的激戰中,美軍先後組織實施了十餘次登陸作戰。美軍總共損失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魚雷艇供給艦1艘、運輸船5艘、魚雷艇8艘,飛機約200架,陣亡約2000人,傷3000人。 日軍損失2艘巡洋艦、26艘驅逐艦及大小運輸船隻數十艘被擊沉,飛機損失約1300架,陣亡官兵總數在2.5萬人以上。而在1944年6月的馬裏亞納群島戰爭中, 美軍傷亡2.2萬人的代價,使得日軍傷亡約6.5萬人,損失了三艘航母,其中兩艘還是三萬噸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擊是日軍投入作戰的岸基航空兵幾乎全部損失,艦載航空兵損失超過92%。而在1944年10月 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萊特灣大海戰中,

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潛艇7艘、損失飛機500架,另有3艘巡洋艦受重傷,傷亡約1萬人。美軍損失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另有6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負傷。 日本海軍則遭到毀滅性打擊,不再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 接下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的硫磺島戰爭中,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 美軍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 :1。美軍在硫磺島的慘重傷亡,也使美軍的高層意識到假如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碰到比在硫磺島更頑強的反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因此,日後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擔心在日本本土登陸將會遭到硫磺島那樣的巨大傷亡。而在1945年3月至6月的衝繩戰爭中, 美軍傷亡7.5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坦克372輛;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90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20艘。此外,島上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該戰爭被丘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有名的戰爭之一”。

接下來,就是把日本真正送進投降舞台的“戰略大轟炸”。

1944年11月24日到1945年6月15日,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美空軍主要對日本的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戶、橫濱、八潘和川崎等大城市進行了戰略轟炸。其中大規模轟炸有39次,出動B-29型轟炸機9108架次,投彈47000多噸,其中燃燒彈占87%。比較典型的是1945年3月9日的轟炸,美軍共出動B-29型轟炸機334架,對日本東京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空襲,共投擲燃燒彈1665噸。在以後的10天內,美軍又對東京、大阪、名古屋、神戶進行了4次大空襲,稱之為“火攻閃電戰”。到6月15日,美軍對東京、川崎、名古屋、大阪、橫濱、神戶6大城市的轟炸,共出動B-29型轟炸機6560架次,投擲燃燒彈41788噸,還投擲了不少的普通炸彈。轟炸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被毀麵積達288平方公裏,占總麵積657平方公裏的44%。僅東京就死亡近9萬人,受傷6.2萬人,無家可歸者達257萬多人。1944年東京有600萬人口,到1945年8月,東京人口已降到230萬人。

在對日本的大城市進行轟炸的同時,從1945年6月17日至8月14日,美軍又轟炸了日本的57個中小城市,共出動B-29型轟炸機7515架次,投擲燃燒彈54600噸,有的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

據日本外務省調查,在美軍對日本大規模轟炸期間,日本因轟炸而死亡的人數達241309人,受傷313041人,全毀房屋2333388戶,半毀房屋110928戶,無家可歸者達8045094人(以上不包括原子彈轟炸的損失)。在遭到燃燒彈轟炸的6座城市中,建築物被毀40%,被毀城市麵積達496.4平方公裏。為應付美軍轟炸,日本各城市大修各種避難所,政府組織了850萬人次的大規模疏散轉移。美軍的大規模轟炸,使日本國民健康水平下降、營養不良、病人增多,社會勞動力減少,勞動效率下降,使工業生產收到嚴重破壞,使政府麵臨住房、醫療、交通、糧食供給等嚴重困難。加上戰爭的巨大消耗,日本的經濟已不堪重負,陷於崩潰境地。

以上曆史事件充分說明:是美軍通過海空作戰消滅了日軍的主力,並通過戰略轟炸迫使日本投降。太平洋戰爭意義重大,它使亞洲各國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役,走向民族獨立和解放。中國是太平洋戰爭的最大受益者,不但一舉成為戰勝國,而且收回了台灣。

正如戰後丘吉爾所雲,當其(日本)船隻的9/10都已沉沒或不能行動,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毀,其工業已經被破壞,其人民糧食補給已經日益缺乏—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潰實在是早已成為定局。美國的戰略轟炸調查報告書也同樣地強調這一點,不過卻又補充說:“假使日本的政治結構能夠對幹國家政策作比較迅速有效的決定,那麽在軍事已經無能為力與政治承認無可避免的現實之間的時差也許即可以縮短。”話雖如此,但似乎還是很顯明,即令不使用原子彈,空中優勢也仍能產生足夠的壓力使日本無條件投降,並取消侵人需要美國海軍軍令部長金恩也曾認為“隻要我們願意等待”,則僅憑海軍封鎖即可餓得日本人非屈服不可”— 因為他們缺乏油、米,以及其他各種必需的物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