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glance

疾惡如仇,柔情似水。重情感,意境,和哲理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載] 回國後,我怎麽反而不習慣了

(2007-10-01 19:48:22) 下一個
9月26日,我在父女博客上發表了歸國感受《回國後,我怎麽反而不習慣了》,後來被中國青年報話題版采用,接著海內外眾多網站轉載,今天更被新浪博客擺在了頭條話題上激發網友討論。

  從博客上現有的1300多條評論看,多數網友是讚同或同情我的觀點的,但也有一些反對、挖苦、謾罵的聲音,有人甚至給我準備了“”、“賣國”、“美國反華勢力的代表”之類的帽子。網上憤青的過激評論早在我預料之中,我根本沒有必要去向他們表白自己多麽“愛國”,因為我和太太、女兒如期回國服務,本身就足以說明問題。

  有人好言相勸:“你既然那麽看不慣國內的某些事,為什麽不繼續留在美國,爭取個綠卡?”我想告訴你,因為美國不是我的祖國,而且我知道,許多中國人在美國生活得也不入流。

  既然一些中國人在國外呆得並不舒坦,為什麽不立馬回國當“主人”呢?盡管我全家選擇了回國,但我理解那些暫時留在國外的同胞們--因為中國和發達國家在文明程度上還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社會秩序、社會公德等方麵。許多“海龜”看中的並非國外的物資條件,而是文明的環境,人性化的教育。也就是說,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主要不在硬件,而在於軟件上。

  “既然你認同中國,回到了祖國,就應該習慣國內的行為方式,不要再說三道四”。就此,我倒想問一問:如果我看不慣親人的某些行為,是不是可以直截了當地向他指出來?既然中國是我的家,中國人是我的同胞,我為什麽不能在自家裏說說家醜?

  80年代初,當我還是個大學生的時候,我讀過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龍應台的《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使我對中國的國民性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真正對我造成視覺衝擊並引發深思,則是在走出國門之後。

  記得2000年春,我第一次出境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在靠近中國滿洲裏的一個俄方火車站的售票窗口,10多個中國人擠成一團,有兩個白種人在一旁大聲問:“誰是最後一個?”原來他們也想買票,卻不知道該排在誰後麵。

  去年國慶假期,在美國費城獨立鍾前的草坪上,一批中國遊客擺著各種Pose攝影留念,全然不顧腳下幼嫩的青草。當地人看了直搖頭。當時在場的我拍下了國人在草地上陶醉的照片,發在了國內的主流報紙上。

  中國人在海外丟人現眼的事,媒體時有曝光,甚至引起高層的關注。我們都知道,在國內不排隊、踩草坪已經習以為常。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國人把這種“正常”的習慣不自覺地帶到國外時,為什麽讓所在國的人覺得不舒服呢?這到底是我們自身文明的缺失還是東西方文明的衝突?!

  沒有出國,不會有切身的比較;沒有比較,就不知道我們和別人的差距。當我走過四大洲10多個國家,在美國旅居了一段時間之後,心理上的反差就越來越強烈。

  這種痛心疾首的感覺,時不時地追問我:是什麽使咱們中國人在世界舞台上顯得如此醜陋呢?

  是我們中國人沒文化嗎?顯然不是,因為我們是文明古國,我們是禮儀之邦,我們曾經是東方文明的中心。可為什麽過去拜我們為師的韓國,現在看上去似乎更像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我在韓國看到,人人彬彬有禮,地上幹幹淨淨。

  是我們的經濟還不夠發達嗎?且不和西方國家比,到同樣是發展中的馬來西亞去看看。在這個以馬來民族為主體的伊斯蘭國家,即便是3個人買東西,他們也是會排隊的。我還到過一個幾乎全是黑人的加勒比海島國--巴哈馬,當地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禮貌待客。

  再和自己的過去比一比。應該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不知比50年多前好了多少倍!可為什麽老人們總是懷念那時候夜不閉戶,人與人之間真情相助的社會風氣呢?

  是我們人口眾多嗎?中國人多,是基本國情。無限的人口和有限的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使得人人自危,哪怕失去機會,於是不得不爭先恐後,哪還顧得上禮讓?!但是,相對於中國的幅員遼闊,咱們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還不算最大。新加坡、香港,比中國大陸人口密度大得多,在這兩個國際大都市的街頭,同樣是人頭攢動,卻看不到有人闖紅燈,看不到有人隨地吐痰。

  是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不養人嗎?那麽到各國的唐人街去看看吧!我去過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多倫多、蒙特利爾、哈瓦那等城市的唐人街,基本上都不如當地的社區幹淨。尤其是紐約的唐人街,更是髒亂差俱全,有的小商販幹脆就把水果、水產品等擺在路邊叫賣,和國內的農貿市場沒啥兩樣。

  我常常問自己,也問身邊的朋友:中國人到底怎麽啦?!是我們喪失了信仰?還是我們的教育不到位?我苦苦思索,至今找不到令自己信服的答案。

  如果你知道答案在哪兒,請告訴大家!



[回國後,我怎麽不習慣了?]
作者:陳強

在美國學習生活了一年半,和家人一起回國。按說,在自己熟悉的文化氛圍下,在曾經生活多年的故鄉,應該如魚得水。可事與願違,好多過去習以為常的事,現在反而不習慣了。

開車出門,看到行人過斑馬線,我按美國規矩停車等候,跟在後麵的車卻拚命按喇叭。有的車還迫不及待地從旁邊繞過去,根本不把行人放在眼裏。在美國,如果汽車和行人爭道,那是違法行為,司機不僅吃罰單,嚴重的甚至可能要坐牢。

太太在美國考的駕照,總共才花了15美元。回國後,需轉為中國駕照才能在國內駕車。公證、體檢、辦證等費用加起來,花了163元人民幣,折合20美元以上。最莫名其妙的是“體檢”,啥也沒檢查,隻問了問身高,就把蓋著合格印章的體檢表交給她。太太戴著近視鏡,體檢表的視力欄上填的卻是兩個“5.0”。

上銀行,從排號機上取號後一看,暈!排在我前麵的居然有70多個人,隻有3個窗口開放,起碼得等上兩個多小時。扭頭到其他家銀行,也是一大堆人。女兒學校開學,學校規定學費得上中國銀行交。學校旁邊就有一家,當天家長排隊都排到了銀行大門外,可銀行和往常一樣,隻開了兩個辦理存款的窗口。銀行明明知道學校開學,存款業務大增,為何不增加人手多開幾個窗口呢?習慣了國外銀行一對一的服務,現在卻隻能忍氣吞聲。

在國外錯過了辦二代身份證,現在趕緊補辦。打電話到派出所詢問需要準備什麽材料,接電話的說“不知道,你最好自己去辦證窗口問”。問辦證窗口的電話,他說那裏沒有電話;又問他所長的電話,他說不知道。我說你怎麽可能不知道領導的電話?回答得更絕:平時都是所長打電話找我,我沒有給所長打過電話。

買了輛新車。提車時,車行的銷售人員給我一張100元的汽油發票讓我報銷。第二天,當總裏程數顯示26公裏時,油表上的黃燈亮了。打電話問銷售人員,這位老兄不得不承認沒給車裏加那麽多油。車行代辦車險時,事先聲明保險公司有個“500元免賠”的“霸王條款”。我要求保險公司經理出示文件依據,對方說這是本市保險業的統一規定,即便是公司內部員工買車,如果希望全賠的,也需要老總特批。通過關係找到了保險公司的老總,老總說,你個人的事我給你特辦,行業的規矩是否合理你得找保險協會。

開著這輛掛私家車牌的新車到政府部門辦事,在門口就被保安攔住,厲聲問:“找誰?把證件拿出來!”而前兩年,我開機關牌照的車多次進出這裏,從來沒有被攔下過。想想在美國時,我作為一個外國人,進市政府旁聽會議,到法院旁聽庭審,還從沒有人要求我出示過證件,不免一聲歎息。

最難過的可能是我閨女。第一天上英語課,老師布置的作業是26個字母寫3遍。按女兒的英語水平,絕對不需做此功課,我們讓她改寫她在看英文小說時不懂的單詞。第二天,她和英語老師說明原委,老師說:你在我班上,就得按我說的做,說不定你還跟不上呢?!

我太太的最直接感受是中國的物價正在和美國接軌。她回國後,第一次逛沃爾瑪超市,覺得下不了手,居然空手而歸。以麥當勞為例,美國最便宜的漢堡包是1美元,而國內最便宜的也要七八元人民幣。我喜歡吃的某麵包店的花生餅,兩年前一包是4元,現在同樣的包裝售價是9元。

兩周前,我和一些從農村闖蕩到上海發財致富的老鄉們在一起。他們開奔馳寶馬卻不係安全帶,在高級場所的地毯上吐痰然後用鞋底抹來抹去,在迪吧給舞女每人300元小費卻對在門口的乞討者大聲嗬斥……

這些小事哪個人沒遇到過,難道出了趟國就看什麽都不順眼了?!其實有時候,習慣會讓人變得麻木不自知,得過且過甚至同流合汙。我知道有些憤青是容不得你說中國人醜陋的一麵,可從“反文化震撼”中反省我們的國民性,激起趕上文明國度的緊迫感,有什麽不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oveforever1314 回複 悄悄話 I think it's because Chinese almost has selfish.
2ndglance 回複 悄悄話 人隻有站到自己對麵,方能看到自己臉上的汙痕。

每種文化都有其優點和不足,為何不能麵對這些不足? 雖說文章中隻是涉及到物質行為方麵的問題,其實這反映了精神文明中的欠缺,缺乏人與人交往的一些個最基本的道德水準。他們並非不知道這些道德水準,隻是沒有公共道德心。家裏垃圾是不能隨便丟的,可在公共場所,隻要自己幹淨,弄髒公共座椅無所謂。對自己家人朋友有事竭盡全力,可對顧客和路人缺乏一個人應具有的禮貌和同情心。沒有一種將心比心的心態。從小沒教育好,再加上貪婪腐敗的社會風氣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淡與缺乏愛心。。。

暗香清影 回複 悄悄話 “從“反文化震撼”中反省我們的國民性,激起趕上文明國度的緊迫感,有什麽不好呢?”支持!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條幹淨的街道,試驗者故意扔了一些垃圾在地上,沒幾天,這條街道就到處都是垃圾了,因為走上這條街道,人們看到地上很髒,就也隨手扔垃圾了。相反,原本一條肮髒的街道,試驗者把它打掃幹淨,幾天後來看,那條街道依然很幹淨。當人們走到這樣的街道上,人們會不自覺地維護這種整潔。這也就是為什麽,人到了中國,就難免會變得爭先恐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