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者!拜登說普京川普說司機
前任的美國總統拜登說普京是獨裁者;現任的美國總統川普說司機是獨裁者。獨裁者!拜登說普京川普說司機。
聽誰的?當然聽現任的美國總統的。這是慣例。
那麽,請問誰說得對?答案是:都對。對在哪裏? 《對》:在掌權。誰掌權後,誰就說了算,誰說了算,誰就是對。還聽不懂嗎?要是還聽不懂,那就是小學還沒畢業。如果小學還沒畢業?在這兒還敢胡說八道,胡攪蠻纏?來人,把她拖出去。
怎麽定義獨裁者?誰來定義獨裁者?按什麽標準定義獨裁者?站在什麽立場上來定義獨裁者?其實,各自都在用自己的話語權來攻擊對方是獨裁者。而顯得自己是“民主“的?
事實是:掌權者哪個不是獨裁者?不管掌權一天或一輩子,在處理某些事情上是獨裁的,在處理有些事情上能聽聽民意而不是獨裁的。
所以,獨裁者隻是拿來攻擊對方的一句口頭語。別無他意。而掌權者不管是用什麽方法得到權力後都是《獨裁者》。掌權者都是《獨裁者》。
掌權者都是《獨裁者》。
掌權者都是《獨裁者》。
掌權者都是《獨裁者》。
新聞:《川普再批澤連斯基為獨裁者》美國總統川普周三早上,在其社交平台上,再度猛烈批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這位烏克蘭領袖形容為“一名成功的喜劇演員”,指他成功說服美國投入高達3500億美元,支持一場“無法贏得的”且“本不應該開始”的戰爭。
川普還攻擊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這筆援助超過了歐洲國家2000億美元的總和,並表示美國在此投入中“毫無回報”。
川普的批評並未就此結束,他聲稱:“我們送給澤連斯基的一半錢‘失蹤’了”,並且攻擊澤連斯基拒絕舉行選舉,並指出他在烏克蘭的支持率急劇下降。
川普說:“他的支持率在烏克蘭非常低”,並且補充道,澤連斯基的“唯一長處是像拉小提琴一樣玩弄拜登。”
“我們正在成功地談判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大家都承認隻有川普和川普政府才能做到這一點。拜登從未嚐試過,歐洲未能帶來和平,而澤連斯基可能想讓“肥水車”繼續前進。我愛烏克蘭,但澤連斯基的表現很糟糕,他的國家支離破碎,數百萬人無端喪生——而且這種情況還在繼續……”
川普發出嚴厲警告,告訴澤連斯基若想保住自己的國家,必須“迅速行動”,暗示澤連斯基的執政地位岌岌可危。川普宣稱,“沒有選舉的獨裁者”澤連斯基“最好趕快行動,否則他將失去國家。”
英國媒體BBC引述白宮官員消息稱,這則發文是對澤連斯基此前說法的直接回應。澤連斯基在此前回應川普,稱他生活在俄羅斯製造的“虛假信息空間”中,表示希望川普的團隊“更加誠實”。
川普再批澤連斯基為獨裁者。
周二下午,川普在海湖莊園的記者會上批評澤連斯基應對戰爭的升級負有責任,並稱他未能及時防止衝突。川普還暗示,澤連斯基本可以在三年前就結束這場戰爭,而非等到2022年俄羅斯發動全麵入侵。
川普對正在進行的美俄談判表示信心,並暗示隻有川普政府才能達成解決方案,不過關於烏克蘭是否應參與和平談判的辯論正日益升級。
川普的言論引發了各界的譴責,包括來自獨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批評。桑德斯指責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過於親近,並譴責他的言辭,稱其為“放棄我們的盟友,支持專製主義,破壞我們的民主傳統。”
曾經擔任川普第一政府時期國安顧問的博頓(John Bolton)也在X上發表了評論,表示:“川普對澤連斯基和烏克蘭的描述,是美國總統史上最可恥的言論之一。我們對烏克蘭的支持從來不是出於慈善,我們的生活取決於我們在國際的強大。”
川普此前暗示,可能會在二月底之前與普京會麵。美聯社報導,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都被視為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和談地點,沙特阿拉伯也被認為是川普與普京會晤的可能地點。
美國白宮朝鮮化反共華人反不反?反共華人一直以美國白宮為“民主“樣板來進行反共。如今美國白宮朝鮮化了,反共華人還反不反?反共華人還反不反共?反共華人還敢反美國白宮朝鮮化嗎?反共華人還敢反美國的“國王萬歲” 嗎?反共華人還敢反美國的現任總統同俄羅斯友好嗎?反共華人還敢反美國的現任總統說司機是個獨裁者嗎?
法律就是國王?法律是“國王“說了算。國王的聖旨就是法律。“在專製政府中,國王就是法律“。有“國王“的社會還是自由國家嗎?所以,在有“國王“的社會,都是專製政府,沒有自由國家。在資本主義社會裏隻是權貴自由的政府。
新聞:《他們終於喊出了“國王萬歲” 當美國白宮開始朝鮮化》文章來源: 碼頭青年 於 2025-02-21
“在美國,法律就是國王。因為在專製政府中,國王就是法律,所以在自由國家中,法律也應該就是國王;不應該有其他的。”——開國元勳托馬斯·潘恩曾如此定義美國的根基。
然而,2月19日,白宮在X和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插圖:特朗普頭戴王冠,紐約天際線為背景,仿《時代》雜誌的封麵寫著“國王萬歲”。同日,他在“真相傳媒”轉發此言,白宮官方賬號迅速附和。
這不是一場惡作劇,而是白宮主動拋出的信號。
更令人不安的,是白宮網站的變化。
2月14日,一篇題為“在總統的領導下每天都贏”的文章上線,羅列特朗普上任一個月的政績。瀏覽頁麵,滿眼是《在偉大特朗普的帶領下,勝利無處不在》《特朗普發表偉大講話》,措辭之誇張,不亞於朝鮮的宣傳腔調。
更有甚者,前幾天,一名美國議員甚至提議,將特朗普的生日——6月14日——定為國家節日。這一切,居然發生在標榜自由與分權的美國。
特朗普上任僅一個月,白宮已從民主的象征,悄然變為他的個人頌歌舞台。這種異象到底隻是偶然,還是時代暗流已經顯露出某種端倪?
我們先捋捋他這一個月的作為,看看這股“國王”風潮背後的邏輯。
1
特朗普上任一個月,動作密集,意圖鮮明。
1月20日宣誓,至2月20日,白宮聲稱他簽署了超過200份行政命令,覆蓋移民、能源、貿易等領域,宣稱“百小時成就超過前任百日”。
他取消紐約市擁堵費,在X上宣布“人民勝利”;對華小額郵包政策一日三變,先禁後鬆;對加拿大、墨西哥揮舞關稅大棒,卻在鄰國強硬回應後偃旗息鼓。
白宮網站成了他的政績陳列室。2月14日的文章列出“11名人質獲釋”“重啟鋼鐵鋁關稅”“成立健康美國委員會”等成果,字麵振奮。然而,細究之下,細節模糊——“人質獲釋”未交代具體對象與過程,關稅政策更多停於口號,執行尚待檢驗。X上有評論一針見血:“特朗普擅長製造聲勢,落地卻需時日。”
官員的態度同樣引人注目。國務卿近日受訪,稱“所有成就源於總統的遠見”;國防部長發表聲明,讚特朗普為“美國的守護者”。這與美國官員過往的克製作風形成鮮明對比。民間情緒也被點燃,MAGA支持者在X上高呼“國王萬歲”,議員提議以特朗普生日為國慶,稱其“重塑美國榮光”。
然而,爭議也如影隨形。出生公民權改革剛提就被法院叫停;格陵蘭島民調風波中,數據真實性遭質疑。這一個月,特朗普試圖以雷霆之勢樹立“強人”形象,卻在執行中屢屢露出馬腳。特朗普做出“國王”姿態,他到底是玩的哪一出?答案或許藏在曆史與文化的深層。
2
1776年,獨立戰爭的槍聲落下,美國人痛恨君主製,於是憲法以“三權分立”來杜絕權力集中。傑斐遜曾警告:任何形式的獨裁,都是自由的敵人。然而,白宮今日的“國王萬歲”,恰恰觸碰了這條紅線。
但美國人對權力的態度,也很複雜曖昧。他們警惕獨裁,卻又時常為“強人”傾倒。華盛頓以戰功被尊為“國父”,險些被推上王座,幸而他推辭掉了。林肯在內戰中力挽狂瀾,死後成為神話,頭像被雕刻在山上。羅斯福在二戰危機中連任四屆,被視為救世主。這些人物的光環,透露出美國人對英雄的隱秘渴望。
以羅斯福為例。1933年,他接手大蕭條的爛攤子,失業率高達25%,銀行體係瀕臨崩潰。他上任百日,簽署15項重大法案,興建公共工程、救濟銀行,直接幹預經濟,被指“獨裁”。但民眾擁戴他,第一年GDP從743億美元升至830億,失業率降至20%,支持率超70%。危局之下,美國人接受了權力的集中,隻因它帶來了希望。
特朗普這一個月,似乎在有意效仿羅斯福。他以密集行政令營造“強人”氣象,自稱開啟“黃金時代”。但與羅斯福不同,今天的美國經濟還可以,2024年GDP增長預計2.5%,並沒有什麽迫在眉睫的危機。他的“國王”姿態,更像是主動塑造,而非時勢所迫。
再看尼克鬆。1970年代,他上任時美國仍然深陷越戰泥潭,國內撕裂加劇。他祭出鐵腕,強力治理美國社會,首年簽署70餘份行政令,推動環保與反毒品政策,支持率一度超60%。但他濫用權力,竊聽對手,吹噓“結束越戰”,卻並未能兌現。水門事件暴露後,尼克鬆支持率跌至24%,最終黯然辭職。
特朗普的節奏,與尼克鬆有幾分相似。行政令數量驚人,自誇“百小時勝百日”。但尼克鬆的教訓在於,權力若失控,反噬就在所難免。特朗普今日的步子,會否重蹈覆轍?曆史已經給出過答案。
3
其實,美國人對強人的迷戀,離不開其根深蒂固的信念。
“美國夢”塑造了一種敘事: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靠個人之力扭轉乾坤。特朗普從地產商人到真人秀明星,再到總統,恰是這一敘事的化身。他的成功,不能說是一種曆史必然,其中不乏偶然成分,但被包裝得熠熠生輝,恰恰擊中了美國民眾的想象。
宗教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美國基督教傳統中,救世主的情結根深蒂固。部分MAGA支持者視特朗普為“神選之人”,去年遭爆頭卻隻是擦破了耳朵,這更給他添了光環。今天的 X 上,不乏“上帝派他救美國”的言論。這種信仰投射,賦予他超乎尋常的光環。集會中,“Trump is King”的標牌,既是政治口號,也是宗教熱情的延續。
政治的娛樂化,則為這股風潮添柴加火。特朗普出身真人秀,深諳表演之道。他的演講充滿戲劇性,白宮那張“王冠圖”更像一場精心策劃的亮相。比起以往循規蹈矩的政客,特朗普總是讓自己像一個“異類”,這種姿態確實好使,起碼媒體會連篇累牘來報道,讓美國和世界都天天盯著他。
所以,“國王萬歲”喊得熱鬧,文化裏早就埋了種子。
有幾個美國朋友跟我聊起過中美異同。其中一點,讓我特別詫異,說美國人其實特別像中國人,比如嗓門大,比如特別為自己的國家驕傲,還有對權力也很熱衷。
但路徑有很大不同。中國慣於自上而下的集中,製度為之鋪路。美國因為一向以分權為基石,憲法是總綱領,特朗普擺出的“國王”姿態就顯得特別突兀。我們的忠誠多隱於幕後,美國的獻媚卻公開在各路媒體上演,表演意味更濃。
兩國人對權力的迷戀有點像,但美國有民主這層皮,這“國王萬歲”就顯得特別別扭。
4
特朗普為何能在入主白宮短短一個月,就給人一種他想當“國王”的印象?
首先,美國民主的疲態已經顯露無疑。近年美國政治極化加劇,左右對立,國會效率低下,媒體公信力崩塌。皮尤數據顯示,2024年僅17%的民眾信任聯邦政府,民眾對體製的失望,為“強人”出世提供了空間。特朗普一句“我能解決”,直擊痛點,讓美國人直呼爽,於是痛快地投出了選票。
其二,他擅於操弄話語。X與“真相傳媒”成為他的直通車,繞過傳統媒體,自塑敘事。那句“國王萬歲”看似狂言妄言,卻精準點燃了支持者的情緒,進一步把他推向“救世主”位置。
還有,外部壓力助推了這股浪潮。全球化下的製造業流失,中產焦慮加劇——2024年通脹率3.2%,工資增長停滯。移民與國際衝突進一步放大不安,美國人前所未有地渴望鐵腕治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恰是這情緒的出口。
特朗普掀起的這場風浪,目光不能僅停於美國本土。這聲“國王萬歲”,震動的不僅僅是美國,全球可能都會因此掀起滔天巨浪。
雖然美國早已不是民主燈塔,但是如果特朗普真以國王自居,那麽美國僅剩的一點光環,恐怕也將慢慢熄滅。
美國曾以分權製衡為傲,國家治理和發展成果有目共睹,讓很多國家羨慕效仿。如今“國王萬歲”響徹白宮,輸出的則是另一種信號——原來民主可以向強人妥協。
尼姑的頭,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這種轉變,可能為全球的威權主義者壯膽。從東歐到東南亞,世界各個角落裏,那些覬覦權力的政客,或許會以特朗普為模板,加速本國的JQ實驗。
當然,美國的底蘊仍在。憲法、法院、輿論,未必會讓特朗普由著性子發揮。但如果特朗普的“國王”作風持續發酵,世界將不得不麵對一個更強勢、更不可測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