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加拿大醫學博士八路軍衛生學校

(2023-03-21 05:37:09) 下一個

加拿大醫學博士八路軍衛生學校

 


白求恩1916年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加拿大人白求恩是一名外科醫生和加拿大共產黨員。抗日戰爭期間來到延安,白求恩在中國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日戰場上搶救傷病員數千人,親自開刀動手術逾千例,同時白求恩發現抗日前線特別是遊擊區太缺乏醫生了,為就幫助八路軍建立了數十個流動醫院並指導製造了大量醫療器材。同時,白求恩還編寫了四部教科書,創設了一所培訓八路軍醫護人員的衛生學校。僅在白求恩剛抵達晉察冀的一九三八年,他就跋涉了將近一萬零二百裏,其中將近一千三百裏是完全徒步的。

白求恩為求就近搶救傷員並促使其康複,得到八路軍軍區首長同意後在前線周邊組建戰地流動醫院,在老百姓家裏安置傷病員。巡診途中,白求恩進一步發現戰爭的偉力在人民中間。白求恩在給海外朋友的信中感動地說,老百姓家家是病房、人人冒死救助傷員,中國人創造了奇跡。白求恩也極其強調要培訓醫護人員。他認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非得幫助八路軍培訓足夠的醫生和護士才能拯救更多戰士。白求恩組織起醫療幹部、醫護人員甚至農民研製藥材、製造醫療器械;白求恩創辦了八路軍中的第一所衛生學校,在短時間內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白求恩還編寫了《遊擊戰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和技術》《戰地救護須知》《戰場治療技術》《模範醫院組織法》等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轉載《書信中“複活”的白求恩》

來源: 北京晚報 | 海龍 2017年06月02日07:27

白求恩獲得醫學博士時的畢業照。

1938年白求恩發表在美國《戰鬥》雜誌8月號上的長篇報告文學《致黃河》。

筆者曾有幸於前不久在紐約發現抗戰烽火初起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領袖寄往美國的一批親筆信(文章見《北京晚報》2016年12月22日人文版)。其中提到一個名字:白求恩。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這個加拿大人義無反顧地來到中國,殫精竭慮地救死扶傷。最後,把生命留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

時空遠隔、歲月久遠,很多當年的史實和第一手資料已經湮滅難覓,人們苦於很難真實地還原白求恩。而我此刻卻被喚起了靈感,能否在這批被發掘的文獻史料中覓出有關白求恩的蛛絲馬跡呢?

經過在浩若煙海般文獻中爬梳甄別和篩濾,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從這181箱原始資料中找到了大量寶貴圖文。尤其是找出了當年白求恩親自書寫的幾十封信件和報告。這些戰火中劫餘珍貴的文獻經曆了千山萬水,輾轉數萬裏來到了美國。八十年間它們躺在這兒;從晉察冀戰場、山村和崇山峻嶺跨越時空,此刻集聚到了我的手上,上麵似仍有著當年抗戰的硝煙和血痕。

見字如麵,撫摸著白求恩的字跡和他的親筆簽名,我心有些觳觫。曆史,像一陣恒久而帶著嗚咽的潮汐向我襲來……

在揭開曆史的帷幕之前,我想先請讀者們看看白求恩與中國的一組具體數字:

——白求恩1937年下半年剛從西班牙戰場回美國和加拿大休整,得知中國抗戰爆發消息,旋即決定參加中國的抗戰,同時雷厲風行動員簡·伊文等組成援華醫療隊。

——白求恩在中國的全部日子算起來總共隻有1年9個月零14天,卻創造了永恒。

——他1938年1月8日自溫哥華啟程,當月28日到達香港踏上中國土地,然後赴漢口。白求恩拒絕到國統區服務,認為最缺乏醫療醫藥和人文關懷的是八路軍,他不惜跟同行的美國醫生帕森斯分道揚鑣,堅持要去延安。

——經周恩來安排,白求恩和簡·伊文於1938年2月22日攜帶寶貴的醫療物資自漢口經西安輾轉幾百裏、途中被日寇飛機大炮多次追殺和轟炸,終於於3月底到達延安,當夜受到毛澤東接見。

——此後白求恩開始為八路軍服務。他於5月初赴前線。到犧牲,他一共在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工作了大約1年6個月零11天。

——這短短時間裏,白求恩在晉察冀搶救傷病員數千人、親自開刀動手術逾千例、建立數十個流動醫院、指導製造了大量醫療器材、編寫三部教科書、建立培訓醫護人員學校一所。僅僅在剛抵達的1938年,他就跋涉了將近一萬零二百華裏,其中將近一千三百裏是完全用雙腳走的。

——白求恩生於188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犧牲於我國抗日戰場。逝世時他僅49歲零8個月多幾天。還沒到五十歲。

從踏上香港到犧牲在河北的一個山村,統共不到兩年時間。為什麽這樣一個人,會在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乃至於中國當代史上有著這麽巨大的影響?這些珍貴的第一手書信,或許會給出答案。白求恩的書信、日記和報道是他當年在戰場的所思所想和即時記下來的,當時戰事匆忙,寫作這些時並沒有想到要拿它們去發表、影響後人;而是就事論事、原汁原味地紀實記事,既有傾訴抱怨,批評建議,也有歡樂和抒情;但毋庸置疑,這裏的每一個字、每行每頁都在還原一個真實的白求恩——一位八路軍戰士、一個遠在中國鄉下的外國人,以及一位抗日傷病員的父兄。

一 從歐洲戰場下來,就奔赴了中國戰場

來中國前,白求恩剛剛從歐洲西班牙戰場上撤下來。——一年前,並沒人動員他去西班牙,他完全是自覺自願奔赴那兒,在血火裏救死扶傷。正是在那裏,白求恩發明了世界上首次戰地輸血技術,及時拯救了無數傷員的生命。但西班牙人拿什麽來感謝他呢?他們幾乎是給白求恩扣上了“間諜”的惡名,而且從事業和名聲上詆毀他!他們委屈和虧待了這位來救助他們赴湯蹈火的人,直到白求恩去世後,才等到了西班牙人遲到的道歉……

還沒從西班牙內戰中回過神來,剛剛回北美休整的白求恩就得知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消息。他敏感地預想到這可能是新的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於是開始準備奔赴這一個血與火的戰場。

直到此刻,他對遙遠的東方和中國並沒有多少概念,更不必說有個清晰的認識了。但有過戰場體驗的白求恩知道這個東方的文明古國是多麽需要醫療資源,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已經積貧積弱好多年了;而且關心世界大事的白求恩也知道中國的敵人日本,是個因學習西方而成功的東方列強、是一匹武裝到了牙齒的巨獸,所以,他必須馬上去。

可是,無論他的想象力有多麽豐富,他還是難以想象當時中國老百姓的貧困和戰爭的殘酷。如果說他乘坐的“日本皇後號”抵達上海和香港尚未讓他真正認識中國的話,到了漢口,看到被空襲轟炸得遍體鱗傷的城市、那些被炸得四處飛濺的殘肢內髒和殘缺不全的屍體,以及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難民和傷兵,這些景象還是深深震驚了他。一個此生從來沒見到、甚至想沒到過的人間慘景。

其後進入敵占區,從河南、陝西再到山西;他真正嚐到了戰爭的滋味。他跟殘兵、難民一路逃亡,還要運輸準備送給延安的寶貴醫療器械和藥材。一路跋山涉水、看到潰散的軍民和戰亂中的災境,特別是幾次遭到日寇空襲和炮擊、被追兵阻擊和搶灘過河,其間無論美國還是延安都不斷得到白求恩的死訊。甚至美國報紙已經刊登過他的死訊。但白求恩卻掙紮著到了西安。

他撿了一條命,但藥品和器材被日軍毀了大半。活過來了的白求恩堅持即刻就要奔赴延安。甚至到延安後,考慮到他的安全和培訓醫護人員需要,中央曾經考慮把他留在延安,也被他斷然拒絕,不隻是拒絕,而且暴怒。得知不能即刻上前線,他的反應是在窯洞裏舉起手邊的一把圈椅就猛擲出去,它砸穿了窗欞直飛到了院子。——當然,白求恩後來為他的暴躁道了歉。不過,他的道歉是有條件的。他說:“我可以為我的衝動道歉。但你們也要向前線拄著雙拐的傷員道歉!”

在書信裏,他控訴道:中國抗日前線特別是遊擊區太缺乏醫生了。那裏連受過基本醫學教育的人都稀少。因為前線太危險而且薪水又少,連二三流的醫生都不願意去工作。很多傷兵為祖國抗戰受傷卻得不到起碼的照顧就在那等死,老百姓的情況更糟。這是他到晉察冀前線時看到的實景。

但是,他也看到了希望。

雖然軍閥混戰、政府無能、官員貪腐發戰爭財,但他看到了中國的老百姓火山般湧動的無堅不摧的抗日力量。所以他要求即刻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為八路軍服務、為日日夜夜用不屈的意誌力來完成抗日偉業的軍民服務。

“我們這裏是中國最活躍的遊擊區,常年都有非常激烈的遊擊戰。……日本人說他們‘控製了’這個地區。這種聲言是可笑的。這裏,他們看上去控製了大的城鎮,但事實卻完全不同。他們能控製的,隻是二十二座城池。此外,這裏還有一百個大鄉鎮,他們掌控了其中七十五個。還有兩萬個村莊,他們卻連一個都沒能控製。而‘控製’城市就像‘控製’了一頭老虎。你或覺得你能‘控製’這樣的一頭巨獸而驕傲,但你卻更應該害怕你若稍不留神它會幹什麽。……日本鬼子在這裏設置的傀儡政府看上去在城裏還能維持著,但在鄉村它們是全然失敗的。我們自己的地方政府才是廣大老百姓們認可的唯一的政府。”(1939,08,15致加拿大友人信)

他在給美、加友人寫信時,談到八路軍和根據地從來都是自稱“我們”,而且在每一封信的結尾都非常自豪地簽署上“晉察冀軍區醫療顧問白求恩”。

二 “要把我當機關槍使用”

“你們要把我當做一挺機關槍使用,我不是明代的古董瓷器!” 這是白求恩在晉察冀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解放區軍民對此耳熟能詳,甚至把它編成小品在歡迎白求恩的晚會上演給他看。而另一個讓白求恩自豪的是他幾次給美、加友人的信中說他差不多是在整個晉察冀前線戰鬥的最老的八路軍。

他說的是事實。他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大九歲,比賀龍大六歲。而那時威震整個抗日戰場的驍將王震卻比白求恩整整小18歲呢!

當時前線戰士平均年齡為18到22歲,而直接廝殺在抗日戰場第一線的,別說外國人,即使中國軍隊將領像他這個歲數的也是絕少。白求恩實實在在是這個抗日戰場最老的一個兵!

在解放區,白求恩號召大家拚命使用他,他常吃著粗劣的食物,工作三四十個小時不休息。作為醫生,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但他不能看到傷病員無人照料、不能看到別人忍受痛苦。他常說,“請不要擔心我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傷員。一個醫生就是為了傷員而活著。如果醫生不為傷員工作,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這滾燙的話語,今天的醫生讀來還應該捫心自問。

書信上說,在1939年2月,一次戰鬥他到了前線,在日軍炮火下他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給115位傷員做了手術。一位傷員需要輸血,他擼起胳膊就獻血。他在給加拿大友人的信上說,中國人由於固有的文化傳統,這裏不像在西班牙,若想動員獻血極難。但是經過他的示範,大家深受感動而踴躍獻血,甚至形成了獻血誌願隊,極大地保證了搶救傷病員的需要。

其後四個月裏,他輾轉行程近兩千裏,做了三百多次手術。為方便救助傷員並促其康複,軍區組建戰地流動醫院在前線周邊百姓家安置傷病員。巡診途中,他發現戰爭的偉力在人民中間。白求恩在給海外朋友信中感動地說到老百姓家家是病房、他們冒死救助傷員、中國人創造了奇跡。白求恩注重培訓醫護人員。他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幫助八路軍培訓醫生護士才能拯救更多戰士的生命。除此,白求恩還組織開發製作藥材和醫療器械、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並編寫了《遊擊戰爭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和技術》、《戰地救護須知》、《戰場治療技術》、《模範醫院組織法》等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剛到晉察冀時,毛澤東和中央曾經指示要給白求恩每月一百元薪水,白求恩對此斷然拒絕。他要求將這些錢用來買醫藥和給傷員補充營養。此外,白求恩將自己帶來的所有醫療器材和物品都捐給了前線。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象那時晉察冀前線物資的匱乏和麵臨的危境。白求恩赴前線時曾經請求帶一些最低限度的藥材,但這最克製的要求竟然都不能實現。比如,他申請帶50磅酒精,隻給了10磅。連要一點普通的精鹽都沒能滿足;而戰地救護急需的石膏布一點沒給,最起碼的肥皂都缺。白求恩就是在這樣艱苦不堪的狀況下救助了無數的傷病員。

白求恩的死緣於很偶然的事件,但這個偶然又寓於必然。說來隻是缺少起碼的手術手套!白求恩在日誌和書信中屢次提到手術中他裸手為傷員取彈片和碎骨渣,因而多次割破手指引起發炎。最後這次白求恩手指發炎後,他不舍得用藥和開刀,而隻是泡在鹽水中消毒(以往這樣治愈過好幾次),但身體實在太弱,導致免疫力崩潰並發敗血症而最終不治……

白求恩如他生前發誓,倒在了中國抗日戰場上。但令人扼腕的是:白求恩其實在去世前是打算回加拿大的。為何要回去了呢?原來他要控訴!他要把中國人的抗戰消息和麵臨的困境報道到國際視野。他要到美國和加拿大宣傳和募捐!他把這一意願寫信告訴了加拿大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