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和蔣介石各代表一種文化

(2022-12-07 06:08:08) 下一個

毛澤東和蔣介石各代表一種文化

 


毛澤東代表的是《不殺俘虜》文化。蔣介石代表的是《槍殺俘虜》文化。前者是《新文化》。後者是《舊文化》。這是近代中國曆史上最亮點的文化革命。《新文化》受到俘虜們讚揚。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將軍李玉堂開始不被蔣介石所信任,李中將一手壯大的三個師,慢慢的被蔣介石抽離身邊,李中將幾乎成為了一個“光杆司令”。1948年代李將軍帶領當地保安團兩萬八千人對抗解放軍部隊,最後戰敗被俘虜,後來借機逃跑到徐州,等待他的不是蔣介石的安慰,反而是一張“永不敘用”令。解放戰爭結束之後,李將軍帶著幾個舊部追隨蔣介石來到中國台灣省,但是誰知剛剛到台灣省,隨即就被國民黨特工逮捕起來。經過判決和審查,並未發現李玉堂“通敵”之證據,隻能判處其七年徒刑。遺憾的是當蔣介石在批示這一判決時,竟然親自在判決書上批了一個“恥”字,於是這位得到過青天白日勳章的國民黨中將就這樣被決定了最終命運,這還不算,蔣介石還下令殺掉李中將的全家,最後隻有李將軍的妻子僥幸逃過一劫,被從監獄救出,隻身逃亡美國。李玉堂臨終前留下一封遺書:“我命已矣!但事與我無關。總統命令,已無申訴餘地,我死後望有公論。我無對不起國家之事,國家如此對我,於國家何益?實為共匪所快。我不足惜,不過一生為國,如此下場,心有不甘耳!……和平後,葬我於徐州雲龍山……。”

1950年,退守台灣的蔣介石下令秘密處決一人,並要求:死要見屍!退守到台灣的蔣介石迫不及待的造勢,重新回到了國民黨總統的職位。按理說,此時正值國民黨用人之際,可蔣介石卻下令,要求秘密槍決參謀次長並咬牙切齒道:死要見屍!當時台北馬場町刑場憲兵林立,天空烏雲密布,肅殺之氣飄蕩在空中。幾聲連續的槍聲之後,吳石轟然倒在了血泊中。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吳石被行刑時全過程都記錄在照片裏。翌日,這些照片便被送至蔣介石的手中。究竟發生了什麽?被槍決的人是誰?為什麽他會讓一生殺人無數的蔣介石痛恨到,要求親眼見證此人的死亡?讓蔣介石深惡痛絕的人正是代號“密史一號”的吳石。17歲的吳石棄筆從戎,加入北伐軍隊。被保送到第三期的保定軍官學校去深造。並從日本炮兵學校和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來到蔣介石身邊工作。

蔣介石“親小人,遠賢臣”,重用之人都是無能之輩。但更讓吳石寒心的是,在豫湘桂會戰中,蔣介石為了鏟除異己,放棄了湘桂地區的戰士和百姓。日軍集中火力強攻湘桂,蔣介石卻沒有增派一兵一卒,導致湘桂地區被日軍攻陷。百姓們前路迷茫,後有日軍不停地追殺,頭頂的飛機擲下一枚又一枚的炮彈,看到這一幕的吳石深感痛心,在家中對摯友感歎,蔣介石集團不滅天理不容。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而國民黨的地方官員又不顧民生強取豪奪,不顧市場行情濫發金圓券導致物價飛漲,百姓們苦不堪言,心痛不已的吳石在此刻徹底傾向於共產黨。最後遭蔣介石殺害。蔣介石一生明殺、暗殺無數,在此隻舉二例。

毛澤東在接見美國總統尼克鬆時,尼克鬆說:“主席閣下,我們這次來華的目的,想跟您探討一下美中兩國共同抗衡蘇聯。”毛主席一笑,用手指一指身邊的周恩來:“這些小事你去同他談,我隻同你談哲學問題”。毛澤東對哲學有精深的研究,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為了紀念他的“一分為二”對世界的貢獻,物理學將微觀粒子命名為“毛粒子”。不僅如此,毛澤東還能在實踐將哲學運用得得心應手。毛澤東的哲學是從哪裏來的呢?來自於中國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尤其是古典哲學。毛澤東誕生於清朝末年,少年時受的是傳統教育,有很深的古典文化基礎,毛澤東的詩詞文章都證明了這一點。

毛澤東的詩詞還是書法,那種如江海決堤的汪洋恣肆,無不使人感到水的雄渾與優美。讀毛著除了這樣的感覺,還為其中的哲理智慧所折服。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時曾醉心於王陽明的心學,有《心之力》為證。但毛澤東的哲學智慧不僅限於王陽明的心學,我們從毛澤東的著作或實踐中,可以清晰地讀出老子“上善若水”之智,《易經》陰陽變化之理。

大道至簡至易。毛澤東對什麽是軍事的論述可謂深得大道簡易之理,他說:“什麽是軍事?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人們是不是覺得太簡單?不錯,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潔。這種大白話也隻有毛澤東能說得出,看似淺顯,實際上深入淺出。這不正是老子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嗎?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總結出來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不是深諳易經的變通之道和水的以柔克剛的智慧嗎?這正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高深之基。

關於政治的論述也是如此。毛澤東說:“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人是社會的動物,人的知識文化、思想意識來自於千千萬萬前人的社會實踐,是千百年來人類的集體意識成就了中國文化的偉大。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正是毛澤東成為巨人的曆史淵源。

在革命鬥爭中,毛澤東吸取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華。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與毛澤東從小就有的造反精神天然相通,所以毛澤東對馬列主義有種天然的親切感。他們都是為窮苦人的。

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新民學社和湘江評論是毛澤東民主革命思想的初步展現,也是學習和運用馬列主義的初步實踐。在那風華正茂的少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裏”的豪氣,“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英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霸氣。

1918年毛澤東由恩師又是嶽父楊昌濟教授的介紹,到北大任圖書管理員。北大人才濟濟,是中國新文化新思想的發源地。創辦《新青年》的陳獨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李大釗和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胡適都在北大。魯迅也在北京任教於北師大。這期間毛澤東開闊了眼界,讀到不少馬列主義著作。

在戰爭年代,弄到書讀不容易。據張聞天回憶,毛澤東在長征途中讀馬列書很起勁,認真閱讀了《國家與革命》、《兩個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延安時期是毛澤東研讀馬列主義最多的時期,也是最高產的時期。《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聯合政府》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著作。當然全國解放後,毛澤東也沒有放鬆馬列主義的研究。他的著作和講話中常常引用馬恩列斯的語錄。毛澤東的馬列主義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深入心裏,落實到行動中。對馬列主義研究最透徹、最能靈活運用者,非毛澤東莫屬。

毛澤東總結馬克思理論曾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絮,歸根結底一句話:造反有理”。足見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透徹。可以說馬列主義是毛澤東成為巨人的時代力量。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中國出國留學、探求真理的進步人士一批接一批,但最終還是毛澤東領導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充分說明,隻有毛澤東最懂中國文化也懂中國革命,隻有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得最好。這種結合的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主義誕生於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馬克思主要研究的是商品社會和工人運動。他的理論指導城市工人運動得心應手,如俄國,列寧就是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但對中國這個農業為主、工業落後的大國,卻不能照搬俄國的做法。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和機會主義者,就是不懂變通,不懂得老子和《易經》的變通之理,不懂馬列主義要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隻懂得搞工人運動,一味地搞城市暴動,妄圖通過奪取中心城市快速取得革命勝利,結果導致革命的失敗或使革命遭受重大損失。這是典型的教條主義和機會主義。

毛澤東通過對中國國情和農民的深入調查研究,找到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的正確道路,那就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道路。”這一正確路線,是中國古典哲學與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相結合的產物。

毛澤東有慈悲情懷,而童年時代農村的生活強化了這種情懷。毛澤東的父親很精明,用做生意積攢的錢買了大量田產,出租給農民種。有時讓毛澤東去收租,當看到農民實在困難交不起租,毛澤東很同情,並主動減租。他還對父親趁農民困窘時乘機收購農民田產的行為極為反感。因此,受到父親的責罵和處罰,毛澤東憤而離家出走,以此來反抗父親的壓迫。那些隻知道“私”字者,一定會對毛澤東的這種行為斥之為“大逆不道”。

毛澤東一生經曆坎坷,幾起幾落,但意誌堅強的他,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也沒有落淚。但毛澤東卻常常為百姓痛灑熱淚。僅長征路上,毛澤東就曾四次為窮人和普通戰士落淚。毛澤東說過:“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隻在三種情況下流過眼淚……”因親人遭難而流淚。最親愛的母親去世時毛澤東傷痛欲絕;聞愛妻楊開慧遇害時痛徹心扉;長征途中因賀子珍險些丟失而心痛落淚;聞長子岸英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而淚流滿麵。毛澤東的悲憫情懷源於母親的信佛積善。當我們讀到毛澤東的《祭母文》和兩副挽聯時,會體會到那發自肺腑的悲痛感人至深。兩副挽聯,一副貼在大門口,一副則掛在母親的靈前: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中的這段話表明,幹革命就會有犧牲,沒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是不行的。毛澤東曆經清、民、共三朝,從來沒有停止過革命,不愧為偉大的革命家。

正如毛澤東自己說的,他一生愛造反,信奉“造反有理”。同年造父親的反;青年造軍閥的反;壯年造國民黨的反,造日本的反;老年造美、蘇帝國主義的反,造官僚主義的反。造反精神貫穿毛澤東一生。

但偉大的革命英雄對人民群眾卻有天然的同情。革命的目的就是反抗壓迫和剝削,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所以毛澤東衷心地熱愛人民、親近群眾,與人民群眾有魚水之情。我們看毛澤東一生的著作和講話,關於群眾的語錄不計其數。

哲學上有:“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萬歲”;

曆史上有:“人民,隻有人民,才是推動世界曆史前進的動力”;

政治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經濟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

軍事上:“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兵民是勝利之本”;

文化上:“我們的文學藝術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

教育上:“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

工作上:“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

古往今來,毛澤東是第一個真正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並懂得調動和運用這種力量的偉人。

一滴水隻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幹涸。毛澤東正是因為融入到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才汲取了無窮的力量,才能成為時代的巨人,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人物,才能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民族英雄。

對待戰場上捉來的俘虜和逃兵怎麽辦?蔣介石的方法是:殺。日軍的方法是:殺。古今中外幾平都是:殺!

毛澤東的方法是什麽?不主張殺人,對於俘虜和逃兵,願留的留,不願留要走的,發給路費。

不殺俘虜是毛澤東戰俘政策中人權思想的基本要求。井崗山時毛澤東向中央報告:“這裏已經實行對俘虜官一律不殺、優待釋放的政策。”毛澤東說:“在戰爭的過程中,中國能俘虜許多的日本兵,……被我們俘虜和解除武裝的日本官兵將受到優待。我們不會殺死他們,而是會像兄弟那樣對待他們。”談俘虜政策時指出:“這個軍隊有一個正確的爭取官兵和處理俘虜的政策。……對於一切俘虜,不許殺害、虐待和侮辱。”毛澤東戰俘政策中對俘虜的優待,主要包括不準打罵、走留自願、物質待遇與我軍一樣、有病給醫治、不搜腰包等政策,具有高超的戰略策略。毛澤東還從尊重俘虜人格的角度出發,指出不得侮辱俘虜,這些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的戰俘政策尊重俘虜的人格,維護俘虜的基本人權。必須做到:“改變對待俘虜官的政策,一經繳了槍,不但一概不殺,而且要優待他們,不捆綁,不剝衣,不打罵。”“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都需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不殺戰俘並給予優待,在釋放時還發給路費並舉行歡送儀式。戰場上喊“繳槍不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寬待俘虜!官兵一致!軍民一致!是毛澤東對長期軍事鬥爭實踐中的戰俘政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