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基督教文化的兩麵性魔鬼及使者

(2022-04-08 11:49:45) 下一個

基督教文化的兩麵性魔鬼及使者

 

聖經啟示錄12:9有關於魔鬼的最明確的定義,“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聖經又說魔鬼是墮落的天使–跟隨撒旦背叛了神的天使。以賽亞書14:12-15和以西結書28:12-15描述了撒旦從天堂墜落。啟示錄12:4似乎表明撒旦犯罪摔下去時帶走了三分之一的天使。猶大書6節提到犯罪的天使。因此,魔鬼就是那些背叛神跟隨撒旦的天使。基督教文化的兩麵性是從魔鬼入侵人類開始及又來所謂的天使者再來救贖示人。

魔鬼撒旦和它的使者時時尋找機會摧毀和欺騙那些跟隨和敬拜神的人(彼得前書5:8;哥林多後書11:14-15)。這些墮落了的靈體被稱作邪靈(馬太福音10:1),汙鬼(馬可福音1:27),和撒旦的使者(啟示錄12:9)。撒旦和它的使者欺世騙人(哥林多後書4:4),攻擊基督徒(哥林多後書12:7;彼得前書5:8),與聖潔的天使爭戰(啟示錄12:4-9)。魔鬼是靈的存在,他們能以人形顯現(哥林多後書11:14-15)。魔鬼/墮落天使是神的敵人–他們是被神打敗的敵人。那在我們裏麵的神,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翰一書4:4)。天使神不拯救“魔鬼,又叫撒旦", 而天使為了拯救人類就產生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中有一個特點是容不下別的教,  就如從基督教分裂出的摩門教也被基督教稱之為邪教。對伊斯蘭教、佛教等更是容不下。加拿大曆史上存在的黑暗一頁就足以證實:所謂基督教寄宿學校的原住民孩子是幫助原住文化融入還是對原住民的滅絕?加拿大的這段黑暗而鮮為人知的曆史,一個逐漸暴露在陽光下的原住民兒童公立寄宿學校醜聞。請注意: 這些都是《原住民兒童被從父母身邊強製帶走送入寄宿學校》的。基督教曾幾何時,以文化融入、歸化為由,原住民兒童被從父母身邊強製帶走送入寄宿學校……多年之後,那些早已關閉的校址地下發現一個又一個無名集體墓穴,據信墓塚埋的是孩子的屍骸。而加拿大的這些政客都是基督教的信徒。

隨著基督教分裂成為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基督教文化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基督教文化的擴張遇到了伊斯蘭文化的阻礙, 人們越來越清楚,人類居住的世界,是由千百種不同的文化構成的。人類的生活方式並不一致,價值觀念也不相同。現代的世界文明,已使全球變成一個龐大的村莊,其實這表麵上越來越相同的世界,乃是一個萬族匯聚的大雜會,其中包含著千百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種族、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信仰。即使在一切都趨向統一的美國,竟為五十個以上的少數民族。在印度的孟買城中,基督徒居然有十七種不同語言的聚會。 因此,現代的思潮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有權過自己傳統的生活。每一種文化,都有不可侵犯的尊嚴和不能被否認的生存權利,寬大容忍的態度,成了現代思想的標誌,因此凡是人群認為"好"的事物,也就變成了"對"的事物。美國的基督教文化並不是"普世價值"。

回顧早期的十字軍東侵。就從東侵的緣起說起。1089—1095年,西歐連續七年旱災,哀鴻遍野。當時該地區廣泛實行長子世襲製,這使得人數眾多的非長子的貴族不能繼承父輩的遺產,隻能成為騎士。他們有的憑軍功能夠掙得一點狹小的領地,有的則一無所有,成為“光蛋騎士”,窮困潦倒,部分人甚至幹上打家劫舍的勾當。他們熱切盼望著能有一場掠奪性的戰爭,以便發家致富。

 日漸淪為農奴的農民也不甘心受封建主和教會的壓迫和奴役,他們中的許多人走上了打劫封建領主和教會的道路,更多人則幻想著去外麵的世界尋找土地與自由。

恰在此時,由東方而來的塞爾柱突厥人於1071年攻占拜占庭帝國的心髒——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位於亞洲的半壁江山幾乎全部落入這群信仰伊斯蘭教的“異教徒”手中。拜占庭帝國無力抵抗突厥人,皇帝亞曆克塞一世隻好向信奉同一宗教的羅馬教皇及西歐各國求援,這正好為野心勃勃的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所利用。

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兩大教派:西麵是以羅馬教廷為中心的天主教,東麵是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曆任羅馬教皇都計劃著有朝一日能夠實現以羅馬教皇為首領,重新統一兩派。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曾給拜占庭帝國皇帝米歇爾七世寫信,要求恢複羅馬教會與君士坦丁堡教會的聯合,並以羅馬教會為基督教的首領。格列高利七世的這一要求被拜占庭帝國及東正教教會斷然拒絕。格列高利七世對此耿耿於懷,於是積極籌劃讓西歐國家的所有“聖彼得信徒”參加對東方的“聖戰”。

現在,拜占庭帝國的求援信來了,對烏爾班二世來說,真是天賜良機。他可以乘機把西歐社會上的各種不安定因素轉化成為擊敗東正教,奪取東方財富的有生力量,並利用這個力量壓製世俗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勢力,鞏固和確立羅馬教廷的無上權威,乃至建立起“世界教會”。

1095年11月27日,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勒芒召開聲勢浩大的全歐範圍內的動員大會。他聲嘶力竭地鼓動說:“市民們!突厥人侵占了我們的聖地———耶路撒冷,他們在大肆蹂躪上帝的國度,毀壞基督教堂,擄殺虔誠的上帝子民,汙辱貞潔的婦女,貪婪地飲著受洗兒童的鮮血。主親自勉勵你們,一切有封爵等級之人都必須迅速給東方基督教徒以援助,把凶惡的民族趕出我們的領土。”“讓我們投入一場神聖的戰爭———一場為主而重獲聖地的偉大的十字軍遠征吧!”“耶路撒冷,如同《聖經》所言,是上帝賜與以色列後代的,遍地流著奶和蜜。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豐富超過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個充滿歡樂的天堂。我們這裏到處都是貧困、饑餓和憂愁,老人幾乎死光了,木匠們不停地釘著棺材,母親們抱著孩子的屍體,悲痛欲絕。東方是那麽的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拾皆是,我們為什麽還要在這裏坐以待斃呢?”烏爾班二世還承諾,參加遠征者如死在途中或戰場上,其生前罪愆可獲赦免。

克勒芒演講成為東侵的號角,西歐每個角落的人都組織起來,浩浩蕩蕩地向東方進發,去“討伐異教徒,解放聖城耶路撒冷”,實現自己的淘金夢。

充滿血腥的第一次東侵

原本規定東侵出發的時間是聖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這一年的2月份,就已經有一支隊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他們的領袖是法國亞眠修道院的隱士彼得。

彼得很有宣傳鼓動的才能,他在法國召集了一支約兩萬人的隊伍向萊茵河地區進發。這支隊伍幾乎全是由農奴和貧農組成,歐洲各地的農民也紛紛湧來追隨彼得。他們衣衫襤褸,上麵綴著一個十字。他們認為,參加十字軍,就可以安居樂業,就能夠逃避債務,不管是殺人或被殺,靈魂都將直升天堂,這樣的好事還能上哪兒去找呢?

就這樣,大約有8萬人雲集在萊茵河畔。盡管搞不清楚通往聖地的路在何方,但他們還是懷著一腔對信仰的熱忱和對財富的追求,分五批出發了!

渡過萊茵河之後,窮人十字軍們才發現他們麵臨著一個大難題:隊伍沒有任何補給!於是,這支“上帝的隊伍”就像強盜一樣開始沿途燒殺搶掠,自多瑙河向東的路上便充滿了血腥味———在匈牙利,十字軍攻占了塞姆蘭,奪走了錢財和4000多匈牙利人的生命;在拜占庭的國土上,十字軍洗劫了貝爾格萊德和尼什郊區。然而,當地人民頑強的抵抗也使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塞爾維亞總督用武力教訓了這群不速之客,十字軍在戰鬥中損失近半。

1096年秋天,十字軍終於抵達拜占庭的帝都君士坦丁堡,此時隻剩下3萬人左右。拜占庭皇帝亞曆克塞一世早就對這支隊伍充滿了厭惡,他拒絕讓他們進城,並且很快就送他們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讓他們到小亞細亞去打塞爾柱突厥人。

長途跋涉之後十字軍已疲憊不堪,他們沒有統一的指揮,沒有具體的作戰計劃,隻是懷著對“異教徒”的仇恨,就向塞爾柱突厥人的重鎮尼西亞(今伊茲尼克)撲去。經過兩場如同屠殺遊戲的“戰鬥”,十字軍被突厥人的劍矢擊潰;僥幸保住性命的,在彼得的帶領下,由亞曆克塞一世安排返回歐洲。

在這次窮人十字軍行動中,絕大多數人戰死,還有一部分是病死或被俘當了奴隸,殘存者不足3000人。

就在窮人十字軍潰敗的同時,由西歐封建貴族統領的隊伍也出發遠征。

1097年春,以法國貴族為主的騎士十字軍分兵四路東侵。約3萬人會合於君士坦丁堡,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占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西亞,翌年攻占埃德薩(今烏爾法)、安條克(今安塔基亞),分別建立埃德薩伯國和安條克公國;1099年7月15日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瘋狂的十字軍士兵,開始了大規模的搶劫和屠殺。在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1萬多名無辜的男女老幼被殺,鮮血流成了小河。十字軍在宮殿、寺院和民居搜掠金銀財寶。他們居然定下這樣一條規矩:誰先闖進某家宅院,誰就是這座宅院的主人。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軍將士人人都發了大財,一夜之間變成了富翁。

變味的十字架

第一次十字軍東侵使成千上萬的農民慘死他鄉。但是,封建貴族卻戰果輝煌。一些參加“聖戰”的騎士回到家鄉,受到英雄凱旋般的歡迎,並帶回大量搶掠來的財富;而更多的參加了“聖戰”的騎士則留在了當地,得到了分封的土地。

被金錢刺激得發昏的西歐人,沒有看到大多數人付出的血腥代價,隻看到少數人獲得的無數財富。一批又一批的人,義無反顧、前仆後繼地踏上東侵之路,於是便有了第二、第三……第八次東侵。

1147年,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再次率德、法十字軍開始第二次東侵。同年10月,德意誌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突厥人擊敗。翌年7月,法國十字軍在大馬士革被擊潰。兩國的十字軍潰敗時遭受饑饉和疫病,生還者無幾。

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在海廷之戰中大敗十字軍,繼而攻占耶路撒冷。這使一心想統治基督教世界的教皇烏爾班三世痛心不已,震驚而死。1189年,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與英王理查一世再次率軍東侵。次年6月,德皇渡河時溺水而死,德意誌十字軍大部折返。英、法兩國君主進軍中戰略不一,矛盾重重。1191年,法王率軍回國。英軍無力奪取耶路撒冷,遂與薩拉丁議和撤軍,基督徒獲準可前往“聖城”巡禮。

第四次東侵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策劃,於1204年4月13日攻占君士坦丁堡。十字軍燒殺洗劫數日,3天熊熊大火使君士坦丁堡變成了一座廢墟,不計其數的曆史文物和珍藏的文獻書籍被毀。

以後,隨著東侵規模越來越小,組織更加無序。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東侵,進攻目標皆為埃及,第八次東侵進攻北非突尼斯,均告失敗。此後,十字軍在東方的領地先後被埃及攻占;1291年喪失最後一個據點阿卡,曆時近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侵宣告結束。

在東侵過程中,最悲慘的還是“兒童十字軍”。東侵的失敗讓基督徒們懷疑,是否上帝認為他們罪孽太深而無法承擔這神聖的使命。於是,一個12歲的牧童自稱耶穌附身顯靈,號召各國兒童組建十字軍東侵。一些老年修士也從中鼓動,說唯有天真的兒童才有能力收複失地。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騙、煽動下,3萬多名兒童參軍。他們大多是農家孩子,年齡不超過12歲,被送上木船渡海“東侵”。結果,有的船遇風暴,沉入大海;有的船到埃及,船上兒童全被船主賣為奴隸。在德國,有兩萬兒童受騙參軍,餓死了一大半,剩下幾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賣掉不少。“兒童十字軍”一共坑害了6萬名天真無辜的孩子。

十字軍東侵的影響

十字軍東侵給東方世界帶來的是災難,包括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等大城市在內的許多城鎮被洗劫,遭屠殺的伊斯蘭教徒無數。同時,這場斷斷續續進行的近200年的十字軍東侵,不僅給東地中海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使西歐人民付出了重大代價。

八次十字軍東侵的最大的受益者是威尼斯和熱那亞等航海商業城市,由於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的實力削弱,威尼斯等城市在東地中海地區的商業優勢從此確立。

十字軍東侵雖然在客觀上促進了歐洲、亞洲和非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產生了某些有利於西歐文化發展的影響,但對雙方代價太大,不僅整個基督教世界在歐洲有所縮小,而且給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教徒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美國和北約在狂轟濫炸伊斯蘭教國家之後,  又開始繼續東侵。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全球人類都基督教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