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美援朝贏得了中國和平發展

(2021-06-29 18:05:36) 下一個

抗美援朝贏得了中國和平發展

 

1945年8月,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美國和前蘇聯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的提議,這個提議得到前蘇聯的認可,並且這個提議也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朝鮮半島上南北陣營的分裂。1948年8月,朝鮮南部地區成立大韓民國政府,同年9月朝鮮北部地區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6月,南北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發生軍事衝突,朝鮮戰爭由此爆發。本來是朝鮮半島上南北地區的民族戰爭,但是後來隨著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的入侵引發了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也成為二戰之後的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共有19個國家參戰,除開韓國和朝鮮以及中國外,還有其他16個國家,也被稱為十六國聯軍。

十六國聯軍分別是:美國,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紐西蘭、澳洲、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南非提供了數量不等的戰鬥部隊 。另外,瑞典、丹麥各派醫療船一艘,印度、挪威和意大利派出了各自的戰地救護隊。這支所謂的聯合國軍90%以上都是美國人。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迅速攻占漢城,並向南推進,韓國軍隊節節敗退。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應。美國利用蘇聯代表拒絕出席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朝鮮問題之機,操縱安理會通過了指責朝鮮是“侵略者”的決議,並宣布武裝援助韓國,並悍然出動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幹涉中國內政。7月,聯合國安理會又決定組成“聯合國軍”幹涉朝鮮戰爭,美國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朝鮮戰爭從內戰擴大為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在十六國聯軍中,美國毫無疑問的是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也是十六國聯軍中出兵總數最多的國家,出兵總數超過三十萬人,其中動用美國陸軍兵力三分之一,美國海軍兵力二分之一。而其他十五個國家雖然也參加了戰爭,但是無論是在兵力的投入情況上,還是在武器裝備的精良上都與美國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美國是十六國聯軍中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在朝鮮戰爭中以美國和韓國為主的十七過聯軍還是敗給了中國人民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通過談判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幹涉,以美國為首的由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全麵投入戰爭,美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不顧中國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朝鮮處境危急,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朝鮮勞動黨中央和朝鮮政府請求中國直接出兵援助其作戰。

1950年10月,對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來說,是一個極不平凡的月份。毛澤東同誌於當年10月2日下午、4日下午、5日下午,先後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出兵援朝問題。直到5日下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形成了一致認識,作出了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這成為新中國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撐點。這場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這場戰爭,為中國創造了和平的發展環境,保衛了新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安全,重新樹立起中國的大國尊嚴,也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這場戰爭,留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刻證明了並將繼續證明著: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抗美援朝戰爭,可稱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揚眉吐氣的一場對外戰爭。回望曆史,鴉片戰爭後,中國屢遭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國家瀕臨滅亡邊緣,為數2萬人的八國聯軍曾長驅直入北京,2萬日本關東軍輕易占領東三省。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新中國剛剛誕生,就能出兵境外,將幾十萬人的“十六國聯軍”打得狼狽敗逃。中國在朝鮮戰場同世界最強手進行局部戰爭並能獲勝,展示了自身的軍事強國力量,奠定了“站起來”的國際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稱霸太平洋地區的政策就同中國革命力量的發展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杜魯門政府在支持蔣介石打內戰並想變中國為其附庸的努力失敗後,在1949年夏天曾讓時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南京同中共方麵接觸談“建交”問題,條件卻是要新生政權“履行國際義務”,即承認舊政權給予美國的在華特權和債務。一向以反對帝國主義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可能承認國民黨的賣國條約,再背上國民黨政府欠下的巨額“閻王債”。當中國共產黨拒絕了這些要求後,美國拒不承認新中國。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美國當局感到分化中蘇的企圖落空,又傾向於以武力控製中國台灣。同年4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文件決定在遠東實行強硬政策,遠東美軍也積極準備出兵台灣,隻等待一個借口。

周恩來同誌曾在誌願軍幹部大會上指出:“我們和美帝國主義較量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就看選擇在什麽地方。”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馬上在朝鮮、越南以及中國台灣地區三個戰略方向采取侵略行動。毛澤東將之形容為“三把刀”插向中國——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的頭上,從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

1950年10月,麵對美國侵略,應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為維護正義,保衛中國領土安全,捍衛和平,中共中央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曆史證明,這是一個有遠見的英明決策,其策略也是高明的。在美軍已控製台灣和兵臨鴨綠江邊時參戰,在政治上有理;選擇最便於發揮自身陸軍優勢的朝鮮北方打擊侵略軍,在軍事上有利;“以誌願軍名義”而不以國家名義宣戰以限製戰爭規模,在行動上有節。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同年10月25日,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正義戰爭。

需要厘清,“朝鮮戰爭”與“抗美援朝戰爭”是有聯係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朝鮮戰爭是朝鮮內戰,不在中國控製範圍之內;但抗美援朝戰爭是美國逼到中國家門口了,我們不能不打。剛剛站起來的中國,尚未建立起有戰鬥能力的海空軍,無法在台海實施反擊,隻能選擇在朝鮮半島反擊美國的侵略,這樣才能“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中國敢於出兵朝鮮反擊美軍,是美國當權者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沒有料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GDP占全球三分之一,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此時的中國無論經濟力量還是軍隊武器裝備,都與美國無法相比。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接手的是舊中國遺留的爛攤子,多年的戰爭創傷未愈,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對比1950年中美兩國經濟實力,可以看到,美國鋼產量為8772萬噸,中國60.60萬噸;美國工農業總產值2848億美元,中國隻有574億元人民幣。

而中美兩軍的裝備差距更大。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有原子彈,從朝鮮戰爭一開始就將海空軍投入了作戰。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軍和空軍還在組建過程中,沒有形成戰鬥力。地麵部隊,美軍一個師的裝備就大大強於解放軍一個軍的裝備。美軍裝備著坦克、裝甲車、榴彈炮、高射炮、飛機等現代化武器,擁有製作精良的皮靴、大衣、手表、指南針等用品;而中國人民誌願軍則使用著“萬國造”的槍支,身穿單薄的軍裝、黃膠鞋……。此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卻擁有一支曆經了二十多年戰火鍛煉的英雄的人民軍隊,陸戰經驗非常豐富。美國此前援助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又入侵中國台灣和朝鮮,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形成了各界民眾一致擁護抗美援朝的浩大浪潮。中國領導人承認美國經濟力和軍力強大的這一優勢,卻又看到美國進行不義之戰,有失道寡助和軍隊士氣不高的弱點。特別是美國實行的是全球戰略,兵力分布幾大洲,中國集中力量於朝鮮這一局部戰場,並能得到蘇聯的部分援助,就有可能取得局部戰場上的勝利。

近現代的曆史證明,不敢鬥爭注定失敗(如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實行“不抵抗”政策丟了東北),敢於鬥爭才有希望,善於鬥爭才能勝利。誌願軍出兵後,指戰員們都牢記毛澤東發出的“美國反動派也是紙老虎”的豪言壯語,以大無畏的精神投入了同世界技術裝備最好的強敵的戰鬥,再加上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才能以絕對劣勢的裝備克敵製勝。如果單純拚火力、拚物質條件即講“硬實力”,中國遠不是美國的對手,但誌願軍的英勇精神卻能以“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弱項,能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入朝部隊發揮近戰夜戰的特點,以靈活的戰術實施穿插迂回,出國僅兩個月便連續取得兩次戰役的勝利,讓美軍敗逃300多公裏。美國的《紐約先驅論壇報》曾驚呼,這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可以說誌願軍用“氣”壓倒了敵軍的“鐵”。毛澤東同誌在談到抗美援朝時,曾說過這樣一句非常形象的話:“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抗美援朝戰爭,靠的就是心中的那一股氣。後來,美國軍隊也曾經形象地將之比喻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這是一種由信念、由信仰所傳導出來的精神力量。戰爭是精神力量的較量,也是物質力量的較量。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武器和技術條件,美軍在朝鮮戰場出現敗績後又不斷增派力量反撲,雙方進行了反複拉鋸的交鋒,最後在1951年夏天形成僵持。中朝軍隊雖在地麵部隊的數量和戰鬥力上有明顯優勢,但美軍在海空軍方麵又居於絕對優勢,這使雙方在朝鮮戰場的整體軍力形成了均勢。美國當局自感深陷於一場打不贏的戰爭之中,不得不提出希望談判停戰。中國方麵此時基本達到了保家衛國和援救鄰邦的目的,迫使敵人以妥協方式結束戰爭也有利於集中力量於經濟建設。

1951年7月以後,朝鮮戰場上出現了持續兩年之久的邊談邊打。起初美方想憑借技術優勢達成對其有利的停戰條件,中方的立場卻是“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得到”。經過激烈的陣地攻防戰,誌願軍發明了坑道戰的有效作戰形式,中朝軍隊在橫貫朝鮮半島的250公裏長的戰線上大力“挖洞子”,形成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解決了“能不能守”的問題。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證明了誌願軍的陣地堅不可摧,1953年誌願軍的夏季攻勢又突破了金城一線的敵軍陣地,這都迫使敵方急於迅速停戰。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交戰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在中朝方麵一片歡呼時,“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的克拉克上將卻感歎說:“我成了曆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司令官。”為時三年零一個月的朝鮮戰爭,最後基本回到開戰時的位置三八線,可謂是平局。中國進行的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卻是從鴨綠江邊開始,將世界頭號強國擊退500公裏並挽救了兄弟鄰邦,無論從軍事位置還是從政治目標來看,都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中國,同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富國交戰,付出了相當代價。中國人民誌願軍先後入朝參戰的部隊共計290萬餘人次,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共斃傷俘敵71萬餘人,誌願軍自身傷亡36萬餘人。同時,新中國也獲得了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巨大收益。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新中國“邊打邊建”,越戰越強,軍事和經濟實力都得到快速增長,成為一個令人驚歎的奇跡。

這場戰爭,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這一戰後,中國人重建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喪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激發起空前高漲的建設祖國的激情。參軍、參戰、支前、捐款捐物……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有力支援了一線作戰,也促進了國內各方麵工作的開展。靠著這股氣,中國軍隊以弱勝強;同樣是靠著這股氣,新中國迎來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強烈的愛國情懷匯聚成了建設新中國的無窮力量。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前所未有的國際政治地位,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在國際上軟弱可欺的形象,贏得了和平的發展環境。重新樹立起中國的大國尊嚴。這正是前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曆史不能假設。 很難說沒有抗美援朝中國就不能和平發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