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的教育

(2020-08-16 12:07:33) 下一個

美國的教育

金寶瑜:關於美國民主問題的講座(八)

第五講 美國的教育

大家都承認美國有全世界最好的最高學府,像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一類的長春藤大學,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家知名度很高的州立大學,像密執安州立大學和加州州立大學等等。這些學校是全世界學子都想往的大學,它們有富裕的資源,可以請最好的教授和專家,有最好的實驗室和最新的科技器材,它們的學生是由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篩選出來的優等生。這裏要討論的不是這些,而是美國的教育與美國“民主”政治有什麽關係?

美國常春藤大學實際上指的是哈佛、耶魯、普林斯頓、賓夕法尼亞、哥倫比亞、布朗、達特斯矛、康奈爾八所大學的合稱。20世紀上半葉, 
  “常春藤盟校”一類的名校幾乎都被富家子弟壟斷。

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層麵來看。一個層麵是,美國的教育製度是一個階級劃分極為清楚的製度。另一個層麵是,因為美國的教育將階級劃分得很清楚,所以對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的鞏固和再生產有極大的貢獻。這樣看來,美國的教育的確是資產階級民主的重要的一部分。這怎麽說呢?

從幼兒園和小學開始,美國的教育製度就幾乎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美國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是義務教育,公立學校的財政來源是地方政府,即州政府和城鎮政府,而大部份來自城鎮政府。因為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住在城市和城市附近的郊區,所以這裏就講一點在城市和近郊學校經費的來源和美國教育資源的分配。

城市和郊區學校的經費主要來自地方的財產(住屋)稅。除了少數例外,現今美國的城市都比城市附近的郊區要貧窮很多,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城市多半是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建起來的。那時的城市是工業的中心,也是人口聚集的地方。到了二次大戰時,工廠開始移向郊區。再到五十年代後,美國建了無數條從城市通向郊區的公路,從此大批工廠和大多數居民(除了很多被歧視的黑人外)也都移向郊區。留在城市(特別是美國中西部的老工業城)的隻剩下一些古老的建築、被遺棄的工廠和留下來的一些文化舊址(像戲院、博物館、美術館等)。市政府的稅收也就因為工廠和居民的遷移而逐漸減少。

圍繞著城市常有十幾個或幾十個郊區,有極富有的郊區,中等收入的郊區,也有比較貧窮的郊區,但相比下來他們比城市居民的收入要高些,住的房子也較新。因為每個郊區的稅收主要來自房地產稅,因此各郊區學校的經費來源就要看該區房地產稅的高低。富有郊區的房屋價格往往高出一般郊區好幾倍,所以各郊區政府的稅收高低相差非常大,因而直接影響各郊區學校能夠支配的資源。富有郊區的學校可以用高薪請老師,並且可以多請老師來維持較低的學生與教師的比例。這些學校可以購買最新的科技設備,並且設有各種的音樂、美術和體育等課外活動。但是城市和貧窮的郊區的學校付不起高薪請老師,也請不起足夠的老師,所以學生與老師的比例過高,這些學校的校舍(特別是城市的)常常因年久失修而破舊不堪。由學校供給的教科書常常都不夠分配,更不必談什麽最新的科技設備。公立學校間的差異就如此的大,更加上真正有錢的人家會送他們的子女去有名的私立小學和中學。這些像貴族學校一般的私立學校,幾乎可以保證它們的畢業生會被最好的大學錄取。

除了校區之間的資源不均之外,貧窮學校學生的父母們(常常是隻有母親的單親家庭)多是忙於工作,他們無暇照顧到他們孩子的教育,有時連固定的家長與老師的會談都不能出席。另外,他們本身教育程度也較低,家裏也沒什麽書籍或其它閱讀材料。貧窮區的圖書館購書的經費都不足,而且更因為沒錢請人管理而減少開放的時間,有時甚至幹脆關掉了事。

因此,在美國的學子們因為他們就讀的學校不同就已經受不平等的待遇。貧窮學校的學生能上大學的很少,他們往往高中沒讀完就輟學了,有些城市的中學輟學率在一半以上。如果上大學,也是上個公立的兩年製大學 (junior college) 去學點謀生的技能。像我住的底特律城,早年是美國汽車製造中心。工人區的中學畢業生,或者還沒畢業就進汽車工廠去工作了。近年來汽車公司為了廉價勞工,先把工廠移到美國南部城市,因為南部的城市工會的力量薄弱所以工資低。之後,它們又將汽車生產移到墨西哥,再移到中國。底特律的年輕人失去工資較高的工廠工作,底特律城的稅收也更拮據。市政府為了解決失業和稅收不足的問題,招來了三個賭場,於是一些二年製的大學就開了訓練賭場工作人員的課程,其中包括簡單的算術,以便將來它們的學生可以在賭場找到替賭客換籌碼的工作。

校區之間不平等的差異是決定各校畢業生前途的最重要原因。另外,一般的中學也會有高才生,這些學校按考試成績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班次,高班次的學生是準備升大學的,低班次的則是準備畢業後馬上就業的。一般升學班的畢業生有不少可以進入該州的州立大學和一般普通的大學,有少數可以進入那些極有名的大學。按大學的好壞和大學聲譽的高低,它們的畢業生能找到的工作又分成很多的等次,從工程師、設計師、會計師、律師、中小學教師、一般醫療人員(也包括一些醫生)、政府的職員或小主管、企業的小主管等等。下麵會談到這些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在近三十年來有很大的改變。沒有改變的是一般中學的畢業生能上大學的或是不能上大學的,除了少數例外,總的說來都是做事的,白領、藍領、或服務業,最多可以作個小主管,能夠升到大公司作總裁是極少數的例外。

從那些聲譽極高的大學出來的畢業生則是進入了另一個不同的世界。他們在學校時就結交了許多有錢有勢的朋友,這些朋友的父母(多半隻是父親)常常都是大公司的總裁,或在政府中擔任重要的職位,這些朋友對他們日後事業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在被這些極有名的大學錄取時,家庭的背景已經很重要了。美國的總統布什實在不是什麽可教之才,他假若是一般的出身絕不可能會被耶魯大學錄取,但是老布什是耶魯大學的校友。布什家庭有錢有勢是他能進這所大學的最重要原因。總的來說,這些學校出來的畢業生是管人的,他們很明確的是資產階級的接班人。

在這個階級劃分非常清楚的美國教育體製內,還是有可以超越階級的夾縫,這就是美國資產階級民主與君主專政不同的地方。美國資產階級設立了上麵所提到的高級學府,是為了訓練他們的接班人,和為了維持和宣揚擴大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但是資產階級也非常希望能從其它階級和階層中挑選有才幹和有能力的人來加入他們,因此在這些極有名的大學中設立了不少獎學金,以便從全國甚至全世界來爭取最有才華的學生。

美國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灌輸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鼓勵學生彼此競爭,培養個人主義,讓年輕人相信,一個人能成功都是靠他個人努力得來的。從各種書本的測驗中,就讓年紀還很小的孩子相信人的智能有高有低,因此世界上就是有優等人和劣等人,這是天經地義不用質疑的事。中小學的教育也奠定了年輕人的私有財產的觀念,把什麽是你的什麽是我的分得極清楚。從小學到中學的教科書,都把美國說成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最講人權和最愛和平的國家。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的十三年中,正是人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形成的寶貴的歲月。也就是在這寶貴的十三年中,美國的教育完成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再生產的重要任務。受了這樣教育的熏陶,許多美國人都相信即使美國出兵侵略別的國家,也是為了那個國家的人民可以享有同美國一樣的民主和自由。

在二次大戰後的前三十年中,是美國經濟最繁榮的時期。在這些年裏美國的教育對它的經濟有很大的貢獻。大戰結束後,美國政府通過了給予退伍軍人各種福利的一項法律 (GI Bill) 。這項法律帶給退伍軍人兩種重要的福利,一個是低利房屋貸款,另一個就是減免大學學費和其它費用的獎學金。前一種福利增加了美國家庭的購屋率,後一種福利大規模擴大了中學畢業生上大學的比例。各州立大學都擴大招生。在這段日子內許多工人家庭的子女第一次有了上大學的機會,他們畢業後又正當美國各行各業都在往上發展,大學生畢業時常有好幾個工作機會等待他們。很多藍領工人的子女進入白領的專業,有時可以拿很優厚的薪資。這是美國社會向上升的階段,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有改善。雖然很多高中畢業生還是直接進工廠,但是那時工會的力量強,工人的工資高福利也好。在這段日子裏小資產階級(即一般所稱的中產階級)的家庭在數量上和比例上都增加了。這樣的現象使得一些人認為資本主義也不一定會造成兩極分化。

但是近二十多年來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美國的工廠大批關門倒閉或大量裁員,因此中學畢業去工廠的這條路幾乎已經被堵死了。很多中學畢業生的一般出路隻有去所謂服務業工作。他們上大學的機會也少了,因為一方麵大學的學費和其它費用上漲得太多,已經超出一般家庭的負荷能力。但是因為要找到好一點的工作,大學的文憑是必要的,許許多多的年輕人還是盡一切力量爭取拿到這份文憑。他們常常每周工作四十小時之外,再修十幾個學分,這樣一來就常要花上七、八年才能讀完一個學位。在這些年中他們還需要借債來付學費,畢業工作就得先還債。

總的看來,美國的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勞動力的工作能力。一般的中學訓練一批學生進大學,出來後任白領的工作,另外的中學畢業生在今天除了少數仍可以找到工廠工作外,隻有進入服務業。中學和一般大學的任務都是在延續勞動力的再生產。而隻有少數尖端的大學才是訓練它們的畢業生從事治理國家大事,或是去當哪家公司的經理,或是到高級學府或有名的研究機構(像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學等)去作研究。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學生運動在各大學的校園中發展了起來,好多大學生組織起來挑戰美國的“民主”政治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他們反對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反對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反對白人對少數民族的歧視、也反對中產階級的消費主義。這樣的學生組織在知名度高的各大學特別活躍,這些年輕人好多都是統治階級內的優秀分子。這一下倒是把資產階級當政者給嚇壞了。但是沒過多久,當權者就把學生運動中最有領導能力的人用各種方法吸引了過去。

在大戰後的前三十年中,美國的教育對美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和“民主”政治有很大的貢獻。在那三十年中美國的教育減低了社會矛盾,因為那時的教育給很多人帶來提高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希望。但是近二十多年來能有錢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少,而中學畢業生能找到比較好和比較穩定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少,美國的教育已經不再能負擔起緩和資本主義兩極分化的任務了。

但是美國教育對美國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再生產,也就是它對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維持仍是完全必要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