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春節過年意味著什麽?

(2019-02-09 05:11:25) 下一個

春節過年意味著什麽?


  

在春節期間,中國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是人們增深感情的紐帶。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裏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春節得以持存發展的重要要義。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人的春節過年太偉大了,以至於中國人集體迷失在春節過年的"牢籠"裏,不知道它到底意味著什麽?

每年春節過年,中國有幾十億人次的大遷徙。人們見過螞蟻遷徙,見過候鳥遷徙,見過非洲角馬遷徙,見過藏羚羊遷徙,但沒有見過這麽多中國人的遷徙為了什麽?   為了"回家"?   原來中國人平時都不在"家"?  分居二地或多地或長年不居家裏?   空著的家還或是留守老人和兒童看著這個"家"。這種巨大的遷徙本身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偉大,這就值得人們深究。

動物的遷徙是本能的,是為了食物,是為了生存。中國人春節過年如此多的人如此瘋狂的遷徙,是文化的?  是民族的?  是不可遏製的?! 有學者說,要辨認一個民族,從人種學上已經無法辨認,關鍵要看他的文化認同。春節過年就是人們對中國人的文化認同。

春節過年就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基因,它是群體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煉成的,是沒有人或任何外在力量能阻擋得了的。但這種春節過年這種中國人的大遷徙應該是近幾十年形成的。

春節過年時,中國人集體處於一種癲狂癡迷狀態,可以說中國人集體形成的無意識,中國人遏製不住他們自己,中國人集體不能從容地幹其他任何事情,中國人隻有一個信念:回家,團聚,過年!

這種力量之巨大,使每一個集體或是個體震撼,在傳統年文化的麵前,中國人每一個人在春節過年時都顯得如此的渺小。這就是基因,這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本能,中國人的骨子裏被積澱了千年的文化所籠罩、所左右。

有人說,過年不回老家,就像結婚沒有進洞房。然而中國人每年春節回家過年的核心是什麽?是親情,是懷舊,是反思,是總結,是展望,是尋找生命的靈魂。這應該是過年文化基因的內核。而平時忙工作掙錢不管別的了。

對個人而言,人類的文化是外在的,又是內在的,對春節過年而言,是自覺的,又是不自覺的。願中國人在春節過年裏,能悟到點什麽,能做點什麽。

每年的春節過年近了,中國人的心也開始不安起來。看到網上大批農民工風塵仆仆,大包小包負重前行,有的拖兒帶女,有的成群結隊,有的踽踽獨行,不管他們臉上夾雜著多少疲倦滄桑,都掩飾不住回家的亢奮、期盼、憧憬、希望,腳步一律的急匆匆,懷著箭的心情,人像上緊了的發條,朝著家的方向。對於大批農民工來說春節過年是一種喘息,春節過年也是一種安慰。可以放下每日十幾個小時的繁重勞動,   可以暫時離開一下噪鬧混濁的工地.......了。

春節過年了,不管是哪一位遠離"家"的遊子,不管家有多遠,不管錢有多少、事業有多大,幾十億人都朝著父母孩子所在的方向又或是自己家的方向,急速靠近。中國人的主題隻有一個,回家團圓!

帶著一年掙來的血汗錢和老人孩子們團圓了,一年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喘不過氣的壓力委屈,揚眉吐氣不好外露的驕人成績,等等等等,都在父母麵前像兒時的調皮一樣,釋放了,化解了,輕鬆了,安然了。

春節過年了,從除夕開始,不管有多大的事都要停下來,不管孩子調皮搗蛋到什麽程度,不管父母多麽強勢,這幾天,一直到正月初五,都不會有人罵人,也不會有人被罵,甚至連指責都沒有。矛盾糾紛,借錢討債,紅白喜事,蓋房種地,一切的一切,都被春節過年屏蔽了,被春節過年叫了"暫停",過年隻有一種氣氛——強調的是祥和、吉祥。才能在新的一年裏能有好運才能發大財掙更多的錢。但是否真能發大財就不重要了。

 人生充滿了曲折動蕩,天有陰晴,地有豐歉,兆有吉凶,生老病死伴隨著人們時時刻刻,流水一樣,不舍晝夜。高人俊士、大官巨賈也許能免得一二,黎民百姓,普羅大眾隻有“睡不著眯著,眯不著躺著,躺不著受著”。沒有春節過年就沒有喘息,春節過年就是普羅大眾低端人口尤其是在外求生存的農民工打工仔們的短時間喘息的機會,春節過年也就是這群人的一種安慰。

在春節過年,除了要置辦年貨,灑掃庭廚,蒸饃煮肉,掛燈籠,貼對聯,上祖墳,放鞭炮。。。。。。總之有很多儀式外,春節過年時的短信也像過年的鞭炮一樣,先是零零星星,再是不斷加溫,到最後炸成一團。每個人少說也有數百條,數億中國人的短信,在幾天內集中群發,應該是人類通訊史上何等壯觀的場麵。

 春節過年事多,打掃房屋,購置年貨,陪老人,哄孩子,走親戚,會朋友,喝酒,吃飯,迎來,送往,不亦忙乎!有誰能給每個人個性化的發短信,其難度不亞於春節過年招待客人按每個人的口味做飯。所以短信基本上是通稿,連自己寫的都不是,轉發成為一種必然。

不看吧,手機像蛐蛐一樣叫個不停,看吧,就像六十歲的老翁,誰還每天重複端詳自己老婆的臉,所以最後隻看名字。但發信者不能隻發名字,就像走親戚再熟也要提些禮不能空手一樣。

 短信滿天飛,手機叫不停,就像堵車一樣,那是一個死堵,孕婦的救護車也別想過“堵”這一關,孩子隻能生在車上。正常說事的短信就這樣“木乃伊”在祝賀的萬千短信之中。如果有人有針對性的發了一個個性短信,接到它的人,簡直就像買古董撿了漏。

 短信不發不行,來了不看不行,看後不回不行,大家都無奈在這年俗之中。俗不可耐,俗不堪言。既然這麽俗,既然幾億人都這麽俗,到此得打住,那就是民俗了。

  民俗其實並不俗,民俗很高雅,民俗,俗在個體,雅在群體,俗在具體,雅在抽象,俗在點,雅在麵,俗在當下,雅在時空,雅俗共賞就是民俗!入鄉隨俗就是對民俗的尊重。對過年的短信,人們似乎應該抱這樣的態度。

很多人一到春節過年時就要心裏慌慌。這心裏慌慌,不是恐慌,是不安,還有些騷動、興奮、期盼,安不下心。小時候,是這樣,年過半百了,還是這樣。你我他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大家都這樣。年大沒結婚的怕父母催婚心慌慌,   結婚後沒孩子怕父母要抱孫子心慌慌,  .........
    
春節過年是中國全社會的事,已過了幾千年以上的時間,它是一種中華文化習俗,不是哪一個人的個人或是少數部分人的事,而且積澱了數千年,早已融進在中國人的血液骨子裏的文化基因,民俗是一種集體的心願,沒有強迫。但這種集體心願一旦定型固化,對個人就是客觀的,具有一種“強迫”的壓力,這種強迫不是剛性的、逼迫的,更主要是文化心理的、心靈的。這就是民俗文化的作用。春節過年究竟意味著什麽?  不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寫的真好,國內現在過年就是這樣,尤其是大量的農民工為了回家過年的遷徙,太典型了 !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過年就是闔家歡樂的時候,主要意味著家庭成員的團聚 !忙碌一年,每個人都想利用假期吃喝玩樂,探親訪友,孩子們理所當然得些壓歲錢 !
最遺憾是身在海外的人,不能和父母團聚,也沒有過年的氣氛。過年期間本人仍在大美帝國勤奮的工作,無可奈何呀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