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九不能走”!

(2017-09-26 17:38:00) 下一個

“老九不能走”!

 

“知識分子是臭老九”,幾十年來一直被有些人作為攻擊毛澤東的證據之一。有的甚至誣陷說這是毛澤東發明的“桂冠”,中國知識分子戴了近二 十年之久。但是,哪怕是最痛恨毛澤東的人也說不出毛澤東在什麽時候、什麽地點、什麽場合說過“知識分子是臭老九”。但毛澤東的另一句話卻是有跡可尋,這就 是“老九不能走”。 

關於“老九不能走”的說法或許早在1968年或1968年以前就有了。據《老友》雜誌2007年第12期《毛澤東與衛戍司令傅崇碧》一文記載:在主席那 裏,傅崇碧談到運動中知識分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些群眾把知識分子叫“臭老九”,搞導彈的,還有北京醫院、協和醫院的老專家也被挨鬥,這 樣誰來搞尖端,誰來給老幹部看病……?

 “老九不能走,老九不能走。”毛主席連聲說道。“老九不能走”,這一在特殊年代對知識分子政策的名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出的。文中沒有提到這次談話的具 體日期,但肯定是在傅崇碧被作為“楊餘傅”成員之一遭審查的1968年3月以前,因為,此後直到文革結束,傅崇碧都沒有再見過毛澤東。

毛澤東說這個話的時 候恰好看過新編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內部演出,劇中英雄人物楊子榮就叫“老九”,就直接用上了劇中的台詞。可見,“臭老九”一詞在1968年前民間就 有了,毛澤東的“老九不能走”這句話,口吻是善意的,本意是要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知識分子必須通過思想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者中的一員。 

另據一位朋友回憶說:“1968年下半年以後,搞‘教育革命’,當時開會學習,傳達上麵指示,說要充分發揮老知識分子的作用,即使是資產階級知 識分子,也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毛主席都發話了,說‘老九不能走!’”。可以想見,毛澤東‘老九不能走”這句話,後來就在一定範圍內傳達了。 

對於毛澤東引用的“老九不能走”這句台詞,據說江青曾有個詮釋。江青的機要秘書楊銀祿在《楊銀祿談江青》一書中回憶透露了這樣一個情 節:1973年3月底的一天中午1時許,江青起床以後,洗漱,吃了早點,照例到辦公室看文件。她在我給她挑選的文件中看到一份《國內動態清樣》,內容是我 國對數學上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有重大貢獻、震驚世界的數學家陳景潤,極為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江青看完這條消息以後,就抹了眼淚。後來江青叫來了國務院 科教組負責人遲群,告訴他說:“陳景潤是我國,也可以說是全世界著名的數學家,許多外國著名學者都為他的刻苦鑽研精神和偉大成果所打動。我們本來應該對他 好好進行褒獎的,但是,你看看他的工作、生活條件多麽差呀!不用說叫他搞科研,連起碼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可憐得很啊!主席曆來尊重知識分子,他說,中國 的革命和建設離開了知識分子是不會成功的。即使是成功了,也不會鞏固,有人對主席關於‘老九不能走’一句話有誤解,理解為‘老九’,就是把知識分子排在了 第九位了,這不是誤解是什麽?主席說的這句話是借用《智取威虎山》戲中的一句台詞,‘老九’指的是楊子榮,楊子榮是英雄,是這出戲中的主角。主席是把知識 分子比喻作英雄、主角。你看科學院怎樣對待陳景潤的。我累了,難過極了,不想跟你再多說了,你自己看看材料吧。”(原載《記憶》2009年1月11日第1 期,總第十一期)。

應該說,江青對毛主席的話的理解是完全正確的,也反映了她自己對廣大知識分子的看法。由此可見,所謂“臭老九”是“四人幫”對知識分子 的汙蔑,是毛澤東給知識分子發明的“桂冠”等說法是別有用心的,是毫無根據的!
 
1975年5月3日,毛澤東與在京政治局委員談話時再次引用了“老九不能走”這句台詞。據現在公布的史料,他是這樣說的:“教育界、科學界、文藝界、新聞 界、醫務界,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其中也有好的,有點馬列的。你們外交部也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講錯了沒有?你們(指王海容、唐聞生)兩個是臭知識分 子,你們自己承認,臭老九。老九不能走。” 

毛澤東這次說的“老九不能走”被正式收入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431頁)。毛主席說‘老九不能走’。這就是說,科技人員應當 受到重視。他們有缺點,要幫助他們,鼓勵他們。要給他們創造比較好的條件,使他們能夠專心致誌地研究一些東西。這對於我們事業的發展將會是很有意義的”。 這段包括了“老九不能走”的講話也被收入了。 

那麽“知識分子是臭老九”這個說法是怎麽來的呢?一方麵,一向自命清高的儒家知識分子在元朝就被稱為社會的第九層人,連“民”或“娼”的地位都不如,僅僅 勝過乞丐。如趙翼《陔餘叢考》記載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榭枋得《疊山集》記載的“一官、二吏、三僧、四 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另一方麵,在文革中,一些從舊社會過來的舊知識分子被列入改造的對象,有的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鬥,如是 一些知識分子便借此自嘲自己是“臭老九”。其實,這些從舊社會過來的舊知識分子多出身於地富資本家家庭,對他們的思想改造也並非是不重視他們的作用,也更 沒有降低他們的生活待遇,隻是要他們把屁股坐到勞動人民的一邊來,為工農兵大眾服務,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服務,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說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文革時期是排在“地富反壞右”和“叛徒、特務、走資派”之後的第九類被改造的對象,加上當時知識分子有公認的愛擺 “臭架子”的特點,所以就被稱為“老九”、“臭老九”了,時間大約在1967年前後。其實,當時從來就沒有把知識分子排在“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 走資派”之後的什麽“黑八類”、“黑九類”的說法,有的隻是“黑五類”、“紅五類”。

因為當時知識分子本身就有革命知識分子、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小資產階 級知識分子之分(因當時中共還來不及培養出出身工農勞動大眾的知識分子,故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領域使用的絕大多數是舊知識分子,即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 分子),知識分子當中也包含著“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及“叛徒、特務、走資派”,所以知識分子與“地富反壞右”及“叛徒、特務、走資派”根本就 不是並列關係。

另外,當時群眾性的大字報多了,各種批判文章也多了,也是沒有批判“臭老九”的文章出現,沒有“臭老九”這個詞的出現。並且“黑五類”、 “紅五類”、“老九”這類提法一直是被中央文革批判的。 

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1966年10月24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說過:現在學生接受“自來紅”、“自來黑”,劃分“紅五類”、 “黑五類”的觀點,製造和散布這一觀點的人,是要製造混亂,毒害青年,否認在革命前進中要不斷改造,否認別人能夠改造,自己不願革命,也不準別人革 命...這些觀點必須批判…。” 

張春橋1967年11月25日《在上海市委擴大會議上談準備九大黨章草稿》中有一段話:在上海還有一種習氣,你算老幾,洋涇浜。在智取威 虎山中,因為楊子榮是最後一個到山上,是第九個,所以說是算老九。這是土匪用的語言,今後誰講這些話就是流氓。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我們紅衛兵是老幾呀?我 們工人、農民算老幾呀? 

其實,不管哪種說法,這種稱呼的出現,是民間自發的。或者可能是有些群眾的激憤之言,用以表達對知識分子自命清高、愛擺“臭架子”的不 滿;或者可能是一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自我調侃,用來比喻自己的政治地位低下。

但是,這種稱呼,當時在社會上流行的並不廣泛,在當時的中央文件和報刊上並 沒有正式出現過。“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的流行,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後,被用作“四人幫”迫害知識分子的罪證。

再後來,則更是將其扣到了毛澤東的頭上,用作 毛澤東蔑視知識分子的證據。

退後一步講,即使當時毛澤東對知識分子有過幾次嚴厲的批評,也主要是針對從舊社會過來的這批特定的知識分子的,並不是對知識分 子的全部,目的是要他們與勞動大眾相融合。 

到如今,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那些指證毛澤東打擊知識分子的人,也沒有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而毛澤東重視知識分子的講話、批示、接見活動,事例到是比比皆 是。

這就像所謂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鼓勵交白卷”、“知識越多越反動”等等一樣,至今未見“實據”。

這就是有名的“莫須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上世紀,對所謂四人幫的抹黑和捏造程度比起建國任何時候的政治運動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罪惡目的就是要否定文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