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聯儲加幾次息不重要 重要的是已進入加息通道

(2017-03-03 01:40:12) 下一個

朱民:美聯儲加幾次息不重要 重要的是已進入加息通道

 

證券新聞澎湃新聞張寧2017-02-20 08:23
0評論

“美聯儲已經進入加息的上升通道,政策風險和利率匯率風險將是2017年主要的風險。”2月19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上如是說。

在特朗普執政引發的世界政治經濟的一係列不確定性之下,朱民指出,2017年美國經濟金融走勢將是全球最大的不確定性,與之相伴的則是,世界經濟將出現四個拐點:首先是貨幣政策的背離,即一方麵美國開始加息,另一方麵日本還在零利率,歐洲則還在負利率;其次是貨幣政策從零利率走上升息階段;其三是宏觀政策開始由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第四是因為收入分配的惡化,民粹主義的上升,全球政治格局惡化。

“2017年會有很多的波動,有很多的風險,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是必然的。貨幣政策的波動不可避免,是今年乃至未來一兩年主要的波動。”朱民判斷。

以下是朱民講話實錄:

2017年的世界經濟形勢,我想用低迷、變局和拐點來形容。特朗普上台後,其經濟政策及實施都存在不確定性,並且由此引起的對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的衝擊和不確定性是巨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世界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也出現了變化,我稱之為出現了拐點。第一個拐點,當然是貨幣政策的背離,當美國的利率開始走強的時候,日本還在零利率,歐洲還在負利率,由此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背離,使得貨幣市場匯率的變化繼續分化。與此同時大家可以看到,美元走強的時候,英鎊、歐元、日元,甚至包括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的貨幣都在下跌,可以說貨幣政策的波動不可避免,是今年乃至未來一兩年主要的波動。

更有趣的是第二個拐點,利率水平變化的拐點。我把數據往前看,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在零,第一次出現是在1929年至1933年美國的大危機以後,美國迅速把利率降到零,持續七到八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打起來的時候,因為整個的財政刺激,需求拉上,利率水平開始逐漸上升,一直到1982年強利率水平,利率水平上升到18%到19%左右,從那以後整個利率水平不斷的下跌,跌到零,到2011年左右。現在利率水平開始上升,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特朗普上台之前我們所有的討論是利率為零能維持多久,特朗普上台之後我們所有的討論是利率會上升到什麽水平。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金融市場的衝擊和含義。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變化。與此同時美國十年期的債券,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逐漸下跌,今年開始跌到1%以下,特朗普上台以後上升到2.2%左右,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的水平開始激增,通貨緊縮開始向通貨膨脹發展,因為財政政策的赤字作用。所以這個拐點出現也是很重要的,前麵是貨幣政策的拐點,從零開始上升,很多人一見麵就問我,今年美聯儲會加幾次息,兩次還是三次?我說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美聯儲已經進入加息的上升通道,利率隻會往上走,不會往下走,這決定了所有債券市場的價格,這個最關鍵。加息一次還是兩次隻是微妙的變化,質的變化是開始上升了。

而通貨膨脹的緊縮同樣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預示著貨幣政策開始移向財政政策,這又是一個很大的拐點。為什麽?因為貨幣政策的透明度是在的,財政政策因為政治的原因,它的實施和結果是波動和不透明的,所以我們整個的全球政策空間出現了重大的拐點。

關於今年世界經濟形勢,我的觀點是2017年全球經濟的運行是低位的,這是確定的,因為這是由我們危機後的趨勢決定的。第二,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和實施確定與不確定,確定的是他會做,不確定的是我們不知道他會怎麽做,實施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波動。第三,由此美國經濟金融走勢將是全球最大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和政治進入拐點,包括之前所說的央行的貨幣政策背離,這是個拐點。貨幣政策從零走上升息的階段,這是個拐點。由貨幣政策走向財政政策,這是個政策拐點。另外因為收入分配的惡化,民粹主義的上升,全球政治格局的惡化這又是拐點。所以政策風險和利率匯率風險是2017年主要的風險,金融市場波動加大,這是必然的。2017年有很多的波動,有很多的風險,給大家提供了無限的觀察和研究的素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