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聯之友

全球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讓我們攜起手來做朋友!
個人資料
僑聯之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十六個民族 -- 拉祜族

(2017-08-01 18:31:54) 下一個

《歡聚一堂》第142場:五十六個民族 -- 拉祜族

2017-07-31 僑聯之友

龐燕加拿大 12:59
親愛的各位群友:僑聯之友專題節目《歡聚一堂》第142場的節目現在開始了!回首凝視,那逝去的時光,並不意味著我們老了!那一切總是在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一些故事或許被時光埋葬,一些記憶或許被風兒吹散,而某一天銘記於心中的溫暖希望是我們的僑聯之友。因為有您的參與,讓我們心存感激!再次感謝您的積極參與,期待我們攜手共同經營好我們的僑聯之友大家庭,辦好《歡聚一堂》專題節目!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今天的主題:五十六個民族 -- 拉祜族!歡迎您參與討論!謝謝!

龐燕加拿大 12:59


龐燕加拿大 12:59


龐燕加拿大 12:59



茹曉白 12:59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講人曉白,很高興和大家在每周一同一時間歡聚一堂,今天我們來聊聊拉祜族。在節目開始之前,我感謝大家對節目的支持,以及提供寶貴的意見和見解,再次謝謝大家。

南通崇川葛燕 12:59

拉祜
Kawa - 出雲南記

 

茹曉白 12:59
拉祜族,是中國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8.5966萬(201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茹曉白 13:00
“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匯,“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曆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茹曉白 13:00
拉祜族起源於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遊牧生活。後來逐漸南遷,最終定居於瀾滄江流域。

茹曉白 13:00
該民族主要分布在瀾滄江兩岸普洱、臨滄兩個地區。其中78%分布在瀾滄江以西,北起臨滄、耿馬,南至瀾滄孟連。

茹曉白 13:00
建國近半世紀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拉祜族人民的艱苦奮鬥,使拉祜族農村、城鎮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拉祜族的社會曆史已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茹曉白 13:00
1953年4月7日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茹曉白 13:01
拉祜(hu)族與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納西族、基諾族等屬於同一族源。

茹曉白 13:01
拉祜族源於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遊牧生活。後來逐漸南遷,最終定居於瀾滄江流域。

茹曉白 13:01


茹曉白 13:01
其服飾也反映了這種曆史和文化的變遷,既具有早期北方遊牧文化的特征,也體現了近現代南方農耕文化的風格和特點。

茹曉白 13:01
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普洱、臨滄兩地區,相鄰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區也有分布。

茹曉白 13:01
其中,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連傣族拉祜族自治縣是最主要的聚居區。另外,作為跨界民族,緬甸、泰國、越南、老撾等國家也有16萬多拉祜人居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

茹曉白 13:01
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彝語支,分拉祜納和拉祜西兩大方言。

茹曉白 13:02
過去無文字,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曾創製過用拉丁字母拚寫的文字,因欠科學,未能推廣。新中國成立以後,創製了新的拚音文字。

茹曉白 13:02
拉祜族經濟以鋤耕農業為主,旱穀、水稻、玉米是主要作物。還建起了農機、製糖、製茶、采礦等地方工業。

茹曉白 13:02
拉祜族曆史悠久,其先民“屬古代羌人族係”,是從青海、甘肅一帶逐漸輾轉南下,進入雲南和中南半島的。

茹曉白 13:02
拉祜族自稱“拉祜”,有“拉祜納”(黑拉祜)、“拉祜西”(黃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係。

茹曉白 13:02


茹曉白 13:03
史稱、他稱有“史宗”、“野古宗”、“苦聰”、“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1953年4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時,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統一定族名為“拉祜族”。

茹曉白 13:03
拉祜族源於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根據考古發現分析,戰國時期的拉祜族先民已脫離原始時代,他們男女均頭梳雙辮、身著及膝長袍,從事遷徙農業和畜牧業,但狩獵和采集仍占有較大比重。

南通崇川葛燕 13:03

迎賓歌
華語群星 - 佤族-拉祜 傳統音樂

 

茹曉白 13:03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戰國末期),拉祜族先民開始沿青藏高原東側陸續南遷,公元六世紀左右(隋朝)出現在雲南高原。

茹曉白 13:03
進入雲南高原後的拉祜族先民主要在深山中活動,政治製度是一種政教合一的“鬼主”製,部落首領稱“鬼王”,根據其勢力大小強弱有“大鬼王”和“小鬼王”之分,“鬼王”之間互不所屬、相互製約。

茹曉白 13:03


茹曉白 13:03
拉祜族部落先後以貢納形式隸屬於傣族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及中原朝廷冊封的傣族土司,在貢賦增重時往往進行軍事反抗,並不惜舉族遷徙。

茹曉白 13:03
而拉祜族部落首領為滿足擴張需要,也不斷向外展開軍事掠奪活動,當軍事活動失敗後,則舉族遷離,遷徙活動一直沒有中斷過。

茹曉白 13:04
宋末,拉祜族至少有三次大規模的遷徙活動。直到清代,拉祜族基本上定居於今分布地區,但仍有局部遷徙,部分甚至遷入緬甸、泰國、老撾、越南等國。

茹曉白 13:04
由於不斷遷徙,拉祜族形成了以瀾滄江為界的東、西這樣兩部分,同時也產生了東、西兩個地區不同的曆史發展狀況。

茹曉白 13:04
瀾滄江以東的拉祜族自元、明以來隸屬於傣族土司,經濟體製亦實行封建領主經濟。1724年,清政府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部分拉祜族逐步由領主經濟過渡到地主經濟。

茹曉白 13:04
瀾滄江以西的拉祜族,也以貢納形式分別隸屬於當地傣族土司,經明、清兩代,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曆史上長期存在的雙係大家庭公社開始解體,個體生產占據了主導地位。

茹曉白 13:05
在傣族領主經濟的影響下,拉祜族社會也產生了封建主義萌芽。

茹曉白 13:05


茹曉白 13:05
清代中葉,拉祜族封建勢力日趨強盛,與傣族土司成對抗之勢,清王朝為達到羈縻統治的目的,委任拉祜族首領為土都司。土司製度的推行進一步促進了拉祜族封建領主經濟的發展。

茹曉白 13:05
然而,在雲南近代地主經濟和商品經濟的影響下,拉祜族的封建領主經濟還未發展成熟就逐步解體為地主經濟。

茹曉白 13:06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地拉祜族的社會發展極不平衡,總體看來,可分為兩類地區。

茹曉白 13:06
雲南瀾滄縣東北部、臨滄市、雙江縣、景穀縣、鎮沅縣、元江縣、墨江縣等地的拉祜族,已處於封建地主經濟階段,生產水平與當地漢、傣族大體相當,但生產技術落後。

茹曉白 13: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拉祜族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1953年4月7日,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茹曉白 13:06


茹曉白 13:06
按不同地區社會發展的情況,於1952—1956年分別實行土地改革或和平協商土地改革。於1958年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茹曉白 13:06
金平縣組織工作組深入森林地區尋找居無常處的拉祜族的苦聰人,幫助他們在平壩定居下來。

茹曉白 13:07
建國近半世紀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拉祜族人民的艱苦奮鬥,使拉祜族農村、城鎮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拉祜族的社會曆史已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茹曉白 13:07
1953年4月7日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茹曉白 13:07


茹曉白 13:07
拉祜族認為自然界有一種可敬可畏的神秘力量——精靈主宰者,他們把這種精靈稱為“內”,存在於天地、日月、星辰、山水和人體之內,天氣好壞、穀物收成高低、人畜康寧與否都與“內”有關。

茹曉白 13:07
隨著“內”觀念的形成,產生了一種所謂懂得“內”、能與“內”往來的“畢莫”,為人占卜和舉行祭祀儀式。

茹曉白 13:07
古代,拉祜族男女皆著袍服。近現代,男子普遍上穿黑色無領短衣,內套淺色或白色襯衣,下穿肥大的長褲,頭纏長巾或戴瓜皮式小帽。

茹曉白 13:08
婦女服飾各地不一,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頭纏長巾,身著大襟袍式長衫,長衫兩側開衩很高。衣襟上嵌有銀泡或銀牌,襟邊、袖口及衩口處鑲飾彩色幾何紋布條或各色布塊,下穿長褲。有些地區的婦女還喜歡腰紮彩帶。

茹曉白 13:08
這一類型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點。另一種是典型的南方民族的裝束,上著窄袖短衣,下穿筒裙,用黑布裹腿,頭纏各色長巾。

南通崇川葛燕 13:08

蘆笙戀歌
宋豔鴻 - 回憶錄Ⅰ

 

韓友芳 13:08
拉祜族,生平還第一次聽說,祖國之大,民族之多!真是驕傲!

茹曉白 13:08
拉祜族崇尚黑色,以黑色為美。所以服裝大都以黑布為底,用彩線或彩布條、布塊鑲繡各種花紋圖案。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茹曉白 13:08
拉祜族會紡織的人很少,在老林生活時,常用獵物向哈尼族換破舊衣服穿。

茹曉白 13:08


茹曉白 13:08
出林定居後,向哈尼族、傣族學習紡線織布,縫製衣服、現時,男子穿哈尼族武藍色或青色對襟短衫,下穿寬筒長褲。婦女衣飾有別,拉祜西是黑色右襟長袍,袖口、衣邊均鑲有各色布條花邊,有的在衣襟上再鑲飾貝殼;拉祜納穿黑藍色右襟短衫,褲腳鑲二、三條色布花邊。

茹曉白 13:08
無論何支,均普遍將長發編成辮子後盤束於頂。已婚婦女用色布或染色編藤作發箍,箍上釘有銀泡。未婚姑娘用各色毛線編成發箍勒在頭上。

茹曉白 13:08
比較富裕者也有戴耳環、項因、戒指、手鐲等銀器和彩色料珠的。男子留短發,中老年包黑布包頭,年輕的普遍戴有沿的圓形帽。進人80年代以後,青壯年的穿著大多向市場購買成衣,因此逐漸趨向現代潮流。

茹曉白 13:08
拉祜族喜歡黑色,服裝大都以黑布襯底,用彩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再嵌上潔白的銀袍,使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茹曉白 13:09
家庭是構成村社的基本單位。各個獨立家庭以二、三代父係血緣或外婚結成的婚姻集團組成。

茹曉白 13:09


茹曉白 13:09
父親是當然的一家之長,父死則以長兄為家長(“抽母”),長兄死,次兄接替。

茹曉白 13:09
家長的主要職責是奉獻祖先(“臥待”——祖先靈位),安排、調度全家的生產、生活,以獨立家庭代表的身份參與村社活動。“臥待”是維係兄弟團結的紐帶,以一塊約長10厘米、寬4厘米的竹片掛在家長臥床頭的牆上表示,一家人隻祭一代。

劉新 斐濟 13:09
拉祜族喜歡黑色,拉祜族婦女頭纏黑色土布頭巾,身穿無領對襟短衫

茹曉白 13:09
父輩去世後,兄弟各自建立新家庭和新的“臥待”,無弟兄的,女婿可以替代並享有家長職權。

茹曉白 13:09
過年拉祜語叫“扣紮”或“扣木紮”,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臘月二十四全村打掃室內外環境,淨身沐俗,據說不幹淨年神不來,年成也就不吉利。

茹曉白 13:10
大年三十以前,家家戶戶忙著宰牛殺豬,舂粑粑。大年三十晚上,大擺酒筵獻“臥待”和諸神,然後吃年飯、唱年歌、跳蘆笙舞。

茹曉白 13:10
初一雞鳴,每家都要派人背著竹筒到水溝去背新水(據說是天神賜給人們的“吉祥水”)。

茹曉白 13:10


茹曉白 13:10
有火藥槍的要鳴槍。同時,用新水、米和酒敬獻“火神”和祖宗。獻畢,按男女姓別分開坐在火塘邊,聽家長致詞慶祝和告誡青少年怎樣做人。

茹曉白 13:10
之後,全家人邊吃邊喝邊唱歌,徹夜不眠。初二清晨,殺1隻公雞獻祭秋千架,祭時還要用荊條、野薑點燃繞秋千二圈以示驅鬼,然後青少年男女蕩秋千娛樂。

茹曉白 13:10
秋千架過37天後,由無兒無女的人家砍倒。已成婚的青年男女、婚後3年,每年都要在過年時背4塊餅(兩大兩小,約重30公斤)身向父母兄嫂拜年。

茹曉白 13:10
新穀成熟時過“吃新米節”,歡慶豐收。拉祜族大多數是50年代中後期,才從老林中出來定居的。金平、綠春兩縣各處的自然環境不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差異。綠春縣定居較早,散住在哈尼族村寨附近,在哈尼族的影響下,語言、服飾。

茹曉白 13:11
習俗都和哈尼族有近似之處。金平縣的拉祜族約占全州拉祜族總人口的70%以上,大部分定居晚,出林前長年累月生活在高山森林中,過著遊耕遊獵的生活,內部沒有階級、貧富之分。

茹曉白 13:11


茹曉白 13:11
村落不固定,住房十分簡陋,矮小狹窄,用樹於作柱子,竹子和樹枝作牆壁,竹葉、芭蕉葉、茅草作屋頂。部分人家人畜共居。

茹曉白 13:11
無被子,以雜草樹葉之類當床鋪。衣服很少,即便有一點也是用獵物與哈尼族換來給老人和小孩穿的,多數用獸皮、破爛市圍身。

茹曉白 13:11
每到冬天寒冷季節,全靠燒火取暖。火,在拉祜族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僅靠它保暖、燒煮飯食、照明,而且是刀耕火種生產中的巨大生產力。

茹曉白 13:11
為了求得火石、火柴,即使付以二三對鬆鼠幹巴或三五塊銀元的高價,也毫不在乎。對火種的保護被認為非常神聖,火種通常由老人保管。無論外出生產勞動還是遷徙,最重要的是把火種妥善保存好。

茹曉白 13:11


茹曉白 13:11
萬一火種失落,又討不到換不著,就隻有以原始的方法取火:一是用一撮火草按在火石上,以鐵製火鐮擦擊火石,使其發出火花點燃火草;另一種是把一節於竹子劈為兩半,一半的下方切開一個小口,放置入草,然後用兩半竹子互相摩擦產生火花雨點燃火草。

茹曉白 13:11
無論哪種方法取火,都要先念上幾句話,祈求上天保佑取火成功。

茹曉白 13:12
森林、土地等天然資源屬村社公有,任何民族和個人都可以居住、耕種和狩獵。

茹曉白 13:12
占有和使用權的標準,是對土地勞動和加工。劃分土地,是以血緣親疏關係所組成的集團作為一個生產、生活的單位。

茹曉白 13:12
占地的方法是先在選好的土地周圍砍出一條線,然後沿線每隔一定距離立一根用樹枝搭成的十字形樹樁,線內土地別人就不再占用。

茹曉白 13:12


茹曉白 13:12
耕作形式有3種:一是二三家集體占地,集體耕種,平均分配收獲物;二是個體占地、個體耕作。收獲物歸己;三是集體占地,個體使用、耕作,收獲物亦歸己。

茹曉白 13:12
對土地的繼承和占有使用權,一般發生在幼林地上。如果耕作別家的幼林地,必須向原占有者送兩個鬆鼠幹巴或1個半開,以示酬謝。荒草地任何人均可占有使用。家禽、家畜、農具和農副產品才是私人財產。

南通崇川葛燕 13:12

情歌
華語群星 - 佤族-拉祜 傳統音樂

 

茹曉白 13:12
刀耕火種是基本的生產方式。每家有3塊耕地,一塊播種早玉米,一塊播種晚玉米,一塊播種陸稻。

茹曉白 13:12
耕地通常可耕種三、四次,然後休耕四、五年。土地休耕期間,要進行小規模地遷徙,尋找新的森林和土地。使用的生產工具有鐵製和木製兩種。

茹曉白 13:13
鐵工具有鐵斧、彎刀、鐮刀、鐵鋤和木鋤的鐵尖,但擁有的人家不多。木工具使用十分廣泛,截取天然的樹枝或竹子當木鋤、木鍬、木撬棍、木鏟等。

茹曉白 13:13
在農業生產中,每個男成員都能憑經驗選擇適合生產的森林和土地。

吳沁-美國舊金山 13:13
拉祜族服飾的特點是男簡女繁。男子服裝較為單一,款式和製作也較為簡單。女子無論長裝短裝,衣邊及領、胸處,均有精致的彩色圖案繡綴,更鑲嵌有銀泡、銀吊等諸多銀飾,係彩色腰帶,外出或勞作均挎背包。

茹曉白 13:13
伐木時,先將樹於下部砍斷一半,然後再礦上部,利用上部壓力把樹壓斷。

茹曉白 13:13


茹曉白 13:13
巨大的樹則先要站在呈“A”形的梯子上砍。伐木砍樹的時間,普遍在秋收以後。次年正、2月間,經過曬幹和焚燒,然後在滿布灰燼的土地上播種。

茹曉白 13:13
地不耕犁,隻用木棍撬穴點種,再用腳扒上蓋上即可。有的五、六月間薅鋤1次,有的根本不薅鋤。

茹曉白 13:13
陸稻比玉米晚種晚收1個月,即9月左右收割,收割前的六、七月間拔1次革。一個全勞力可耕種20公廳種子的土地,產量在兩石左右(每五100公斤)。

茹曉白 13:14
耕地離家很遠,邊吃邊收,收完吃完。有的一到收獲季節,就搬到地裏去住,直到糧食收完吃完才回家。大多數人家有半年以上缺糧,彌補缺糧的辦法,一是采集,二是狩獵。采集品種包括植物的根、莖、葉、果。采集品有山薯、董棕、馬蹄根等,澱粉多,易儲存。野菜常年生長,隨時可采摘,有“那卡窩渣”、“樸窩渣”、蕨菜等。野果除冬春季節缺少外每個月都有。

茹曉白 13:14


茹曉白 13:14
婦女和兒童是主要的采集者,一進入春季,各家一麵備耕,一麵進行采集、采集塊根是十分艱辛的,有時一兩個人用木棍挖撬一整天也一無所得.男子除種玉米外就是狩獵。

茹曉白 13:14
獵具有竹製的弩、箭、竹樁、木棒和火藥槍。捕獵大的野獸,全村成年男子都要出動,由有經驗的人擔任指揮。

茹曉白 13:14
獵物平均分配(包括獸皮在內),獸頭分給直接獵中者,以示獎賞,脖子分給他的姐姐(無姐姐就不分),然後分1塊最好的肉給鐵匠,因鐵匠能修理火藥槍和鐵農具,餘下部分由參加狩獵的人均分。

茹曉白 13:14
分配可在林中,也可在家中。林中分的要共同吃上一餐,家中分的要舉行獻祭儀式,祈禱山神和祖先保佑獲得更多的獵物。

茹曉白 13:14
小動物的捕獵以戶為主,男女和兒童均可參加,通常每戶每年能捕獵到鬆鼠100隻以上。獵物除自食以外,剩餘的部分用以和哈尼族、傣族交換生產、生活用品。

茹曉白 13:14
長期的捕獵生活中,他們創造了很多獵捕方法,如挖陷阱(“上堵”)、安地槍(“厄多”)。置地下木杆(“車卡娃”)、安自動吊鉤(“克染娃”)、擲梭標等。糧食收成除與氣候有關以外,要看鳥獸危害程度決定。

茹曉白 13:14


茹曉白 13:14
拉祜族也養雞、豬、狗等禽畜,除供祭祀外主要用於交換糧食和衣物。一般情況下,每戶每年養二三頭豬,二三窩小雞(每窩10隻左右)。

茹曉白 13:14
狗既是狩獵和看守門戶的助手,又是與外族交換的物品。最初的交換場所是在靠近村寨的路上,東西放在路邊,人躲在附近的草叢或樹林中,易物雙方互不見麵,逐步地形成了“草皮街”。

茹曉白 13:15
者米區水草豐富,有著發展種植和養殖的有利條件,但至今大多數旱地仍然是刀耕火種,“種一山坡,收一籮籮”,不少人家經常流徙不定。

茹曉白 13:15
食物分生食和熟食兩種。熟食主要是烤和煮。過去和如今均有吃烤肉的習慣,用兩根竹棍把塗有鹽和香料的肉夾在中間,放在火塘邊慢慢烤黃、烤香、烤脆後吃。

茹曉白 13:15


茹曉白 13:15
玉米和旱穀都用木杵臼舂搗。1949年前隻是個別人家有鍋和甑子,煮食物都用竹筒,把大米或玉米麵加適量的水放人竹筒內,再用樹葉塞緊筒口後放在火上燒,燒熟破開竹筒食用。

茹曉白 13:15
如今隻是出山用竹筒燒煮,在家都普遍用鐵鍋、鋁鍋和木甑子來做飯做菜。

茹曉白 13:15
主食玉米還有特殊的吃法,即將玉米舂去表皮,浸泡半天左右,撈出晾幹後再搗成麵,然後蒸成糕。

茹曉白 13:15
男女老少習慣飲酒。每個家庭每年都要用玉米和野果作原料釀酒。

茹曉白 13:16
凡遇節慶或親友相訪,必開懷暢飲,大醉方休。無種植蔬菜的習慣,山野之中的植物,隻要無毒無怪味,則隨手采來佐餐。

茹曉白 13:16


茹曉白 13:16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的雲南省南部。“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匯,“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曆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茹曉白 13:16
拉祜族的飲食有著自己民族的特色、飲食方式獨特。拉祜族以稻米為主食,次為玉米、薯類、豆類、蕎子等。一日三餐,糧荒季節減為兩餐。

南通崇川葛燕 13:16

快樂拉祜
達寶兄弟 - 2015一聲所愛·大地飛歌 第5期

 

吳沁-美國舊金山 13:16
拉祜族的歌舞是拉祜族人民生活中的最大樂趣、包括婚喪嫁娶、喜慶壽誕、宗教祭祀、農事活動乃至客人相訪,都是以歌舞表達感情。歌曲有祖祖輩輩相傳下來的古歌,也有見景生情、隨口編吟的新歌。舞蹈除蘆笙舞外,還有反映生產、生活或摹擬各種動物動作的三步舞、六步舞,男女老少人人會跳。常見的樂器有蘆笙、巴烏和口弦。

茹曉白 13:16
每天早上起來舂米,現舂現煮。煮飯用土鍋或木甑。蔬菜有蘿卜、青菜、瓜類、豆類、喜吃辣椒。喜用雞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穀做成稀飯,種類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種稀飯,其中雞肉稀飯為上品。無論大人小孩,都習慣喝山泉水。

茹曉白 13:17
拉祜族日常喜歡將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鮮薄竹筒內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

茹曉白 13:17


茹曉白 13:17
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

茹曉白 13:17
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後還能開胃。獵獲物的下水和雜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內煮熟分食。在開膛剖肚時,中年人喜歡用手捧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說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妙用。

茹曉白 13:17
拉祜族不僅會醃菜、醃肉、磨豆腐,還會釀酒。在民間,男女均嗜飲酒,並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習慣。

茹曉白 13:17
平時都喜飲烤茶。烤茶是將大茶入罐烤至焦黃,待香味飄出後對入水稍煮即飲。

茹曉白 13:17
拉祜族人喜歡用辣椒待客。有句俗語:“拉祜人的辣子,漢人的油”,意思為待客沒有辣椒,就像漢人做菜不放油一樣。

茹曉白 13:18
吃飯時,家長先盛飯,接著是客人,其他家人按年齡大小拿取,婦女盛飯時,背著或抱著孩子不能拿取,對尊貴的客人,主人要殺雞、煮雞肉稀飯招待。

茹曉白 13:18
特色飲食:

茹曉白 13:18
竹筒燒飯:居住在哀牢山原始森林中的拉祜族苦聰人,大多沒有鍋和甑子,一般都用薄竹筒煮飯煮菜。

茹曉白 13:18
把舂好的玉米麵或大米放入薄竹筒內,加水後,用樹葉把筒口塞緊,再把一段段竹筒放在火上燒,熟後,破開竹筒即可食用。菜肉也用竹筒燒煮,但不再加水。

茹曉白 13:18


茹曉白 13:18
烤肉:拉祜族人習慣吃烤肉,把精肉切成薄條塊,在肉麵上拌以花椒粉、辣子麵、細作麵、蒜泥等佐料,再用細竹片夾住肉條,放在火塘架上燒烤。熟後去竹片,即可食用,為待客佳肴。

茹曉白 13:18
拉祜族的房屋建築結構簡單,低矮狹窄,陰暗潮濕。順山坡開挖地基,以土築牆,以茅草蓋頂,4~6棵木頭就蓋1間房子。

茹曉白 13:19
房子兩邊的屋簷,一麵迎著土坡,一麵向著坡腳。一間房子隔成若幹個“阿泡”(小房間),父母住1間,每對已婚兒女各住1間。左側的“阿泡”父母住,右側的“阿泡”子女住或接等客人。

茹曉白 13:19


茹曉白 13:19
除正堂屋內有公共火塘外,每個“阿泡”中另有1個火塘,火塘上麵吊掛有1塊薄石板(個別為鐵板)作燒烤食物之用。每個家庭還有一個專供燒全家飯食的“周度”(灶塘)。室內農具或其他用具的擺放,都有固定位置,不能亂置亂放。

南通崇川葛燕 13:19

牛角彎彎
雷佳 - 中華五十六民族之歌

 

茹曉白 13:19
拉祜族男女過去均喜歡剃光頭,但未婚女子不剃,婚後婦女要在頭頂留一綹頭發,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別。

茹曉白 13:19
多數青年女子已蓄發梳辮,偏遠山區的拉祜族婦女仍保留剃發的習俗。他們認為剃光頭衛生、舒適,又是婦女美的標誌。

方園(斐濟) 13:20
這種老屋特別有感覺 有味道

茹曉白 13:20
拉祜族的語言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彝語支,故不少詞匯與哈尼族、彝族相同或近似。

茹曉白 13:20
綠春縣的拉祜族普遍能講哈尼話,金平縣的拉祜族不少人還能操傣話。由於曆史上的種種原因,拉祜族從來沒有文字,至今刻木、結繩記事的情況仍然存在。

茹曉白 13:20
1957年,國家為拉祜族創造了一種拉丁字母的拚音文字,但紅河州內至今未曾試行。因此,許多有關創世、遷徙的故事傳說、有關人們與大自然鬥爭的英雄業績以及諺語、歌謠等,全靠口碑相傳。

茹曉白 13:20


茹曉白 13:21
歌舞是拉祜族生活中的最大樂趣、婚喪嫁娶、喜慶壽誕、宗教祭祀、農事活動乃至客人相訪,都以歌舞表達感情。歌曲有祖祖輩輩相傳下來的古歌,也有見景生情、隨口編吟的新歌。

茹曉白 13:21
舞蹈除蘆笙舞外,還有反映生產、生活或摹擬各種動物動作的三步舞、六步舞,男女老少人人會跳。常見的樂器有蘆笙、巴烏和口弦。

茹曉白 13:21
拉祜族至今沒有專業匠人,竹、木用具每個成年人都能製作,尤其擅長藤、竹編織。

茹曉白 13:21
他們利用山間野生的大竹、龍竹、吊竹、薄竹和藤條,編織篾席、篾墊、背籮、飯盒、箱子、桌子、椅子等,每件編織品都有不同的花紋圖案,深受其他民族歡迎。

茹曉白 13:21
一個普通家庭每年都要編織數十件,除自用外還與其他民族交換生產、生活用品或投放市場出售。

茹曉白 13:21
拉祜族人口30餘萬(1982),主要聚居在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及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西雙版納山區。其語言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1957年改革和推廣了拉祜新文字。

茹曉白 13:21


茹曉白 13:21
拉祜族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包括神話、敘事詩、傳說、故事、情歌、風俗歌以及諺語、謎語等。涉及人類起源、民族來源、民族遷徙等內容的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著瑰麗神奇的幻想色彩。

茹曉白 13:21
創世紀《牡帕蜜帕》,由《猛呆密呆》(《造天造地》)、《雅卜與乃卜》(《兩兄妹打獵》)、《猛屬密屬》(《尋找肥沃的土地》)三部分組成。詩中的天神厄莎,是拉祜族神話中的最高主宰。

茹曉白 13:21
天地、日月、星辰、自然萬物都是由他創造的。其中關於兄妹婚的描述,反映了拉祜族的原始氏族生活。關於遷徙生活的描寫,則與曆史記載大體相符,具有史料和學術研究價值。

茹曉白 13:21


茹曉白 13:22
神話史詩《紮努紮別》,歌頌了巨人紮努紮別,敢於與天神厄莎作對,最後雖被厄莎害死,但卻體現出拉祜族人民征服自然,反抗壓迫,至死不屈的堅強性格。

茹曉白 13:22
拉祜人稱他為“博海瓦海”,即最有智慧、最勤勞的英雄。民間故事多是拉祜族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的產物。如《拉祜族失印的故事》、《貪心的龍王》、《偷錢的土司》,反映了拉祜族社會階級的分化和鬥爭。《孤兒與妻子》、《亞珠西與左亞米》、《張茶有與楊小大》等以愛情為題材的故事歌頌堅貞的愛情,批判喜新厭舊、忘恩負義,揭露土司、頭人、封建家長如何摧殘純貞的愛情。

茹曉白 13:22
《孔雀與鵪鶉》、《老貓與麻雀》、《豹子和人比本事》等動植物故事,表現了拉祜族的道德觀念,富有哲理性。

茹曉白 13:22


茹曉白 13:23
拉祜族民歌有情歌、習俗歌、家曲、山曲和排曲等,其中情歌、習俗歌尤具特色。

茹曉白 13:23
情歌中最有民族特點的是《換花調》、《問路歌》、《搭橋歌》和《追蜂子》。《換花調》用鮮花比喻愛情,用讚花、換花、護花來象征對愛情的忠貞。習俗歌中有大量的《祭祀歌》,祭歌中最有特點的是《叫魂歌》。

茹曉白 13:23
《叫魂歌》常常按時序述說一年的生產過程,召喚魂魄去播種收獲;也有以節日的歡樂召喚魂魄歸家團圓的;還有敘述拉祜祖先起源和遷徙曆史,召喚魂魄不忘祖先回到人間的,其歌詞多用比喻,形象生動。

茹曉白 13:23
拉祜族的節日有春節、擴塔節、端午節、嚐新節,火把節、新米節、祭祖節、卡臘節、搭橋節、葫蘆節等。

茹曉白 13:23
另外拉祜族還有別有趣味的風情,它們是拉祜族文化延續,傳播的主要載體,凝聚著拉祜族的文化心理,倫理道德以及價值觀。

茹曉白 13:23
春節,也叫過年,拉祜語稱“擴尼哈尼”。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九,與漢族春節時間基本相同。

茹曉白 13:24


南通崇川葛燕 13:24

朵朵麻栗花
紮約 - 單曲 - 朵朵麻栗花

 

茹曉白 13:24
不過,拉祜族過年分過大年和過小年。大年從正月初一至初五,也稱“女人的年”;小年從正月初七至初九,也稱“男人的年”。

茹曉白 13:24
傳說過去隻有大年,沒有小年。年前男人們總是集體遠行圍獵,回來時常常誤了年期。

沈敏 13:24
@茹曉白 拉祜族民歌有情歌、習俗歌。有特色的一個民族

茹曉白 13:24
女人們為了慰勞遠途而歸的男人們,也總是一次次重新備辦酒肉食品,給他們補過新年,後來竟逐漸沿襲成習。

茹曉白 13:25
因為這是為男人而補過的年,因此,就被稱為“小年”、“男人的年”。

茹曉白 13:25
原來的年則稱為“大年”、“女人的年”。關於過兩次新年習俗的形成,也有的傳說,古代拉祜人常常遭受外族人的侵擾。

茹曉白 13:25
為了狠狠打擊敵人,保衛自己的家園,有一次男人們離鄉遠征作戰。當他們凱旋歸來時,年已過完。但為了慶祝勝利和萬家團圓,人們載歌載舞,又重新過了一次年,而且從此相沿成習,傳承至今。

茹曉白 13:26
“搶新水”和“蘆笙舞會”,是拉祜族春節期間重要而獨特的節日活動。“搶新水”是指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清晨搶先到山泉邊去接取“新水”。

茹曉白 13:26


茹曉白 13:26
這是拉祜人極為重視的新年頭等大事。他們認為,新水是最聖潔的,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茹曉白 13:27
誰先接到新水,誰家的穀物、瓜果就會先熟,誰家就更有福氣。因此,每年正月初一淩晨,聽到雄雞的報曉聲,各家的代表便背起盛水的竹筒和葫蘆,迅速奔向泉邊,搶接新水。接回來的新水要先敬獻祖先,然後給老人洗臉。

南通崇川葛燕 13:27
接取“新水”的習俗和藏族一樣

茹曉白 13:27
擴塔節,是拉祜族人民間最隆重、最熱鬧、最歡樂的傳統年節。又稱為拉祜大年,時間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舉行,節期共九天。

茹曉白 13:28
節前準備
除夕這天,家家戶口把村寨內外收拾的煥然一新。人們殺豬、泡米,把舂好的粑粑放在犁杖、砍刀、鋤頭等農具上,表示它們辛苦了一年,應和主人分享節日的快樂,人們還為牛割草添美食,以示慰勞。

茹曉白 13:28
“接新水”習俗
晚上,全家人沐浴潔身,各村寨鳴放三響火炮、火槍。新年的第一天淩晨,各村的青年男女爭先恐後奔往山泉邊“接新水”。

茹曉白 13:28
拉祜人認為,一年之始,泉水最新最純,誰最先搶到新水,誰就是最幸福的人,按拉祜的風俗,初一日不準外人入寨,初二日才能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賀喜。

茹曉白 13:28


茹曉白 13:28
節日狂歡
節日期間,姑娘和小夥子們吹響葫蘆笙,跳起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晚上,看熱鬧的人們紛紛離去,山坡上升起了一堆堆篝火。一對對青年情侶在一起談情說愛,沉浸在幸福與歡樂之中。

茹曉白 13:28
火把節
火把節也別具民族情趣,屆時以鬆木為燎,火把齊燃,蔚為壯觀,身穿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盡情歡歌,熱烈異常。

茹曉白 13:29
嚐新節
嚐新節是拉祜族人生慶祝收獲的節日,嚐新節期間,全寨殺豬煮酒,男女老幼休息兩天。節前將穀米收割一部分回家,先祭祀祖先,然後再正式開鐮收割。

茹曉白 13:29


茹曉白 13:29
好客習俗
拉祜族是個十分熱情好客的民族。逢年過節,都要邀請周圍傣、哈尼、布朗等族人民一道來飲酒會餐,吃團結飯。這時,全寨大宰牲畜,各戶都要分一節大腸和幾勺鮮血,伴以鹽巴、辣椒,剁細生吃。

茹曉白 13:29
拉祜族認為,“剁生肉”是待客的最好菜肴。歡宴畢,主人還要用芭蕉葉包“份子肉”分送客人帶回。拉祜族過去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主食當地生產的大米和包穀。

茹曉白 13:29
喜用雞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穀做成稀飯,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種稀飯,其中雞肉稀飯為上品,在製作包穀飯時,先用難舂成碎塊,簸去糠皮,後用清水浸泡一夜,淋幹後舂細,揉成細小均勻的顆粒,用竹甑蒸熟成糕狀,即可食用。

茹曉白 13:29
食時可用筷子,或用刀切成塊,有時還加上糖或蜂蜜,細糯香甜可口。拉祜族的日常菜有最喜歡的是將菜、肉及應加的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鮮薄竹筒內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

茹曉白 13:29
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蒼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後還能開胃。

茹曉白 13:29


茹曉白 13:29
拉祜族中的苦聰人在狩獵時,習慣將獵獲的獸頭獎給第一槍射中者,支前腿獎給發現獵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茹曉白 13:29
獵獲物的下水和雜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內煮熟分食。在開膛剖肚時,中年人喜歡用手捧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說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妙用。

茹曉白 13:29
拉祜族不僅會醃菜、醃肉、磨豆腐,還會釀酒。在民間,男女均喈飲酒,並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習慣。平時喜飲烤茶,烤茶是將大茶入罐烤至焦黃,待香味飄出後對入水稍煮即飲。

茹曉白 13:29
葫蘆節
葫蘆節是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拉祜語稱“阿朋阿龍尼”。每年農曆 10月 15日至 17日 3天為拉祜族的“阿朋阿龍尼”。

茹曉白 13:29
每到此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昆明等地拉祜族同胞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

茹曉白 13:29


茹曉白 13:30
節日期間,要舉行傳統體育項目陀螺、射弩、秋千等比賽。擺舞、蘆笙舞、三踩腳等傳統舞蹈及所有包括“阿朋阿龍尼”在內的拉祜族大型節日的保留節目。

茹曉白 13:30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感謝大家積極參與和後台的配合!下期節目不見不散!

秦佳 13:31
@李涓-墨爾本 @林南生 貴陽 @美國西雅圖崔依依 @小妹李妙紅(斐濟) @李青 緬甸 @王欲峰(塔吉克斯坦) @Jeanking @邢紅梅美國華人票房文化公司副總 @付世軒–香港 @Clarissa 趙玉蓮(舊金山) @王丹 @彭子軒Spencer(香港) @Sandy @曹萍 舊金山 @吳軍浩 (韓國) @Miranda @趙慧-江西僑辦主任 @offshore @塔吉克斯坦韓東起 @魏誌國 @楊文泉-雲南省僑聯 @王一丁 四川 @程程 @林德憲 美國 @吳鋒雷意大利佛羅倫薩 @史廣俊 @塔吉克斯坦韓東起 @王董家慧(西雅圖~香港) @李英勇~山東僑聯經濟聯絡部部長 @韓友芳 @施乾平、美國華人企業家聯合會會長 @路精保(美國) @付智濤 @李豔霞(澳門) @黃琪旺 華人頭條 @南通崇川葛燕 @吳招毅(澳門) @龐燕加拿大 @海峽Regina @賈素穎 @池日明(巴基斯坦) @張琳美國矽穀-納帕穀 @尼日利亞 七星農場 倪孟曉 @郭薑宏-(mixay) @鎮翔 @白·其朝日格(蒙古國) @吳彬 @吳沁-美國舊金山 @茹曉白 @劉新 斐濟 @陳隆魁 @王曉霞 美國 @朱秋華河北唐山僑聯 @周媄媄 @朱莉 @許誌懷 (Robert Hsu) @新西蘭 廖毛毛 @中國僑聯何長鬆 @陳振光 @歐陽飛鵬-美國矽穀 @丁又鋒北京 @Zeyne? Ismail(土耳其) @楊東東 Dong Dong Yang @新西蘭:區本及夫人 @梁安 @沈敏 @鄺錦榮 泰國泰中文化產業集團總裁 @方園(斐濟) @馮振宇 坦桑尼亞 @郭芸芸台灣 @張汝惟-美國矽穀 @張鳳龍-坦桑尼亞 謝謝大家的積極參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