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嘯

以史為鑒、通達古今、活個明白
正文

陳炯明炮打總統府

(2017-07-11 07:49:36) 下一個
隨後的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號,發生了陳炯明叛變,炮轟孫中山總統府事件.
 
很多曆史事件的真象隨著時間的遠離已經被淹沒了 並且隨著曆史跨越的加大,很多事件都被簡化成一兩句話而且形成定論.越往後、人們越把它當成定論來引用而忽略了事件當時的氛圍
 
陳炯明叛變事件及隨後的商團叛亂事件在現存的曆史書中都帶有這種性質,因而大有可商榷之處
 
當時社會上有一種議論,即所謂聯省自治” .各省息戰,建立省級政府,開放地方選舉,先在各省內開展民主政治,全國施行聯邦治,效仿美國陳炯明就是倡導者之一陳炯明沒有去中原逐鹿的野心隻想守住兩廣因此反對孫中山的北伐企圖.當然你可以說陳炯明有其私心.那孫中山要全黨宣誓效忠他個人,跟隨他武力統一中國,行一黨專製, 就沒有私心?
 
撇開私心不論,應該說是國體之爭.而陳炯明之所以有這種主張,也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思潮.息戰已經是一部分革命黨人的主張,除了前麵我已提到的三個人之外,還有其他黨員,像黃興,李烈軍,柏文蔚,這樣的革命重臣也發過停止革命,一致對外的聲明.他們看到打來打去,最遭怏的還是老百性,而國家遭到破壞,國力不能增強反而削弱,屢遭列強欺辱,特別是日本要挾的二十一條的出現 弱國無外交的現實,使他們對自己的主張和行為產生強烈的反思. 打來打去誰也沒有足夠的武力統一中國.倒不如息戰以建設國家,成了他們的共識
 
正是在這種氛圍下有了聯省自治的思潮.也不能不說他是一種政治主張.當時在廣州的共產黨員就分成了兩派,有的支持陳炯明,有的支持孫中山,為這個事共產黨還開除了幾個支持陳炯明的黨員,毛澤東少年時也曾在湖南報紙上大聲疾呼獨省自治,可見這種爭論已深入到社會基層應該說陳炯明和孫中山有同樣的機會實現自己的主張.說陳炯明叛變是站在孫中山的角度上講的,站在國家的角度講無所謂叛變.造反者總是上一個朝代的叛變者推反清朝的革命者要麽是清朝培養的留學生,要麽是清庭眷顧的新軍我們能用背叛來指責他們麽?
 
孫中山的政府本身也不合法,合法的政府在北京說什麽呢國民黨,共產黨成功了,曆史就由他們寫,總不能要求他們說自己不合法吧中國幾千年的曆史就是這樣演變過來的,成王敗寇,艮古不變的真理但是我們不還原曆史就不了解中國,就像我們不了解自己家一樣所以對曆史要知其來龍去脈否則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事件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先是由於陳炯明與孫中山的意見不合,孫中山解除了陳炯明的粵軍總司令的職務, 改任陳炯明為孫中山政府的陸軍部長.孫中山要北伐政治目是推翻總統徐世昌,軍事目標是打垮直係軍閥吳佩孚.集結地選在韶關,帶走了粵軍第一軍軍長黃大偉,第二軍,軍長徐崇智.同時出錢約來滇軍朱培德及贛軍彭程萬又認命李烈軍為北伐軍參謀長.而粵軍另一部,葉舉部經孫中山與陳炯明協商留在桂粵邊界防桂係反撲.這裏已經看出葉舉部的調動已經不是孫中山一人說了算了.葉舉此時有兵五十營
 
這時的國內形勢就是我們前麵講到的, 奉係的張作霖要與直係曹錕,吳佩孚爭奪北京政權,雙方磨拳擦掌,大戰一觸即發. 張作霖並與孫中山聯係,約請孫中山南北夾擊吳佩孚, 在此形勢之下吳佩孚也與陳炯明聯係,要陳炯明背後夾擊孫中山,這真是螳琅捕蟬,黃雀在後這時侯孫中山與陳炯明之間有很多次函電來往,孫中山的函電多是按撫,陳炯明則多是表忠心.
 
四月二十八日直奉戰爭爆發,戰鬥在長辛店和馬廠之間進行,長辛店方麵戰鬥最為激烈,雙方殺的難分難解,長辛店九易其手.最後直係靠馮玉祥的參戰而打敗了張作霖.五月五號張作霖戰敗向灤州退去孫中山失去了北方的同盟力量.但孫中山並未就此罷手.
 
五月十一日北伐軍開始進攻江西.北伐軍初戰順利攻克數城.
 
這時由於廖仲愷連連報告陳炯明叛變跡象越來越明顯,其部下騷亂滋事,請孫中山回廣州震懾,孫中山決定回廣州.胡漢民則極力反對孫中山回廣州,胡認為廣州已不安全.但是孫中山堅持要去,提出兩點理由:一是籍以鎮懾陳炯明及其部下,二是安頓後方,安前方戰士之心。孫中山此舉彰顯領袖之為
 
六月一號孫中山回廣州而陳炯明避於惠州.
 
六月二日徐世昌自行辭職,北京政權變更, 黎元洪恢複大總統位,同時恢複舊國會.
 
六月三日蔡元培等二百多位社會名流聯名致電孫中山望停止北伐.電稱: 
 
今日,北京非法總統業已退職,舊國會已恢複,護法之目的可謂已達到,南北一致,無再用武力解決之必要,敢望中山先生停止北伐,實行與非法總統同時下野之宣言。”
 
直係首腦吳佩孚也致電孫中山要他實現同時下野的承諾,並邀請孫中山,吳廷芳,李烈軍來京共商國是.
 
黎元洪於六月十五日發出全國停戰令,也邀請孫中山,吳廷芳,李烈軍北上以商國是,並已任命李烈軍為參謀總長,
 
孫中山拒不接受邀請也不接受停戰令.仍然在江西采取軍事行動,
 
在這個大背景下粵軍葉舉部於六月十五號發出通電,要求孫中山尊守宣示與徐世昌同時下野.並在廣州城內張貼布告稱
 
國會恢複,護法告終,粵軍將士,一致讚同,請孫下野,表示大公,諸色人等,安居勿驚。”
 
孫中山不肯接受內外的逼迫. 當夜十點左右,粵軍第三師師長兼廣州衛戍司令魏邦平至電總統府,告以事變消息.魏邦平傾向於孫中山,但兵力少,不敢動,隻好保持中立.可是魏邦平的消息又是葉舉親自電話告知的.葉舉應當是知道魏邦平的態度的,他這樣做可能是有意讓孫中山躲避,不想背謀害孫中山的名聲.很多時侯細節很重要.他能看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當思考中的問題還不能說,不便說,不想說的時侯,通過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人的思想取向.
 
孫中山在身邊衛士的極力勸諫下於後半夜離開總統府去海珠軍部,路上曾遇士兵盤問,衛士答稱父親有病請的郎中.可能士兵不認識孫中山,得以放行,孫中山在衛士的帶領下,下到一隻小船上,駛向海珠海軍司令部。而包圍總統府的 粵軍於拂曉開始進攻.現在大部分的史書都說孫中山是在衛士的強挽下,在槍林彈雨中突圍出來的。用以彰顯孫中山的沉著與冷靜。可事實不是這樣。實際情況是,當時叛軍還沒有發起攻擊,當時寫書的人他們可能沒時間查當事人的回憶,輕率寫上了.可是他們這樣做,誤了我幾十年
 
在去海珠海軍司令部的河中遇到海軍艦艇,孫中山身邊的衛士喊出海軍部長溫樹德,溫見是孫中山趕緊請入楚豫艦.不久薛嶽,葉挺來報,總統府丟失,衛隊潰散.聽後孫中山命令艦隊向總統府開炮.
 
講到這裏我們就要講到中國近代史上又一個英雄人物,他就是蔣介石.為什麽要講到蔣介石,因為在這半月之內孫中山已兩次召他來廣州幫他解難,而且蔣介石也的確有精彩表現.
 
先是六月二日孫中山致電蔣介石謂:”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無論如何,請兄即來助我.千鈞一發,有船即來.至盼”.此時蔣介石正在奉化老家安頓家事.
 
六月十八日又致電蔣維國(說是為保密):”寧波江北岸引仙橋10,蔣維國先生:事緊急,盼速來”.
 
而蔣介石是什情況呢? 蔣介石這一段的行為是他在曆史上獲垢最多的行為之一.有人給他統計過,說他從1920初到1922年中,從廣東粵軍到他老家奉化之間七上七下.這一段是他思想最混亂,行為最輕率的時期.
 
我認為造成他思想混亂和行為輕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當然他當時很年輕是個原因我們先放一邊.
 
1,孫中山的事業不濟.既無嫡係的軍隊,也無自己的地盤.清庭已倒,軍閥嘛又個個武裝到牙齒.沒有實力就沒有在政治舞台上說話的權力.有一段時間孫中山本人退居上海聲稱要讀書研究此種情況必然使年輕的蔣介石感到迷茫.
 
2, 唯一名義上聽孫中山指揮的粵軍蟄伏於福建漳州附近的一小塊區域.而軍隊又是舊軍隊的坯子.大小將領驕橫跋扈,烏煙瘴氣,跟本與他這樣的學生軍官格格不入,這幫軍官連他們的軍長許崇智這樣的老軍人都不夠尊敬,蔣介石下軍營巡視,這幫老軍棍都不拿正眼瞧他,吸鴉片,打牌,賭錢,連屁股都不抬.他受盡白眼和冷落.所以他說:”傾軋之禍,甚於庸蔽,娼嫉之患,烈於黨爭.
 
3, 對母親的孝心.他這樣子上上下下有幾次都是為母親.1921510日在孫中山,胡漢民,陳炯炯,許崇智的頻繁催促下,剛到廣州沒幾天.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見:雪滿山原,一白無際.他認為這是他母親病情不好的凶兆.想必蔣熟讀三國,想起馬超夢雪而應了馬騰遇害的夢.立刻於24日返回奉化,說也奇了,過了半個月他母親真的病逝了.正當他起程回廣東走到上海時,遇到暴雨天氣,又擔心母親的靈柩被大水衝走,立刻返身回家.等他再次去到廣州時已是九月十三日了.九月下旬又跑了.回去安葬他母親的靈柩.
 
就這樣他七上七下沒安定過.對照一下共產黨的教育,革命工作高於一切,多少英雄模範莫不是舍家為國,幾十年沒進過家門.寧可家破人亡也要保護黨的名單.按他這種做派,要在共產黨裏肯定被說成右傾投機份子而被批判,根本不可能提升的.話說回來了共產黨員也是人,至所以能做到舍家舍己為黨,也是因為環境太惡劣,被逼使然.說句調侃的話.國民黨之所以鬥不過共產黨,從這時就已經埋下了禍根,領導人溫情太重.蔣介石身上有很重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
 
正是他身上這種忠義,仁孝的傳統,才在這次接電後的表現於往次不同.他立刻決定去廣州.有人勸他說廣州現在太亂,去有危險.他不聽勸告,而且還給張靜江寫了一封類似遺書的的信,托付家事,並表示決心赴難,雖死不辭”.
 
六月二十九號蔣介石攜妻子陳潔如乘船從上海經香港抵達珠江江麵.由船上的買辦幫忙雇了艘汽艇直駛琶洲.登上了永豐艦與孫中山會麵。孫中山見蔣到來大喜,授他全權指揮.從此,蔣介石一直在孫中山身邊,並跟隨孫中山經香港撤離到上海.
 
說到這裏又要發幾句評論了.<孫中山年譜長編>裏有段記載,不知是轉載於<國父年譜>還是<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甚是誇張.記曰:”在雙方激戰時,先生站立於甲板上,對艦上發炮者,親示以瞄準發射之法,教以測量,對叛軍密集之槍炮,莫不為動此處記載想是要表現孫中山的勇敢和鎮靜.但是怎麽可能孫中山要教炮手瞄準發射之法? 莫非炮手是臨時抓來的不會打炮?既便是這樣也應該有教官呐,再不濟,也應該是蔣介石來教啊,蔣介石是日本軍校炮兵科出身,總比學醫的孫中山強吧.?可見虛誇之風不僅限於共產黨,國民黨寫起自己的書來一點不遜色.
 
而實際上,炮戰時孫中山和陳潔如避於船艙內.這一情景在陳潔如的回憶錄裏寫的明明白白
 
沒想到蔣介石和孫中山會合後沒過幾天,海軍也出狀況,艦隊裏三艘最大的巡洋艦也背叛孫中山升火起錨離隊而去.沒過幾天海軍陸戰隊也反了. 這時連海軍部長說話也愛昧了. 我想這時孫中山和蔣介石等人一定心情緊張誰還可靠? 誰都可能反。
 
孫中山在艦上守著不撤走的目的是在等韶關以北的北伐軍回軍救駕.可是沒想到北伐軍裏一部分粵軍倒戈加入陳炯明陣營,導至北伐軍戰敗.一部分向福建退走,一部分向湖南退走.孫中山得此確實消息後才謀撤離.經協商由英國炮艦載離廣州水域.去往香港
 
在英國炮艦上又把英國大大讚揚了一番.他對幕僚說道:美國素重感情,主持人道法國尊重主權,又尚道義 而英國外交,則尊重利害,唯其主張,中正不偏,又能識別是非,主持公理,故其對外態度,常不失其大國之風,實在令人敬愛。”這會兒他坐在人家炮艦上淨說人家好話,忘記鴉片戰爭,及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圓的事了
 
接下去他說的話更是匪夷所思,他說:“又以為俄國布爾什維克為可怖.而不一究其事實.------ 今日吾國人士對俄之恐怖心,固猶如昔.至於今日俄國之新經濟政策,早已變更其共產主義.而采用國家資本主義,弛私有之禁,其事已逾一年.而國人不查,至今尚指其為共產主義,為過激派。”搞不懂孫中山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蘇俄不是共產主義了? 不知是誰告訴他的
 
就這樣邊侃邊聊到了香港,從香港又坐俄國皇後號郵輪一路侃到上海.這其間還有不少妙論因無關本書弘旨,這裏就不再贅述. 要說明的是這段時間蔣介石一直陪伴在側.
 
孫中山於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四號抵達上海, 旋即於八月二十五號會見了共產黨代表馬林,會談中,孫中山告訴馬林,他現在感到與蘇俄建立更緊密聯係是決對必要的.他還請馬林向俄國駐北京全權代表越飛轉達他的想法:”如果能實現同蘇俄的聯盟,他將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允許蘇俄參加中東鐵路的管理”. 說著說著孫中山的老毛病又犯了,拿主權做交易換取支持, 指山賣磨.這一點還不如軍閥,軍閥還真沒見到誰這麽
 
馬林則告誡孫中山不要單純軍是觀點,要發動工農群眾,要注重宣傳.後來孫中山見到的蘇共代表像越飛,包羅廷都曾給他同樣的建議.但從國民黨以後的表現看,始終都沒學會.
 
八月底共產黨領導人李大釗也赴上海會見了孫中山,與孫中山交談數小時,並隨即由孫中山介紹加入國民黨.就這樣孫中山與共產黨之間頻繁接觸.陳獨秀並被指派為國民黨改組草案的起草人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