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嘯

以史為鑒、通達古今、活個明白
正文

淞滬抗戰----【原創】

(2017-06-26 00:46:23) 下一個

(淞滬會戰)

在日軍於華北挑 起戰端之後,另一場更大的戰役在上海醞釀之中。也是事出有因,89號下日6時,日海軍特別陸戰隊駐滬西第一中隊,中隊長,大山勇夫(中尉銜)和一等兵齋藤與藏駕駛摩托車至虹橋機場,預進內察看中國駐軍情況,有搜集軍事情報之嫌。中國哨兵令其停車不聽,闖入警戒線,向內駛去,被哨兵開槍打死。兩人都是頭部中槍,哨兵槍法還挺準。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岡本,及領事館武官衝野,於11號下午分別會見上海市市長俞鴻鈞和淞滬警備司令楊虎,要求說:為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要求中國方麵立即撤出保安團和拆除保安團修建的工事。遭到俞,楊的拒絕。日方又找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是成立的“淞滬停戰共同委員會”,投訴說:中國軍隊正在作戰爭準備,防礙租界安全,及違反停戰協議。要求各國代表,采取有效方法製裁中國。中國代表反駁說:(1)停戰協定早為日方破壞,因日方軍隊時常侵入八字橋一帶區域。該處地段按照協定日方軍隊悉應撤出。(2)日方每利用共同委員會為實施該國侵略政策之工具,於己有利時則提及,於己不利時則漠然視之,應請各國注意。中立國代表問:“雙方軍隊能否隔開以免衝突危險?”中方代表說:“我方隊伍在本國領土采取自衛行動,並無不合。日方軍隊如能撤退,自無衝突危險。”中方是少有的硬氣。中方代表還表示:“中國軍隊當恪尊中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一貫政策,如日方不向我攻擊。當決不向其攻擊。”調停會未有任何結果。

這時候再去尋找誰的責任已毫無意義。因為華北已經打成一鍋粥了,作為統帥部應該考慮的是怎樣與日軍作戰的問題,現在追究這種雞毛蒜皮的事還有什麽意義。蔣介石等人倒也是這麽做的。

根據整個中日關係的發展,以及89號上海事端的發生,蔣已決心與日本全麵開戰。811號,蔣介石“決心圍攻上海”掃蕩上海的日本勢力。確保上海 這個政府的財源。

當時離上海最近的就是全部德式裝備的第87師,和88師。這兩個師在軍內被認為是整編模範師(每師大約11000左右),即整編師(與解放戰爭時的整編師感念不同)的標準。當時駐紮在常熟,蘇州,江陰,無錫等地的公路和鐵路沿線,並且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京(指南京)滬警備區司令張治中已經編列了運兵方案。接到南京國民政府軍委會11號晚下達的開赴上海的命令,當夜開始車運,12日晨王敬九的87師開始在楊樹浦租界以北地區布防,孫元良的88師開始在虹口公園以北布防。

12號軍委會又下令成立第9集團軍,張治中任司令,下轄:

87師,師長王敬九;

88師,師長孫元良;

56師;師長劉和鼎;

2旅,旅長鍾鬆(此人後在陝北沒少給西野帶來困難)

57師第169旅,

上海保安總團;

上海警察總隊;

炮兵第3團,第8團,第10團。

在張治中布兵以前,中國政府在上海沒有駐軍,隻有保安隊兩個團,和警察。日軍在上海有隸屬海軍部的特別陸戰隊5個大隊,另有一些炮兵(山炮,野炮,高射炮),共約5000人。還有編外的在鄉軍人及日僑義勇軍6600人左右,這些人行軍打野戰也許不行,但是守陣地還是有作用的。另有小型坦克,裝甲車等,及隸屬第三艦隊的艦載飛機100架,戰艦30艘。雖然陸上兵力不是很多,但是總體火力並不弱。相較而言。作為進攻方的中國軍隊的優勢並不是很大。

上海方麵的中國海軍和空軍都在第一時間參加了軍事行動,海軍由於戰力太小,采取了一些無奈的措施,將江陰以下江麵上航路標誌破壞。然後又將從招商局征招的20艘商船及八艘老艦裝滿石子沉入江陰江麵的航道上,隨著後來戰局的發展又將八艘巡洋艦沉入江上航道。為的是阻止日艦溯江而上直接攻擊南京。空軍開戰時的數量與日軍大致相等。並於13號接到14號對日軍作戰的命令。

813號下午1650分,占據八字橋一帶的日軍對在對麵布防的88師哨所開槍,中國軍隊早蹩足了勁,毫不猶豫立刻反擊。13號隻有哨所級的戰鬥,是大戰的前奏,八一三淞滬抗戰的序幕就這樣拉開了。

大戰是於14日下午三點開始的。國軍於14號下午對上海的日軍展開攻擊,先是以炮火轟擊日軍的掩體和日軍作為堡壘的大樓。然後步兵開始衝鋒,意圖將敵分割消滅,但由於上海多是鋼筋水泥的大樓,步兵的進攻非常困難,既使是炮火也很難消滅躲在大樓裏的日軍,有的大樓的牆幾炮都打不透。反倒是進攻步隊由於暴露在街道上更容易受的殺傷。進攻持續到天黑都沒有取得進展,卻損失了88264旅的旅長黃梅興。實在令人沮喪

日軍以樓房作掩體,以坦克作活動堡壘,給進攻部隊以很大殺傷,中國軍隊的戰果不大。戰果報來,蔣介石又猶豫了。讓張治中暫停攻擊。這就是蔣的不智,戰事既開沒有說不打出了結果就暫停的。說明他這時是猶豫的。他一方麵準備了大打。他不但把87師,88師派進了上海,後續部隊也在源源開來。13號已令在武漢地區駐紮的王牌18軍開來上海,18軍是名聲在外的王牌軍,它的動向立刻引起東京的高度關注。

18軍是陳誠的起家部隊,現任軍長羅卓英,下轄五個師個個都不含糊,特別是11師尤其凶悍,從一開始就是中共的勁敵,解放軍後來打掉新王牌兒整編74師,但始終沒有打掉11師。金門島上讓葉飛的三個團,血流成河的就是這個軍的後起之秀胡璉。部隊的傳統很重要。一支部隊如果起家時就很凶悍,那它一直就會很凶悍。如果一開始慫(軟蛋),那就一直慫。這在國軍,解放軍,日軍裏都是一樣的情況。

同時接到命令開跋赴上海的還有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劉建緒(五次圍剿,及湘江之戰,差點讓紅軍過不了江的就是他)的第10集團軍。

蔣介石一麵調兵,一麵打電話讓陳誠,熊斌去上海看看情況。陳熊二人在上海待了幾天,20號回到南京向蔣說出各自的看法。熊說:“不能打。”陳說:“非能打不能打的問題,而是打不打的問題。”蔣表示這次他是:“一定打”。蔣陳討論認為,敵在華北得勢後必將沿平漢路南下直趨武漢,這樣就等於斷了政府的後路,於我不利,不如在上海大打,以牽製華北敵軍。而且上海的財源也是政府的重要經濟來源,決不能丟,於是決定在上海大打。

中國方麵的海軍,空軍於14號開始作戰行動。海軍兩艘魚雷快艇,將停泊在黃浦江裏麵的日海軍旗艦“出雲”號擊傷。就著麽點戰績。

空軍表現略好。14號中國空軍與日空軍進行了空戰,打掉了四架敵機,自己無損失。可謂戰績輝煌。國民政府就將814號定位空軍節。從8月中到9月初這段時間的空戰,中國空軍戰績不錯,直接打掉日軍飛機60多架。擊傷的和反航中掉下來的還不算。中國空軍損失小於日本。但是空軍的戰略有問題。在雙方飛機數量基本一樣的情況下,日空軍一麵與中國空軍空戰,一麵還支援陸軍的戰鬥。而中國空軍則不能有效的支援陸軍的戰鬥。為此張治中在給蔣介石的報告中曾專門提及。說日空軍對士兵的心理影響甚大,而且也造成部隊較大的傷亡。及盼空軍支援,凡當中國空軍臨空,士兵們的作戰情緒就會提高,反之當日空軍臨頭時,大家就要找地方躲避,士氣大受影響。大家都盼自己的空軍多出動,可是往往難得一見。而日空軍到時天天來。

空軍司令周致柔的解釋是:空軍主要用來對付日空軍和轟炸日艦了,不敷使用。隨著戰役的延長,空軍的劣勢更加表露出來了。航空汽油不足。而且由於中國不能製造飛機,飛機掉一架少一架。而日本當時飛機的產量是一月100多架。飛機不但可以補充而且越來越多。中國空軍為了保留有限的幾架飛機,不敢再空戰了,隻敢夜間出來,打一下就跑。陸軍完全失去了空軍的保護。

從戰術上講,中國軍隊應首先消滅在上海的日軍,敲掉日軍增援部隊的橋頭堡,這樣日軍渡海而來的部隊再想登陸就困難了。蔣介石,以及國軍將領都看到了這一點。可是這塊骨頭偏偏這麽難啃。上海日軍的堅守給日軍大本營調兵贏得了時間。

14號攻擊之後,蔣又讓張治中停止攻擊,第9集團軍休整了兩天,同時也在客觀上給日軍調集部隊曾加了時間。16號蔣又讓張治中發動攻擊,17號淩晨一點第9集團軍又展開進攻。87師,88師經過艱苦的戰鬥占領了五洲公墓,愛國女校,粵東中學等幾個據點。進展有限。蔣介石很焦急,希望盡快肅清上海之日軍,調來兩個戰車連給張治中,同時命令張治中再發動進攻。這些天的戰鬥已看出了中日兩軍的差距,日軍是海陸空立體火力,國軍隻剩下陸軍了。別看國軍打紅軍時是飛機大炮,遇到兩國之間的戰爭,國防實力就現顯出來了。日空軍造成國軍戰士大量傷亡,而且打擊部隊士氣,由於敵空軍活動猖狂,處於戰線後方的部隊調動也深受影響。敵海軍也給國軍造成很大殺傷,在長江和黃浦江的江麵上,日軍軍艦已達40餘艘,艦炮直接支援日軍的戰鬥,艦炮口頸大,給國軍造成很大殺傷。國軍曾兩次攻占黃浦江邊的匯山碼頭,分割了敵人防守陣地,都因敵艦炮的轟擊死傷慘重,不能立足,不得已又撤了出來。連續的進攻使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傷亡慘重,雖給日軍造成一定傷亡,但不能擊垮敵人的防線。

戰鬥進行到23號,日軍從本土開來的第一批增援部隊抵達上海川沙,在長江南岸防守的隻有56師,回顧曆史,感到張治中的指揮在反登陸上著力不夠。當時守在川沙口的部隊隻有一個連。抵擋不住日軍的登陸。從川沙登陸的日軍派出一部分兵力向羅店攻擊前進。

國軍的增援部隊也陸續到達,增援的18軍,其先頭部隊第11師已抵達上海戰區,其他四個師第 14師,第67師,第51師,第6師也在陸續到達中。18軍暫歸張治中指揮。

11師遂即投入奪回羅店的戰鬥。23號下午5點左右,11師冒著敵人的飛機轟炸,對立足未穩的日軍發起進攻。斃敵百餘人,生俘三人,奪回羅店。在清理戰場時,從陣亡的日軍工兵上尉身上搜到日軍作戰地圖。獲知日軍下一步進攻的重點是羅店,嘉定和瀏河。

淞滬戰役可以說一開始國軍的火力就不占優勢,黃浦江沿岸是敵守軍的背後,可是由於日本海軍的優勢,國軍不能涉足,也就不能從後麵進攻敵人。後來又完全失去了製空權,就更被動了。在我們分析了雙方的形勢後,張治中無法吃掉這5000人的陸戰隊和6000人左右的“雜牌軍”的原因也看得很明顯了。

這時在張治中這個中國軍隊的總司令身上,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由於這個插曲和張治中在淞滬會戰中突然辭職有關,我們有必要在這裏介紹一下,否則讓人覺得奇怪,而大部分書裏又沒有講述,給人留下不必要的疑雲。張回憶說,他於23號去看歸他指揮的18軍軍長羅卓英,商量反擊日軍登陸的事,見麵一談話才知道,18軍已劃歸新成立的15集團軍序列,而15集團軍的司令正是18軍的老軍長陳誠。張治中心裏很氣惱,但是沒想到讓他氣惱的還在後麵呐。

張回到司令部,聽說顧祝同(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已到蘇州,覺得自己這兩天一直在前線部隊跑,沒同後方聯係,現在顧在蘇州,應該去蘇州見見顧祝同,有很多事要一起商量商量。於是就去了蘇州。到蘇州想起要給蔣介石打個電話,“滿擬申說一番內心的苦悶”。誰知電話一通,蔣就厲聲問道:“你在哪裏?”

張答“我在蘇州”。

蔣問:“你為什麽到蘇州?“

張把自己的想法在電話裏一通申辯。蔣不認同地喊道:“為什麽商量?兩天找你不到,跑到後方來了!”

張說:“羅卓英原來歸我指揮,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劃歸15集團軍陳修辭指揮了。”

蔣不理他的申辯,嚴厲的說:“為什麽到蘇州?為什麽到蘇州?”

張也來火了:“委員長應該怎麽辦?我是到蘇州與顧墨三商量問題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員長究 竟怎麽樣?”

蔣猛厲地說了一句:“你究竟怎麽樣,還問我怎麽樣!”遂即“光噹”一聲就把電話掛了。

這段經曆的發生,張心灰意冷,就蒙生了辭職的念頭。

讓我們評這段曆史,我們認為張治中不占理。你作為前線司令官,怎麽可以兩天沒給統帥部聯係,那統帥部的命令怎麽下達?情報怎麽溝通?即便是戰況激烈,通訊中斷,也要派人與上級保持聯係。何況上海的戰況還沒到這種地步。再有,擅自到蘇州的事,做的也不對。前線司令官要到後方麵見上級,一般是上級叫你來,你才來。即便自己認為有重大事情要和上級商量,也要事先通報,得到上級的批準才行。沒聽說前麵正打著仗,因為聽說是“老朋友”當了上級,就跑到後方去敘“交情”的。他這樣做是大錯特錯。張治中這輩子打仗沒建樹,倒也“混”了個中將。此事發生後,94日,張治中提出辭職申請,922號獲得批準。辭職後轉任大本營管理部部長。實際是閑置,回老家去了。

撇過張治中的這段插曲,麵對日軍援軍即將到達的新形勢,陳誠認為張治中布置的反登陸力量不夠。向蔣介石建議由他來指揮第18軍,蔣介石隨於21日認命陳誠為第15集團軍總司令,下轄:

羅卓英的18軍,

劉和鼎的第39軍,

俞濟時的第74軍,

周碞的第6師,

炮兵第16團。

防守區域從蘊藻浜北(不含吳淞鎮)至長江岸邊與瀏河以東地區。

國軍的戰略重點轉到反登陸上來。讓日軍的增援部隊無法上岸,才是奪取淞滬戰役勝利的關鍵。與此同時,國軍方麵的增援部隊這時也陸續抵達上海地區。大軍雲集,蔣介石把重新調整編製,軍事機構又加了一層,將很多重點師,或戰場表現好的師(或旅)馬上提升為軍(或師),幾天前的師長變為軍長(或師長)。為便於指揮,統帥部將部隊編為左翼作戰軍(由第15,第19集團軍組成),中央軍作戰軍(第9集團軍);右翼作戰軍(第8集團軍,第10集團軍)。

編成如下:

左翼軍,總司令陳誠; 下轄

15集團軍,總司令陳誠(兼)下轄:

18軍,軍長羅卓英;下轄:

11師,師長彭善

67師,師長黃維

60師,師長陳沛

63師,師長萬耀煌

44師,師長陳永

74軍,軍長俞濟時;下轄

51師,師長王耀武

58師,師長俞濟時(兼)

39軍,軍長劉和鼎; 下轄

56師,師長劉尚誌

獨立第37旅,旅長陳得法

炮兵第16團,高炮第1,第10連。

19集團軍, 總司令  薛嶽;  下轄:

69軍,  軍長      阮肇昌  轄:

        16師, 師長  彭鬆齡

        57師, 師長  阮肇昌(兼)

        8師,   師長   陶峙嶽

       15師, 師長    王東原

66軍,    軍長    葉肇

       77師, 師長    羅霖

       179師, 師長  譚邃

      160師, 師長   葉肇 (間)

     直屬教導旅

75軍,   軍長    周碞

       6師,   師長    周碞

      獨立第34

4軍,    軍長     吳奇偉

      59師,  師長    韓英漢

     90師,   師長   歐震

     32師,   師長   王修身

 

中央作戰軍,總司令朱紹良;下轄:

9集團軍,總司令朱紹良(兼);下轄:

中央作戰軍又分成右翼軍和左翼軍,

右翼軍,下轄:

72軍,軍長孫元良(火線上提拔),下轄

88師,師長孫元良(兼)

18師,師長朱耀華

上海保安總團

炮兵第3團第1營,戰防炮第1營第1連、步兵學校小炮排

左翼軍,  下轄:

78軍,軍長宋希濂;下轄

36師,師長宋希濂(兼)

71軍,軍長王敬九;下轄

87師,師長王敬九(兼)

61師,師長鍾鬆

炮兵地3團第2營、戰防炮第1營(缺第1連)、重迫擊炮第3營。

右翼作戰軍,   總司令    張發奎;  下轄:

8集團軍, 總司令    張發奎 (兼)下轄:

  28軍,  軍長    陶廣   下轄:

        62師,   師長    陶柳

       63師,    師長    陳光中

       55師,     師長   李鬆山

       炮兵第45旅, 旅長   張鑾基

        炮兵第2旅第2

10集團軍      總司令    劉建緒  下轄:

70 軍, 軍長    李覺      下轄:

      19師,  師長   李覺 (兼)

      45師, 師長    戴民權

      52師,  師長    盧興榮

      新編第34師,暫編第11,第12,第13旅。

此後戰鬥的熱點轉移到長江南岸的羅店至瀏河一線,尤以羅店為爭奪焦點。有意思的是,日軍主攻羅店的是第11師團,與中國方麵守備羅店的11師是同一個編號。日軍投入到長江南岸的兵力是兩個師團,第師團和第3師團。後續部隊還在登陸中。中國的反擊部隊是18軍的5個師,後又增加了61師,共六個師及幾個炮團。

23號至25號羅店地區都有激烈戰鬥,25日晚羅卓英與羅店失去聯係,以為羅店失守。蔣介石得知後越級指揮,指接向第18軍下達命令。:“(1)今晚必須恢複羅店。戰令羅店後,即在羅店附近構築野戰工事,一麵在淑裏橋,南長溝,封家村購築據點工事。(2)第11師,第98師今晚仍照預定目標前進。(3)第14師留一團在太倉,一團在福山口構築工事,主力今夜應向嘉定,羅店前進。(4)第61師在大場,楊家行一帶趕築工事。”

26號晨,羅卓英接87師報告,羅店未失,還在國軍手裏。當夜日軍又發動猛攻,18軍守備的寶山,獅子林炮台,月浦,新鎮,羅店,曹王廟,瀏河鎮一線全都有激戰。

28號,日軍第11師團和第3師團在日海軍,空軍的配合下又發動猛烈進攻,日軍第11師團攻陷羅店,第3師團攻陷殷行。日酋“上海派遣軍司令”鬆井石根,又令第3師團分兵攻擊吳淞鎮。在吳淞鎮守備的第61師,鬆懈防備,吳淞鎮被日軍輕易攻戰。蔣介石怒而撤銷61師師長楊步飛的職務,將鍾鬆獨立第2旅與61師合並,任命鍾鬆為第61師師長。

28號晚上15集團軍調整部署,對日軍進行反擊。將日軍占領羅店的部隊包圍,割斷了羅店之敵於外圍的聯係。蔣介石知道羅店丟失後,曾兩度打電話給陳誠,羅卓英命令道:“羅店關係中要,必須限期攻下。”同時電令各軍說:“此次抗敵作戰,為我民族死中求生惟一出路。。。。。 凡貪生怕死,臨陣畏怯。。。。。不盡其職責而致殆誤戰機者。。。。。當按照軍律,衡情論罪,不稍寬假。”18軍圍攻羅店的第11師,14師,67師等部隊,勇猛衝鋒,反複爭奪,但由於敵炮兵火力猛烈,雖付出重大棲牲仍不能攻下羅店。實為憾事。

當然日軍也陷入苦戰,第11師團與第3師團陸路聯係被割斷。鬆井石根深感力量不足,發電向日軍大本營求援。日軍大本營,一麵在日本國內籌組3個新的師團,即: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01師團增援上海日軍,以加強長江一線的攻勢;一方麵由於從日本國內來的部隊需要時間,又緊急將華北的後備兵力中抽調十幾個大隊的步炮兵力,經海路急運上海;同時從台灣調來步兵5個大隊,炮兵一個中隊加強給第11師團。令第11師團打通與第3師團的聯係。

中國軍隊也從與日軍的血戰中正視了艦炮的威力。將一開始時“以廣大正麵攻擊登陸之敵,壓迫於江岸而殲滅之”的戰略修改為:“以狀況逐次於後方占領陣地,采取攻勢防禦,乘其海,陸火力不能協調之際(意為在敵艦炮射程之外),發揚我之精神與物質威力,一舉而擊滅之。”等明白這個道理,國軍將士已血流成河。很多部隊在硬拚中已被打殘了。如98師傷亡官兵4960人,14師的42旅原有兵力8000人,到9月底時,僅剩兩千人。而胡宗南的第一軍所屬的第1師,第78 師,旅以下軍官傷亡達到80%

一線部隊都是采取隨打隨補的方針保持編製,人員都是從後方部隊中抽調的,有的是無槍人員,發了槍就上前線,負了傷到醫療所還報不出自己的單位。長江南岸本來就是水網地區,而且地下水位高,挖一米就能見水,所以士兵等於是在泥水裏做戰。一個月下來,有傷的傷口泡爛,無傷的也出現爛檔爛腳。而且由於日軍又製空權,部隊白天不敢生火做飯,士兵經常是餓著肚子打仗。狀況非常艱苦。

國軍的傷亡也意味著日軍的傷亡不輕。進攻長江南岸的第11,第3兩個師團到9月底也傷亡了10988人。日軍的參謀觀察團,在觀察了8月下旬和9月初的戰鬥後,於910號反回國內,向大本營報告說:“(1) 敵人的抵抗實在頑強,無論是遭炮擊或是被包圍絕不後退。(2)估計敵人的第一線兵力約為9萬人,第二線兵力約有27萬人至28萬人。(3)中國居民對日軍有著極其強烈的仇恨心。(4)由於軍艦已運送緊急動員的部隊,致派遣軍後方供應接濟不上,兩師團陷於嚴重的苦戰中。”

101號日軍新開來的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01師團到達,開始在長江南岸登陸,加入到對第15集團軍的攻擊行列中。日軍兵力加強後,又展開一輪新的進攻。由第9師團附第3師團一部主攻蘊藻浜方向,中國防守部隊第16師,第8師及稅警總隊頑強反擊,日軍進攻非常困難,在國軍的火力攔阻之下不得已隻有挖壕溝,一米一米地前進。日軍的海空火力對中國守軍狂轟濫炸,各部損失慘重,第8師移交陣地給接防的部隊時,全師隻剩下幾百人。可見戰況之慘烈。日軍第9師團一部突過蘊藻浜,戰據了南岸灘頭一公裏的地方。

戰至十月,國軍的陣線已向後退,同時又有新的部隊開到,連遠在廣西的部隊廖磊部也開到了。廖磊被認命為第21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1軍,軍長胡宗南,第1軍下轄:

                  1師,師長李鐵軍

                 78師,師長 李文

                  32師,師長 王修身

48軍,軍長 韋雲淞, 第48軍下轄:

                 173師,師長 賀維珍

                 174師,師長 王讚斌

                 176師,師長 區壽年

                171師, 師長 楊俊昌

另有歸集團軍直轄的

19師,師長 李覺

26師,師長 劉雨卿

135師, 師長 蘇祖馨

開到上海戰場的國軍總兵力以達70萬人。日軍大本營也於109號做出組建第10軍,增兵上海,從杭州灣登陸,開辟上海南方戰場,攻擊國軍側後的決定。第10軍轄:第18師團,第6師團,第114師團,及步兵第9旅團。這次增兵後日軍投入上海戰場的兵力達30萬人。

第三戰區將第21集團軍用到蘊藻浜方向,反擊日軍第9師團的進攻。蘊藻浜方向的戰鬥已成上海戰場的焦點,日軍的企圖很明顯,突破蘊藻浜直插國軍中央作戰軍的背後割斷中央作戰軍與國軍其他各部的聯係。國軍統帥部當然看清了日軍的企圖,決定用新到的桂係軍隊為主力,在陳誠第15集團軍,薛嶽第19集團軍配合行動下,將日軍反擊回去。

桂係的48軍,步兵裝備不錯,士氣高揚,紀律嚴明,作戰勇敢,但是缺乏重炮,也缺少國際大戰的經驗。174師有一個團,在火線上接防,安老規矩,全團集合站隊,由團戰訓話,做動員。沒想到讓日軍飛機碰上,一頓狂轟濫炸,全團當即傷亡近半。太可惜了,仗沒打,人先亡。

1021日國軍開始反擊,主攻方向是陳行,頓悟寺,桃源浜一線。由於國軍炮兵火力弱,壓製不了敵炮,再加是桂軍隊對於步炮配合以及防炮的訓練不夠,在敵人的火網下傷亡慘重。旅長傷亡4人,團長傷亡10人,團長以下軍官,傷亡過半。重大的傷亡使進攻不得不停止。

戰至22號,國軍攻勢稍歇,日軍開始進攻,桂軍等日軍靠進,用手榴彈,機槍,步槍頑強反擊,使日軍進攻的部隊死傷亦重,不少中隊隻剩下20來人。日軍調整布署,增調坦克,加強空中轟炸,24號,25號連續猛攻兩天,終於在26號攻下大場鎮。守大場的是第9集團軍的18師,師長朱耀華。朱師長在日軍攻下大場時自殺,保持了軍人氣節。

國軍退守蘇州河南岸,中央作戰軍編製取消,司令官朱紹良調西北地區,將正麵戰場分為左右兩個作戰軍,原屬中央作戰軍的第9集圖軍劃歸右翼作作戰軍,左翼作戰軍:轄第15集團軍,第19集團軍,第21集團軍及一些直屬師旅等部隊。右翼作戰軍轄:第8集團軍,第9集團軍,第10集團軍,及一些直屬部隊。

1031日激烈的戰鬥在蘇州河一線發生,主攻部隊為日軍第3師團,第9師團,第11師團配合做牽製性進攻。在國軍堅決反擊下,日軍進展緩慢,戰至114號夜,日軍第3師團首先突破了蘇州河防線。

也就在當天夜裏,日軍新組建的第10軍,乘坐約100艘大型艦隻到達杭州灣。五日清晨即開始在艦炮,和空軍的火力掩護在金山衛一帶登陸。而守備這一帶的第8集團軍,由於迭次抽調兵力用於正麵戰場,留下來守備這一帶的隻有一個不滿編的63師。根本擋不住日軍的登陸。張發奎雖急調一些部隊趕來,試圖封閉登陸口岸,但是遠水不解近渴。

107號日軍在金山衛一帶登陸完畢,108號日軍第10軍開始強渡黃浦江,形勢對國軍極為不利。蔣介石下令上海戰區國軍全線後撤,顧祝同當夜緊急下達撤退命令,令所有參戰部隊向上海西麵的安亭轉進。這麽龐大的部隊撤退需要詳細的計劃,由於這時敵已靠近,而部隊又沒有事先準備,立刻就造成了混亂。本來防線上就已是千瘡白孔了,這時就傾刻間崩潰了。9號晨,向西去的公路上擠滿了西撤的部隊,在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下有敵兵追擊的情況下,國軍顯得狼狽不堪。大部分部隊已不成建製,隻是往西拚命的奔跑。安亭是停不住腳了,再往西跑。1112號日軍完全占領上海。

淞滬會戰雙方的傷亡人數,日軍戰史上說:戰死19360人,傷78420人,總計:97780人。約十萬人,相當於損失4個師團。中國方麵傷亡是25萬人。正如前文書我們說到的。這裏也含一些失蹤人員被統計成戰亡數字的。總計雙方是12.5 。 差別不是很大。大戰三個月的淞滬會戰到此落下了幃幕。

滬戰評論:

滬戰失敗,表麵上說是日軍的重裝備多,飛機,大炮,坦克,艦炮。立體火力。中國軍隊在裝備上與敵比不足。所以傷亡重,守不住陣地。這些都是客觀現實。但是主觀上有沒有毛病呐?

首先說滬戰的第一任總司令張治中的言行表現就很離譜。他在回憶錄中所言有推脫責任之嫌。他說:“我預定十三日佛曉攻擊,本想以一個掃蕩的態勢,乘敵措手不及之時,一舉將敵主力擊潰,把整個上海拿下。但現在失此良機,似乎是太可惜了!”他這裏說的“失此良機”指的是十三號這天蔣介石沒讓他攻擊,而是然他等等。真想他說的就因這一等就錯失良機了嗎?難道說十三號敵還“措手不及”,十四號敵就準備好了?這怎麽可能呐!看看後來的描述,敵之堡壘大炮都打不透,這是一天就建好的?像這種統帥與司令間的心情不一致,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因而把握進攻的時間不同的問題,世界上各國都一樣。這很正常,還況這裏說的由是今天明天之差。從後來的戰鬥看日軍事早有準備,根本不存在“措手不及”之說。

817號淩晨,張治中發動總攻後,曾給軍委會發過一封報告,其中有句說:“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入,不在攻堅,但因每一通路皆為敵軍堅固障礙物阻塞,並一站車為活動堡壘,終至不得不對各點目標施行強攻”。這種講法又有問題,什麽是“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入,不在攻堅”?司令原來沒作攻堅準備,而是準備沿馬路走到匯山碼頭去,讓你來上海是逛大街啊?!敵人在哪兒呐?在堡壘裏。你不進攻堡壘,把敵人消滅,你就是“入了”又有什麽用。

啃不掉日軍的上海守軍,他又說了:“在開戰前,蔣問我:‘有沒有把握?’我的答案就是:‘一定要有空軍和炮兵的配合。’而自開戰以後,因為這一個條件的缺乏,以致未能達到占領全滬的目的。”我認為這不是一個英勇的將軍該找的理由。麵對強敵就不打了嗎?何況你也不弱啊,兩個標準德械師。三個炮團。還有一些空軍的助攻。我想強調的是,張總司令你有沒有到前沿觀察過敵人的形勢。像彭德懷那樣,像林彪在秀水河子那樣,抵近觀察過敵人之堡壘及敵人之火力,進而用你的智慧,給部隊以指導或製定有效的攻擊方案?你沒有。那你現在說這種話太丟麵子了。

我們在這裏要評說的就是,這是國軍的普遍現象。我們在這裏摘取幾段來自一線的報告,看看當時的現實。

92號,國防部2廳派駐前線的聯絡員發來了下麵報告:

“滬戰重心移至羅店後,我軍部能致勝的原因:

自滬戰重心移至羅店後,我軍兵力原較敵軍雄厚,其不能致勝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我軍缺少重炮,受敵艦,敵機轟炸;

各指揮官不常上前線,對敵戰略無具體計劃,對下無詳細指示;

各部隊之統帥及聯絡無詳密之規劃;

兵站之設立,糧秣之運輸,事先無充分準備,前線士兵常終日不得一飽;

每遇總攻時,事先鈞無精密部署,各部隊差遣頻繁,急劇間調往前線開始作戰,疲勞未複,精神不濟。

1012號,戴笠給蔣介石的報告中轉發由他派往前線的調查員的報告說:

“(一)昨日16時起,敵機4架在大場北麵蘊藻浜南岸上空,轟炸我陣地至17時。敵炮複以猛烈火力向該線炮擊,同時敵軍200餘人衝入19師防線,該師士兵即自動退卻。稅警團見狀亦紛紛後退,於是布防禦新馬路傍之稅警團跑兵營及炮2團之炮兵營亦遽卸炮退卻,甚至僅帶炮閂零件棄跑而逃。

我左右翼之316師,87師亦同受影響,一時真如,大場路上秩序大亂,甚至因路擁塞,竟向棉花田亂跑,直退至大場僅1公裏之地帶及真,大路沿線,19師及稅總團委最多(總數約2000人)。

(二)傍晚19時許,朱紹良總司令至大場鎮壓,並由18104團派兵在真如及真,大沿線,架機槍掃射阻擋後退,集合反攻並增兵追擊,至25團到後,始漸恢複陣地,激戰達旦未止,情形吃緊。”

1024日,有一位自稱是“東戰區前線一士兵”的人直接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反映前線的情況。信稱:

“竊士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前線所見不敢不告。

鈞座以持久消耗之政策,誠足以致日人死地。惟人員與武器之消耗,因指揮之失當,

組織之不完善,受無謂之消耗者實多。羅店、月浦等戰役,指揮部署極其混亂,擔架與運輸隊之組織,皆有名無實,故官兵之負傷者,有終日無擔架抬下。

收集傷亡者之武器,亦無法運回,一至晚間背進,則悉數拋棄,所謂拋兵、棄械之戰爭,又焉能持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