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的雲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飄去飄來,瀟瀟灑灑在九霄。
從不算計,從不尋找。
管他明天化作春雨,還是冰雹。
個人資料
幸福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字】止戈為武

(2024-05-02 19:37:52) 下一個

止戈為武
文/幸福生

“武”,會意字。甲骨文中,“武”由“戈”和“止”組成的,戈是一種兵器;下麵的止是腳趾,表示行動。合在一起,表示行軍、征伐,武力解決。

古字“構成武”的“戈”是有一撇的“戈”,在隸書和楷書中“戈”字無撇。其實,這是這一撇並沒有消失,而是移到了橫的上麵,成為左上角的短橫。看來武器也變了,又萬變不離其宗。

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戢(jí),為收斂、停止的意思。楚莊王的止戈為武,得到了字聖許慎認可,並在《說文解字》中引為典故。

然而,止戈為武,完全被近代文字學鄙視。普遍認定,武”字中的“止”隻能是腳趾,而腳是用來行動,而不是停止的。這樣“武”就必須是,耀武揚威的軍事行動。

堂堂字聖被今人鄙視,最大的原因是不懂甲骨文。甲骨文可追溯到殷商時期,但在許慎的漢代甲骨文早已失傳。甲骨文被王懿榮發現,那是光緒年間的事,是在1899年。可以說,我們知道的有名有姓的古人,沒有一個懂甲骨文的。

從甲骨文中看,“止”的確是腳趾。腳難道就不能停嗎?千裏之行是腳趾,穩如泰山的站立也是腳趾。老子的《道德經》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戰爭的終極目標,難道不是永無戰事,長治久安嗎?

以戈止武,其實是武力的平衡。愛好和平不等於自廢武功,以武促和,以武維和才能長治久安。真正能維護和平的力量少不了武力。

“武”首先講武德,無論是戰爭或是比武,都有道德評判。比武要公平公正;戰爭要善於用兵,避免濫殺無辜,善於製止戰爭,化幹戈為玉帛。否則即使勝也是“勝之不武”。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暴力和戰爭依舊頻繁。從冷兵器到熱兵器,武器被一次次改寫。從常規武器到大規模毀滅性殺傷武器,幹戈越來越厲害,止戈越來越需要智慧。

戈是止武的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手段。止武離不開妥協,合作,交流,融合與智慧。可惜曆史總是把“一將功成萬骨枯”說成戰爭的英雄,把冤冤相報說成複仇的英雄。

崇尚武力的時代早該過去了,文明的終極目標是和平與安全,是解甲投戈,止戈為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