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誠勿擾(II) - 也談我對私校的體會

(2017-01-28 11:08:37) 下一個

2015-04-08 18:30:27 (原作發於文學城學商學法群組討論區)

 

類似收入的家庭,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選擇自己的消費,經濟學上把這個叫做Utility Function。

很多時候看論壇,大家都想證明自己的Utility Function是最合理的,其實大可不必。每一種消費方式都有其利弊,隻要這是你自己經過思考後決定最適合自己的就好。 走你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雖然話是這麽說,但是消費方式的確是有傳染性的。不論是名牌西裝,包包,還是私校。:)

我也不能免俗,周圍人的影響肯定在送孩子上私校的決定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和LD都很幸運,年少時候有機會在美國最好的私糕學習,對於絲糕的優點有親身體會。但把孩子從小開始送到私校學習,這個在我們有孩子之前也並沒有考慮過。

有了孩子之後,自然就對別人的孩子去哪個幼兒園,哪個小學,中學等開始感興趣。

這才發現,身邊的幾個我最佩服,認為最有頭腦的人,原來都沒有把他們的孩子送入公校。盡管他們所住地區的公校是出名的好,他們還是選擇了學費不菲的私校,而且基本上都是從小開始。

也是這時我才發現,原來私校有這麽多,從小學開始就有各種各樣的,不論孩子是專長理科的,擅長運動的,還是喜歡藝術的;愛學習的和不愛學習的; 喜歡和人接觸的和不喜歡和人接觸的,甚至有學習障礙的,都能找到幾乎是為你量體裁衣的那個最適合你的私校和同學群體。而公校,隻有那麽呆板的一種。

大鍋飯本身也許並不乏營養,但一旦嚐到了小灶的甜頭,再走回頭路去吃大鍋飯就食之無味了。

私校,是一個教育理念,一個發展體係,絕不僅限於大學和絲糕。而是從小學,初中,高中開始就融貫一體的。

如果大學是那套西裝,那麽中學就好像是襯衫和領帶,小學就是鞋和襪子。國人講究好西裝一定要配上精神的襯衫和漂亮的領帶,正應了常說的”領袖“的重要;西人配衣裝似乎更重視鞋子,很多西人不惜花學費讓孩子上合適的私小。

很多老中一提私校就必提寄宿絲糕,但討論來討論去總是把討論重點都集中到”寄宿“這兩個字上。其實”寄宿“不是私校的重點和真諦。寄宿高中隻是私校中的一種,它的優點在於可以麵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精英,從而有多樣性多元化的學生群體。

我並不反對甚至經常支持朋友送孩子去寄宿高中,因為我和LD自身都有很好的寄宿經曆。但我不會為追求寄宿而寄宿。寄宿肯定對大多父母來說是個非常困難的決定。

我們沒有送我們幾個孩子中的任何一個去寄宿絲糕,因為離我們住的很近的地方,就有幾乎在各方麵都可以和頂級寄宿絲糕媲美但卻不需要寄宿的私立學校,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

我知道很多人所住的地方並沒有這種條件。我們很幸運能住在這樣的地方,但這個也不完全是偶然。在老大未上學之前我們特意搬家到這裏,因為我們做過了充分調查研究,之後選擇了這個我們認為最適合我們居住,能為我們的家庭提供最佳營養,能夠讓我們在最良好環境下養育幾個孩子的地方。這裏有優美方便的居住環境,有非常優秀的公校,更有好幾所非常優秀的私校。選擇這裏居住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我的孩子會獲得哪一所私校的錄取,但是我們決定試一試。

為了這個選擇,可以說我們也付出了很大代價。LD辭職成了家庭主婦,從此犧牲了她當時如日中升的事業,我在職業上也作了相應的調整。不過為了我們的家庭和孩子所做這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無怨無悔。

其實這樣的家庭生活和孩子們,本身就是我們的”美國夢“。 :)

我家老大是我們在子女教育上的”實驗品“,走了少許彎路之後終於找到了最適合的私校。後邊的弟弟妹妹們就輕車熟路了。

老大的私小麵試,與其說是麵試孩子,還不如說是麵試父母。我想我們自己的絲糕經曆,多多少少也有些幫助。老大當時進了這個地區最難進的私校後,很多美國朋友問我和LD是不是這裏的校友。 估計他們也想不明白我們兩個老中的孩子是怎麽混進去的。:)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如果從小都去公校會是什麽樣子,不過我也不會去想這個。我喜歡他們現在的這個樣子。我很感恩他們能夠這樣陽光,快樂和全麵的成長。

如果你問我,我隻能以我自身的體會告訴你,能從小送孩子去一個合適的私校,很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