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寧頭戰役國軍坦克兵見證解放軍士氣崩潰時的慘狀。

(2017-02-17 13:06:03) 下一個

1949年10月國軍在金門古寧頭大捷。捷後免不了各方爭功,互挑短處的情況。台灣畢竟比較開放,很多這種“有損國軍形象”的言論都公開發表了。讓世人有機會更真切地了解戰鬥實況。

當時國軍駐守金門的坦克部隊立了大功。但從部分坦克兵的回憶資料來看,他們的功有一部分是因為步兵單位畏縮不前而被迫立下的。當時許多步兵單位士氣低落,軍官指揮不動。指揮部就拚命調坦克兵去打頭陣。令人驚訝的是,區區幾輛坦克與數百上千的解放軍對陣。居然迫使這些解放軍都投降了。

看了國軍坦克迫使解放軍投降的過程。讓人感覺戰爭非常殘酷,人生很悲慘。

金門登陸戰鬥於夜間爆發。據坦克兵的回憶,天亮之後他們就被調到各處去打頭陣。而許多步兵部隊行動遲緩,甚至故意拖延。坦克兵們前往解放軍灘頭陣地的時候能聽到指揮部和步兵長官的通話。當指揮部要求某師向前移動迎敵時,該師長官抗拒說,前方共軍抵抗非常頑強,戰鬥激烈,暫無法推進。指揮部隻好說,你看情況吧,有可能盡量向前推進。而坦克兵剛剛從那個師陣前經過,根本沒有看到共軍。但他們隻能心裏罵,不能說。同時繼續駕著坦克,孤零零地朝共軍陣地進發。

坦克並不是正麵闖入解放軍陣地,而是利用退潮後海邊大片的沙灘從側後接近解放軍。雖然隻有三、五輛坦克逼近,但是因為出乎意料,加上昨晚登陸過程混亂並遭遇了一些阻擊,解放軍部隊士氣不穩。部隊顯得驚慌無措。他們在灘頭附近陣地是朝陸地方向修的。後方沒有掩護。而國軍坦克突然從後方出現,幾輛坦克槍炮齊射瞬間殺傷數百官兵。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讓解放軍部隊士氣瞬間崩潰了。很快就有人舉起白旗要求投降。

坦克兵停止射擊,通知步兵部隊前來接受俘虜。但那些步兵居然怕到連過來接受俘虜都不敢。讓幾輛坦克孤零零與上千解放軍官兵對峙。等的時間越長,坦克兵們越害怕。但他們不敢出坦克去指揮俘虜。因為先前曾有坦克兵出去接受俘虜時,被附近拒不投降的解放軍射殺。因此他們隻能一遍遍催促步兵快來。而這時解放軍隊伍裏也出現騷亂現象。部分拒絕投降的官兵企圖迫使其他人聽從指揮。坦克兵沉不住氣,於是再次開火彈壓。一部坦克開火,其他幾部立刻跟著打。一陣凶猛慘烈的屠殺,又有數百解放軍被打死打傷。

解放軍部隊再次要求投降。國軍坦克兵再次停火。這次為了讓國軍放心,解放軍陣地裏的官兵開始扔槍,一支支槍扔得又高又遠,讓坦克兵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們再也沒有戰鬥能力了。直到這時,坦克兵才敢鑽出來指揮俘虜集合,然後交給步兵。

坦克兵繼續前進,攻擊另一處解放軍陣地。這處的解放軍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事。於是沒有多少抵抗,而是直接扔槍。

國軍坦克兵就這樣在多處立功。俘虜數千解放軍。

三大戰役後,解放軍士氣達到高峰,國軍士氣降至冰點。以後的戰鬥,大部分是國軍一觸即潰。隻有少數例外。金門古寧頭戰役就是其中一次。而此役中國軍士氣總體也是很低落。沒打就準備投降的意識很強。如果不是國軍坦克部隊在場,再加上各種巧合幸運,國軍還是守不住金門。國軍方麵自己也這樣說。

當時解放軍部隊的士氣,可以說連戰皆捷,氣勢如虹。但一次突然的逆境,卻很快地導致士氣崩潰。如果那數千解放軍中有數百人敢於冒死帶著手榴彈炸藥包從四麵八方猛撲向這幾輛坦克的話,解放軍的勝局也是確定的。

士氣是變量,不是常量。任何軍隊都不要聲稱本軍官兵在所有逆境下都會表現如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