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恒大事件與契約精神 (時評溯源2015.12)

(2017-05-31 20:27:38) 下一個

恒大事件與契約精神  (時評溯源2015.12)

亞冠聯賽的決賽中,恒大私自撤下了東風日產的廣告。想來恒大自己並不覺得這是個事,至少不覺得這是個大事,哪個廣告不是廣告,不就是幾個字的區別嗎?
不僅恒大自己,好多局外人也為這點小事鳴不平:恒大有錢,想做誰的廣告自己願意,幹別人鳥事?恒大抵製日貨宣傳國產,不折不扣的愛國舉動;恒大把自己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的體現;不就是一點違約金嗎,恒大給了不就結了?……
都說西方做事以人為本,富於人性化,其實這是錯覺,西方文化的精髓是契約精神,和人性化風馬牛不相及,有時為了守約甚至“慘無人道”。如美國,各州的法律五花八門,有的連中國人看起來都簡直侵犯人權,州民怎麽辦?可以要求政府修改法律,但沒修改前,必須老老實實遵守,犯了法一樣坐牢,那時可沒人說“人性化”,上帝親自來求情也不頂用。這不正是苦於有法不遵的國人的理想嗎?為何到了自己身上,就開始崇拜“人性化”了呢?
何為“人性化”?這就是真正的人治社會特征,每個人都按自己的設想人性化,契約何在?法律何在?社會能不亂套嗎?中國以前的“人性化”,是基於官本位,有權的人想做什麽事,處處都好變通,現在,官本位還沒有徹底根除,金本位又登堂入室了,有了錢,做事似乎更好變通,用錢砸死人,不僅僅是個笑談而已。拿恒大來說,做這樣的事早不是第一回了,幾年前的恒大女排,用國家隊的陣容出征世俱杯,明明是掛羊頭賣狗肉,赤裸裸的欺詐行徑,不是也有人鼓掌叫好,說這是恒大的本事,隻要能為國爭光,什麽人去還不都是一樣?不守契約的毛病,究竟是誰慣出來的?
違約金,是對不遵守契約者的懲罰,而不是有了違約條款就可以開脫責任,更不是鼓勵有錢任性,我有錢,我喜歡違約。恒大是個胸懷大誌一心要做出國際範的企業,國人奈何不了他,國外呢,比恒大錢多的地方不是一個兩個,如果大家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該當如何?真正的法治社會是不會給違約者開綠燈的,為這毀了前程也是咎由自取,但願恒大這次花錢買來的不僅是廣告,還有深刻的教訓。如此,恒大幸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