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日本,誰上了賊船? (時評溯源2015.12)

(2017-05-31 20:26:12) 下一個

印度、日本,誰上了賊船?  (時評溯源2015.12)

中日的高鐵是冤家對頭,在泰國和東南亞,都爭得你死我活,人頭打出狗頭的架勢,可在印度,卻是風平浪靜、波瀾不驚,日本新幹線不費吹灰之力,大單就到手了,中國好像隻能旁邊看著,眼睜睜插不上手。
中國是輸了嗎?不一定。
印度和日本都是影響力不小的國家,也都是不甘寂寞的國家,為了抗衡中國而互相勾搭,早就不是什麽新鮮事了,這個單子,完全就是一條“政治高鐵”,投名狀而已,本來就沒中國什麽事,何談輸贏?
中國不算輸家,而印度和日本也絕不是共贏,今天,就來談談這個題目。
第一、印度就不該現在修高鐵。
印度作為新興大國,未來世界重要的一極,方方麵麵都要和中國一爭高下,什麽都不甘人後,高鐵作為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又是中國的強項,印度當然就更不能缺席。但是,高鐵不僅是一條跑得快些的鐵路而已,更是大工業化的助推器,原料、產品、物流、人員、乃至軍隊的快速移動,調配得當,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反過來,也隻有大工業化的支撐,高鐵才能發揮應有的能量,中國也是經濟實力達到足夠火候之後,才有的高鐵大爆發。印度,雖然有著幅員遼闊的國土,不亞於中國的人口基數,但是工業化才剛剛起步,消費水平更是不敢恭維,既沒有中國東南西北大流動的民工潮,也沒有中國動輒數億人次的春運,更沒有中國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高鐵很像是個看不見需求的早產兒。漫說高鐵不僅在建造和維護上是個“錢老虎”,更是個超級耗能的“電老虎”,印度還偏偏是個缺電的國家,居民生活不說,工業用電也捉襟見肘,如此,不把這有限的能源用於生產,卻用在了交通運輸上,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生產不出來東西,又有什麽可運的呢?
第二、印度更不該讓日本修高鐵。
讓日本來修印度的高鐵,政治上的正確性無可挑剔,但經濟上,印度並不是沒有別的方案可選擇,除了中國,德國、法國、加拿大都可以啊,偏偏看中費用最高、周期最長、性價比最低的日本,印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些錢給中國,中國能把一條變成一條半。何況日本的新幹線雖然年頭不少了,也隻能說在島國的一畝三分地還算好使,對外輸出麽,好像就隻有台灣省的一小段,據說還弄得不怎麽順手,拖了十幾年不能全線貫通不說,高昂造價和稀少客流的反差,讓台灣高鐵幾乎到了破產的境地。這麽大一個教訓就放在眼前,印度也不說睜開眼睛看一看,能怪誰呢?
第三、日本也不該給印度修高鐵。
高鐵不是展覽館,修完了讓人們看得見就完事的,好與不好,不是看廣告,要看療效。中國有多種多樣的氣候地形可以試手,平原、草原、丘陵、山地、高原、沙漠、凍土、雨林,最冷的最熱的、最高的最低的、最幹的最濕的都建過了,早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身,日本行嗎?不說印度那高溫多雨、動不動發洪水的氣候日本施工隊能不能降得住,就說印度的傳統鐵路是怎麽個運營法,世界人民都是看在眼裏的,換成高鐵,還指不定出什麽幺蛾子,日常維護得多操八倍的心。萬一收益不怎麽樣,或者出了什麽事情,雖然都是印度自己的責任,可好說不好聽啊,總把這些毛病和“新幹線”連在一起,算不上是什麽好口碑吧,難道就不怕砸了牌子?
但是,印度既然開了這個頭,也就容不得再走回頭路。萬國牌的武器還勉強能湊合,萬國牌的高鐵卻無論如何使不得,不兼容啊,換軌來換軌去的,高鐵早就成了低鐵,錢也就算是打了水漂。說一千道一萬,已經上了賊船,也隻好目送他以後怎麽應付了,別人急,沒有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