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製曆史小貼士

(2017-04-24 22:35:43) 下一個

自製曆史小貼士

之一:聯合國五常現在是這個星球上神一般的存在,有核武器,有否決權,說話管用,人人羨慕。可就在不久的從前,有幾個牛國還真是不買五常的帳,真刀真槍幹過幾回的。下麵說說牛國排行榜。
No3:日本。
二戰中的日本,侵占了中華的半壁江山,把大英帝國趕出了亞洲的一多半殖民地,整垮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還在諾門坎試了試蘇聯的深淺,五常裏麵碰了四個。但是戰績並不怎麽樣,可說是欺軟怕硬,最後關東軍被蘇聯一鍋端,還讓美國扔了兩顆蘑菇,差點滅國,以慘敗收場,也隻能說是曾經碰過罷了。
數量指數:4,質量指數:3。
No2:德國。
元首治下的德國可是不一般,戰爭伊始,先是橫掃法蘭西,再將英國炸得半殘。而後掉頭東進,讓強悍的蘇聯千裏大潰退,退到離紅場僅一步之遙。如果美國不是等到戰爭快結束才參戰,而是碰上兵強馬壯的納粹,估計也占不了便宜。雖也是五常裏麵碰了四個,但場麵可比日本強多了,基本沒落過下風,如果不是被四強聯手圍剿,勝負還真是不好說。
數量指數:4,質量指數:4。
No1:新中國。
新中國的建立,雖說是靠小米步槍打下來的,可僅僅三年,就把已經是聯合國五常的黨國趕到了寶島上。又過了一年,朝鮮半島,和白頭鷹、約翰牛、高盧雞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大戰三載,最終打了個平手。後來在珍寶島,又跟如日中天的北極熊掰了一把腕子。雖說打的幾仗不如二戰那麽雄偉壯觀,但是單挑五常,居然一次都沒落敗,就不可謂不牛了。這樣的國家不進五常,誰又能進?
數量指數:5,質量指數:3。

之二:中國在朝鮮戰爭中,不但是以一敵十六不落下風,還把一個名詞徹底打進了曆史的垃圾堆,這個名詞就是“聯合國軍”。似乎從那以後,掛著聯合國的的名義真刀真槍上陣衝殺的軍隊再也沒出現過,取而代之的是隻管站崗放哨、維持治安的“老和部隊”……不不,“維和部隊”。有人問了,那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打來打去的又是什麽隊伍?哈哈,那不是聯合國軍,沒得到過聯合國授權的,隻是私下拉起來的杆子,應該稱“多國聯軍”才是。

之三: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自稱是最重要的第三世界國家,言外之意,就是小國的領袖。要是說進入五常之後嘛,這個稱號是當之無愧的,要是說剛建國的時候,就讓人有點慚愧了。那時候的小國領袖,是“不結盟運動”的大盟主印度,在北約華約的地盤之外,也算是一方大當家的了,左右逢源、人見人愛,儼然三分天下的勢頭。如果好好地廣積糧、緩稱王,用不了多久,聯合國第六常的位子絕對穩穩到手了,可不知道印度怎麽想的,也許好日子太多迷了心竅,不甘心隻在周邊抖抖威風,居然敢捋起大中華的虎須來。結果怎麽樣?一場敗仗,不但丟光了臉麵,還丟光了內裏,紙老虎的本質暴露無遺。要說這“不結盟運動”的國家,還真的是不結盟,說得到就做得到,拋棄盟主連眼睛都不帶眨的,沒過多少年,便一窩蜂把中國抬進了五常,讓印度徒呼奈何:怎麽找了這麽一幫隊友?!

之四:共產黨從建立之時起,就一直是力量上的弱者,不得不直麵強敵,小心翼翼,在夾縫裏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不敢有一絲懈怠。與之不同,國民黨從建立之時起,就一直以強者的麵目示人,每個曆史轉折的關鍵時刻,看起來都能穩操勝券,然而,每一次還都是暴打了世人的眼鏡。辛亥革命,國民黨挾推翻帝製、建立共和的不世之功,理所當然地成了天下的共主,但打得了天下,卻坐不穩龍椅,先是讓北洋卸了權,然後又弄得天下大亂,軍閥混戰十幾年,直到北伐成功,才重新收拾起舊山河。沒消停多久,麵對侵占東北的僅僅幾萬關東軍,已擁軍百萬之眾的國民政府,卻隻會駐兵關外,等候著國聯的公平裁決,整整六年裏一槍一彈未曾放過,還真不如萬把人孤軍奮戰的東北抗聯有血性。抗戰爆發,國軍雖不比鬼子的凶悍,可兵力也是遠遠占優,何況本土作戰、萬民擁戴、盟國支援,天時地利人和俱在,但打起來,卻經常幾個軍團拿不下鬼子一個師團,被一路趕到了西南的窮鄉僻壤,還居然想得出花園口這般戕害萬民的招數以自保。至於解放戰爭的幾百萬美械打不過小米步槍,就不必再說了。到了台灣這彈丸之地,又捎帶了大陸的諸般財富,按理說偌大中國治理不好,區區一個小省總不該有問題了吧?不然。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又手持著四小龍的豐厚家底,居然被一個本地派的民進黨搞得灰頭土臉,自身的存在都出了麻煩。有人諷刺曰:國民黨丟了大陸去台灣,丟了台灣去大陸。當然來大陸沒有什麽,同胞的情誼為重嘛,但堂堂一個百年政黨,究竟以什麽名義來大陸呢?作為地方執政者也就罷了,要隻是作為一個社會團體來大陸,麵子上也太過不去了吧。

之五:前些天,看到一個各國GDP數十年來變化的表格資料,感慨良多。數據太枯燥,就不一一細寫了,單說結論:四十年前,中國的GDP趕不上芝麻大的荷蘭;三十年前,中國的GDP隻是美國的一個零頭;二十年前,中國的GDP僅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十年前,中國的GDP堪堪與英國持平;一年前,中國的GDP是日本的兩倍多,超過英法德的總和,和美國相比,也是其六成而有餘。雖然我並不讚成GDP就代表一切,但數據不會撒謊,這樣的變化足以說明一些問題,GDP不是萬能的,沒有GDP卻是萬萬不能的。

之六:研究了各個國家的名字,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凡是用一個字當國名的“某國”,不是大國就是強國,像中國、美國、俄國、英國、法國、德國……都是,韓國、泰國也勉強算吧。兩個字或三個字的國名,多是些半大不小還算可以的國家。四個字的,檔次就開始有些下降了,毛裏求斯、馬爾代夫、塞浦路斯、尼加拉瓜……字數再多的,像什麽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等,蕞爾小國,沒幾個人知道了。

之七:近二三十年,世界上興起一股分裂風,好多國家不是崩潰就是解體,名字隻能從曆史書中去尋找了。分裂已遂的國家有:蘇聯(分裂成十幾國)、南斯拉夫(分裂成六國)、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兩國)、蘇丹(分裂成兩國)、印尼(東帝汶)等等,分裂未遂的有:科索沃、車臣印古什、南奧賽梯、蘇格蘭、北愛爾蘭、庫爾德、巴斯克、科西嘉、魁北克、夏威夷等等。相反,合並成功的國家隻有兩個:東西德國、南北也門。有人說中國不能承認他國的分裂,不然自己也會有問題,這就有點杞人憂天了,各國情況不同。這麽多分裂的地方我們都承認了,新疆西藏不還是好好地在版圖裏呆著。

之八:中國傳統封建文化是重男輕女的,在人們的印象中,整個亞洲也差不多都是這樣。但事實恰恰相反,從南亞、東南亞到東亞,女性領導人的比例遠超開放的歐美,幾乎為世界之最,當然了,這些女中豪傑的門閥,同樣是可望而不可即。
梳理一下,從西麵開始,逆時針敘述。

巴基斯坦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巴基斯坦前總理佐勒菲卡爾·阿裏·布托之女。
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之女,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之母。
斯裏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斯裏蘭卡總理錢德裏卡·班達拉奈克·庫馬拉通加:舉世罕見的母女總理。
孟加拉國總理卡麗達·齊亞:孟加拉國前總統齊亞·拉赫曼的遺孀。
泰國總理英拉:西那瓦家族的小女兒,泰國前總理他信之妹。
印度尼西亞總統梅加瓦蒂夫人:印度尼西亞前總統蘇加諾之女。
菲律賓總統科拉鬆·阿基諾:菲律賓前反對黨領袖阿基諾的遺孀,菲律賓現總統阿基諾三世之母。
菲律賓總統阿羅約:菲律賓前總統馬卡帕加爾之女。
韓國總統樸槿惠:韓國前總統樸正熙之女。

當然,這些民主國家的“二代三代”,也包括中正二代、布什二代等等,和獨裁國家的金二代金三代、卡斯特羅二代相比起來,自是有雲泥之別,不能相提並論的。

之九:美國近幾十年來,在反對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最直觀的例子,除了黑人奧巴馬當選總統之外,從幾任國務卿的人選上看,印象會更深刻。
克林頓第一任國務卿:克裏斯托弗,男性白人。
克林頓第二任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女性白人。
小布什第一任國務卿:鮑威爾,男性黑人。
小布什第二任國務卿:賴斯,女性黑人。
看看,這麽多事實擺在眼前,誰要還拿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說美國壞話,就該和誰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