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虛館

時間深處,我們都是孤獨的旅人。
正文

修心有感

(2017-06-10 23:31:38) 下一個


20120729


 


你眼睛看到的外在世界,是你內心的鏡像反射


化了很長時間參透這句話,很多年前對類似的說法嗤之以鼻,覺得太唯心了: 玫瑰你怎麽看都是玫瑰,你沒法把它看成荊棘吧。 直到閱曆漸長,識人愈多,才領悟一二。原來真的,沮喪的人看到更多負麵的事,好鬥的人更容易覺得周圍的人在挑釁他, 的確有人看玫瑰時,第一眼是先看荊棘的。


心理學用許多的理論來詮釋人的這種心理構成,和相應行為模式的連接機製。


佛教用簡單的禪語提煉類似的道理, 可惜太過洗練,對我等愚鈍之人,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而且,即便有機緣悟到一些,也是看別人的無明時容易,看自己的難。隻有能清明的看自己,每個起心動念都能辨識,才可以再談修習轉化。這兩年經事見人,每有習性生起,尤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時,想到這句話,往往兀自一驚。


明白已屬不易,去除習氣更難, 要全然的開放,全然的臣服和接納, 對我這樣EGO
強大的人不容易,需 謹記生活即修行。


有時候 ,回想自己過去的自大,對人對事包括對自己的極度嚴苛,甚至在現在這段關係中的自以為是,不是沒有一些羞愧的。


每個生命都有他這一世的使命


聽一位演講大師說到這個觀點,看胡老師的博客闡述同樣觀點,我始終無感。最近空閑,反省過去,有那麽一刻靈光一現:很多事我們以為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其實焉知不是我們的使命在驅策。有時候相同的不順利發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可能也是我們這個課題沒有做完吧。我的人生總是在重要選擇的關頭,上帝給我另一個好到難以舍棄的選項來測試我的決心和真實方向。十五年前如是,三年前發生過, 最近更奇,在上飛機的前一天接到一個OFFER,正是我對自己職業規劃的終極目標。我簡直懷疑這家公司是否偷聽了我和朋友的笑談。 這次取舍得沒有以前掙紮,因為機會來太晚不由我選了。行李都海運了,我還能不走嗎?那麽這些個機會 到底為什麽要出現來擾亂我一下呢?我的使命又是什麽?


對這個命題,還在參的過程中


色即使空,空即是色。


抄讀心勁很多遍,總是沒有絲毫領悟。 心裏卻覺得兜兜轉轉,已經有什麽在某處,隻是沒有攀緣之法。


佛法真是大智慧,是關於宇宙的智慧,有些偈語,看心理學可以印證他,看史書可以印證他,看經濟或者當代的管理案例,還是可以印證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