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緣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正文

外婆

(2017-11-08 22:25:34) 下一個

今天偶然看到這篇好文,“一位九旬老人麵對老年、疾病與死亡的深刻感悟”(轉載:https://weiwenku.net/d/103582023),突然很想外婆。

外婆已仙逝。享年高齡九十九。壽終正寢。一生育有子女六人,一兒幼年夭折。除我母親和小阿姨,其餘三個孩子均大學畢業。

外婆生於封建大家庭,因是女孩兒,兒時沒有機會讀幾年書。雖非大富大貴之大家閨秀,也是殷實之家碧玉。早年跟隨外公來上海生活,相夫教子,典型家庭婦女。解放後,街道辦掃盲班,外婆積極參加學習,寫得一手工整鋼筆字。讀書,看報,樣樣不落人後。其時,外公身體抱恙,零收入,靠早年買辦投資積蓄生活。為免坐吃山空,外婆遂出外工作貼補家用,自力更生至光榮退休,享勞保。

外公因病早二十年去逝,外婆一人寡居,樂觀持家。六十年代末,母親下鄉,條件艱苦,我在上海跟隨外婆長大。外婆做事做人都腳踏實地。細想,我現在的認真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於她。

外婆家族遺傳聽力衰退較早。有時雞同鴨講,經常鬧笑話。但她心態平和,並不樂於猜測別人說什麽。還悄悄跟我說,少聽少煩惱。誰說不是呢?!睿智!

子孫成人後,外婆平時白天多一人在家。生活非常規律充實。

晨,四點半到五點起,燒水洗漱,步行十五分鍾去襄陽公園跟團做練功十八法,風雨無阻。這一做就是幾十年。教十八法的師傅特別歡迎外婆,因為她年年付費,從未想過學會了,撩開師傅單飛。我還真問過外婆為什麽,她說跟著師傅有樣,有音樂,有伴兒熱鬧,也圖個輕鬆愉快。也對,鍛煉何必給自己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呢?!

晨運完,再步行回家給全家做早餐,自己一碗泡飯就一碟油炸花生米或其他早餐小菜。七分飽,健康。

早餐完,泡一壺綠茶,搖椅太陽,一張報紙,好不悠哉。報紙是一定要認真從頭看到尾的。篇篇,字字不拉,包括報紙間夾縫的廣告征婚和招聘。自始至終,外婆隻鍾情於文匯報。忠實粉絲啊!冬日衝個湯婆子,靠窗坐被窩裏看報,暖洋洋的又是另一種暇意。夏日,屋外的知了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偶爾看看窗外的廣玉蘭,幽香盈鼻,這意境!

午飯,大多時候是外婆一個人。即使如此,她也從不馬虎。營養搭配均衡的幾樣小菜,雖稱不上精致,也往往讓人食指大動。和小阿婆(外公的麽妹)不同,外婆不長於烹調,也算不上熱衷,卻頗有幾個拿手家常菜讓我至今念念不忘。紅燒獅子頭,雞骨醬,熏魚,白切豬肝,桂花肉,油膜黃(一種上海平常家裏吃的類蔥油餅的點心,但相對比較清淡)。奇怪和可惜的是,這幾個家常菜,即使精於烹飪的母親再努力也沒能得到外婆的真傳。

午膳後小憩是每日的必修功課,雷打不動。記得我上幼兒園之前,我也是要和外婆一起午睡的。為了防我偷溜下床,我隻能睡在床的裏側靠牆。即使再睡不著,也要眯著眼假寐足一小時。想想長大了以後的睡不夠,小時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午睡起,又是一壺茶,淡淡的菊花或香片。有時寫寫時事讀後感,乘機練字,有時伺弄陽台裏並不怎麽有生氣的花草,然後就開始準備做晚餐。晚餐人多些,所以還是要花些功夫的。最晚,外婆自己的晚飯在五點半吃完,不管其他人能否按時上桌,她已經開始燒水準備洗洗睡了。

睡前看會兒電視新聞,看進去與否,聽沒聽清,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婆晚六點半準時入眠。

一直到外婆不小心爬樓梯摔跤,不得不被送進療養院,她的每一天幾乎都是如此安靜而平和地過著。

聽說從入院第一天起,外婆沒有一天不吵著要回自己家。母親好幾次想要接外婆來家住,但是外婆很固執,她一定要住自己家。總念叨著,金窩銀窩不及自家草窩。可以理解!

因為外婆行動受到限製,她非常不合作,護工就給她穿上長袖背後打結的病號服。由於長時間臥床,為了防止生褥瘡和清理起來省事,有時還不給她穿褲子。外婆是個非常有自尊的人。這又讓她情何以堪。於是,母親告訴我說,外婆開始拒絕進食。外婆的牙齒一直很結實,九十九高齡的人仍舊有滿口的真牙,連鬆動都不曾有,還能毫不費勁地吃五香豆和其它質地比較堅硬的食物。母親去探望時,醫生和護工告狀,說喂她吃東西時,她就咬緊牙關絕不開口。母親就悄悄抹眼淚,外婆看到了,當母親勸她吃點水果和芝麻糊時,為了照顧母親的情緒,她就稍稍意思地抿一口。等母親一走,外婆照樣不吃不喝。這樣沒有幾天,外婆就走了。她走得是否安詳,我不得而知。但心有戚戚,總覺得按照外婆自己的意願,有可能她能走得更沒遺憾些。

外婆一生沒有什麽大毛病。歸功於她自律和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有樂觀開朗的心態。逝者已逝,卻留給我太多感觸。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既沒有可能主導自己的降生,如果能主導自己的離去又何嚐不是一大幸事。尊重死亡權利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這和尊重生命其實沒什麽區別。當死亡不可避免,我還是希望能走得安然和有尊嚴。

外婆現在安息在佛緣深厚的阿育王寺。好想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