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一羽

園藝 旅遊 收藏 雜敘
個人資料
正文

造酒逸事:比酒量和醉酒(故鄉之七)

(2022-03-07 01:56:18) 下一個

 

文革中"抓革命促生產",澱粉廠屬於食品加工行業,上級要求大搞綜合利用,我們工廠產有大量的提取澱粉後的原料殘渣如山芋幹渣等等,原先是直接賣給農民養豬作飼料用的。現在成立個綜合車間用來製酒,生產過程是"土法上馬"。

 

車間有好多間房,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幾間房屋內裝有好多個原料池、裏麵是酒曲、要經過好多天的發酵過程。原料池半埋在地下,都用磚塊加水泥砌成,大小如一張乒乓球桌,裏麵放著經脫水機處理過的山芋渣、再拌入糠皮和酒糟等,等到若幹天發酵成熟酒香透出,就一池池挖出來、送到蒸餾間。

 

蒸餾間是整個產酒工藝過程中的精彩部分,也最熱鬧。蒸餾間約有五六十平米,主要設備是一隻直經一米多的大鐵鍋,上麵蓋有一隻相同直經、高兩米多的大木桶,裏麵注滿冷水。內置一根彎成五六道羅旋形的不鏽鋼管。鋼管的一端開口於大鐵鍋頂部接納蒸汽、經過羅旋形的不鏽鋼管冷卻成水後、下端開口接到大木桶外的水籠頭、再在水籠頭下放隻空鐵桶'',收集裏麵蒸餾出來的酒液'。那隻大鐵鍋的底部,再焊接一根鐵管通向工廠的鍋爐房,從那兒輸送蒸汽過來加熱。從原料間將發酵好的酒曲運來裝滿大鐵鍋,再打開蒸汽閥,蒸餾就開始了。

 

記得全車間有十多個人,各人負責的工序在蒸餾開始前就都完成了,好像大家都沒幹過製酒這一行,對於最後的出酒都很感興趣、紛紛圍在四周觀看。鍋中酒曲經過幾十分鍾的沸騰後開始出蒸汽,汽體在密封的鍋中就從那幾圈不鏽鋼管裏麵向上盤旋,鋼管被安裝在注滿冷水的木桶中,高溫的酒蒸汽被迅速冷凝水滴、再匯集成水流向最下端的出水口流到木桶外。

 

大家都聚精會神地看著下麵那隻小鐵桶。先是,酒液如泉水涓涓而流、酒香隨之漂溢出來。再後來、水流越來越大、酒香漸濃,小鐵桶中的酒液也越來越多、快滿時就有人搶著拎去倒入旁邊的大酒壇中。在小鐵桶中有了較多液體時,就有人搶著喊:快去拿濃度計來!於是,就有人搶先一步去拿回一隻濃度儀,這是一枝細長的玻璃管,上麵有刻度、最下端封閉成圓錐狀並裝滿如菜籽般的小鉛球。往小鐵桶中一放,這隻濃度儀就直立著上下浮動、等停下來後那個與水平麵一致的刻度就是酒的度數(酒精度)。

 

記不得每鍋酒曲能蒸出幾鐵桶了。隻記得先蒸餾出的少許酒液叫做"酒頭"、大概隻有二三十度。中間水流大、酒香多的叫"酒腹"、濃度能達到七十多度。最後,大木桶中流出的酒液越來越少到消失,這叫做"酒尾",濃度從二三十度降下去。也一並倒入大壇中。整個過程中的酒液一起摻和以後,就是濃度在五十度上下的原酒了。記得我們廠的產品僅僅是半成品,賣給下一道工序的其它廠家。

 

在出來"酒腹"時,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喊:嚐嚐!嚐嚐!這時,就有人拿來搪磁茶缸、下到桶中搯起半杯。又有人喊道:誰來喝一大口?於是,"酒仙""酒鬼"們紛紛現身。文革中食品匱乏,普遍收入低,而且工廠管理也混亂。在我們每到一個周期蒸餾出酒時,那麽多的酒簡直象水。不僅好酒者不肯放過這大好時機;也成了我們小青年比賽的好機會。記得我也在一哄而上的情況下,上去就是一大口,感覺辛辣嗆鼻不好喝,而且有些頭暈,所以退出。而同是學徒工的小許,長得虎背熊腰、他竟然一口氣喝下半茶缸而象無事人一樣,贏得一片喝彩。有些好酒者不守規距,竟帶個小瓶來了。再後來,下班出廠門時有人闖禍,隨著下班的銅鍾一敲人們蜂擁出廠門,隻聽得一聲響亮:不知誰懷中的玻璃瓶落了地,隨後酒香四溢。下麵的故事就是那位仁兄被廠革委會主任(就是文革中的廠長)大會批評,再寫檢查。

 

也有喜劇。車間裏有位老王師傅,長有一雙大眼睛、還鑲有一顆金牙。平時嘻嘻哈哈好開玩笑而又貪杯,自然每到蒸餾出酒時就是他過生日,隻喝不拿似乎也合理合法。出酒的某日中午,他已經是豪飲過量,在長凳上酣睡如泥。三兩好事者圍觀後不過癮,有人找來當時寫大字報用的墨汁和毛筆,細心地將他臉上塗抹一遍。等他一覺醒來,看看車間內諸事已了、就到廠裏其它地方閑逛。所到之處,工人們猛然看到這位黑臉包公,一雙大眼睛在黑臉上一閃一閃,無不捧腹大笑,卻無人點破。老王不知究裏,竟也露出金牙跟著傻笑一番後回到車間來。他對同事們說,不好了,今天大家象是得了神經病了!老是笑!笑!車間裏諸君又是第二場哄堂大笑。最後,幾個肇事者拉著知道真相後哭笑不得的王師傅去洗臉。以過足酒癮的黑臉包公的卸妝作為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