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窗小語

世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跑得比時間和生命快,賽過光陰的,不是速度,而是愛情在兩個靈魂之間的慢舞。
正文

關於幼兒早期教育的一些想法

(2005-11-17 23:48:54) 下一個
讀書筆記:並不是所有的幼兒教育一定要有書畫上的成就才能叫做成功,在國外開始幼兒教育的學習,才覺得為什麽和國內會有那麽多差別,鍛煉出來的人才,為什麽會有本質的差別,越來越對幼兒教育產生興趣.一個兒童,是否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或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很多程度上取決於成人的教育,但是很多時候,成人在接受很多傳統教育中,就經受無數粗暴和錯誤的觀念,如果按照國外對幼兒教育和培養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幼兒教育,可以說,80%以上是不合格,至少從幼兒教育家的眼睛裏,是不成功的,極端的注重兒童的知識和成就,而忽視了兒童,將來作為一個社會人,擁有健康人格的發展,這篇文章,也說中國兒童怎樣在書畫方麵成功. 其中當然有一些借鑒的方法,但是在真正了解國外幼兒教育的宗旨還有他們與幼兒交流和相處的實例,就會覺得中國幼兒教育的局限和狹窄.這也許還和一個因素有關,就是文化差異和世界人生觀,是關於怎樣看待成功,怎樣看待人生的問題,這個是和文化蘊涵有關,是改變不了: ***********************************************************************************************   2005年5月中旬,上海公安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書畫展,展出的70多幅作品是一個剛滿9歲的孩子在三年多時間裏完成的。這個孩子叫汪祖同。   事實上,小小年紀的汪祖同已經有了不少堪稱輝煌的記錄:從2002年12月到2004年8月這一年零八個月的日子裏,小提琴演奏、書畫作品以及作文多次在市級和全國性的大賽中獲獎,在校內校外各種報刊上發表書畫作品和作文十篇。 2005年3月,國畫《豐盛》和《朝暉》參加中法文化交流節書法繪畫比賽,分別榮獲Henri Matisse(亨利 .馬蒂斯)特別獎和Couleurs風格獎。   談到孩子的教育,汪祖同的母親張思華女士有不少經驗,她的目標是把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紳士,而過去的點滴努力都是在夯實兒子綜合素質的基石。   小紳士訓練1——敏銳的觀察力   張女士從不認同死讀書,在她看來,學校裏的功課隻要懂了就行了。通過檢查作業和試卷,她會針對祖同失分的題目,找一些習題讓他做。因此,與那些奔波於各種補習班之間的孩子不同,祖同有很多時間走走、玩玩、看看。   放學後,祖同經常和他的大哥哥打玩具槍、下棋、踢球,或者和媽媽一起跳繩、放風箏、打羽毛球。聽音樂會、看畫展,參觀博物館和科技館,更是母子倆常規的“休閑項目”。祖同愛看動畫片,更喜歡看書。《科技畫報》、《小學科技》、《中國少年報》、《哈哈鏡》、《巴黎聖母院》、《魯濱遜漂流記》、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歐洲畫家的畫集都是常駐他床頭的寶貝,每晚10點準時睡覺之前,他總要看一會書。   一到寒暑假,張女士就帶著兒子四處旅遊。她說,“不是打電子遊戲、上網才算是玩,我要讓孩子玩山玩水,在玩的過程中開拓眼界、汲取知識。我要求他每走一處都要把所見所聞所感積累下來。走得多看得多,悟性就會好起來。”這兩年,他們的遊蹤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祖同趴在河邊的石頭上觀察螺螄,了解了它的進食器官和食性;他觀察糖紙,從彩色玻璃糖紙和衣服的疊合當中領悟了三原色的組合;他觀察木化石,數著它們的年輪,撫摩著它們的紋理,感歎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正因為有了父母的引導、鼓勵和寬容,這個八九歲的小男孩才能具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   推薦閱讀:不同性格決定教養方式  孩子應明白50條行為規範   小紳士訓練2——頑強的意誌力   祖同4歲時開始學小提琴了。媽媽想以此為切入點,培養他的毅力,促使他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做事認真、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   學小提琴先要練站姿,老師在地上畫了兩個腳印,讓祖同站在裏麵。4歲的孩子,站了沒多久就開始嚷這裏癢那裏癢,手腳亂動。張女士告誡他:“學琴,就是為了訓練你集中注意力,你必須站得住、立得牢。” 每天,祖同要花三四個鍾頭練站姿,她自始至終陪伴著。   學琴是艱苦而枯燥的,祖同也像其他小孩一樣貪玩、怕吃苦、愛鑽空子。盡管每天一個半鍾頭練琴、一個鍾頭畫畫寫書法是雷打不動的規矩,他還是會想辦法逃避。有時他坐在馬桶上,一邊解手一邊看書;有時會故意把作業做得慢一些。可是,麵對媽媽的“鐵麵無私”,小家夥終於明白,再軟磨硬拖也是逃不過練琴的,隻得乖乖地收起小花招。   喜歡塗鴉的祖同5歲開始習畫。媽媽常常對祖同說:“任何榮譽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你要學會積累,不要怕枯燥的重複和機械的練習。”   自幼養成了良好生活習慣的祖同不吃零食、不挑食,胃口很好。壯實的身體、旺盛的精力,使他能從容應付學校文化課之外練琴習畫的壓力。   張女士愛孩子的另一種方式,是利用一切機會讓他經受鍛煉。   祖同不滿7歲的時候,電視台請他參加一項冬令營活動。想到要離家3天,樣樣事情要自己做,晚上還要獨自睡覺,他打起了退堂鼓。張女士鼓勵他:“你已經是一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勇敢地走出去,體驗陌生的生活,感受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他就此體會到了集體活動的樂趣,學會了自己鋪床、整理背包,還學會了幫助其他小朋友。回家後,他興奮地告訴媽媽:“下次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再把我放出去鍛煉。” 8歲時,祖同跟爸爸媽媽還有哥哥一起登玉龍雪山。在海拔4505米的高山上,他不靠氧氣瓶,一步一步登高151米,親身體驗了高山反應。   “作為父母,一定要騰出時間陪伴孩子”,這是張女士的育兒原則。每天下午4點鍾之後,她隻“屬於”兒子,晚上基本不應酬。偶爾外出,也要把他的功課、練琴和習畫都安排好了再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9歲的小男孩已經具備了超出同齡人的意誌力,擁有了一筆十分寶貴的人生財富。有時候考試成績不好,他會對媽媽說:“我這次沒考好,不等於下次也考不好。”學琴,磨練出了他健康的心態。   小紳士訓練3——濃濃的愛心   張女士把祖同的讀書、學琴、習畫當作他學習做人的過程,她叮嚀兒子,在你的成績背後,是教導你的老師,是很多長輩對你的關愛、培養。要懂得感恩,不能以為這些成績完全是靠你一個人得來的。令她欣慰的是,祖同是一個得失心不強、頗為憨厚的孩子。雖然得了許多獎,卻絲毫沒有驕傲自大的苗頭。   我問她,你是否希望他長大以後向音樂或繪畫方麵發展?   她說,將來,祖同不一定走音樂或是繪畫的路。不管是讀書還是拉琴畫畫,我都不要求他樣樣第一。隻希望他有廣泛的知識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做的一切,隻是在夯實他綜合素質的基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