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MM

每張照片都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正文

T台遐想

(2021-01-24 10:15:03) 下一個

說起T台,本是時尚界詞匯,要是不出意外,你想到的肯定是一群瘦骨伶仃,或長發飄逸,或光頭耀眼的長腿美女,走著貓步,展示時裝的舞台。視覺上,它是躺著的,成T字型,伸入觀眾席之中,以利近距離欣賞。常引起對台上的人,身姿靚麗,走路如風,服飾優雅而靈動的讚美之騷動。

站著的勉強如T字型的台,大多叫架,如樂譜支架,畫架什麽的。中文的“示”字旁,倒是名符其實的站著的T型台。甲骨文的“示”字是個祭祀用的石製供桌(見圖),一豎表示有一腿。因祭祀用,所以,“示”字旁的字大體和崇拜,禱祝有關,如祀,禧,祠,禮,祥,宗.....,想不出用比洋文字母“T”字來描述它的形狀,更為形象,貼切的字,雖然,中文裏有如“十”字路口,“金”字塔,“丁”字褲之類的象形字。

想起T台,是因為前段時間發生在美國國會內裏的事。看到被某人拿走的議長的講台,居然是實實在在的T型台,輕得居然可以單手抱,作pose。這個T型台,在英文裏叫lectern,俗稱bookrest。遇到什麽集會或議事,主事者站在後麵,發表他的意見,方便放些腦子裏放不下的信息,還可以搭把手,畢竟不是坐著,難免會腰疼。

站著說話的人,大部分身居高位,講話重要,所以,不少的地區,國家,手頭最緊,緊不到做得讓它不厚重,不顯莊重,讓坐在下麵的人,見形自顯威,站在台後麵的人,不言自顯重。看電視,經常能見得到穩如泰山的講台。

泱泱美國,似乎缺木頭或石材,如此輕巧的台,叫人如何不想動它!要是做得厚實些,搬不動,想動它的人,怕扭了身子,或許就住手了,或至少留些痕跡,容易追蹤,施以懲戒。

據說在時裝界,“T台”一詞已被更為洋氣,內涵更豐富的“天橋”取代,很少有人走T台,而走更為光明,穩固的天橋了。

既然“T台”被時尚界遺棄,不妨賦於它新意,讓“T台”在辦公家具界新生。

型、音,取於洋文;意屬祭祀之延伸。不管你、我,言輕言重,站在台上,都是舒發心靈之聲,和祭祀很近。以後,講話人前麵支著的台,就叫它“T台”吧。

網上有數不清的壇,雖然沒有實物做成的台,確有一個隱形的台。

先人們遇到什麽事,求告爺爺,奶奶不行,求告社裏不成,就隻能求告上天了。蒼天在上。

現在遇事,除了這些,你還能求告政府,求告法院,求告教堂,王母娘娘,菩薩,真主,耶穌.....。實在不行,求告網上,所謂萬能的網啊。

某人上網發表意見,從不見上講台。網是什麽,簡單地說就是IT。上網講話,可以算作我(i)站在“T台”後演講。

看起來,“T台”的說法在網上網下都適用。

走在舊的T台上,展示的是你的服裝的風采;站在新的T台後,展示的是你的意見,或觀點,至少應有趣。日本前首相森喜郎對此作了很好的注解。有次,此君扶著T台,呼籲加快信息產業的發展,以應對IC革命。有人笑他說C應該是T,他反駁道,他上學時it是指これ(它)。

我上學時,IT也是指“它”,不是自嘲,是感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