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個人觀察評論以及轉貼一些比較又價值的文章。
正文

海外華人裏的爹味男

(2025-08-11 16:00:35) 下一個

我每次回到國內,覺得和國內的親友交流得都比較好。他們也有很多牢騷和無奈,也知道不少我們以為是什麽內幕的東西,對於現實的觀察和判斷,並不比很多靠這個吃飯的大V差隻是人家不靠這個吃飯而已。

海外華人我覺得還是太寂寞。我也會寂寞。但我不喜歡窺探別人的隱私,對別人的生活也沒有什麽興趣---當然這就使我更寂寞了。很多華人因為圈子太小,生活總之也寂寞,非常喜歡窺探隱私,更喜歡指點別人,因為在小小的圈子裏,也找不到幾個可供指點的人呀。

他們關心和指點的內容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你有幾個孩子。

我真不知道計劃生育政策是否對出國前處於育齡期的他們造成過極大的心理創傷,但他們都喜歡追著問,你有幾個孩子?如果你說一個,那必定追著問,為什麽不要兩個三個?看你們年紀也不大...好像離開了中國就得出這口惡氣,不生一個足球隊就白出國了,好像隻要看著年紀不大就必須可勁造人。他們好像出國前受限於計劃生育政策,出國後受限於生育能力,所以終生耿耿於懷。

遇到過香港背景的老男人,倒是不著眼於 “計劃生育”這個課題,但是充滿對名校的執念。自己的孩子讀了名校,必定要吹噓,別人的不是名校,必定要貶斥,還要關心大學為什麽沒有倒閉。

我也在台灣和本地友人一起吃飯,帶著孩子,人家沒有一次追問我幾個孩子,為什麽,為什麽。人家心思根本不在這個上麵。國內也一樣,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一個“為什麽”很多的兒童可能是聰明的,但一個“為什麽”很多的成年人肯定是愚蠢的。

問題在於,長期的海外生活,狹小的社交圈,使得很多老男人也變得非常gossipy, 非常nosy, 而且非常喜歡自作聰明地對別人諄諄教誨---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你為什麽不這樣,你為什麽不那樣。你受不了,但又有點愧疚,因為人家是如此地“關心”你。

其實這些人英語都很好,形式上也很“融入”,有的甚至也頗有頭有臉,但隻要一遇到中國人,隻要一講中文,就會現形。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