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博的博客

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正文

第九章 傳說中的神槍手

(2016-09-24 15:48:24) 下一個

在本傑明槍殺案的現場最後終於找到了射殺本傑明的彈頭。那是一顆三零零溫麥格子彈,嵌在本傑明身後大約30碼 (Yard) 的一棵樹的主幹上。但子彈在把本傑明打成貫通傷後又射入樹幹,己經嚴重變形,根本無法依此判斷發射的槍支的身份。三零零溫麥格子彈就是所謂的 .300 Winchester Magnum, 也叫 .300 Win Mag 或 300 WM,子彈口徑7.62mm也就是0.3 英寸,  長度 67mm。0.3 英寸是在美國最受歡迎的子彈口徑,也是所謂的中間威力槍彈的主流。北約現在的三種製式子彈口徑,5.56 mm x 45 mm 的 .22英寸小口徑子彈,7.62 mm x 51 mm 的 .30英寸中間威力子彈,以及 12.7 mm x 99 mm 的 0.50 英寸BMG(Browning Machine Gun) 全威力機槍子彈。在世界發達國家的軍隊包括中國的步兵班用輕武器采用小口徑子彈之前,7.62 mm口徑的子彈被全球大部分軍用和民用步槍廣泛采用。300 WM和其他 .30 包括北約製式槍彈能通用,因此整個舊金山灣區能發射這種槍彈的步槍少說也有幾千枝,要一一排查基本上是不可能。



圖一 三零零溫麥格子彈對比。左一:.5 BMG; 左二:.300 Win Mag; 左三:北約 7.62 mm x 51 mm; 左四: 華約 7.62 mm x 39m; 左五:北約5.56 mm x 45 mm; 右: .22 LR (0.22 英寸口徑長程步槍彈)。來源:Wki 詞條“7.62×51mm NAT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7.62%C3%9751mm_NATO)。

不過這顆彈頭也不是毫無用處。舊金山警局的刑偵處 (Forensic Division) 通過本傑明和發現彈頭的那顆樹兩點作為彈道邊界條件,應用發射300 WM 的一些步槍的彈道參數,經過計算機仿真模擬,獲得了可能的發射位置,大概距離本傑明有500多碼。犯罪現場調查小組 (Criminal Scene Investigation Unit) 在判定的地點半徑100碼的範圍內用金屬探測器地毯式搜尋,在模擬彈道方向延伸50碼的位置找到了一枚彈殼!

和嚴重變形的彈頭相比,子彈殼可以作為有力的證據。當擊發完成後,彈殼被拋出槍膛,槍機的退殼 (Extractor)、撞針 (Firing Pin) 和拋殼頂杆 (Ejector) 等部件都會在彈殼上留下獨特的記號。所以彈殼就象人的指紋一樣,可以有效地用來辯識發射槍枝的身份。說起

指紋,英國北安普頓郡警察局和萊斯特大學 (Northamptonshire Police and th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在2008年合作研究開發一種新技術甚至可能在發射過的彈殼上提取指紋。一般情況下當手指接觸物品時,人體的分泌物主要是油脂會在物品上留下痕跡,那就是指紋。但當子彈在槍膛內擊發,發射藥產生的高溫會完全破壞這些油脂類的人體分泌物,在彈殼上留下的指紋因而也被完全消除了。但英國北安普頓郡警察局和萊斯特大學的新技術是基於完全不同的原理。當裸露的手指接觸彈殼,手指上的汗液會附著在彈殼上。經過一段時間,汗液會腐蝕彈殼的金屬 (比如黃銅),留下肉眼無法辯認的指紋痕跡。由於這是金屬被腐蝕的痕跡,發射藥的高溫無法消除。在子彈殼加上強電場,然後敷上碳粉,彈殼上的指紋就變得清晰可見了。


圖二英國北安普頓郡警察局和萊斯特大學的新技術在彈殼上提取的指紋照片。來源:以及萊斯特大學研究簡報 “New forensic techniques for fingerprint detection help crack unsolved crimes”
http://www2.le.ac.uk/research/challenges/safe/fingerprint)。

這種技術還有一個特點或者說限製,那就是最好子彈被射手壓入槍膛後,沒有立即發射,而是在槍膛裏放置一段時間,那樣腐蝕作用形成的痕跡模式 (Patterns) 會更深刻清晰。在指紋識別技術領域這是一項裏程碑式的發明,因而進入《時代》雜誌當年50項發明排行傍。

現場調查小組對收集到的彈殼分析後,確定那是一把由總部在意大利的著名跨國槍械集團貝雷塔 (Fabbrica d'Armi Pietro Beretta) 旗下槍械商貝納利公司 (Benelli Armi SpA) 的民用半自動步槍貝納利 R1 (Benelli R1) 發射的。貝納利在美國槍械市場上的拳頭產品是霰彈槍。但是他們生產的貝納利 R1 半自動步槍也被獵手們所喜愛,能發射多種 .30 口徑槍彈,包括威力強大的 300 WM, 特別適合用來獵殺大型獵物如鹿等 (Big-Game Hunting Rifle) 。


圖三 貝納利半自動步槍 Benelli R1。來源:網上公開圖片

從這些證據喬治判斷,首先槍手的槍法極其精準。美國軍方其實已經采用米製來表述彈道參數,但英製在民間還是主流。一米相當於1.09 碼,550碼的距離差不多是500米。在500米以外準確擊中本傑明的心髒,這幾乎達到專業狙擊手的水準了。精確射擊,尤其是遠距離精確射擊,關鍵是調節和修正三項彈道參數:距離,高度 (Elevation)、和風偏 (Windage) 。高度調節相對比較穩定,子彈高速出膛後,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而不斷下墜,所以的彈道是一條拋物線。所以隻要距離測定精確,高度調節可以非常精密。風偏調整比較複雜,因為風向和風速都隨時可能變化。此外,還有一些影響射擊精度的因素,象溫度和濕度,還有地球自轉的科裏奧利力,以及光學瞄準鏡本身的曲率校正等。所以現代狙擊小組至少包括兩人,一名狙擊手 (Sniper) 和一名觀測手 (Spotter)。觀測手隨時測定彈道參數,並通過便攜式彈道計算機獲得相應的彈道參數修正量,再配上先進的狙擊步槍和光學瞄準鏡,精英狙擊手們能在1,000米以外準確命中要害消滅目標。一旦距離達到2,000米以上,那隻有少數狙擊手有可能擊中目標,而且這除了技術、裝備、和狙擊手心理素質,一半還靠的是運氣。目前狙擊手遠距離記錄由英國近衛騎兵團 (Household Cavalry, Blues and Royals) 騎兵中士 (Corporate of Horse, CoH, 相當於其他團的中士Sergeant) 克雷格·哈裏森 (Craig Harrison) 保持。他在2009年11月在2,475米 (2,707 碼,或者超過5華裏) 以外連續消滅兩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分子,解救了一名英軍指揮官,刷新了加拿大輕步兵福爾隆 (Rob Furlong) 2002年3月擊斃“基地”武裝分子時創造的2,430米的紀錄。

殺人最多的世界記錄也是英國狙擊手。那名英國陸戰隊 (Royal Marine) 匿名狙擊手的記錄是173人,超過了《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的作者克裏斯·凱爾 (Chris Kyle) 。軍方對這名狙擊手的身份嚴格保密,是因為怕伊斯蘭恐怖分子報複。

本傑明槍殺案的槍手當然沒有這些記錄的輝煌。但從現場留下的有限的痕跡,喬治基本上有把握判定槍手是單獨作案,沒有同謀的觀察手幫他測量彈道參數。還有,槍手沒有使用專業狙擊步槍。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在500米以外準確擊中目標心髒,槍手的槍法足以躋身專業狙擊手的行列。印度人基本上不可能有如此槍法。其實不光射擊,印度人體育運動整個就一個不及格 —— 作為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國,無論奧運亞運,印度人所有的比賽項目都是敬陪末座。包括自1896年至2014年曆屆奧運會,印度總共得到9金6銀11銅,滿打滿算26塊獎牌。第一是美國,1,072金、860銀、749銅,總數2,681。中國排名第八,213金、166銀、147銅,總數526。考慮到本朝之前中國體育落後的因素,在不遠的將來中國肯定是坐二望一了。

除了槍手的槍法,還讓喬治印象深刻難忘的是槍手的詳盡的計劃和綿密的心思。整個謀殺過程從設計到執行環環相扣,時機的銜接精密準確天衣無縫,整個過程猶如奔馳寶馬在德國Autobahn上不限速行雲流水般滑過,冷酷得令人不寒而栗。喬治心想那槍手是不是將係統工程項目管理用到謀殺案上了?

首先槍手對地點的選擇和時間的把握。將地點選在一個高檔但偏僻的法國餐館,既符合本傑明的猶太財團老板的心理預期和身份,又使可能的目擊證人的數量趨向極小。喬治都懷疑極可能槍手和本傑明熟悉,設了個陷阱讓本傑明自己跳。喬治追蹤詢問當天曾在現場的顧客,居然沒有一個人聽到槍聲。槍械的“消音器”實際上是“抑製器”(Suppressor)。 對使用亞音速手槍子彈的手槍和衝鋒槍 (Sub-Machine Gun, SMG),裝上消音器差不多真的成了“無聲手槍”或“微聲衝鋒槍。” 但對使用超音速子彈的步槍,由於子彈出膛初速高,消音器並不能完全消音。喬治估計當時是早晨,餐館本來人就不多,槍聲可能湮滅在山穀裏的風吹草動水波瀲灩樹葉婆娑鳥囀蟲鳴等的背景噪聲裏了。

資源的選擇和優化分配使用是槍手精確計算和嚴謹係統思維的又一特征。槍械、抑製器和光學瞄準鏡可以合法擁有。但如何選擇最合適的器材必須和槍手的這次行動的目標匹配。槍手和吳京華顯然極其不同。吳京華是在憤怒的心態下不顧後果的狂熱複仇行為,但槍殺本傑明的槍手卻是有預謀有計劃的一次精心計算的狙擊行動。而且槍手顯然是把保存自己放在首位,所以在器材選擇和行動方式上都以盡力降低行動的動靜為第一優先。選擇 .300 Win Mag,是因為這既是一種威力強大而同時精度極好的子彈。美國王牌狙擊手凱爾就非常喜愛 .300 Win Mag,聲稱他射殺的目標大部分是使用這種子彈。子彈的殺傷力用兩個指標衡量:貫穿力 (Penetration Power, 也譯作侵徹力) 和停止力 (Stopping Power);當然前提條件是射擊精度。流線型彈頭的 .300 Win Mag 射擊精度極好,優於北約的 7.56 mm x 51 mm 標準步槍子彈。子彈的貫穿力顧名思義就是子彈穿透目標的能力,這個指標定義明確,容易測定,基本上取決於子彈的動能,子彈質量和速度平方的乘積,也就是說子彈初速越高,越重,貫穿力越強。比如北約標準步槍彈可以在100米內貫穿6毫米厚的勻質鋼板。而 .300 Win Mag 比北約標準彈的彈頭更重,但由於彈體更長,裝的發射藥更多,出膛速度比北約標準彈更高,因而貫穿力更強。

停止力是指彈頭命中目標後,令目標失去活動能力的效力。停止力的定義有一定的模糊性,而且難以精確測量。在一定程度上停止力和貫穿力相關,都取決於子彈的動能。但子彈留在目標內因而全部動能都被目標吸收和子彈離開目標帶走部分甚至大部分動能的停止力顯然差別極大,所以彈頭的材料和形狀對停止力的影響甚至比動能更大。子彈殺傷效應分兩部分,所謂的瞬時空腔和永久空腔。特別象步槍彈那樣的超音速子彈,彈體後部會形成一個衝擊波,再加上彈頭動能的剪切效應,子彈進入目標後會形成一個大於甚至遠遠大於彈頭體積的瞬時空腔。由於人體或動物肌肉組織等具有彈性,當子彈離開目標 (貫通傷, Penetrating Wound) 或在目標內停止運動 (非貫通傷,Non-Penetrating Wound, 也稱為盲管傷,Blind Tract Wound) 後形成的就是永久空腔。這兩種空腔都和子彈的形狀和材料密切相關。一般而論,流線型的彈頭貫穿力強,而圓彈頭甚至頂端平的彈頭停止力強。以材料而論,高密度、高硬度彈頭(比如鋼材料彈頭) 貫穿力強,而低密度、低硬度材料彈頭停止力強。通過對材料和形狀的優化,使得彈頭進入目標後翻滾,膨脹、爆裂甚至粉碎,可以使停止力趨近極大值。比如臭名昭著並且早在1899年就被第一次海牙公約禁止使用的達姆彈 (Dum-Dum Bullet) 就是膨脹子彈 (Expanding Bullet)的一種。那是英國人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達姆兵工廠 (Dum-Dum Arsenal) 發明的一種黃銅外甲鉛芯的部分被甲彈,彈頭頂端無黃銅外甲包裹。擊中目標後,暴露的鉛芯變形膨脹,造成比普通子彈大得多的瞬時空腔和永久空腔。後來英國人還開發了升級版Mk.III彈,彈頭尖端中空且內凹,稱為空尖彈 (Hollow Point Bullet), 命中目標時彈頭快速膨脹增強殺傷力。其他增強停止力的子彈還包括易碎彈 (Frangible Bullet) 等。世界強國的軍隊包括北約和前華約以及中國分別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裝備的小口徑子彈,在速度達到720m/s以上時擊中目標會翻滾,停止力甚至比達姆彈還高。不過在距離超過400米後速度大幅度衰減,殺傷力嚴重降低。

槍手顯然是要射殺目標,但槍手並沒有選用可以合法獲得的高殺傷力的類似空尖彈的獵鹿彈 (Deer Hunting Bullet),而是選用了.300 Win Mag。喬治判斷槍手一來可能對自己的槍法非常自信。.300 Win Mag 彈頭質量大初速高,隻要命中目標左胸心髒部位附近,彈頭超聲衝擊波造成的瞬時空腔和永久空腔足以致命。而且槍手沒有瞄準同樣致命但目標更大的頭部,應該是出於保存自己的考慮,因為擊中心髒形成貫通傷,目標出血很少,不大會引起注意。沒有使用空尖彈也應該是出於類似的考慮。

本傑明被擊中後向前俯伏在桌子上,這是沒引起注意的又一因素。影視作品為了收視率,經常會出現目標被子彈射中後向後被打飛出去的鏡頭。這其實有違常識。隻要學過高中物理,應用一些牛頓力學框架裏的動量守恒定律,你就會發現目標在水平方向獲得的速度很小,基本上不可能造成目標可察覺的位移。尤其是貫通傷,子彈離開目標帶走部分動量,目標獲得的速度幾乎可忽略不計。但本傑明在受到致命上後沒有向後仰麵倒下,這不知道是槍手的運氣呢,還是他經過精心測算後的結果?

無論說是洞察力也好,直覺也好,或者甚至是第六感官也好,喬治總覺著槍手和雅可布-那桑爆炸案是同一個人所為,他甚至覺著就是一個人作的案。除了周密的計劃和執行能力,作案者高超的高科技動手能力讓喬治覺著這確實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電影《突襲華爾街》出來後評價基本上是負麵的。這並非電影的暴力場麵,這在美國電影裏司空見慣,而且因為華爾街製造的金融危機,那些暴力場麵的目標在美國人心目中可能覺著是罪有應得。負麵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電影情節的不符合邏輯,和現實生活相差太遠。比如電影主角居然可以在街上買到兩個手雷。2007年的電影《射手》(Shooter) 在情節上和《突襲華爾街》有某些相似之處,也是複仇,狙擊。隻不過被狙擊的目標不是華爾街,而是腐敗的軍方上校和參議員。但《射手》在爆炸場景用的是主角自製的管狀炸彈 (Pipe Bomb),而且所用的爆炸物都是在戶外運動用品之類商店能買到的,象用於焊接的Solidox,凝固汽油 (Napalm),無縫鋼管等。喬治發現雅可布-那桑爆炸案的手法和《射手》電影如出一轍,包括管狀炸彈。有一個細節引起喬治的注意,似乎作案者的目的不是殺傷雅可布-那桑的人員,而是毀滅他們的設備。如果他在管狀炸彈裏裝置鋼珠鐵釘等,那幾乎就是軍用殺傷彈。但作案者為了優化爆炸威力,在管狀炸彈中並沒有裝置這些針對人員的殺傷手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