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春節的來臨,近日機緣巧合下自己有了幾天的假期。宅家的日子,很有些無聊。屋外白雪皚皚,寒風凜冽,疫情肆虐,全城封鎖,也無處可去。忽然想到何不利用這難得的空閑時間,自己做點家鄉的傳統賀年小吃?
我對年味的回憶,是小時候從媽媽的炸油角、炸油糍、做糖環、蒸年糕開啟的,尤其是黃燦燦的油角,那滋啦滋啦的油炸聲和吃在嘴裏酥香的味道,始終溫潤如昔,難以忘懷。
油角,又稱角仔,是我們南方家鄉那裏傳統的賀年小吃。“油角彎彎,家財百萬”,說的是因其外觀像“荷包”(即錢包),故而被賦予“家肥屋潤”的好意頭。“開油鑊”炸油角,是年前家家戶戶必做的一件大事忙事。
那時離春節還有十幾廿天,家家戶戶就要忙碌起來,準備開油鑊炸油角了,因為整個過程繁瑣細致,單單一個包油角往往就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大人們白天準備好要包的材料,晚上則全家老少圍坐在一起,再邀上幾個相熟的鄰裏鄉親,大家一邊聊天一邊包油角,時間也就不知不覺地溜走了,而孩子們則用小巧而靈敏的雙手,飛快地包著油角,其速度遠勝大人,仿佛包油角才是他們的“專長”。最後大人把包好的油角放進油鑊裏炸成金黃色,撈出放涼後,就可享用這一酥脆香甜的年味小吃了。
心動不如行動!我立馬在廚房裏翻箱倒櫃,把多時沒用的“存貨”花生米和黑芝麻找出來,麵粉、白糖、雞蛋、花生油(代替豬油)、泡打粉也有了,又去地下室拿了一瓶啤酒上來。
按照事先在網上搜到的製作“指南”,我先將麵粉加上雞蛋、泡打粉和啤酒,揉搓均勻,然後用擀麵杖把麵團擀成薄片,再用一圓口小玻璃杯作模具,杯口向下把薄麵皮壓成一片片圓型角皮備用,花生米炒熟,去衣碾碎,加入白砂糖和炒熟的黑芝麻,混合成餡料。包時把角皮攤在掌心,上放餡料,之後對半折成半月型角子,捏緊圓邊並扭上花紋,最後起油鑊,依次放入角子,等炸成金黃色即可撈起,但油角要放涼了吃才酥脆可口。
這個炸油角的過程,並非麵粉一搓、油鑊一開、角仔一端那麽簡單,看著眼前自己花了一整天時間做出來的百來個油角,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些油角因油炸過了頭,顯得有些焦黑變形,隻能說要想油角好看又酥香,費時又費心,著實不容易呀。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做油角時曾特意打電話回國,想請教姐姐使油角更酥脆的“秘訣”,視頻那頭的姐姐嗬嗬一笑,說時下還有誰家會包油角的,想要什麽年貨小吃,上街買就是了,種類多多,還簡單省事。我聞言呆了呆,是啊,現代人的過年,儀式感與味道都早已在簡化中被削減得所剩無幾了。
可是我們過年,圖的不就是那份濃濃的年味和絲絲的溫暖嗎?沒有了它,再豐盛的菜肴都會失去依傍。如今在離鄉萬裏的北美,我自己做的賀年油角小吃,飄出來的不隻是過年的味道,更是兒時的奢侈回憶和傳統風味的傳承。
《我的年味》
萬裏鄉心寄雁聲,
今逢新歲不勝情。
謂何能解江南夢,
油角年糕米酒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