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毛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宗基先生56年會定幾級教授?

(2022-04-20 17:03:28) 下一個

陳宗基先生56年會定幾級教授?  
    網友萍蹤新語在回憶導師陳宗基先生文中說道:“導師是位50年代從荷蘭歸來的世輩印尼華僑,一級教授”。我覺得按照陳先生的情況應該定不到一級教授,雖然沒找到陳先生的確切級別資料,但仍可對陳先生的定級情況作個分析。
    陳宗基先生的簡曆:
1922年9月出生於印尼爪哇島,祖籍福建安溪。
1949年,畢業於荷蘭德爾夫特(Delft)科技大學水利工程係,獲工學士學位。
1954年,獲德爾夫特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1955年,回到祖國。
1955-1958年,任在哈爾濱的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土力學研究室主任。
1958-1962年,任國家科委三峽工程岩基組科技組長。
1978-1990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地球動力學研究室主任。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他的簡曆和物理學家李蔭遠很相近,可作個比較:
   李蔭遠先生的簡曆:
1919年6月出生於四川成都。
1943年西南聯大物理係畢業。
1943-1947年,先後任四川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助教。
1947年,赴美國留學,1948年獲華盛頓州立大學碩士學位。
1951年獲伊利諾州立大學博士學位,留校做博士後一年。
1952年-1955年在卡內基理工學院任研究員。
1955年,在威斯汀豪斯公司(現西屋公司)磁性材料實驗室兼職。
1956年初回國。
1956年-1966年任在北京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磁學固體理論、晶體學研究室主任。
1978年-1983年,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0年至1999年,任物理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從上麵簡曆可知,李蔭遠先生的資曆比陳宗基先生要深一些,獲博士學位早三年,工作經曆、經驗也要多幾年。根據下麵陳宗基先生回國資料:

圖1-3.有關陳宗基先生申請補助歸國旅費公函:

可知陳宗基先生基本沒有(全職)工作過,(從回國旅費都有困難推知經濟狀況),而李蔭遠先生是做過幾年全職的。
雖說陳宗基先生在55年就在國際土力學已有“陳氏卡片理論”(萍蹤新語網友提到),李蔭遠先生在1945年也在合金有序化的統計理論上有“楊(振寧)-李(蔭遠)[Yang-Li]理論”。他們當研究室主任(北京的物理所比哈爾濱的土木建築研究所要大不少)、副所長的時間也差不多,都是80年當選為學部委員的,很有可比性,因此根據李蔭遠先生的定級情況大致可推斷陳宗基先生可定哪一級。那李蔭遠先生定了什麽級別呢?由下麵的調查表可知:

圖4. 李蔭遠先生調查表:

他是定了三級研究員。李蔭遠先生隻定了三級,陳宗基先生定的級別不會比李先生高吧?那時回來的留學生不少,如果沒有工作經驗的(畢業後直接回來的)沒有超過3級的。半導體物理學家黃昆,1947年獲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55年學部委員,56年也隻定了二級教授。

圖5. 黃昆列北大物理係二級教授:

56年的定級,除了學位,資曆、經驗、名氣是能否定一級、二級的重要因素。50年後才獲學位後回國的定級最高到三級。所以我認為先生56年最高定到三級。當然陳先生到底定幾級要由原始資料確定,我沒有這個資料,隻能作個比較分析。如萍蹤新語朋友或知情網友有資料提供就容易搞清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毛囡 回複 悄悄話 來源: 黎川 :
1956年評定級別,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 ---- 年齡。40歲以下二級見頂,33歲以下四級封冠。正級的教授,研究員(一,二,三級),全部34歲以上。以此推定,陳宗基沒有可能是一級教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