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叔當哭便哭,何由懼哉

(2018-10-19 09:04:42) 下一個

我這人小時候讀了太多遍《水滸》,路見不平這個習慣被牢牢刻於心中。近期在茶壇看到幾位朋友對大叔們生理和心理上某些表現的討論帖子,基於同情弱勢,弄了幾個小文幫大叔們說了些話,比如大叔生理中若幹液體的話題。讓我失望的是,大叔群體的人反映冷漠,似乎他們也接受了社會上這樣的共識:男人嘛,小時候可哭,老了也可哭。少年哭是你走向成熟的標誌,老年哭是你走過滄桑後對人生的感悟。唯獨大叔們不該哭,尤其不能當眾拋淚。

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演到這種地步不由讓我讓我想起百年前社會對女人表達情感的限製。女子不可露齒大笑,說話不可大聲,不可凝視男子,不可與異性有任何肌膚接觸。現在被限製的對象變了,這世界除大叔以外,別人想哭便哭,想笑便笑,唯有大叔不能。

為嘛?按某網友的觀點,是因為畫麵油膩,尤其當大叔的淚濕了美人的酥胸。《狼牙榜》中帥哥胡歌在美女劉濤懷中涕淚橫流,一點都不油膩。過二十年,再讓這兩人演同樣畫麵,就油膩了。二十多年前,秦漢與林青霞在《滾滾紅塵》中相擁而泣,不油膩,現在讓他們再演,油膩了。

似乎是個生理問題,小秦漢變老秦漢,鼻涕眼淚不衛生了。奇怪的是,這個現象隻對男人管用,女人的鼻涕眼淚是衛生的,不管老幼,根本沒有油膩那個事。

蒙誰呢?! 想歧視就該敢做敢當,比如哈佛,就說不原意多招亞裔學生,而不是說你亞洲學生鼻涕不衛生。同樣也是,不喜歡大叔哭,要杜絕大叔哭,直接說出來,別找這樣很不科學的理由。

估計連大叔們自己也覺得,這個年齡段,哭相確實有些不美。如同幾百年前的中國閨中少女一樣,自己也認為大笑是不美的。

我這樣跟大家講道理,估計大叔們依舊鼓不起該哭便哭的信心。幹脆,我描述兩個曆史上的畫麵,讓你們的審美觀指引你們行動吧。

第一個畫麵是大叔曹操。時間恰逢他剛經曆人生最大的挫折,所率領的83萬人馬在赤壁上了周瑜的當,被這小子一把火燒滅了自己統一天下的夢想。不僅如此,從赤壁戰場撤退逃跑的路也不平坦,路上遭遇了諸葛亮設的幾處埋伏,被趙雲張飛關羽殺得幾乎片甲不存。尤其在華容道,靠曹大叔卑躬屈膝地跪求老熟人關雲長饒命才逃過一劫。大家都知道曹操在這個過程中“三笑”的故事吧,每次路過一個險要之地,落魄的曹操還不忘把自己的軍事專業拿出來,對周瑜諸葛亮的軍事計劃加個跟貼,笑著砸一下,可是每次笑都引出一股伏兵。大家看看,曹操牛不牛, 挫折生死被他這樣置之度外,你能嗎?曹大叔不油膩吧。

其實這故事還有一段,而且是最有意思的一段。整個故事是“三笑一哭”,估計近年來流行的“大叔大叔不能哭,哭了以後好油膩”思潮影響了公眾審美,才讓這“一哭”從劇本中被刪除了。我這裏給大家補上。

曹操從華容道出來後,遇到了發小曹仁。曹仁安頓好曹操和隨行殘兵敗將,晚上搞了個宴會,給曹操壓驚。曹仁勸曹操:勝敗兵家常事,赤壁雖是挫折,但目前江湖上大哥你還是絕對老大。休整後,我們再找孫權他們算帳就是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曹操居然大哭起來,傷心得不得了,哭天搶地的,鼻涕一把眼淚一把。如果把曹大叔這些液體聚集起來,幾十個美人酥胸都能濕透。 你一定覺得奇怪吧,覺得油膩吧。曹操手下人也這樣想,奇怪,老曹白天被張飛關羽他們伏擊追殺得時候不是還笑嗎?現在有酒有肉,怎麽哭上了。但是當他們知道曹大叔哭的緣由,都沉默了。

曹大叔為啥哭?他想起了郭嘉,說:要是老郭沒死,他絕不會讓我如此打敗,老郭呀,老曹想你呀。。。。。

原來是因情而泣!同學們,上麵的曹大叔不油膩吧。

再介紹一個,相對接地氣的。杜默杜世雄,北宋人,偷個懶,網上抄一段:

[ZT]杜師雄字默,和縣人,幼讀經史,博覽群書,骨秀神聰,為北宋中葉詩文革新運動的猛將將石介的得意門生。杜師雄生性疏狂豪放,倜儻不羈,敝屣功名利祿,恥於為五鬥米折腰,為風骨高逸的狷介之士。杜師雄盛年辭官,掛冠歸隱。離開京師前,他特意買了六株玉蝶梅,返鄉後在宅邊竹籬植下,精心護理,後來建造了一座規模可觀的梅園。閑來無事,邀宴賓朋,對梅把盞,賞梅吟詩,大有王羲之當年蘭亭雅集之勝。杜師雄曾緣此賦詩三首,其中第一首為《植梅》詩:“半畝花蔭半畝田,寬適一角始周全;培根急取他山土,設檻須添杖上錢;淺築牆頭防過酒,大開竹徑為留賢;不妨酒力兼詩思,好具藤床待晝眠”。這首詩洗練地記述了植梅建園的過程及梅園的設計思想,表現了一種陶淵明式的閑適恬淡怡然自得的樂趣。[/ZT]


杜師雄被譽為北宋三豪之一, 性情一來,副部級官帽說扔就扔。更不用說平常生活了。怎麽跟你說呢,《狼牙榜》中的那個胡歌和我們杜大叔相比,差的可不是幾斤幾兩的事。就這麽一個瀟灑得一塌糊塗的人,也有一段“大叔哭”留於青史。

杜師雄老家和縣有個旅遊古跡,就是霸王祠。再懶一回,抄段網上介紹:

[ZT]霸王祠:霸王祠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在和縣烏江鎮東南約一公裏的鳳凰山上,離縣城20公裏。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於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分裂之餘”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塚”。後人於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並序》內稱:“自湯武以幹戈企業,後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曆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史書載:霸王祠最盛時有廳、殿、廂、室99間半之多,項羽雖功高業偉,但終未成帝業,故少建半間。自唐而降,官民依時祭祀,千年香火不斷。殿內有項羽、虞姬、範增等人塑像並有石獅、旱船、鍾、鼎碑等文物。唐宋詩人孟郊、杜牧、蘇舜欽、陸遊、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題詩。後屢遭兵燹,大部建築物被毀。清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現在的霸王祠是1984年和1992年由省、地、縣三級政府撥款近三百萬元分兩期工程修建而成的,總占地麵積107畝。先後恢複了漢闕,拋首石、三十一響鍾亭、烏江亭、駐馬河遺址、旗杆台、欞星門、偏殿、衣冠塚、墓道、墓室、石人石馬、霸王鼎、享祠等十幾個景點[/ZT]


項羽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啦。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認為《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能讓人讀後熱血澎湃的篇章。司馬遷先生將本不是帝王的項羽提拔到帝王地位給他寫本紀,也是史書中一個豪邁的事情。據說《史記》成書後,漢武帝劉徹看了,雖生氣,但還是沒有焚燒這本書的原稿。我想象一下,劉徹同學看完《項羽本紀》也會被項羽的人格感動的。

感動歸感動,一般人不至於過分感情衝動。拿這個典故說說事,指導別人理解人生,也就夠了。比如,民國著名才子袁寒雲(袁世凱的二公子)給孫中山的挽聯上就提了這個事:

埏遂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
史遷作霸王本紀,不教成敗論英雄

“不教成敗論英雄”,現在評孫袁兩人,次話仍然有意義。

扯遠了,回到杜師雄。故事是這樣的,杜大叔有一次去霸王祠參觀。按道理,像杜大叔這樣把人生成敗冷暖看那麽透的人不該有過分的感情表達。你想,項羽的故事他早知道,該激動該歎息早就激動歎息過了。霸王詞就在他家鄉,年輕時候也該去過,可是,你絕對想不到,杜大叔來到霸王祠,睹物傷情,一下子控製不住自己的情感,號啕大哭起來。

杜大叔沒曹大叔有名,他這個大哭沒被正史清晰記載下來,畢竟他隻是個接地氣的小人物。但是從程度上看,這場大哭一定不比曹大叔那場哭遜色。你想,要是杜大叔僅是稍稍灑點鼻涕眼淚,液體總量隻夠濕一兩個美人酥胸,誰還會把這事傳揚到全中國。

後來有人在霸王祠留下一幅對聯記下此事:

司馬遷乃漢臣,本紀一篇,不信史官無曲筆;
杜師雄真豪士,臨祠大哭,至今草木含餘悲。

本大叔沒本事學曹大叔和杜大叔,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對聯,鼻子也是一酸,然後油膩的鼻涕就下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一個放縱發泄的人必然是沒有控製力的人,不僅僅是情緒控製力,而且也是其他方麵的控製力。
也就是他人不敢對其委托重任,和相信他負責任的原因。
所謂情緒控製力是違背人的動物本能的,但也是讓人成為人,而不是更接近動物的要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