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真相,比粉飾的煽情故事,更有力量!

殘酷的真相,比粉飾的煽情故事,更有力量!
正文

美軍哪一戰殺得九倍優勢誌願軍主動撤軍

(2016-08-02 09:48:18) 下一個

美軍哪一戰殺得九倍優勢誌願軍主動撤軍

 

砥平裏戰鬥主要是防守的美軍第2步兵師23團及所屬部隊5,600人與進攻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三個軍8個團約50,000人作戰。聯軍憑借旺盛的意誌和猛烈的地空支援火力,給誌願軍重大殺傷,最終誌願軍主動撤退。


1951年拍攝,朝鮮,誌願軍某部抗美援朝作戰動員大會會場一角(圖源:解放軍畫報/VCG)

砥平裏戰鬥發生於1951年2月13日至2月16日,結局是中國人民誌願軍撤退,聯合國軍獲勝。在為期三天的作戰中,聯軍憑借旺盛的意誌和猛烈的地空支援火力,給誌願軍重大殺傷。

砥平裏戰役在那麽短的時間,在那麽狹小的空間,竟然犧牲了那麽多采用人海戰術衝鋒的誌願軍戰士。不能不看出鐵血較量的差距與後果。

砥平裏為起伏地,村莊約四五十戶。北靠鳳尾山,東、南兩側分布一些小山。東南側的原州至漢城的鐵路經過砥平裏。砥平裏另有大路通向南麵的驪州,利川。主要是防守的美軍第2步兵師(2nd Infantry Division)23團及所屬部隊5,600人與進攻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三個軍8個團約50,000人作戰。這三個軍是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軍。都是能打的主力軍。看起來,像是一隻熊遇上了一群猛虎。

戰鬥是在1951年的2月13日晚上打響的,主攻的是四十軍119師的357和359兩個團。指揮員是119師徐國夫師長。

戰鬥一開始,誌願軍就以人海戰術向敵人熾烈的火力撲上去。不懼死亡地頑強突擊,無畏的獻身精神在砥平裏被炮火映紅的夜空裏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但從黑夜打到天亮。沒有占領一塊敵人的主陣地,部隊傷亡比預想的要大多。

14日敵軍的飛機鋪天蓋地而來,誌願軍入朝以來,還沒有見過這麽多這麽密集的飛機。敵機在環形防禦陣地周圍整整轟炸了一個上午,下午砥平裏的美軍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護下出來反衝擊。誌願軍的傷亡巨大。

14日晚上,真正的決戰開始了。所有的誌願軍攻擊部隊都已到齊,他們從四麵八方向這個直徑僅1.5千米的環形陣地發起了前赴後繼的攻擊。

“在炮彈和手榴彈連續不斷爆炸的閃光中,美23團各營的前沿陣地同時出現了激戰狀態。中國士兵冒著美軍布置下的一層又一層的攔截火力毫無畏懼的衝鋒,前麵的士兵倒下,後麵的士兵踏著屍體前進。環形陣地內到處是躍動的中國士兵的影子,這些身影因為棉衣的緣故。看上去十分臃腫,但他們滾動前進時瞬間即逝。美軍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發射速度向四周噴出火焰,在中國士兵衝擊而來的每一條路上形成一麵麵彈雨之牆。接近午夜時候,激戰到達最高潮,與地麵上流淌的鮮血相呼應的,是戰場上空大約每過五分鍾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彈,而由幾十條曳光彈組成的光帶,接連不斷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過照明彈的白光之下。美軍支援而來的夜航飛機投下了由降落傘懸掛著的更為刺眼的照明彈,長時間的如巨大燈籠一般在砥平裏雙方士兵的頭頂搖蕩……”

當然誌願軍的落後的人海戰術並非完全沒有效果。弗裏曼團的G連的陣地失守,環形陣地出現了一個較大的缺口。變成了一個凹形陣地。遺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鋪天蓋地的飛機又籠罩在誌願軍的頭頂。成噸的鋼鐵又朝著華夏戰士的血肉之軀投下……15日誌願軍的進攻勢頭頓萎。下午,停止了對砥平裏的進攻。

停止對砥平裏的攻擊是在誌願軍基層軍官的堅決要求下決定的。在解放軍的戰史中,下級指揮員在戰鬥中向上級指揮員提出“不打”的要求。十分罕見,這是為什麽呢?傷亡實在太大了。大到什麽程度呢,參加攻擊的八個團傷亡5,000餘人。僅40軍參加攻擊的三個團就傷亡1,830人,359團3營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營長牛振厚在撤退時怎麽也不肯離開遍布他的士兵屍體的陣地,最後硬被拖下來。357團團長孟灼華在向上級匯報士兵傷亡時,因痛苦萬分而泣不成聲。相對而言,美軍的傷亡小得多,陣亡僅300餘人。這就是人海戰術對火海戰術的差距。

誌願軍對砥平裏的攻擊是失敗的。戰後,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為此做了專門的檢討。

此戰役對誌願軍的戰略戰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雙方軍隊指戰員的心理和士氣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是研究和描寫朝鮮戰爭不可回避的一場戰役。砥平裏一戰是朝鮮戰爭的轉折,從此後美軍不再怕誌願軍穿插分割,不再一見誌願軍穿插就後撤,而開始敢於建立環形防禦進行防禦,通常隻要捱過夜晚,白天就能在空中掩護下突圍了。

 

(惠風 綜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