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
2025 (1)
中午時分從死海準備繼續向北邊的Jerash (傑拉什)進發,可發現車子啟動不起來了,再一看車燈從前一天就一直開著,沒電了。 這約旦租的日本鈴木雖然是新車挺結實,可車的硬件還是二三十年前的最基本的,沒有自動車燈控製,倒車的後視鏡也沒有,而我們以往租車都習慣了車的自動化,忽視了這一點。 想著打電話找租車公司來jump車怎麽也要等一陣子,於是就去找酒店前台幫忙,前台派了個酒店的維修人員過來,搗鼓了一陣子,半小時後,車能啟動了。我們給了工人5塊錢小費,把他樂壞了。
Jerash被稱為中東的龐貝,它的羅馬古跡是世界上保持得最完好的羅馬古城之一。 先到parking旁的自助餐吃飽肚子就開始逛古城了,這裏可以用Jordan Pass。
這座有著兩千年曆史的古城是約旦的世界遺產之一。 古城有著和佩特拉相似的盛衰經曆,先是被羅馬占領,羅馬人在這裏實施了典型的羅馬城市規劃,有神殿、廣場、浴室、噴泉和劇場等。Jerash在公元二世紀時達到頂峰,人口達到兩萬人。 但隨後也因海上貿易通道的興起和大地震的沉重打擊,Jerash開始衰落。 到了9世紀,黃沙侵襲了這裏,掩埋了古城,傑拉什從此銷聲匿跡,直到19世紀初才被一位德國旅行者偶然發現。百年後隨著一係列的挖掘工作的進行,這座沉睡千年的古城才重新得以重現,使得我們可以一窺其曾經的輝煌。
同樣是羅馬古城,龐貝保存完整,細節豐富, 而Jerash勝在氣勢恢弘,韻味十足。 這些年見過的羅馬古城不少,Jerash在我的心中排第一,甚至感覺它比意大利羅馬的古跡更有氣勢。我們進去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時分,多變的光色給古城加了一層玫瑰濾鏡,很能挑起情致。從小山上的神殿眺望市中心的圓形廣場,有敞開胸懷海納百川的盛世榮光。一條大街貫穿城區,首尾各有一個保存良好設計精美的劇場,相似又有差異。 羅馬人真喜歡drama啊,一個舞台都不夠玩的。我們還在劇場裏看到有包著頭巾的阿拉伯人在奏樂打鼓的,好不熱鬧。
兩分鍾看古城
我們住的旅社就在古跡的外麵,清晨打開窗戶就能看見霞光中的羅馬古城。
從Jerash到約旦首都阿曼隻有40公裏,阿曼市內開車蠻具有挑戰性的,有時地上連線都沒有,大家都看著辦,進入環島更是擠來擠去,有點心驚肉跳哈。幸虧隊友有中國駕車的光榮曆史,並沒有被這陣勢嚇倒。
住宿訂在阿曼的鬧市區,可以走路去羅馬劇場和Amman Citadel。 對我們來說阿曼和其它去過的伊斯蘭城市相比並不十分具有吸引力,甚至可以說乏善可陳。 經過Jerash的洗禮後再看阿曼的Citadel激動不起來了,阿曼的羅馬劇場無論從周邊的風景還是劇場本身都不出彩兒,我們隻遠觀了一下。 所謂的彩虹街也沒覺得好看,感覺就普通的商業一條小街。
阿曼的清真寺是不許非穆斯林進入的,隻有一家King Abdullah I Mosque阿卜杜拉國王清真寺對外開放,這家清真寺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打了Uber(對, 阿曼有Uber)去那裏。 先去買票,然後要到一個鋪子裏穿上他們的大袍子才能進去。 從來進宗教寺廟都沒這麽嚴格過,頂多哪不能露給個東西給裹上就行了,可這裏要從頭到身上全部套好。期間在裏麵我的頭套滑落還被提醒要戴上。
一進到清真寺裏就看到這幾個國王像,最邊上的小王子和中間的老國王妥妥的大帥哥啊,這阿拉伯男人要是帥起來可要甩歐美人好幾條街哈。《一千零一夜》的帥氣阿拉伯王子不是瞎說的。
每天走路都會經過不少鋪子,那些女人們穿的袍子倒是吸了我的眼球,從普通居家的到上了一定檔次和聚會婚禮party的顏色樣式各有不同,很有特色。
在阿曼呆了一天半就覺得差不多了,去了幾家評分不錯的館子也覺得一般般,羊肉做得不如我做得好哈。吃過不少穆斯林地區的館子,還是最喜歡新疆的美味。
回美國時在阿曼機場走了好遠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專門給去美國航班的地方做特殊安檢,美帝國是被穆斯林國家給整怕了。
以色列約旦的行程終於寫完了,一邊寫一邊似乎又重溫了三個月前的那場旅行。這次以色列約旦之旅是超出了我的預期,尤其是約旦,沒想到它這麽精彩絢麗,它將長長久久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謝謝大家的閱讀!
我早已經bookmark你的遊記了,時不時地去看看有沒有更新, 本來去年年底想去智利的,可各種原因沒去成,先跟著你走一遍 :)
我也正想說呢,英國羅馬古跡留下的真不多,英國在古羅馬時期並不是重要的殖民地,並不像其他地區那樣有大量的羅馬遺跡。另外,英國氣候對遺跡的保存不利,遺跡保存的困難。 約旦老百姓穿的都一般,大媽黑不溜秋的大袍子,女孩有的穿現代衣服,在死海的度假村看到富有的約旦貴婦穿的很講究,麵料和式樣都很漂亮。 但我拍的這些應該是他們party結婚之類的時候穿的。
我以為約旦這些地方沒啥起眼的,沒想到,它有它的獨到之處。
邊邊妹妹好幸運,簡直走遍了全世界,看盡了人類世界的千姿百態,很有意思。
這世界,確實精彩。
英國是羅馬帝國最偏遠的荒蠻邊疆,就像貝加爾湖於唐朝,最晚占領,最早撤出,所以建設的時間也最短,沒留下太多的遺跡。
而地中海沿岸(包括約旦)是羅馬帝國最熱鬧的地方,建設的時間長,留下的遺跡也多。
中年以上的穿黑長袍的多。
中年以下的大多和西方一樣,牛仔褲之類。
另外,您上篇關於 Petra 的博文寫道:“隻帶了平時買菜的鞋子,這一路走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腳底一打滑摔個大馬趴。”
文學城博主“三步兩橋”對走長路的鞋有很多經驗。
“三步兩橋”建議穿 Trail Running Shoes。既輕,腳又不起泡。
“三步兩橋”自己穿 HOKA Challenger ATR。另一個步行者途中買的是 New Balance 的Trail Running Shoes。
再具體的您可以在“三步兩橋”博文下跟帖去問。
剛才看了那個link, 不知凱特還有有這樣的經曆。 謝謝你的分享。
凱特王妃小時候住在約旦。
這裏有張照片,她4歲時跟她老爸在 Jerash 照的。
https://www.elle.com/culture/celebrities/a21929806/prince-william-kate-middleton-tribute-recreates-childhood-jerash-photo/
Knafeh我也看到一個小亭子外一堆人排隊,蹲坐在牆根兒那兒,一人手裏拿著個小盤子吃。 我還好奇是啥玩意兒這麽火,不過那 Knafeh似乎又甜又膩,就沒去吃。 中東的甜點普遍甜得齁人。 說起甜點還是咱們中國人做的好吃,不那麽甜還味道好。
約旦的國菜是 Mansaf,羊肉酸奶蓋澆飯。
安曼最好的 Mansaf 餐館叫 Al-Quds。Al-Quds 是阿拉伯人對耶路撒冷的稱呼。
特地去了 Al-Quds 吃 Mansaf,確實味道平淡一般,不像土耳其菜有味道十足的調料。
在安曼意外嚐到的美食是 Knafeh,奶酪果仁煎餅。市中心離 Art Hotel 很近的一個街攤做這個,夜裏12點還排長隊。廚師做好一大鍋,切成一塊一塊的,遞給顧客,跟打仗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