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龍道

人生猶如爬山,回首望,倏忽間,瀏覽曆史,品味人世,閱賞景觀,不禁心生”拔劍四顧心茫然”. 何時 “乘風破浪會有時”, 直至人世將盡!
正文

斑剝滄桑來雁塔

(2016-07-04 15:03:06) 下一個

                                           斑剝滄桑來雁塔
     京廣鐵路經過湖南,坐火車自北往南進入衡陽時,從車窗向湘江對岸望去,透過江麵迷茫的霧靄,在湘江岸邊的兀立小山上,有一座高高的寶塔,她就是來雁塔。
       來雁塔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有四百多年了。塔基為壘石構成,塔身用青磚砌成,塔體內為樓閣式,共七層,呈八角形,高三十六米,塔進門有楹聯:"登七級浮屠,觀十方世界"。塔頂有銅製寶瓶,塔簷外麵角翹吊風鈴。據記載,塔前有亭廂房兩間,一麵照壁,塔四周廣植樹木,綠蔭清風,鈴聲悠揚。過去相傳北方大雁南飛不過衡。唐朝溫庭筠詩句:"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北宋範仲淹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證實了這個傳說由來久遠。可以想象在寶塔附近的湘江,耒河和蒸水匯合處的水沚地,在大雁南來北去的方位物來雁塔的上空,每到晚秋至初春時分,有很多大雁在起落覓食,或排列成人字,一字行的大雁在雲天迴飛嘎鳴,飛向隱沒於遙遠的天邊,帶去多少人的遐思,就如唐代古詩所述:"萬裏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巍峨古樸的來雁塔承載著中國文化的情愫,也激發人們的美好高遠的想象。
       1944年,日軍進犯衡陽,國民黨陸軍第十軍在軍長方先覺率領下,展開了震驚世界的四十七天衡陽保衛戰,狠狠重創了日本侵略者。日軍的侵犯使衡陽民眾的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古城牆毀壞殆盡,城內無一間完好房屋幸存,衡陽民眾四散逃難,名曰:走日本。來雁塔也遭到日軍飛機的機槍掃射和轟炸,塔頂銅製寶瓶毀落,塔簷銅風鈴幾乎全掉失,至今仍能看到塔體上槍彈洞造成的毀壞痕跡。
        1991年去衡陽雁峰公園遊覽,進入公園大門,就見到左邊立有一根齊人高的鋼管,上麵有一個臉盆大小的鍾,下書參戰衡陽戰役日本xxx師團官兵送留。人們真是健忘,中國政府的官員也麻木得相當可以,中國人民心底的仇恨,衡陽所遭受巨大的劫難,送一口鍾就一筆勾銷了?而且還有"送終"的意味!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中國終將會給虛情假意,口蜜腹劍的日本千鈞一擊,這點美國是學習的榜樣。
       來雁塔的小山腳下,是一個冶煉廠,在冶煉生產過程中煙囪排放二氧化硫尾氣,。離冶煉廠一條馬路之隔還座落一個化工廠,它粗大的不鏽鋼煙囪冒騰出棕色的二氧化氮硝酸尾氣,這都是強酸性腐蝕氣體,經常撲向來雁塔,經年的毒腐氣體熏陶,不少鼇魚,獅,龍等石雕已不成形,塔體的石頭和青磚表麵已經剝蝕掉落,塔簷僅存的幾個風鈴鏽跡斑斑破蝕,早沒有清脆的鈴聲了。草木枯萎,隻有幾株抗大氣汙染力極強的矮小夾竹桃和構樹,在塔無力地生長。常年的毒氣嫋繞,鳥雀不來,少有人跡。
       來雁塔就像一位無奈姝慧靜女,立定身體,掖起長發,低頭靜靜忍受炮火毒素的毀蝕和世人的冷眼。遠遠望向來雁塔,黛暗的身軀映現在天際,欲向誰述說她的滄桑。
        靜女其姝,
        忘伊郊隅。
        黛暗掩瑜,
        世間多忤。
      讀小學時在“文革”期間,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去那個冶煉廠的禮堂聽報告,這個禮堂就在來雁塔山腳下的不遠處。趁著各班級在比唱"文革"毛主席語錄歌的時候,我和一個同學爬上小山去看來雁塔。走近就感到寶塔迎麵高聳的氣勢,塔下的人顯得如此低小。塔前的照壁破碎,一間亭廂房沒有了房頂,牆壁頹然而立。進入塔的第一層就見有一座釋迦牟尼石雕像,身上有斑斑的白點印,想必是用什麽硬物砸的吧。同學說道:"聽我媽說,不能指著菩薩說話,也不能拍打菩薩,不然會肚子痛"。
       "我不信"。我說著就隨手撿起一個石頭扔向石雕像。同學有些驚愕的看著我。
      當然,後來肚子並沒有痛,不過至今我仍為年少的冥頑舉動愧疚。
       沿著黢黑的旋梯登塔,每層都有佛龕雕塑和壁畫,但裏麵的菩薩頭都被打掉,不知落在何處。塔內積滿灰塵。壁畫上塗鴉亂抹,塔層地板上還有穢物,散發出陣陣異味,寶塔在"文革"中也遭厄運。上到塔的頂層,江麵上空的白雲仿佛在塔旁漂移,船隻象小小的紙折船在江中移動。塔的另一側是零亂汙暗的廠房,錯落聳立的煙囪吐出各色煙霧,在風向作用下隨機飄竄。眺望寶塔四周雲空,杳無大雁蹤影。這時從不遠處的禮堂傳來一陣陣毛主席的語錄歌聲:"------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是德國人,可德國並不奉行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在俄國也不說了,可它們卻來到遙遠萬裏的中國,成了指導社會運行模式的圭臬。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古文明,其中三個已經湮滅,惟有中華文明在伴隨著中國人繼續傳承。現代社會呈現多種模式,中國人在摸索中前行,我們在學習西方思想理論,卻要拋棄,破壞祖先的傳統文明精神和曆史文物,美其名曰:"破四舊,立新風","文革"以前的所有一切都是反動落後的,都是"封,資,修",都要打倒,,滿懷信心去打造一個想象中的新世界,雖然這個目標模糊不那麽具體,但人們依然象唱堅定有力的毛主席語錄歌那樣:"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看一個國家人民的國民性,不光看他的膚色和衣著,更要看他所處的文化底蘊對他言談舉止和思想行為的潛移默化影響。中國有一代人是生長在中國文化虛無,美醜不分,黑白顛倒的文化大革命年代,這些一定會影響這一代人,他們的思想言行,思維方式必會影響下一代,如此代代都會受些影響。中國有句古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很有道理。完全割棄中國先祖的傳統文明,一切都是以革命的名義,我們背棄先祖文化,損毀祖宗遺物,脫離實際和“假,大,空”的所思所為是不是有些異化?
      多年後又去了來雁塔,塔前的亭廂房加裝上了屋頂和房門,幾個上了年歲的婦女住在那裏吃齋念佛。一進塔內就看見釋迦牟尼安然端坐的雕像,我低頭心感愧疚,心中連道失敬失敬。寶塔內飄散著醇香,擺放了鮮花,整潔多了。上到頂層,隻見錯落聳立的煙囪仍在吐出各色的煙霧,寶塔還在受毒霧的熏蝕,塔體變成了黛黑色。
       離別寶塔,又將遠行。回望來雁塔,壯重樸實。在動亂浮躁的年代,她經曆戰火,毒霧,破壞和冷眼,但她依然姝立矜持,觀十方世界,給凝望她的人們一種定力。當地政府不要忽視了來雁塔這個曆史名片,要關愛有幾百年曆史的久遠建築,要細心愛惜她,護理她,撫慰她,她將褪去黛黑粗糙的表象,展現豐腴美麗的胴體。
       文物是曆史和文明精神的載體,其價值無法估量。四百多年的建築,對任何一個城市,都是珍貴的文物。一個民族,國家的文物值得用生命來護衛。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中國最珍貴的文物,台灣要獨立,就是挖祖墳,斷民族國脈的逆事,定會有滅身之禍,"台獨"人士不可不察!
      最近與親友聯係,告知來雁塔旁的冶煉廠和化工廠或搬遷或倒閉夷為平地了。我有同學在這兩個工廠,知道在那裏工作的人受汙染的影響,有不少人得癌症過世。
       上網搜索,得知當地政府在那裏要建一個雁塔公園,來雁塔定為重點保護文物。我期盼那裏是綠蔭鳥語,鈴聲悠揚的福地,有大雁在雲空迴旋鳴叫的景象,看到來雁塔映現在藍天白雲裏的姝麗形象,祝願她走向久遠時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