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2 歐遊散記之五 意大利 巴裏(Bari),阿爾貝羅貝洛(Alberobello)

(2022-11-26 19:29:54) 下一個

意大利南方城市巴裏(Bari)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它遠遠不像羅馬、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那樣聞名遐邇、遊客眾多。但這樣的小眾旅遊城市,往往會讓你有不同的體驗,給你意想不到的的驚喜。巴裏是一個坐落在亞得裏亞海岸的港口城市,曆史悠久、文化獨特,擁有據說是意大利最好的海灘,因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我們在2022年9月18日晚上從葡萄牙波爾圖飛來這裏,和波爾圖熱鬧喧囂的機場相比,這裏的機場顯得冷冷清清。可能是我們的航班晚上九點多才到達的緣故,出了機場大廳,出租車站竟然沒有一輛出租車。等了大約十幾、二十分鍾,才看見一輛出租車駛來。因為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才能等來下一輛車,在司機的慫恿下,我們三組五個客人,隻好擠進一輛出租車。出租司機收了三份錢,發了一筆小財。看來有關意大利南方城市雜亂無章的說法所言不虛。二十分鍾之後,出租車把我們送到酒店,沒有打表,就要40歐。深更半夜的,為了減少麻煩,我們沒有還價。這是我們幾次來歐洲旅遊絕無僅有的一次不甚愉快的經曆。看來以後兩周的意大利南方之旅要分外小心了。我們的酒店位於老城外靠近中心火車站的地方,從這裏乘火車或汽車去周邊旅遊非常方便。巴裏周圍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所以我們選了這家酒店。

穿過火車站的廣場是一條筆直的林蔭大道,椰子樹、棕櫚樹等熱帶植物枝繁葉茂,高大挺拔。兩邊繁花似錦、綠草茵茵,是人們散步、休憩的好地方。走過林蔭道,是一條寬敞的步行街,兩邊是各種店鋪、餐館、酒吧等,其中不乏名牌店。順著這條路可以一直走到老城,也可以走到海邊。沿路有不少曆史性建築,如建於上世紀初的瑪格麗特劇院(Teatro Margherita)和號稱意大利第四大劇院的皮特魯切利劇院(Teatro Petruzzelli), 以及和它毗鄰的意大利銀行宮,還有敏庫茲宮(Palazzo Mincuzzi) 等。敏庫茲宮是意大利富商敏庫茲家族100年前建成的一座利伯提式的豪華百貨公司建築,現在是著名品牌班尼頓商店。這些具有新藝術風格的建築給巴裏這座古老的城市平添了不少現代的氣息。

走到這條繁華的商業街的盡頭,老城就近在咫尺了。巴裏的老城不大,瀕臨海邊,大致呈三角形。老城的建築大都是接近奶白色的石頭建成的,看上去樸實無華、堅固厚重。城裏的街道曲折狹窄,也用同樣顏色的石塊鋪成。一些石塊已經被磨得光滑如鏡,顯示了時光的久遠。老城一直保留著它在中世紀的模樣,直到二十世紀前,這裏還沒有上水和下水的係統,極其肮髒混亂,是窮人居住的地方。進入二十世紀後,這裏才有了市政設施,街道房屋也被修葺一新,但整個老城的結構布局、房屋道路仍然保持著中世紀的原汁原味,並沒有全部拆掉重建。

老城裏最著名的古跡是聖尼古拉教堂(Basilica of Saint Nicolas)。這座古老的教堂始建於十一世紀,是為聖尼古拉的遺骸從古希臘(現土耳其)的古城米拉(Myra)遷移至此地而建的。聖尼古拉是公元三世紀米拉城的主教,一生樂善好施,熱心幫助窮人,據說聖誕老人Santa Clause的原型就是聖尼古拉。這位聖人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尊重推崇,被廣泛紀念,特別在東正教國家更是如此。巴裏這座有著一千年曆史的教堂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共同的聖殿,每年都有大批的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 現任教皇Francis曾於2018年來此拜謁陵寢。聖尼古拉教堂整個用淺色石材建成,外表看上去非常古樸莊重,並沒有很多華麗的裝飾,也沒有天主教堂常見的那種高聳入雲的圓頂或尖頂的鍾樓,整座建築方方正正的,更像是一座城堡。

 教堂外是一個同樣樸實無華小廣場,對麵是一個不很高的拱門連接著老城的小巷。拱門左側是一尊聖尼古拉的青銅塑像。這個拱門是十三世紀時的那不勒斯和西西裏國王卡洛 安茹一世開啟使用的,因此被命名為安茹拱門(Arco Angioino)。據說,隻要穿過這道拱門便會得到聖尼古拉的庇護,免遭世俗和宗教的迫害。

這座教堂的內部結構也很獨特,中殿和左右兩邊的通道由高大的花崗岩石柱隔開,這些高大石柱支撐起三個巨大的圓拱,把教堂的整個中殿分割成前、中、後三個部分。左右通道及中殿的屋頂是精美彩繪的壁畫,給潔白純淨和莊嚴肅穆的教堂內部增添了幾分色彩。據說,聖尼古拉教堂的這種內部設計和裝潢在當時是獨樹一幟,這個地區在以後新建教堂時紛紛仿效。

聖尼古拉的陵寢在教堂的地下部分。遺憾的是為了保護古跡,陵寢的外麵裝了一道鐵柵欄門。隔著柵欄門可以看見裏麵的石棺,鐵門外有幾排長椅,參觀者可以在這裏憑吊、祈禱。

距聖尼古拉教堂不遠的地方,坐落著另一座中世紀的教堂:巴裏主教座堂(Bari Cathedral),亦稱聖撒比諾(Sant Sabinus)教堂。這座古老的建築外表呈肅穆的奶白色,形狀雄渾、莊重,像聖尼古拉教堂一樣,是羅曼式風格的建築。不同的是教堂的正麵大門上方,有一個碩大的玫瑰花窗,窗楣上是七個野獸和怪物的雕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教堂後麵有一個方形尖頂的鍾樓,高聳入雲,是天主教堂的典型配置。教堂外是一個廣場,四麵分布著咖啡館、餐館和小商店,是遊客歇腳的好地方。我們坐在一家名叫“Borce”咖啡館外麵的座位上,點了店裏著名的冷萃咖啡和意大利小吃Taralli(一種麵粉烤製的鹹味小點心)。 咖啡香濃醇厚,Taralli香脆爽口,為我們補充了新的能量。稍事休息後,便繼續我們巴裏老城的訪古之旅。

斯瓦比亞城堡(Swabian Castle, 又稱Castello normanno-svevo),位於老城邊緣,是一座中世紀的城堡。 城堡建成後幾經轉手,最後在那不勒斯國王治下用作監獄和兵營。城堡一麵靠海,其他三麵為護城河環繞。現在護城河已經幹涸,但厚重結實的圍牆和高大巍峨的塔樓依然保存完好。另外一個靠海的古跡是聖安托尼要塞(Fort of Sant’Antoni),為老城的製高點,是古時候的守城要塞。

 除了古跡眾多以外,老城裏的民居建築也非常有特色。迷宮一樣的逼仄街道,眾多的拱門,常常讓你迷失方向,不知身在何處,但也常常帶給你意外的驚喜。我們就這樣誤打誤撞地來到了巴裏老城裏最吸引遊客的地方之一:手工現場製作各式意大利麵的小巷。巴裏地區盛產小麥,所以麵食製作是巴裏婦女代代相傳的一門重要手藝。這個小巷裏有十數家現場手工製作售賣各色意大利麵的攤點。家庭主婦們在自家門口支起麵案,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為遊客表演麵食製作的手藝。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一種叫“小耳朵(crecchiette)”的意大利麵,因其小而酷似耳朵而得名,很像曾在杭州吃過的當地小吃”貓耳朵“的樣子。據說這是巴裏特有的麵食,可以用不同蔬菜汁和麵做成各種顏色配以不同口味的醬料。不過沒有親自品嚐過,不知味道如何。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走遍了巴裏老城的裏裏外外,雖然很累,但收獲滿滿,覺得不虛此行,既增長了見識又愉悅了身心,想來這就是為什麽這麽多人喜歡旅遊的原因吧。巴裏周邊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小城,非常值得一遊。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從中選了一個名叫阿爾貝羅貝洛(Alberobello)的小城作一日之旅。阿爾貝羅貝洛距巴裏隻有55公裏,從巴裏坐火車、汽車都可以直接到達,非常方便。這座小城又被稱為“蘑菇村”,因為城裏的房屋建築酷似童話裏的蘑菇屋而得名。

這種奇特的房屋建築叫特魯洛(trullo),曆史悠久,仍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模樣。這些蘑菇屋的牆體用石灰岩建成並塗成白色,屋頂用扁平的石塊堆成圓錐形,不用灰漿,是史前人類就使用的建房技術。據說在古代收稅的時候,居民們就拆掉屋頂,表示不能住人,這樣便可以免去賦稅。這種樣子的蘑菇屋在意大利這個地區並不鮮見,但難能可貴的是阿爾貝羅貝洛城的近兩千棟蘑菇屋成片地保存下來,幾百年來一直被使用著。因此,這座隻有一萬人口的小城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阿爾貝羅貝洛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小城,小城主要的街道兩旁紀念品商店、酒吧、餐館林立,熙來攘往的都是遊客。高低錯落的蘑菇屋、成排成列地延伸至條條小巷的深處。雪白的粉牆、暗灰色的屋頂,其間雜著綠樹鮮花,在白雲藍天的映襯下,顯得非常清爽宜人,別有一番風情。小城不大,三、四個小時就可以輕輕鬆鬆地玩遍。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去相距不遠的另一個小城馬泰拉(Matera),參觀那裏的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石窟民居和石頭教堂。可惜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希望將來有機會重遊此地,再去了此心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