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為亞心

天下無科學,世上無學問; 心即真科學,道即真學問。
個人資料
正文

《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的反常識臆作

(2020-12-25 23:34:58) 下一個

《〈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的臆作》證明:一,毛澤東“夏日登岷山遠望”是
他捏造的謊言;二,毛澤東登岷山的地方是岷北三山——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岷山
北段的娘裏寧巴山、高日卡山、達拉山三座雪山,時間是1935年9月15日
至9月18日;三,毛澤東登岷北三山的最高點是岷北三山的埡口,其視野均被
局限在岷山北段的群山中,以致重走岷北三山長征路的當代紅軍,均無人遠望到
昆侖山脈的一個山頭;四,《念奴嬌·昆侖》既不是毛澤東的即景抒懷之作,也
不是毛澤東的憶景抒懷之作,而是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的臆作,是完全違反創作
以情抒懷詩詞都是即景創作的傳統原則的臆作。

然而,《念奴嬌·昆侖》又不是合常識的臆作,而是反常識的臆作,且是通篇反
常識的臆作。《念奴嬌·昆侖》首發於《詩刊》1957年1月號的版本是: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
,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
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橫空出世,莽昆侖:以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
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
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麵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百度百科·昆
侖山脈》)想象昆侖形象,是可稱“莽昆侖”的。但是,別說毛澤東當年翻越岷
北三山路上看不到昆侖山脈的一個山頭,即使賦予毛澤東在翻越岷北三山海拔最
高的埡口時有晴好的遠望天氣並賦予他西望到離他最近的昆侖——西傾山山脈東
端的雪山山頭的視力,被雪覆蓋的雪山山頭也不過是如同貼在茫茫天際線下靜止
不動的一小片白雲,而在茫茫天際線下靜止不動的一小片白雲是毫無橫空出世的
視覺和莽的視覺的,因為橫空指橫越天空,橫越表橫向越過,橫越天空表橫向越
過天空。但橫空出世還含有突然冒出、剛剛出世之意,而茫茫天際下靜止不動的
像一小片白雲的雪山山頭是給不出橫向超過天空和剛剛出世的視覺的。同時,《
在線漢語字典》告訴:莽表廣大、遼闊,在把“莽昆侖”之莽解莽莽時,莽莽則
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茫茫天際下靜止不動的像一小片白雲的雪山山頭隻給
出渺小渺茫的視覺,毫無廣大、遼闊、無邊無際的視覺。

然而,“橫空出世”還被解釋為“破空而出”,如《百度百科·念奴嬌·昆侖》
的白話譯文對“橫空出世,莽昆侖”的譯文是“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侖山”,但
“破空”表劃破長空,“破空而出”便表劃破長空而出,而茫茫天際上靜止不動
的一小片白雲狀的雪山山頭是給不出“劃破長空而出”的視覺的。

因此,即使賦予毛澤東在翻越岷北三山海拔最高的埡口上西望到離它最近的昆侖
雪山山峰的視力,這個雪峰也給不出“橫空出世”的視覺。

其實,即使近距離看一座高山和一群高山,也毫無橫空出世——橫向越過天空的
突然視覺或破空而出——劃破長空而出的突然視覺以及莽的視覺,隻有“橫看成
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的平淡視覺。

因此,“橫空出世,莽昆侖”完全是反常識的臆作。

◆閱盡人間春色:因“橫空出世”含有突然冒出、破空而出、剛剛出世、毫無閱
曆的意思,就表示昆侖不存在“閱盡人間春色”的閱曆,而以昆侖山脈出世於盤
古開天地的常識看,昆侖又具有“閱盡人間春色”的閱曆。這就表示,“閱盡人
間春色”與“橫空出世”的莽昆侖,在常識上嚴重衝突、矛盾尖銳、不合邏輯,
表示“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是前後矛盾、不合邏輯、違反常識的
臆作。

◆飛起玉龍三百萬:毛澤東在《念奴嬌·昆侖》原注中解釋道:“前人所謂‘戰
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裏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
夏日登岷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顯然,“借用一句”是按句號算的,
即借用了“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兩句:既借用了“戰罷玉龍三百
萬”的“玉龍三百萬”又借用了“敗鱗殘甲滿天飛”的“飛”,故“飛起玉龍三
百萬”描述的雪景仍是“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雪景——飄飄灑
灑的漫天飛雪之景,根本不能借用來描述“夏日登岷山遠望”到的雪山,因為“
夏日登岷山遠望”到的一片群山即使覆蓋著白雪而“一片皆白”,也隻能給出如
一條靜伏不動的玉龍視覺而無眾多玉龍騰空飛舞的視覺。

然而,高原雪山山頭是嶙峋怪石組成的嶙峋山頭,隻在嶙峋怪石的凹處積雪。在
夏秋季節,隻在雪線以上的嶙峋怪石的凹處有常年積雪。毛澤東登岷山的時間是
1935年9月15日—18日,節氣是當年白露之後、秋分之前的中秋而不是
夏日,他所登的岷山是岷北三山,他能遠望到的積雪之山也是岷山北段雪線以上
的積雪山頭(見《〈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的臆作》),但雪線以上的積雪山
頭並非全被冰雪覆蓋,而是隻在怪石嶙峋的凹處才覆蓋著冰雪,如位於岷北三山
以西的甘肅省迭部縣益哇鄉“紮尕那”一帶3500多米的雪山、位於迭部縣卡
壩鄉北部、峰頂海拔4920米的迭山錯美峰和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
縣索呼日麻鄉境內的巴顏喀拉山最高峰主峰海拔5369米的年寶玉則峰:

照片取自《神仙眷顧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還有紮尕那》,該照片係探險家約瑟
夫·洛克於1925年拍攝的紮尕那,拍照季節不明。

照片取自《神仙眷顧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還有紮尕那》,該照片由黔中君拍攝
,題名《迭山橫雪》,拍照季節不明。

照片取自《實拍:攀登秦嶺山脈最高峰——措美峰》,拍照季節不明。

照片取自《在神的後花園年寶玉則,跋山涉水遇見你的溫柔》,拍照季節不明。

以上照片告訴,岷北三山以西的雪山山頭都由裸露的嶙峋怪石組成,其陡峭處無
法積雪而無積雪,冰雪隻覆蓋於嶙峋怪石的凹處。

雖然上列照片拍攝季節不明,1935年的氣溫也比現在略高,卻因1935年
9月15日—18日期間處於中秋,毛澤東在此期間在岷北三山的埡口上向西遠
望到的雪峰隻能是雪線以上的積雪,這些積雪也隻能是覆蓋於嶙峋怪石凹處的積
雪,遠望這些覆蓋於嶙峋怪石凹處的積雪山頭,根本給不出“一片皆白”的視覺
,也給不出“群山飛舞”的視覺和“飛起玉龍三百萬”的視覺,表示“群山飛舞
”和“飛起玉龍三百萬”毫無視覺依據,都是反常識的臆作之詞。

◆攪得周天寒徹:字典對“周天”的解釋是整個天地間、滿天,《百度百科·念
奴嬌·昆侖》對“周天寒徹”的解釋是滿天冷透,對“攪得周天寒徹”的解釋是
“搞的滿天冷透”。然而,由於毛澤東向西遠望的雪山山頭是雪線以上的積雪山
頭,積雪山頭由嶙峋怪石組成,嶙峋怪石組成的積雪山頭隻在嶙峋怪石的凹處有
積雪,嶙峋怪石凹處的積雪都是靜態,毫無“飛起玉龍三百萬”的動態視覺,因
而沒有“攪得周天寒徹”的攪態,故“攪得”一詞完全失真,也完全反常識。

然而,即使讓毛澤東向西遠望到的雪山在他的眼裏顯示出“飛起玉龍三百萬”的
攪天大動作,攪起的寒徹氣溫也局限在雪山山頭周圍的空間,連雪山山頭的山腳
下都影響不到,更影響不到遠望中的毛澤東周圍的空間。故在把“周天”理解為
毛澤東眼裏的滿天時,“攪得周天寒徹”也是無據之詞,完全是反常識之詞。

但是,“攪得周天寒徹”是整個昆侖山脈“攪得周天寒徹”,因為,“而今我謂
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
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告訴,“攪得周天寒徹”的周
天,是整個地球的天地間,故“攪得周天寒徹”是指整個昆侖山脈的雪山攪得全
世界寒徹——冷透透,但常識告訴,這是毫無根據的誇張,如當時的重慶、武漢
、南昌、長沙都是夏秋季節的四大火爐,全球沙漠的氣溫每天都在發生50℃以
上的日較差——每天極高溫和極低溫的溫差(見《百度百科·沙漠氣候》)。因
此,“攪得周天寒徹”完全是反常識的臆作之詞。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雪山在雪季積累的冰雪在夏日的消溶速度
是很低的,原因是冰雪是在略高於冰點的氣溫下消溶的,在這樣低的消溶氣溫下
發生的消溶速度必然很低,在這樣低的消溶氣溫下消溶出的出水量就如同病人掛
的點滴,但消溶而成的冰雪之水還得在流動過程中沿途蒸發、植物吸收和蒸騰,
表示昆侖雪山在夏日消溶的出水量無力製造“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的洪災。

事實也是如此,如若爾蓋草原雖被巴顏喀拉山脈、阿尼瑪卿山脈及其它雪山環抱
,懷抱若爾蓋草原的雪山在夏日消溶的冰雪之水從未在若爾蓋草原製造洪災,表
示環抱若爾蓋草原的雪山在夏日消溶的冰雪之水僅夠維持若爾蓋草原的濕度、出
水量、蒸發量、植物吸收和蒸騰所需的供水量,以致若爾蓋草原被《天邊若爾蓋
,長征走過的“死亡草海”》的作者讚美為:“夏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裏天
高氣爽,能見度很高。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
。《百度百科·紅軍過草地(紅軍長征期間重要事件)》告訴:若爾蓋草原隻在
下暴雨時才會導致河水猛漲。這就表示,在昆侖山脈東段南支巴顏喀拉山脈和中
支阿尼瑪卿山脈的山腳下的若爾蓋草原都沒在夏季發生這兩條山脈及其它雪山的
冰雪消溶而出現河水猛漲的汛情。昆侖山脈腳下的若爾蓋草原都沒因昆侖山脈冰
雪的夏日消溶而河水猛漲的汛情,又怎麽可能在黃河中下遊及其它發源於昆侖山
脈的江河發生“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的災情呢?

然而,毛澤東不是不知道夏日的若爾蓋草原沒有因環抱它的雪山冰雪的“夏日消
溶”而泛濫洪水的,因為他是在1935年初秋——1935年8月21日從鬆
潘縣毛兒蓋出發北上,於8月27日走到若爾蓋草原盡頭的若爾蓋縣班佑地區的
(見《1935年8月21日紅軍長征過草地》),節氣是當年立秋之後、處暑
之前,這個時段是秋老虎時段,秋老虎時段屬於廣義的夏日。毛澤東臆作《念奴
嬌·昆侖》的時間是1935年10月或1935年冬天(見下圖),離他過草
地不過兩個月、頂多半年,而他經過七天如履薄冰地走過草地的經曆和見識理應
是終身難忘的,因而是沒理由不知昆侖雪山在夏日消溶期間並不引發“江河橫溢
,人或為魚鱉”之災情的。

這就表示,“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既反常人應有的常識,又反毛
澤東“夏日”過若爾蓋草地的見識。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上麵證明,“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均無根據、均反常識,昆侖雪山根本不存在
可評說的千秋之罪,而隻有涵養昆侖雪山及其山下的動植物的千秋之功以及它為
黃河及其它江河提供源頭的千秋之功可譽。由於“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
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全是控訴昆侖千秋之罪之詞,“千秋功
罪”實為“千秋之罪”,即是說,“功罪”之功毫無出處,純粹是為湊字數而強
加之字,故“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完全是無據的質問,是企圖突出自己
是前無古人的時代偉人的時代之問而弄巧成拙的無據之問。這樣的無據之問當然
是無常識支持的反常識之問。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
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段詞告訴:

一,毛澤東眼裏的環球隻是北半球,表示毛澤東完全忘了他年青時學到的世界地
圖知識和地球儀知識:

㈠《王立華:學習毛主席卓越的領導藝術》告訴:毛澤東在19歲時就在從湖南
省高等中學退學到圖書館讀書自修的圖書館中“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才知道原
來世界那麽大,中國隻是其中一小部分,湘潭縣在地圖上找不到”。《湘潭:青
年毛潤之在湖南省圖書館自學生活看地圖的思考》則告訴:“當時湖南省圖書館
的大廳裏,掛著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主席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他對
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經過地圖前,他總要停下來,仔細地看一看”。

㈡根據紀實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改編而成的同名小說《恰同學少年》第一
章《我叫毛澤東》告訴:楊昌濟的書桌上擺著地球儀;而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
年》第6集告訴:在毛澤東還是湖南第一師範一年級學生時,就被楊昌濟帶回家
裏在書房裏開小灶輔導,表示毛澤東自那時起就經常在楊昌濟書房裏見識了地球
儀。而《維基百科·毛澤東》告訴:毛澤東讀湖南第一師範一年級的年齡是20
歲。

然而,《念奴嬌·昆侖》首次發表的時間是1957年1月——《詩刊》195
7年1月號,此時的毛澤東是想當第三世界領袖的野心家,第三世界國家多在南
半球,因此他完全知道地球由南北半球組成,完全沒理由發表包含“而今我謂昆
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
贈美,一截留中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念奴嬌·昆侖》。

二,毛澤東根本不知昆侖山不是中國獨有之山,而是和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
坦共有的跨國之山,別說1935年10月或當年年底是匪首之一的毛澤東,就
是1949年10月後成了中共國最高領導人而可代表中共國的毛澤東,也無權
對它進行裁為三截的處置和“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的處分。

但在年青時就學了世界地圖、發表《念奴嬌·昆侖》時已當了七年多中共國最高
領導人的毛澤東,又沒理由不知昆侖山不是中國獨有之山。

三,毛澤東根本不知中國境內最高大的跨國山脈不是昆侖山脈,而是喜馬拉雅山
脈,以致以為把昆侖裁為三截後“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就能建成
“環球同此涼熱”的世界。

但在年青時就學了世界地圖、發表《念奴嬌·昆侖》時已當了七年多中共國最高
領導人的毛澤東,又沒理由不知中國境內最高大的跨國山脈不是昆侖山脈,而是
喜馬拉雅山脈。

四,毛澤東根本不知歐美都有多座高大的雪山,從而以為把昆侖裁為三截後“一
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就能建成“環球同此涼熱”的世界,而不是認
為在“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後讓歐美成為更寒冷的世界。

但在年青時就學了世界地圖、發表《念奴嬌·昆侖》時已當了七年多中共國最高
領導人的毛澤東,又沒理由不知歐美都有多座高大的雪山。

五,毛澤東根本不知氣溫既隨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大氣降溫律又隨緯度升高而降低
的大氣降溫律,從而不知北冰洋是北半球的酷寒之地、南極洲是南半球的酷寒之
地,從而以為把昆侖裁為三截後“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就能建成
“環球同此涼熱”的世界。

但年青時就學了世界地圖,後來又翻越了多座雪山、大山、發表《念奴嬌·昆侖
》時已當了七年多中共國最高領導人的毛澤東,又沒理由不知氣溫既隨海拔升高
而降低的大氣降溫律又隨緯度升高而降低的大氣降溫律。

因此,《念奴嬌·昆侖》下闕完全是毛澤東反常識的臆作。

◆改“一截留中國”為“一截還東國”及其修改說明也是毛澤東反常識的臆作

在1963年版《毛主席詩詞》的《念奴嬌·昆侖》中,毛澤東把“一截留中國
”改為“一截還東國”,並附上了他於1958年12月21日的自注:“昆侖
: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
。忘記了日本人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別的解釋不合實際”。

毛澤東改“一截留中國”為“一截還東國”及其自注說明:

一,“一截還東國”是荒誕無稽之詞

昆侖雖是跨國山脈,卻因其主體在中國境內而被中國人稱為中國第一神山、萬祖
之山,表示昆侖主體自古就是中國山脈,而不是原居日本而後被古中國搶來的山
脈或從日本飛來的山脈,根本不存在歸還日本的事情,因此,“一截還東國”是
毫無依據的胡說,嚴重違反曆史常識的胡說,是向日本獻媚的邪說,是毛澤東為
感謝侵華的日本幫其打下江山言論的詞式表達。毛澤東感謝日本侵華的言論可參
見《謝天奇:中共官方記載,毛澤東至少六次感謝日本侵華》、《曆史公案解讀
:毛澤東感謝日本侵略中國》、《維基百科·毛澤東感謝日本爭議》。

二,毛澤東臆作《念奴嬌·昆侖》時沒理由有反對帝國主義的想法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參與領導的由中央紅軍改編的陝甘支隊逃亡至
陝西保安縣吳起鎮,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紅一方麵軍長征結束,
11月初,陝甘支隊在象鼻子灣地區與紅十五軍團會合,此時紅一方麵軍不足八
千人(見《維基百科·長征》),此時的中共黨魁是張聞天而不是毛澤東,毛澤
東和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等人仍是另立中央的張國燾的通緝對象(見《維基百
科·長征》),企圖鳩占鵲巢(陝北根據地)因而需要滅掉劉誌丹的毛澤東還未
滅掉劉誌丹,到了當年12月5日,張國燾以“黨團中央”名義致電中共中央,
要求毛澤東等人將中共中央改稱“北方局”(見《維基百科·長征》),與此同
時,毛澤東還麵臨國軍的圍剿。老天若不是讓中共在一年後的1936年12月
12日成功策劃了西安事變,中共在1936年12月12日後的命運不是很快
被國軍消滅就是逃亡到中蘇邊界苟延殘喘。即是說,臆作《念奴嬌·昆侖》時的
毛澤東思考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在內外交困的險境中生存,根本不可能有反對八竿
子打不著的英美日帝國主義的想法。即使超前賦予他反對英美日帝國主義的想法
,也毫無反對英美日帝國主義的本錢和能力,全然不知拿什麽反對英美日的帝國
主義。因此,毛澤東在臆作《念奴嬌·昆侖》23年後的1958年12月21
日說它的“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是以為世人不可能知道他臆作《念奴嬌
·昆侖》時不可能有反對英美日帝國主義想法情況下的胡說。

三,毛澤東臆作《念奴嬌·昆侖》時的世界是主義繁多的世界,而不是隻存在共
產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世界
 
毛澤東在臆作《念奴嬌·昆侖》期間,不可能不知道,與其信仰的共產主義格格
不入的主義,除了帝國主義,還有三民主義、軍國主義、資本主義、憲政主義、
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民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沙
文主義、伊斯蘭主義、封建主義、視他教為異教的各種宗教主義……,其中的三
民主義就是執政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企圖同化世界的主義:“三民主義,吾黨
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三民主義歌》),更是要中共命的主義。因此
,即使毛澤東信仰的共產主義能把英美日的帝國主義消滅,全球仍遍布著與共產
主義格格不入的種種主義,表示毛澤東理應知道他根本無法用其信仰的共產主義
建成“環球同此涼熱”的大同世界。然而,到了1963年發表修改版的《念奴
嬌·昆侖》時,毛澤東還應清楚他領導的中共國社會主義製度與蘇聯、東歐諸國
、朝鮮、越南、古巴等國家的社會主義製度也格格不入,其中的蘇聯已成了中共
眼裏“亡我之心不死”的蘇修,因而知道,即使他領導的社會主義能夠消滅歐美
的帝國主義(當時的日本不再是帝國主義國家),也無法用他領導的社會主義建
設“環球同此涼熱”的世界。

以上分析告訴:《念奴嬌·昆侖》是一首完全反常識的臆作,且是毛澤東違反其
所知常識的臆作。然而,毛澤東是沒理由臆作出違反其所知常識的詞作的,毛澤
東既沒理由臆作出違反其所知常識的詞作又臆作出反其所知常識的詞作的情況,
隻能證明,毛澤東沒有自己的思想之心,而是“萬物得一以生”(《道德經》)
並“恃之以生而不辭”(《道德經》)的一形道生化物、“目惟內視而不外視”
(《金華宗旨》)的瞎子、“耳惟內聽而不外聽”(《金華宗旨》)的聾子、“
惟道是從”(《道德經》)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道德經》)的收音機
、對一形道之聲“應之速而無疑”的傳聲筒。所謂的毛澤東思想,是生化毛澤東
一生的一形道下放的思想。

《念奴嬌·昆侖》自1957年1月首發和1963年首發修改版以來的讀者應
在十億以上,有能力看出它通篇違反常識的讀者也應數以億計。然而,至今未見
一個有能力看出它通篇違反常識的讀者指出一個違反常識之處。此情隻能說明,
有能力看出《念奴嬌·昆侖》通篇違反常識卻無一個指出一個違反常識之處的數
以億計讀者,都是“萬物得一以生”並“恃之以生而不辭”的一形道生化物、“
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瞎子、“耳惟內聽而不外聽”的聾子、“惟道是從”的行
屍走肉、“無知無欲”的收音機、對“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形道之聲“應之速而
無疑”的傳聲筒。

明月牌收音機呂柏林
2020年12月26日
附:
◆《〈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的臆作》:http://bolin.eu5.org/a299.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