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為亞心

天下無科學,世上無學問; 心即真科學,道即真學問。
個人資料
正文

《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的臆作

(2020-12-23 23:06:37) 下一個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毛澤
東《念奴嬌·昆侖》)的雪境告訴,這是作者置身於正在漫天飄雪的昆侖山野的
視覺。看了作者原注“前人所謂‘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
飛雪。這裏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方
知,“飛起玉龍三百萬”的雪境是作者在夏日登岷山遠望昆侖雪山的視覺。

然而,長征途中的毛澤東根本沒有夏日登岷山的機會,證據和理由是:

一,萬年曆告訴:1935年立秋日是8月8日

二,《維基百科·長征》告訴:1935年7月21日至22日,中共在四川黑
水縣召開蘆花會議;8月,中共將紅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行
動。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鬆潘縣的毛兒蓋召開毛兒蓋會議,決定
占據以岷州為中心的洮河流域,並依據此地區向東發展。隨後,紅軍右路軍通過
鬆潘草地(草原)——鬆潘草原又稱若爾蓋草原,前者應是四川人的稱呼,後者
應是甘肅人的稱呼。

二,《百度百科·紅軍過草地(紅軍長征期間重要事件)》告訴:1935年8
月21日,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的右路軍從四川鬆潘縣毛兒蓋出發
進入若爾蓋草地,七天後到達若爾蓋縣的班佑、巴西、阿西地區。

三,《1935年8月21日紅軍長征過草地》告訴: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
前等率領的右路軍於1935年8月21日從鬆潘縣毛兒蓋出發後,於同月27
日到達草地盡頭的若爾蓋縣班佑地區。

四,《百度百科·岷山》告訴:岷山是自甘肅省東南岷縣南部延伸至四川省北部
的一褶皺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一說西北至東南走向),全長約500公裏。
表示岷山山脈由甘南岷山山脈(下稱岷山北段)和川北岷山山脈組成。

五,《不走尋常路,甘南行,天險臘子口》告訴:一,1935年9月13日,
毛澤東率領紅軍離開俄界,沿達拉河來到迭部縣旺藏寺地區,途中全是橫嵌在百
丈懸崖上的棧道,有的淩空架在河麵上,猶如空中飛橋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跌落
深澗;二,同月18日,中央紅軍在攻克天險臘子口後,從臘子口鄉朱力村出發
,翻越了最後一座岷山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鐵尺梁達拉山(紅軍稱大喇
山),向哈達鋪進發。表示中央紅軍最後翻越的達拉山屬於岷山北段。

六,《長征路上翻越的雪山知多少(組圖)》告訴:中央紅軍(時已改編為陝甘
支隊)於1935年9月15日翻越了娘裏寧巴(壓浪泥巴)和高日卡兩座大山
(臘子口戰役紀念館中展示了這兩座大山的照片),接著翻越了達拉山。

雖然由於沒有一篇網文介紹娘裏寧巴、高日卡兩山而不知它倆是否屬於岷山北段
,卻可根據它緊挨大拉山而推定它倆屬於岷山北段,故下稱娘裏寧巴、高日卡、
大拉山為岷北三山。

七,《維基百科·長征》告訴:毛澤東擔任政委的紅軍陝甘支隊,於1935年
9月17日攻克臘子口天險,進入甘肅省岷縣哈達鋪鎮並召開哈達鋪會議,於9
月27日到達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並召開榜羅鎮會議,9月29日繼續東進,1
0月7日翻越六盤山,10月19日抵達陝西保安縣吳起鎮並召開吳起鎮會議。
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紅一方麵軍長征結束。《百度百科·臘子口國
家森林公園》告訴:臘子口是岷山山係北支。《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告訴:
哈達鋪鎮位於岷山腳下。以上情況告訴:毛澤東到達哈達鋪鎮後,再無登岷山的
機會。

以上情況告訴:中央紅軍翻越的岷山是在過了鬆潘草地後的位於甘南地區的岷北
三山,時間是1935年9月15日—18日四天,節氣是當年白露之後、秋分
之前的中秋,而不是當年的夏日。“夏日登岷山遠望”是毛澤東捏造的謊言。

可笑的是,很多《念奴嬌·昆侖》網文有一個不知何人給的注釋寫道:昆侖山脈
“南支東延為青海境內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岷
山和邛崍山處,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澤東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侖山
的這片餘脈”。下圖給出了這個說法可笑的根據:

“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崍山處,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澤東
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侖山的這片餘脈”的說法說明:

一,寫出“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岷山”的注釋者沒看過四川北部的地圖,也不
知道中央紅軍過草地的路線與川北岷山走向接近平行的情況,還不知川北岷山和
巴顏喀拉山東端隔著“無邊無涯,沒個盡頭”(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
》)的若爾蓋草地的情況,或隔著“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
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限”
(《百度百科·紅軍過草地(紅軍長征期間重要事件)》的若爾蓋草地的情況。

二,注釋者沒細查過巴顏喀拉山、邛崍山和四川境內的岷山海拔,因為《百度百
科·巴顏喀拉山》告訴:巴顏喀拉山脈海拔5000米左右,其中年寶玉則峰海
拔5369米,巴顏喀拉(藏名勒那冬則)峰海拔5267米,雅拉達澤山峰海
拔5202米(一說5442米);《維基百科·邛崍山》告訴:邛崍山主要山
峰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4129米的夾
金山,和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等,主峰是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山;《百
度百科·岷山》告訴:岷山主體在四川境內,岷山山脈平均高度2500米,山
脊在4000~4200米以上,主峰雪寶頂(四川鬆潘縣境內)海拔5588
米,表示巴顏喀拉山脈、邛崍山脈和岷山山脈均非“六千公尺的雪原”。

三,無數的知情者居然至今都沒指出注釋者的錯誤。

四,無數的讀者居然至今都未發現注釋者的錯誤。

毛澤東去世後,尤其是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推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
題的決議》後,《念奴嬌·昆侖》注釋中的錯誤是沒理由不被無數的“長征”過
來人、長征路線知情者和川北地理知情者發現指出的,更沒理由不被黨內外仇毛
仇共、恨毛恨共、反毛反共的“長征”過來人、“長征”路線知情者、地理學者
和川北地理知情者發現指出的。《念奴嬌·昆侖》注釋中的錯誤理應早被發現指
出又至今沒被發現指出的情況,隻能說明《念奴嬌·昆侖》注釋的讀者均無自己
的思想之心,都是“萬物得一以生”(《道德經》)並“恃之以生而不辭”(《
道德經》)的一形道生化物、“目惟內視而不外視”(《金華宗旨》)的瞎子、
“耳惟內聽而不外聽”(《金華宗旨》)的聾子、“惟道是從”(《道德經》)
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道德經》)的收音機、對一形道之聲“應之速而
無疑”的傳聲筒,從而表示人類都是“萬物得一以生”並“恃之以生而不辭”的
一形道生化物、“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瞎子、“耳惟內聽而不外聽”的聾子、
“惟道是從”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的收音機、對“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形
道之聲“應之速而無疑”的傳聲筒。

那麽,毛澤東是否能在翻越岷北三山過程中遠望到昆侖雪山呢?——重走岷北三
山長征路的當代紅軍告訴:不可能。因為重走岷北三山長征路的當代紅軍們重走
岷北三山長征路的過程是旅遊觀光的過程,是挑好天氣重走這段長征路的,是有
充分的時間沿途觀光的,他們重走這段長征路是不分季節的,他們很多是背著《
念奴嬌·昆侖》進行的,甚至是唱著《念奴嬌·昆侖》歌曲進行的,是極渴望像
毛澤東一樣“登岷山遠望”到昆侖雪山以印證毛澤東“登岷山遠望”到昆侖雪山
的,因而是利用一切機會向西遙望的。他們若望到了昆侖雪山,是必定大作文章
的。但是,至今沒見到重走岷北三山長征路的當代紅軍“登岷山遠望”到了昆侖
雪山的任何記錄。這隻能表示,重走岷北三山長征路的當代紅軍沒遠望到昆侖雪
山,毛澤東在翻越岷山北段過程中根本不可能遠望到昆侖雪山。

然而,別說在岷北三山遠望不到離岷山北段最近的昆侖雪山——屬於昆侖山係支
脈西傾山山脈的東端,就是在最靠近西傾山山脈東端的甘肅瑪曲縣城城南4公裏
處的瑪曲黃河特大橋邊上的尼瑪鎮草原(下稱瑪曲黃河大橋邊草原)都望不到西
傾山山脈東端:

《瑪曲縣六鎮兩鄉一場》告訴:瑪曲“縣城所在地尼瑪鎮,地處縣境東北部,西
傾山南麓”。《百度百科·阿尼瑪卿山》告訴:阿尼瑪卿山係昆侖山脈東段中支
。圖3中介於西傾山山脈和阿尼瑪卿山山脈之間的海拔4806米的喬木格日山
無疑屬於昆侖山係,表示離瑪曲縣城尼瑪鎮最近的昆侖山是西傾山山脈東端,離
瑪曲縣城尼瑪鎮第二近的昆侖山是喬木格日山。《百度百科·西傾山》告訴:西
傾山主峰哲格拉臣肖峰位於瑪曲縣尼瑪鎮境內,海拔髙4510米。然而,在瑪
曲縣城城南4公裏外的瑪曲黃河大橋邊草原卻看不到西傾山山脈東端、哲格拉臣
肖峰和喬木格日山峰,因為《甘肅瑪曲:不再孤單的草原治沙人》告訴:“汽車
在坑窪的土路上顛簸,過瑪曲黃河大橋,大草原一望無際向兩邊鋪開,一路向西
就是黃河畔歐拉鄉歐強行政村的草場了。一望無際的綠洲中突兀的是黃色沙丘,
孤獨而刺眼”。《瑪曲縣瑪曲黃河橋》告訴:瑪曲黃河公路大橋,位於瑪曲縣城
南4公裏處。汽車“過瑪曲黃河大橋,大草原一望無際向兩邊鋪開”的情況告訴
:汽車“過瑪曲黃河大橋”後,看不見西傾山山脈東端、哲格拉臣肖峰和喬木格
日山峰。即使站在歐拉鄉歐強行政村的草場中也看不到距離更近的西傾山山脈東
端、哲格拉臣肖峰和喬木格日山峰。

《瑪曲黃河特大橋建成通車》告訴:瑪曲黃河特大橋海拔3410米,哲格拉臣
肖峰比瑪曲黃河特大橋高出1100米=4510米-3410米,喬木格日山
峰比瑪曲黃河特大橋高出1396米=4806米-3410米。

那麽,為什麽站在瑪曲黃河大橋邊草原上看不到位於該草原邊上的西傾山山脈東
端、高出該草原1100米的哲格拉臣肖峰和高出該草原1396米的喬木格日
山峰呢?

原因就在於地球天地的形狀,即“天包地如卵裏黃”的天地形狀,因為“天包地
如卵裏黃”的天地形狀令平坦的地表上處處都給出“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
各中高外下”(《晉書·誌第一·天文上》)的局部天地形象或“天如覆蓋,地
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宋書·誌第十三》)的局部天地形象,而這樣的天
地局部形象就必然同時給出“視距越大,視像越小”的視覺規律和“視距越大,
視像越低”的視覺規律,極大地限製著人類的視野。

那麽,“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的天地局部形象或“天如覆蓋
,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的天地局部形象限製人類視野的程度有多大呢?且
看東漢哲學家王充的試驗:“今試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於平地,去人十裏,火
光滅矣”(《晉書·誌第一·天文上》)。已知東漢時期一裏的長度是415.
8米(見《百度百科·一裏》),表示東漢時期十裏的長度隻有4158米——
4.158公裏。

然而,“火光滅矣”並非“火光滅矣”,而是火光因地表“中高而四隤”而隤下
到地平線下也,表示若“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於坡度與平地隤下的曲率相同的
上坡路上”,炬火就必在去人更遠的地方可見,故“非滅也,遠使然耳”(《晉
書·誌第一·天文上》)的解釋,是在隻知“視距越大,視象越小”的視覺規律
而不知“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的天地局部形象或“天如覆蓋
,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的天地局部形象給出的“視距越大,視像越低”的
視覺規律情況下的錯誤解釋。

“視距越大,視象越小”的視覺規律和“視距越大,視像越低”的視覺規律合起
來就是透視畫法告訴的“近大遠小,近高遠低”的透視律。透視律源於“目惟內
視而不外視”的視覺,“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視覺源於心中電影,心中電影源
於⊕中十字架輻射的一形道——三才數據流,三才數據流中的數據流出自道劇光
盤,道劇光盤由⊕人編製,⊕即月球,⊕人即月人,編製道劇光盤的⊕人即神仙
,神仙即“太上”(《道德經》)。這就表示,“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視覺給
出的“近大遠小,近高遠低”的透視律包含了“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
高外下”的天地局部形象或“天如覆蓋,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的天地局部
形象給出的“視距越大,視像越低”的視覺規律。

“視距越大,視像越低”的視覺規律告訴:海拔再高的山體都會在一定視距外不
可見,相對高差再大的建築物都會在一定的視距外不可見。高出瑪曲黃河特大橋
1100米的哲格拉臣肖峰和高出瑪曲黃河特大橋1396米的喬木格日山峰,
所以在瑪曲黃河大橋邊草原看不見,都是因為地表“中高而四隤”給出的“視距
越大,視像越低”的視覺規律起了作用。

“站得高,看得遠”的視覺規律告訴,在瑪曲黃河大橋邊草原上看不到距離該草
原最近的西傾山山脈東端和高出該草原1100米的哲格拉臣肖峰,是不是因為
站得不高而看不見呢?是否意味著紅軍翻越岷北三山的埡口就能看到西傾山東端
或哲格拉臣肖峰呢?——不可能,因為:

一,岷北三山的最高海拔隻有3000多米—4000多米:《長征路上翻越的
雪山知多少(組圖)》告訴:娘裏寧巴和高日卡兩山山峰的海拔高度,有的說4
000多米,有的說3000多米;上麵告訴,大拉山主峰海拔超過4000米
,紅軍翻越這三座雪山的最高點是紅軍翻越過的岷北三山的埡口,這些埡口的最
高海拔應和瑪曲黃河特大橋的海拔3410米相近,在瑪曲黃河大橋邊草原上看
不到的西傾山山脈東端和哲格拉臣肖峰,在紅軍翻越岷北三山的埡口時離西傾山
山脈東端和哲格拉臣肖峰的直線距離是瑪曲黃河大橋邊草原至西傾山山脈東端和
哲格拉臣肖峰的直線距離N倍的情況下,更不可能看到西傾山山脈東端和哲格拉
臣肖峰。

所以說紅軍翻越岷北三山時走的是埡口而不是登頂,是因為“紅軍翻越雪山不是
登頂,走的都是雪山埡口(相對平坦的上山、下山的分界山梁)”(《鐵血紅軍
長征一共翻越了多少座雪山?》),紅軍翻越雪山所以走的都是雪山埡口,是因
為紅軍翻越雪山的過程是在國軍圍追堵截下的突圍逃亡過程,紅軍翻越岷北三山
的過程則是按以張聞天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在俄界會議中采納毛澤東主張的逃亡
路線——“首先打到甘東北或陝北,經過遊擊戰爭,打到蘇聯邊界去,打通國際
聯係,得到國際的幫助,整頓休養兵力,擴大隊伍,創建根據地,再向東發展”
(《百度百科·俄界會議》)的突圍逃亡過程,是經過艱難的過草地跋涉和包座
戰役的淘汰而幸存的一支瘦得皮包骨頭、衣薄而破又背著行囊、幹糧和武器逃亡
的疲憊行伍,為突破國軍的圍追堵截的突圍逃亡過程,是在向導挑出最安全的路
程最短、海拔最低的埡口跟從著向導急急忙忙翻越這三座雪山的。

因此,“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毛澤東登上岷
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百度百科·念奴嬌·昆侖
》)的說法(見下圖),是全然不知“紅軍翻越雪山不是登頂,走的都是雪山埡
口”及其原因的胡說,該胡說的字據是:

二,在紅軍經過的岷北三山各埡口的視野都和在任一群山中的各埡口的視野相似
,都是“天似蓋笠地似鍋”的視野——天似蓋笠的笠和地似鍋的鍋合成的視野,
地似鍋的鍋邊由所在埡口周圍的山嶺構成。在“天似蓋笠地似鍋”的視野中,其
鍋口的半徑小於平地上的最大水平視距4.158公裏,表示在紅軍經過的岷北
三山各埡口上看到的鍋邊山嶺都在岷山北段內,表示岷北三山埡口上的視野都被
局限在岷山北段的群山中,根本看不到岷山北段以外的山體。

以上兩個理由表示,翻越岷北三山的紅軍和重走紅軍岷北三山路段的當代紅軍們
都不可能遠望到昆侖雪山,當年隨軍翻越岷北三山的毛澤東根本望不到昆侖雪山
,《念奴嬌·昆侖》既不是毛澤東的即景抒懷之作,也不是毛澤東的憶景抒懷之
作,而是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的臆作,不管它作於1935年10月還是作於1
935年冬天(《念奴嬌·昆侖》的兩個創作時間見上圖——圖4)。

然而,《念奴嬌·昆侖》又不是毛澤東的臆作,因為,臆通意,意為心音,意基
是心,意基之心即思想之心,但人類隻有心髒之心、沒有思想之心,而思想之心
即“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讚品》)之心,“一切唯心造”之心
即天心,天心即一形道終端,是以光速飛流成一字形的三才數據流中的每個三才
數據經自動“挫其銳”(《道德經》)作用挫出的拐流點時經“解其紛,和其光
,同其塵”(《道德經》)作用而成的每個三才數據,它不在人類身中而在人類
身外——附在印堂穴外,表示人類終生都沒有天心,終生都是“萬物得一以生”
的一形道生化物、“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瞎子、“耳惟內聽而不外聽”的聾子
、“惟道是從”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的收音機、對一形道之聲“應之速而
無疑”的傳聲筒。因此,臆作即一形道之作,《念奴嬌·昆侖》不是毛澤東的臆
作,而是生化毛澤東一生的一形道之作。

最能證明《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臆作的當代人是重走岷北三山
長征路的當代紅軍們,他們能證明又沒證明《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在延安窯
洞裏臆作的情況,隻能證明他們均無實事求是之心,實事求是之心即所謂的思想
之心,因而證明他們都是一形道生化物、“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瞎子、“耳惟
內聽而不外聽”的聾子、“惟道是從”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的收音機、對
“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形道之聲“應之速而無疑”的傳聲筒。

明月牌收音機呂柏林
2020年12月23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惡為亞心 回複 悄悄話 你對昆侖的解釋《念奴嬌·昆侖》的注釋出世後出世,最遲也應在《〈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的臆作》出世前出世,可惜你對昆侖的解釋太遲了,沒人認可了。

《念奴嬌·昆侖》的注釋文是:

昆侖:是我國最大的山脈之一,西起帕米爾高原,沿新疆西藏邊界向東延伸。東端分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裏山,是長江上遊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頭。南支東延為青海境內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崍山處,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澤東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侖山的這片餘脈。

《念奴嬌·昆侖》的注釋文出現在很多的網文中,如:http://www.71.cn/2016/0524/891503.shtml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這裏所說的昆侖並不是如今地理概念上的昆侖山,而應該是山海經中提到的昆侖。
從山海經其他內容,比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傳說發生的地方(山西),這些地方與昆侖的相對位置,和昆侖乃中國龍脈的說法,可以推斷山海經的所謂昆侖指的是如今的秦嶺山脈。
毛熟讀古書,從愚公移山一文裏可以知道他熟悉山海經的故事,因此不可能把昆侖弄錯,談論新疆的昆侖山脈。
道教曆來把昆侖作為聖地,但指的是華山,而不是昆侖山脈,華山屬於秦嶺山脈。
秦嶺地處中國中央(但早期曆史上相當於中國西部,比如山海經時期),而且因為地理因素導致南北氣候不同,因此成為中國南北方分界。而正是因為氣候複雜,直到今日也是有未知的地方,曆史上一直具有神秘感,被稱作中華龍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