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為亞心

天下無科學,世上無學問; 心即真科學,道即真學問。
個人資料
正文

習近平的“鐵杆文膽”何毅亭不知有老四屆?

(2017-07-02 01:39:11) 下一個

中國黨政領導幹部資料庫的《何毅亭簡曆資料》介紹:比習近平大一歲——在漢
中地區生於1952年的何毅亭在文革中當過知青、被招過工,在恢複高考第三
年的1979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於1985年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曆
史學碩士學位,在拿到碩士學位文憑的1986年後一直在中共中央中樞智囊機
構工作。習近平登基時——中共十八大上被提升為中共中央委員;習近平登基後
,於2013年9月,被提拔為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
長。《百度百科·何毅亭》告訴:何毅亭在政策理論研究等方麵著述豐碩,如於
2007年出版了《論十七大的重大意義》,於2009年出版了《現代領導哲
學思維》,於2010年出版了《領導幹部新視野》,於2013出版了《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習近平同誌重要講話集錄》,故《習近平派“鐵杆
文膽”看住了劉雲山》稱為習近平派的“鐵杆文膽”,習近平派的“鐵杆文膽”
其實就是習近平的“鐵杆文膽”。

何毅亭生於1952年的情況告訴:他是老三屆初中生的最低一屆的老三屆初中
生——在升學秩序正常的情況下應在1968年初中畢業卻因大革文化命的文化
大革命的停課鬧革命而中斷學業而被稱1968屆初中畢業生;他在當知青後被
招工的情況告訴:他不是回鄉知青而是上山下鄉的插隊知青,而《“年齡最小、
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也告訴,何
毅亭是1968年12月至1971年4月插隊漢中地區鋪鎮公社薑埧大隊的知
青。這就表示,何毅亭沒理由不知漢中地區還有一批和老三屆初中生一起上山下
鄉插隊的知青——年齡最小、小到可謂童工的“老四屆”知青:而自1986年
起一直在中共中央中樞智囊機構工作的何毅亭,和作為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的何毅亭,更沒理由不知全國縣城以上城鎮和城鎮居民
戶口的比例比較大的鄉鎮都有一大批被上山下鄉的“老四屆”知青。

“老四屆”知青就是1953年出生於縣城以上城鎮和城鎮居民戶口的比例比較
大的鄉鎮、按正常的升學時序應於1966年7月小學畢業和1969年7月初
中畢業,卻因文革驟起而停課鬧革命而沒讀完小學最後一期課程也沒拍小學畢業
照更沒取得小學畢業證的1966屆小學畢業生,因1968年的複課鬧革命才
進了初中校門、隻在初中呆了一年半時間和在一年半時間中“語文經常學的是最
高指示(如果晚上的新聞廣播了最高指示連夜集合去天安門遊行慶祝)和一些修
辭語法、代數中的正負數、英語學了26個英文字母和long live chairman Mao(
毛主席萬歲)”(《網文轉載: 老四屆?》)又遭遇上山下鄉運動而於1969
年6月及6月後至年底以1969屆初中畢業生的身份畢業並被上山下鄉的一屆
知青,是小學課程沒讀完、初中課程幾乎沒讀到且都沒取得小學畢業證書和初中
畢業證的一屆知青,是中共國唯一的一屆小學和初中都沒畢業的知青,這屆知青
在沒被“老三屆”包括在內的情況下便自稱“老四屆”知青(也有北京的“老四
屆”自稱北京的69屆)。因此,“老三屆”知青的說法是無視和埋沒“老四屆
”知青存在的荒謬說法。

1969年6月被上山下鄉的“老四屆”知青可能隻有北京,因為《網文轉載:
老四屆?》、網名大炮迷的《老四屆》、《紅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
》和《百度百科·複課鬧革命》都告訴:北京市的“老四屆”都在1969年6
月被結束中學教育並被上山下鄉,發配到陝西、山西、雲南、內蒙古、黑龍江、
西雙版納等地的農村插隊和生產建設兵團落戶,而北京以外的其它縣城以上城鎮
和城鎮居民戶口的比例比較大的鄉鎮的“老四屆”可能都在1969年6月後至
年底被上山下鄉,如晉江地區晉江縣的安海鎮的912名知青先後於1969年
9月18日和10月22日上山下鄉到當時的漳平縣永福公社插隊,其中發配到
我老家——永福公社後盂大隊第五生產小隊的五名知青中的一名知青是生於19
53年的“老四屆”。

為什麽“老四屆”隻出現於縣城以上城鎮和城鎮居民戶口的比例比較大的鄉鎮?
因為城鎮居民戶口比例很小的人民公社駐地的城鎮居民戶口的六六屆小學畢業生
不管是否在1966年9月被招入初中或農業中學,都和農村戶口的六六屆小學
畢業生一起,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於1967年
10月14日聯合發出《關於大、中、小學校複課鬧革命的通知》後回到原讀小
學複課。因此,城鎮居民戶口比例很小的人民公社駐地的城鎮居民戶口的六六屆
小學畢業生都沒機會在1968年開始的複課鬧革命中進入初中複課,因而都沒
機會成為“老四屆”知青。

所以說何毅亭更沒理由不知全國縣城以上城鎮和城鎮居民戶口的比例比較大的鄉
鎮都有一大批被上山下鄉的“老四屆”知青,是因為他自1986年起一直在中
共中央中樞智囊機構工作,隨後又擔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全國黨建研究
會副會長,沒理由不把上山下鄉運動納入中共史研究,也沒理由沒讀過《網文轉
載: 老四屆?》、網名大炮迷的《老四屆》、《百度百科·複課鬧革命》等網文
和《紅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等紙質著作,因而沒理由不知上山下
鄉運動中全國各地都有一大批“老四屆”知青。

但是,何毅亭卻在《“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習
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說,把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放到當年全國知青
上山下鄉的大背景、大格局中來觀察,可以很清楚地發現“三個最”,就是:他
是“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他插隊的陝北是全國插隊知青中條件最艱苦的
地方之一;他是插隊知青中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的極少數人之一,即把習近平說
成“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而不是年齡最小的知青之一。而何毅亭把習近平
說成“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有兩個錯誤:一,《網文轉載: 老四屆?》、
網名大炮迷的《老四屆》、《紅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和《百度百
科·複課鬧革命》告訴:1953年6月15日生於北京、長在北京、讀在北京
市八一學校的習近平不可能是“老三屆”初中畢業生,而是“老四屆”初中畢業
生;因為,《習近平回母校八一中學看望師生》告訴:習近平的小學就讀於北京
市八一學校,而《北京市八一學校網》的《辦學曆史》欄目告訴:八一小學因於
1958年8月25日設初中部而改名八一學校,八一學校於1964年6月正
式改名為北京市八一學校,表示北京市八一學校是九年製學校——小學六年、初
中三年的九年製連讀學校,習近平若在七周歲入讀小學,就是應在1966年7
月畢業的六六屆小學畢業生,在至今沒有習近平六周歲入讀小學的報道情況下,
隻能被推定為他是七周歲入讀小學而應在1966年7月畢業的六六屆小學畢業
生。在生於1953年又入讀小學的北京人都在1966年6月被大革文化命的
文化大革命的停課鬧革命中斷學業而成1966屆小學結業生的大形勢下,習近
平也隻能是1966屆小學結業生;二,《維基百科·習近平》告訴:文革前期
屬於黑幫子弟的習近平在文革初期就被抓到中共中央黨校集中觀察審查,進而被
送往少管所“黑幫”子弟學習班改造,繼而於1968年因父親問題的株連被有
關部門多次關押審查到“身體非常虛弱,全身都是虱子”的地步,繼而跑到關中
富平老家大姑家裏休養身體一段時間,繼而於1969年1月被上山下鄉到黃土
高原的偏鄉僻壤、窮山惡水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表示習近平在
複課鬧革命期間沒有踏入北京市八一學校初中部教室之門的機會,根本沒有資格
稱為老四屆初中生和老四屆知青。

這就表示,把習近平說成是“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的何毅亭根本不知文革
革出了“老四屆”,從而不知習近平隻是上山下鄉知青中年齡最小的知青之一,
即不知1953年12月31日出生的“北京老四屆初中畢業生”和全國的“老
四屆初中畢業生”才是年齡最小的知青,而且是年齡最小的知青之一,因為,1
953年12月31日出生的“老四屆”不知凡幾。然而,1954年2月2日
出身的小學六六屆結業生和畢業生都是“老四屆”,因為1954年2月2日出
生的人都算農曆1953年出生的人,而1954年2月2日是1953年的除
夕日,在農曆上都算1953年出生的人,且都可以在1960年9月入讀小學
一年級,並在1966年7月讀完六年製小學。

沒理由不知有“老四屆”的何毅亭把習近平說成是“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
是不是他為拍習近平馬屁假裝不知有“老四屆”呢?——極可能是,因為,一,
他是有條件查閱到習近平的詳細檔案及其受教育的曆史從而知道習近平是個小學
課程未讀完更沒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北京六六屆小學結業生和冒充“北京老四屆
初中畢業生”的小學結業生的真相,他若把習近平說成年齡最小的知青之一,就
得把長期以來媒體宣稱的習近平是“老三屆”初中生之說,改成“老四屆”初中
生——實為六六屆小學結業生,從而把“習近平是初中生”的外衣撕破給大眾,
讓包子露餡——露出習近平是小學課程未讀完更沒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北京六六
屆小學結業生的真相,那就不是拍習近平的馬屁,而是在打習近平的嘴臉,就必
然變成妄議中央——妄議習近平的妄議分子,從而喪失習近平的“鐵杆文膽”的
稱號和職位,丟掉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的職務。

因此,習近平的“鐵杆文膽”何毅亭其實是隻會費盡心思投習近平所好、殫心竭
慮拍習近平馬屁的“鐵杆文膽”。


明月牌收音機呂柏林
2017年7月1日
附:
◆《“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在: 
http://www.studytimes.cn/zydx/SXLL/XUESQY/2017-03-17/8717.html
◆《網文轉載: 老四屆?》在: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147541&boardid=52
◆《老四屆》在:http://www.wanhuajing.com/d273460
◆《紅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在: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Print&blogId=69582&date=201606&postId=101235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hy100 回複 悄悄話 69屆初中畢業的是最苦的一屆,就是小學畢業生,插隊都去了很遠,很苦的地方。北京70屆就留城分配工作了,以後幾屆插隊也都是在北京郊區,一兩年後都回城分配工作了。
亦中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中學沒有物理課和化學課,物理課改名為“工基”,《工業基礎課》,化學科改名為“農基” 《農業基礎課》,加上罷課鬧革命,根本沒有學到什麽東西。工農兵大學生是“上、管、改", 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

不管誰上台, 事實不容篡改。人的一生,最終要麵對自己, 麵對下一代(好意思向自己親骨肉撒謊嗎?),所以曆史的知情者,應該出來說話,不讓青史盡成灰。
llarry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年齡段的人還在替土工鼓吹,不是腦袋壞了,就是心壞了,或者兩者都壞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