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打敗應試教育的絕不是素質教育!

(2017-02-15 18:17:27) 下一個

打敗應試教育的絕不是素質教育!

 

 

 

厚土講故事 2017-02-16 06:43

我從農村出來,學習不算刻苦,但一直也算是應試教育中的佼佼者。

第一次聽說“素質教育”是在初中,當時我是在半軍事化管理的學校。學校最靚麗的風景就是下課鈴一響,所有人掀起桌蓋,操起飯缽,百米賽跑的速度衝向食堂,摔倒了不管不顧,爬起來繼續向前衝(我摔倒的估計有四五次,反正從來沒有看清過被誰絆倒的,甚至前麵有人摔倒後麵跟上連摔幾七八個),一方麵真的是因為餓,另一方麵是想早點打飯,減少排隊,爭分奪秒隻為多一點時間用來學習。當時聽說西方的素質教育,孩子三四點鍾就放學,然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作業是老師布置一個選題,去圖書館,在電腦上查查資料,一個星期甚至一個學期做完就可以啦,實在是羨煞人也。那時就在想,素質教育才是實踐出真知,“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應試教育遲早要被素質教育而取代。

打敗應試教育的絕不是素質教育!

高考完後集體撕書反抗應試教育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盡管素質教育的提倡已經很多年啦,應試教育依然屹立不倒,中國學生的各方麵素質都在國際領先,現在西方開始研究學習咱們東方的教育方式。

做記者的那幾年,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開始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恩施的山村裏拍過留守兒童,好多讀小學的孩子都不想讀書了,因為他們羨慕哥哥姐姐沒讀書去城裏打工,過年回來好有錢;在北京的高檔小區待過,七八歲的小孩兒中英文隨機切換,比我六級的水平還要溜。雲泥之別的差距,讓我開始反思:應試教育,分數決定一切,還能拚時間拚努力,倘若素質教育,落後地區的小孩兒拿什麽跟富裕家庭的小孩兒拚?

隨著深入思考,才明白應試教育也好,素質教育也罷,都隻不過是分流的一種工具。應試教育用分數將學生貼上聰明與不聰明的標簽,聰明的學生將會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將來也會有更光明的前途;素質教育是為了維護中產階級的利益,利用中產階級訂的素質教育的規則把中產階級牢牢地綁在一起。窮人家的孩子哪裏有錢學擊劍、遊泳、高爾夫等運動,很難接受好的素質教育,更是難以突破階層限製,所以出現了大量的貧民窟。不管教育的結果如何,至少應試教育看起來比素質教育更加公平,也有可取之處。

打敗應試教育的絕不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有門檻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當做水火不容的競爭對手,總是要選一種工具來對未來

第一,互聯網時代,你擁有的學習資源比任何一所大學都豐富。

最初的教育是師徒製,老師的知識與技能幾乎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渠道,所以湧現出了大量的名師高徒,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老子、孔子、墨子、鬼穀子等,老師是思想的創造者,他的能力基本決定了學生的水平。隨著印刷術的發明,知識、思想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製得到大量的傳播,這就形成了經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論等,老師成為經典的解讀者,這樣的學習模式一直延續至今。但畢竟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我們還需要就近找好老師幫助解讀以更接近前沿,接近真相,所以熱炒學區房、四大名校、大學排名等等。但是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哈佛、耶魯、斯坦福權威教授的著作,文論,公開課俯仰皆拾;商業巨擘、創業大咖,技術小能手的經驗、方法比比皆是,你所擁有的資源比美國國家圖書館還豐富,幫你學習的老師比哈佛大學的教授更權威,更專業素質教育或應試教育分流的權威正在被逐漸瓦解,隻要你懂得自主學習,一個人,一台電腦,家裏蹲著都可能比哈佛劍橋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

第二,變化太快,教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現代的大學教育主要是為工業文明服務,大學時候的專業基本上確定了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工程師、設計師、律師、醫生、職業經理人等等,90%的職業都是與專業對口。但是現在不斷湧現出許多新職業,新業態,大學教育的更新速度是遠遠滯後的,比如大學老師還沒來得及研究透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過去式,又開啟了新零售的時代。像我的同學中,一半以上從事的都不是大學所學專業,基本上都是步入社會後重新學習的新知識新技能,學校的教育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缺乏自學能力,無論提倡的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你都將被社會拋棄。

打敗應試教育的絕不是素質教育!

新零售時代

第三,生死存亡一念間,不學習根本無法生存。

在傳統的教育中,要愛崗敬業,要對企業忠誠,你的技能夠吃一輩子,你為企業奉獻青春,企業來幫你養老。但是到如今,之前還是500強,10年後還能繼續存在就已經很不錯啦。你不接受新的工作挑戰,不更新自己的操作係統,不學習新技能,難道等著跟公司共存亡?素質教育也好,應試教育也罷,隻是在職場敲門磚的地方分了流,但未來還有更多挑戰等著你,真正起到分流作用的正是自學能力的差異。

第四,現在的工作不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

最近流行斜杠青年,一個人有多重身份,而且身份之間的跨度還非常大。比如李笑來老師提倡《七年就是一輩子》,每七年就開啟一段新的人生,像他既會編程,又是英語老師,還是暢銷書作家,還是比特幣首富,還在自己創業。他如此工作不是因為缺錢做兼職,淺嚐輒止,而是為了在多個領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像以前這種多個領域的佼佼者,往往被認為是百年一遇的天才,比如富蘭克林,但在未來這樣的斜杠青年甚至會成為常態。未來決定人生價值的不是千辛萬苦獲得的那一紙文憑,不是你生活的那個階層,而是有沒有實現最初的夢想,而實現夢想歸根結底靠的是強大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

打敗應試教育的絕不是素質教育!

斜杠青年

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呈指數級增長,節奏呈指數級加快,新事物呈指數級增長,倘若指望著應試教育一考定終生,或者是素質教育保持本階層的穩定,隻會固步自封,步入社會處處碰壁。隻有擁有強大學習能力的人,才能在風雲變幻莫測的環境下快速崛起。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