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王路:別讓邏輯之外的東西斷送邏輯學 | 社會科學報

(2016-08-23 04:31:44) 下一個

王路:別讓邏輯之外的東西斷送邏輯學 | 社會科學報

 2016-08-23 王路 社會科學報

社科報 思想

原題:走向科學的邏輯觀

作者: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王 路

◤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邏輯觀,不是老老實實地教邏輯,而總是談論一些邏輯之外的東西,甚至試圖以這樣一些東西來取代塔,那麽結果隻會斷送了邏輯。

《邏輯的觀念》一書於十年前出版,產生的結果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它使許多人知道了“必然地得出”,另一個是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必然地得出”是亞裏士多德的用語,用它來說明邏輯的觀念,在國內好像確實是第一次(在外文文獻中,我也沒有見到)。當然,這本書也受到一些批評,確切地說,是這種觀念受到了批評。

輯觀體現科學性

最初談到“必然地得出”,並不是在這本書,而是在大約二十年前出版的《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說》中。在那裏我分析和論述了亞理士多德的相關論述與思想,但是似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那麽,是什麽促使我要從亞裏士多德的話出發來談論邏輯的觀念呢? 

如何看待現代邏輯,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起在我國學界就一直有爭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關於邏輯教學的所謂“吸收論”(在傳統邏輯的基礎上吸收現代邏輯的成果,建立普通邏輯的科學體係)和“取代論”(用現代邏輯取代傳統邏輯)之爭。這種爭論表麵上有些熱鬧——吸收論者人多勢眾,取代論者理直氣壯,但是實際上意思不大。因為這本來就沒有什麽好爭的:現代邏輯和傳統邏輯的優劣不言自明。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有一種研究自然語言邏輯的熱潮。在這種研究中,有一種說法就是回到亞裏士多德邏輯,因為亞裏士多德主張一種大邏輯觀。既然大家說要回到亞裏士多德,那麽我就從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出發,用亞裏士多德自己的話來論述邏輯的觀念。這樣就有了用“必然地得出”來說明什麽是邏輯。

從事現代邏輯研究的人一般不太重視亞裏士多德邏輯,不少人甚至瞧不起它,因為與現代邏輯相比,它確實非常落後,能力很有限。但是在我看來,邏輯有兩個方麵,一個是邏輯的理論,另一個是邏輯的觀念。沒有邏輯的觀念,邏輯理論就根本發展不起來。亞裏士多德邏輯的落後隻是體現在它的理論方麵,換句話說,它在邏輯的技術上比較落後。

就邏輯觀而言,它與現代邏輯差不多。亞裏士多德邏輯是開創性的,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就會體諒它技術上的落後,而更加讚譽它的觀念,因為這個觀念為邏輯的發展指明了道路。認識到這一點至少有一個好處,即從事現代邏輯研究的人可以明白邏輯與邏輯係統的區別,因而明白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邏輯係統為什麽要滿足一些共同的性質,比如可靠性,這是邏輯的要求。

邏輯係統可以不同,以不同邏輯係統所體現的邏輯類型也可以不同,而且肯定不同,比如一階邏輯的不同係統、模態邏輯的不同係統等。但是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質,比如它們不能沒有可靠性。這是邏輯的要求,也是邏輯這門科學的要求。邏輯的這種要求來自它的觀念。亞裏士多德稱之為“必然地得出”,今天我們叫“推理的有效性”或“有效推理”,隻不過名字不同罷了。所以,我認為不應該看低這個“必然地得出”!

強調一種邏輯觀,也就為邏輯劃出一個圈子。它把那些不符合這種觀念的東西排除在這個圈子之外。一些人批評我的這種觀念是“小邏輯觀”。他們自稱是“大邏輯觀”,認為他們劃的圈子能夠容納更多的東西,而且包含我所劃的這個圈子。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我一直認為,他們所劃的與我所劃的是兩個不同的圈子。我的邏輯觀非常明確,這就是“必然地得出”。這個觀念把不符合它的東西統統排除在外。正因為如此,它才體現出科學性。人們總說邏輯是科學。但是我覺得非常奇怪,在定義邏輯的時候,有些人總想把它的範圍擴大,從而能夠容納更多東西進來。這樣做的結果難道不是極大地削弱了它的科學性嗎?

輯教學的邏輯觀

邏輯教學和研究是通常的一個說法。我強調邏輯觀,因為它是搞好邏輯教學和研究的必要條件。在我看來,它甚至是我們正確認識邏輯教學和研究的必要條件。

眾所周知,邏輯是大學裏的一門課,而且主要是基礎課。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對邏輯的理解,也在根據自己的理解教邏輯。

因此涉及邏輯教學至少有三個問題:一個是邏輯自身,即邏輯是什麽;另一個是我們對邏輯的理解,即我們認為邏輯是什麽;還有一個是我們對邏輯的理解與邏輯自身是不是相符合。

表麵上看,邏輯的觀念指的是第二個問題,實際上卻牽涉到這三個問題。因此在邏輯教學中,邏輯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以前學界有吸收論和取代論之爭。邏輯有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經曆了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和演變,因此邏輯自身有傳統和現代兩個形態。取代論的觀點其實非常簡單,它主張教現代邏輯,這實際上意味著,現在邏輯是什麽樣子,就教什麽。吸收論則要複雜一些,它主張教傳統邏輯,再加一些現代邏輯的內容。而我所反對的是建立所謂普通邏輯的教學體係和科學體係。

在我看來,傳統邏輯有自身的體係,盡管不科學;現代邏輯則是科學體係。傳統邏輯加一些現代邏輯的內容,結果一方麵破壞了傳統邏輯自身的體係,同時並不能使它科學化,另一方麵也肢解了現代邏輯的理論體係,因而破壞了它的科學性。

又比如,近年來在邏輯教學中,似乎主張吸收論的人少了,但是有許多人在主張批判性思維。我認為,批判性思維論比吸收論更差。這裏的區別是,不管怎麽說,吸收論者畢竟是在邏輯前麵加上“普通”二字,因而終歸還是離不開邏輯的。

相比之下,批判性思維論者既然連“邏輯”這個名稱也沒有,因而最終也就可以不要邏輯。對照前麵說的三個問題,我們可以就第一個問題非常明確地問: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嗎?或者,邏輯是批判性思維嗎?這個問題清楚了,其他兩個問題也就可以不問了。一個人可以有自己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問題是這種理解與邏輯是什麽究竟是不是相符合!

再比如,與批判性思維相關,也有不少人談論非形式邏輯。所謂非形式邏輯,不過是在“非”字上做一些文章。但是隻要對照上麵談到的三個問題想一想,也就可以明白,這裏的問題是什麽了。

在我看來,談論普通邏輯、非形式邏輯、批判性思維等並不是不可以,問題是有沒有一個正確的邏輯觀。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邏輯觀,不是老老實實地教邏輯,而總是談論一些邏輯之外的東西,總以為通過這些邏輯之外的東西可以進行邏輯教學的“改革”,或在那裏“發展”邏輯,甚至試圖以這樣一些東西來取代邏輯,那麽結果隻會斷送了邏輯。

邏輯發展的曆史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例證,比如培根和黑格爾,無論他們做出什麽樣的努力,甚至把自己的著作稱之為“新工具論”和“邏輯”,不管他們取得什麽樣的成就,最終他們都沒有發展邏輯;相反,倒是弗雷格發展了邏輯,而他那本薄薄的小冊子反而沒有以“邏輯”命名。這是為什麽呢?

邏輯是成熟的學科,邏輯教學應該是比較規範的事情。我認為,我們應該通過認識邏輯這門學科來思考和決定如何進行邏輯教學,而不應該從自己的邏輯實踐出發來談論邏輯這門學科。二者之間的關係,實在是不該本末倒置的。

輯的意義

與邏輯教學相比,邏輯研究似乎可以不必那麽看重邏輯觀。理論上說,學術研究是個人的事情,自由度很大。每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談論邏輯,談論邏輯研究,談論與邏輯和邏輯研究相關的東西。

換句話說,一個人對邏輯的理解以及所做的邏輯研究,不必受學科的嚴格限製,他或她的研究可以是邏輯,也可以不是邏輯。我曾經說過,歸納不是邏輯,辯證邏輯不是邏輯,但是它們仍然是可以研究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能夠把這樣的東西研究成邏輯,固然很好,但是出不了邏輯的成果也沒有什麽關係。黑格爾的《邏輯學》不就被稱為形而上學或思辨哲學的名篇嗎?

盡管如此,在學術研究中,邏輯觀還是有意義的。比如在邏輯史的研究中,邏輯觀不同,對曆史文獻的選擇和認識就會不同,分析研究和所得結論也會不同。盧卡西維奇認為他以前的邏輯史研究錯誤百出,這個結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他的邏輯觀。我國學者對中國邏輯史有各種不同看法,甚至形成有邏輯和沒有邏輯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主要也是出於不同的邏輯觀。這裏我隻想指出一點。在我國,中國邏輯史的研究始終沒有脫離比較的問題,即始終是以西方邏輯,尤其是以亞裏士多德邏輯為樣本來進行研究的,近年來的一些批評也主要是圍繞這一點。若是能夠有一個正確的邏輯觀,並且以此出發來研究邏輯史,那麽中國邏輯史也許會擺脫與西方邏輯,特別是與亞裏士多德邏輯的比較,這樣也許才會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邏輯史研究。否則我們的研究大概永遠不會脫離與西方邏輯的比較。

國內學界一些人認為我這些年來所做的不是邏輯研究,而是哲學研究,即使我過去做的那些研究也不是邏輯研究,而是邏輯史或邏輯哲學研究。

在一些人看來,隻有通過符號化的方法建立邏輯係統來說明問題,才是邏輯研究。這其實也有邏輯觀的問題。我探討哲學問題的時候會專門討論邏輯與哲學的關係,我在探討邏輯問題的時候也會專門討論邏輯與哲學的關係,因此當我寫出《邏輯與哲學》(2007年)一書的時候,肯定更是要討論邏輯與哲學的關係。

邏輯是一個專門的學科,邏輯的發展使得邏輯可以與許多學科的研究相結合,但是從個人學術背景和知識結構出發,我認為邏輯研究是應該與哲學研究相結合的。亞裏士多德既是邏輯的創始人,也是形而上學的奠基人;弗雷格不僅是現代邏輯的創始人,而且被認為是語言哲學的創始人,這就表明,從邏輯的發端上,無論是傳統邏輯還是現代邏輯,邏輯與哲學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我的邏輯觀確實非常明確。有人以這樣那樣的方式表明,這樣的觀念不重要。我不這樣認為。在我看來,正由於有這樣一個觀念,什麽是邏輯,什麽不是邏輯,在我這裏才清清楚楚。既然我們都說邏輯是科學,有一個清楚的邏輯觀總是好的,在我看來則是起碼的。說到底,它牽涉到為邏輯這門科學劃界,因此這是對邏輯的認識的問題。(原載於社會科學報1522期)

 

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
shehuikexuebao

歡迎轉載原創文章。如轉載,請注明:本文首發於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長按識別二維碼

立即添加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