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

此博客純屬茶餘飯後,不經意之談。
正文

《父親的身份》觀後感

(2016-06-02 01:12:54) 下一個

《父親的身份》一劇乃新上映的諜戰電視劇,共36集,自四月初映以來,今已落下帷幕。初看感覺猶如《潛伏》,但比不上《潛伏》一劇乃此類題材的鼻祖,故事情節上聊無新意,也無法逃遁編故事的窠臼。且其中經不起推敲的編纂漏洞,更是比比皆是。但因為情節本身既不是本劇的成功之處,也不是該劇的敗筆之作,本文無意就此展開評說。對筆者來說,該劇的精彩之處在於對鄭翊這一人物的精心刻畫,和對於以其為代表的國民黨情治人員群體,換句話說就是對向來是臭名昭著的國民黨特務的傳統描寫框架的突破。

               鄭翊是劇中的女一號,是主要反角。由近年來聲名鵲起的知名演員俞飛鴻扮演。演員的陣容決定劇作的成功與否,的確是這樣。鄭翊的扮演拿捏得十分到位,將一個對黨國無比忠誠、又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的女特務頭子,和對工作勤勉有加、不計名利、無私忘我、愛憎分明、大智大勇,對同誌體恤關懷、知人善任,對敵鬥爭則火眼金睛、不依不饒,對事業對信仰具有視死如歸的獻身犧牲精神的國軍精英人物的鮮明個性糅合地有血有肉、生動感人。

               說到俞飛鴻,筆者十分感慨。筆者旅居海外多年,之前未曾聞聽此人。直至觀看此劇,其神韻甚覺麵熟,又想不起在哪兒見過。直等看到演員介紹,才知其早年初出道時曾扮演過《牽手》一劇中王純一角。該劇也是改革開放後此類題材的開山之作,蔣雯麗因此一炮打紅。而王純一角此後卻不知所終。我當年就十分喜愛扮演王純的演員,覺得其感情戲演得不俗,個性鮮明,就像劇中人物譚馬說的,十分紮眼。形象也十分靚麗,活潑,雖是第三者插足,卻是招人愛憐。而多年不見,今番冷不丁以冷酷無情的女特務頭子亮相,著實令人意想不到,跌破眼鏡。

               男一號為著名演員陳建斌。陳自《喬家大院》一舉成名以來,近年來屢屢出鏡,如《後宮甄嬛傳》中扮演雍正,《大宋傳奇趙匡胤》中扮演趙匡胤,都是鎮山力作。陳在此劇中扮演中共高級潛伏地工俞北平。俞乃清城(背景為青島)特調局代理主任,並以國防部二廳副廳長徐文正乘龍快婿的有利身份為掩護,與一路跟蹤追查其共黨身份的同事鄭翊鬥智鬥勇。鄭咬準俞的共黨身份,明火執仗,單刀直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俞則老謀深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兩人各為其主又棋逢對手,你來我往,各有勝負。陳建斌扮演此角從容鎮定,遊刃有餘。最後雖以曆史事實為背景,以俞的全勝而告終,然終因編劇無情,導演有意, 俞的光彩比之於鄭翊則略顯蒼白。

               閑話少說,單說此劇的要害之處在於,非常罕見地褒獎了一大群國軍將士在大廈將傾的危急關頭不同凡響的忠勇之舉。多少年來,大陸的諜戰劇多把國民黨特務描繪成一群貪腐小人,殺人惡魔。《潛伏》有所突破,但忠於黨國之士除李涯外也寥若晨星。《身份》一劇則不同,它從上到下描繪了一群願為黨國殉葬的國軍精英。這其中有國防部二廳副廳長,後被派往清城任綏靖總署副座的徐文正,清城特調局督察鄭翊及其屬下一整套班子,恪盡職守至最後一刻,無一人逃生降共。連以美軍聯絡官身份為掩護的共黨地工,親妹妹林莎也無法策反其胞兄三十六師上校團長林衝。這裏兄妹之間的一席對話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當林莎以時局安危力圖說服哥哥時,林衝正義凜然回答說,你哥是一名軍人,不和你談政治,隻知保家衛國,但願求仁得仁。下麵是這一段的對白:

林莎:一落地就繳械吧,這是唯一的辦法。

林衝:莎莎,你哥我是個軍人,那條路我是不會走的。

林莎:你就聽我一次勸吧!

林衝:你回去吧,好好照顧自己。

林莎:哥,你還沒看出來嗎?這條船馬上就要沉了!我不能眼看著你去送死!

林衝:我如果走了這條路,我怎麽對得起跟我血洗的兄弟。又怎麽對得起我自己出生入死的一輩子?臨陣投敵,苟且偷生,真走了這條路,你哥我還有臉活在這個世界上嗎?

林莎:哥,從小你就告訴我,你想要一個公平公正、自由民主的國家。你當兵打仗就是為了建設一個光明偉大的國家。沒有私人恩怨,沒有貪汙腐敗的政府。

林衝(提高了嗓門):你哥我是個軍人,不和你談政治。軍人的天職就是保家衛國。一個國家遭難了,要垮了,軍人就要改頭換麵,改換門庭,這樣的軍人,太可怕!

林莎(眼盯著哥哥):你太糊塗了!

林衝:說一千道一萬,你就是想讓你哥當個叛徒唄。(林莎轉過頭)莎莎,你們共產黨需要那麽多叛徒做什麽?!(少頓)莎莎,你就讓哥求仁得仁吧。

               林莎無言以對。隨後的一段談話更加令人百味雜陳:

林衝:自從打走了日本人,你哥我就在想,我們該過上好日子了吧?我會回去找你,我們多掙點錢,找個好人家把你給嫁了,風風光光地給你嫁了。我答應媽媽的承諾就給做了。你哥我也死而無憾了。可是你現在看看,這個國家給他們糟蹋成了什麽樣?我多少兄弟都死在這兒。我要去打仗,我要去流血。

               這是一段編導借林衝之口血和淚的控訴,期間林莎一直在哭泣,沒有反駁。讀者一定會問,這個“他們”指的是誰呢?是我們常說的國民黨反動派嗎?先前林莎描繪的今天,我們現在的國家公正公平嗎?是一個自由民主,沒有貪汙腐敗的政府嗎?

               當林莎以多年摯愛心上人的身份策反情報處長程忠義時,也未能成功。程雖然多次幫助過林莎,但都是從私人情感出發。按他的說法,十年軍統,五年特調局生涯,作為情報處長,他研究了共產黨多年。像他這樣手上沾滿了共黨鮮血,又是地主出身,與共產黨是水火不容。雖然傅作義可以得到重用,但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命是不一樣的。他也深知已被鄭翊懷疑,失去信任,但寧願去台灣受處分,也決意不能投共。這番論述,是有其曆史背景的。現在看來,不幸被其言中了。

               鄭翊與何群的一場告別戲,將劇情推上了一個高潮。為了將美國人拉入中國內戰,鄭翊夥同保密局派來的參議何群策劃了一個陰謀,其中必須有人做出犧牲。何群自告奮勇,鄭翊深為所動,特身著旗袍去寓所看望何群。這一場告別戲,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的感覺。我引用了一位網友在知乎上的一段評論。看得出是一個小女子的口吻,她為何群決意赴湯蹈火的悲壯情懷所深深感動了。

       鄭翊和何群去賭場,去酒吧,一起看風景,就像一對普通情人那樣。這是他們第一次這麽做,也是最後一次。兩個互相喜歡的人,其中一個即將慷慨赴死,他們還沒開始就要結束了。何群感慨:這條船就要沉了。鄭翊回答:曾文正公說過但問耕耘,莫問收獲。他們也知道自己即使犧牲也可能不會挽回什麽,但還是去做了。以前我一直覺得何群配不上鄭翊,但是我現在覺得他和鄭翊太合適了。他們都有共同的信仰,何群明知道鄭翊是獨身主義者,還是默默喜歡了她十年,也沒有一副拯救蒼生的態度要鄭翊放棄自己的獨身主義。看到他們這段的時候感覺比任何愛情劇都感人。何群為了國家為了鄭翊犧牲自己,鄭翊看到何群屍體的時候支撐不住,悄悄用手扶著桌子,表麵上還要漫不經心的說這是特調局的一個參議。最後,比基尼計劃第二階段成功,鄭翊在辦公室回憶何群那段,哎呦我去,這才是活生生的一個人啊,不是以往劇裏的國民黨特務

       劇中敵我雙方有一些對白,都自稱早年投身革命。俞北平說,鄭翊的那一套是邪惡。但沒有說明邪惡在什麽地方。而何群的一段話則更加深刻一些。下麵是與鄭翊外出觀賞清城夜景時的一段對白:

鄭翊:來清城這麽久,從來沒有好好看過這個城市,沒想到清城這麽美。

何群:當年我從家裏出來投身革命,為的是反帝反封建。可沒想到到頭來,卻要把全部希望和國家命運寄托在帝國主義身上。你說,我們做的對還是錯?

鄭翊:現實太殘酷,我從來不思考哲學問題。

何群:有時我會想,如果我們成了,將來的中國人會生活在什麽樣的國家裏?他們自由嗎?他們幸福嗎?

鄭翊:現在國家風雨飄渺,想這些對我來說太奢侈了。

何群:這條船就要沉了。

鄭翊:曾文正公說過,但問耕耘,莫問收獲。

何群:是啊,但問耕耘,莫問收獲。也隻能這樣了,盡人事,聽天命吧。

       撇開黨派偏見,這頗是一段憂國憂民的對話。編導的意思是讓讀者自己體味,這是邪惡勢力說出來的話嗎?如果何群對黨國的未來都抱有懷疑,他還有為其獻身的勇氣嗎?所以在筆者看來,隻是編導借何的嘴說自己的話了。

       不僅是對黨國的忠勇,敵的高層的視野也頗為不凡。當鄭翊逼迫徐文正嚴懲俞北平時。徐有這麽一段話。這些年我心裏有些話跟外人不能說,也不敢說。今天跟你說。將來不管什麽黨什麽人坐了天下,中華複興都是需要人才的。全死絕了,有什麽好啊? 這種境界比起某些人眼裏隻是盯著自己的政權,似乎多了點什麽。

       劇中對人性的描寫是頗費了一些筆墨的。對俞北平與女兒林莎,兒子林衝的生離死別應是一場感情重戲。但俞目送兒子去執行局中布置的行動,實際上去送死時,並沒有引起觀眾的共鳴,兒子也至死不認這個共產黨的父親。倒是徐文正為保俞北平所做的努力,使人感到還有比國家命運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徐幾次三番說過的,家國天下,家是排在第一位的。他麵對鄭翊的逼迫憤然說,我這條老命還換不回我一家人嗎?相比之下,俞北平算就女兒丹妮會經不住鄭翊的威逼利誘而被迫招出他故意泄露的密電和密電碼,竟將女兒的意誌承受力也納入了他的反間計劃,為完成任務犧牲女兒的情操和命運也在所不惜。

       是編導對這一切都把握不住嗎?答案看來不是的。相反這一切正是編導要使讀者去體味的。近年來,隨著曆史塵埃的逐漸落定,大陸民眾對抗戰的主體力量有了越來越完整的了解。對國民黨及其政府和軍隊罪惡認定的最後疑點隻剩下發動內戰這一塊。如果再把發動內戰的責任最後澄清,則蔣氏政權的倒台就沒有了道義上的支撐。《身份》一劇既然通過了審查而能夠上演反映了大陸文化界突破這一禁區進行的勇敢嚐試,這是值得欽佩的。

       當然,劇中也摻揉了一些特務冷麵殺手,滅絕人性的一麵,如特務之間內鬥紛爭,幾度殺人滅口。為致俞北平於死地脅迫大學教授遲又一,以致害死全家一案可謂慘無人道。筆者看來,這也正是為何該劇能通過審查了。

       寫了自己的評論,又去網上搜尋了一些其他的評論。除了上麵引用的一段外,多數都使筆者感到像在議論三國或水滸人物那麽遙遠。又多對情節是否真實過於挑剔。是啊,畢竟是一個電視劇在編故事,值得這麽認真跟曆史和現實較真兒嗎?真是的,是大家比我更成熟,還是自己太幼稚了?

       最後引用一位網友寫的話:講道理的說,那個年代的人,不論是TG還是KMT都是有信仰的,就這一點都比現在大部分人要強太多!何群也好,鄭翊也罷,哪怕是馮老演的廳座,內心都是有自己的信仰與堅持!船沉了,跟著陪葬的人太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南方道主 回複 悄悄話 隻能說人物的塑造更立體豐滿,但故事情節談不上真實, 這是這部劇最大的敗筆。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隻能說現在的劇本比以前人性化,離曆史的真實近了點!
南方道主 回複 悄悄話 該電視劇的確歌頌了國民黨的特工人員,讓共產黨的間諜比起來黯然失色,讓我感歎國內目前的審查極其開放,但是胡編亂造的情節讓人很難看下去。一個中校竟然可以玩中美蘇三國於股掌之上,荒唐的故事浪費了演員的表演。佩服筆者能有耐心看完這種腦殘編劇的作品。
加成 回複 悄悄話 讀了您的文章,我決定看看這部電視劇了。
白熊from北京 回複 悄悄話 “ 對國民黨及其政府和軍隊罪惡認定的最後疑點隻剩下發動內戰這一塊。如果再把發動內戰的責任最後澄清,則蔣氏政權的倒台就沒有了道義上的支撐。”

你話沒有說完,說完了行嗎?
HappyNow?!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難得一篇好觀後感。

鄭翊與蔡英文,是否有與個性器質上的關聯?
登錄後才可評論.